謝靜


讓民宿開出絢爛的花
旅游規劃專家劉聰曾說,“好民宿,一要堅持培育而非開發,以在地文化元素找鄉愁;二要用心而非用錢,因為內里藏著可以撥動現代人心靈深處最脆弱的那根弦;三要做事而非做秀,小細節構筑大印象,才會開出美麗的花。”
一位年輕醫生,一座年逾一世紀的古老莊園,一段跨世紀的忘年之遇,將夢想漆成墻,化為景……
天空的院子,的確很美,美在山巒疊翠,日夜都有不同的景色:春天夜晚能看到螢火蟲,冬天能看見朝陽云海;美在自然寧靜,美得洗滌人心。但是天空的院子被譽為臺灣最美的民宿,那是因為,停留在那段寧靜安詳的時間里,能聽見太多美麗動人的故事。
堅持 從一片破瓦開始
竹山,一個在臺灣地理上常遭忽略的名字,十年來因為有了“天空的院子”而徹底改觀。古樸的三合院,藏在云霧環繞的深山里,仿佛與世隔絕,萬籟俱靜,靜到可以聽見自己的心跳……很難想象十年前這棟百年建筑曾是一座遭受世人遺忘的殘破廢墟。而看到第一眼的瞬間,何培鈞就被其深深吸引,“因為歲月讓它變得動人、耀眼”。
“年輕人都去都市買樓房,你來山上找破房子干嗎?”面對屋主的疑問,何培鈞也覺得有道理,“畢竟你選擇的這條路很少有人走,有點像逆向行駛的人生。”但是,眼前的這一座古厝廢墟,何培鈞看到的不僅是破敗與蕭條,更多的是歲月留下的歷史印記,對他而言這才是最珍貴的部分。“曾經跟我媽媽說,我到山上去,不是因為退休要去修一間民宿,而是希望在我26歲時表達一種我自己的生活態度,我覺得人生就活這一輩子,你有哪些理想就要好好發揮出來,趁你年輕的時候,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讓自己有一個很好的舞臺。”
找到人生最想做的事情,所以決定放下一切,在無任何積蓄只能四處請求銀行貸款的情況下,何培鈞和從小夢想成為建筑師卻最終從醫的表哥一起,胼手胝足,艱難地將這棟衰敗的閩客式建筑以古法修復成如今的民宿。
從一片破瓦開始修起,自己刨木料、洗磚塊,讓整座古厝煥然重生:花園的石頭欄桿原本是豬圈柵欄,房里的梳妝臺是大戶人家的灶臺改的,外觀努力保存三合院的外貌,而室內卻融入了現代設計,用最好的建材……這一切的努力為的就是讓現代人可以沒有阻礙地去體驗百年文化的情境,展現了一種傳統與現代之間互相包容的精神。“沒有電視,房間數不變,建筑本體不變,旅客住宿期間不開放參訪……這些都是為了讓百年文化能夠被人們充分感受到而堅持至今的住宿原則。”
這些辛苦又略顯固執的堅持,在何培鈞看來,唯有親身參與所有的過程,才能夠有所體悟,“修完之后,這里猶如我們的家,來的是家人,不是客人。”
人情 賦予院子不同的定義
下雨的天氣,空氣里有濕潤的青草香,山間晨霧飄然。在室內聽見雨聲打在屋瓦上的叮咚聲響,喝一杯熱茶,看著綠綠的芽尖在水里慢慢地展開、漂浮、散落,慢慢悠悠的,如同這里浸潤的濕氣緩慢散開……這樣一個舒適而幽靜的午后,就是天空的院子的常態。
民宿是讓別人認識這個地方最好的媒介,所以何培鈞心甘情愿地在這里當管家,他還有一個得力的助手——何媽媽。民宿的餐食經由何媽媽一手打理,早餐的金黃地瓜粥、招牌醬筍、新鮮蔬菜,再搭上經典小菜,飄逸著古樸氣息,絕妙無比。晚餐也是何媽媽親手做的便當,都是家常菜,裝在水里蛇窯的飯盒中,再用客家花布包著,很有媽媽的味道。大伙聚在前院吃飯,晚風習習,蟲鳴鳥叫,全忘了紅塵俗事。吃完了,還會有老歌、老茶及老零嘴“米香”的加入,再看一場有蚊子相伴的電影,聽何培鈞講講故事……透過在院子里的生活,才會感受到這棟老建筑里最美的地方。
天空的院子還有許多各種令人難忘的活動,有人在這里求婚,有人在這里一展茶藝,有奶奶的高中同學會,甚至有人將生前告別儀式辦在了這里。大家仿佛回到自己的家,在天空的院子廣場前拍大合照,留下令人難忘的記憶。
態度 有種生活叫小鎮
何培鈞認為竹山擁有美麗的風景,而最美的風景還是人:“人和人交會時的那種氛圍;在巷子里吃個羊肉湯,老板都能和你聊幾句;走在路上眼神碰上了,也是微笑的多,很難得!”山上天空的院子充滿了暖暖人情,山下的竹山小鎮也同樣如此,而“文化”就是由這些累積而來,何培鈞想保留它。
所以,天空的院子不僅限于山上的古樸空間,竹山小鎮上的兩間透天厝成為了提供給年輕人用自己所能免費換宿的場所,只要提出想法或者幫助小鎮就有資格申請。這個創新且有趣的舉動,一年內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超過600名青年來到小鎮,用年輕的雙手創造更多可能。從地圖、竹編的燈、手工棉,一直到好幾部微電影、紀錄片等,這些交換成果全來自這些年輕人的創意想法,竹山老街上擁有40年歷史的米香老店也在這場“青年回饋專長換宿”的活動中重現新活力。如今,天空的院子里也置入了許多青年設計出的在地化產品,院子也從深度觀光旅游體驗轉化成為生活教育的價值傳遞。
當行程不再是傳統式觀光體驗,當游客成為解決地方問題的參與者,那些被歷史淹沒的輝煌或許又有了重新展現的可能。十年時間,何培鈞和他的院子用文化與創意成功地將竹山推銷了出去,問及感想,何培鈞只是說:“有種生活態度,叫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