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換食品
作為巴西人引以為傲的城市,庫里提巴有很多讓人大開眼界的“招數”。
垃圾在這里,竟能換食品!
清運垃圾要繳費,這在其他城市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可在庫里提巴,清運垃圾不僅不繳費,還可以用來換取食品。
多么新奇的做法!
1989年,庫里提巴市政府發起了名為“讓垃圾不再是垃圾”的運動,動員全市各家庭從垃圾中分離出可回收利用的物資。
回收的垃圾分成5大類。其中,紙張、玻璃、罐頭瓶和塑料等可作為工業原料,而腐爛的蔬菜、水果等有機物,則可用作農業肥料。
連庫里提巴的小學生都知道,每天回收的紙張再利用,相當于少砍1200棵樹。
他們從小就有很強的環保意識,為他們點個贊吧!
當然,庫里提巴是不會讓孩子們白勞動“滴”!
市政府專門設立了“垃圾購買項目”,市民可用垃圾交換食品。
猜猜看,他們是怎么用垃圾換食品的呢?
在庫里提巴的各個居民社區,垃圾回收公司的專用車輛每周來兩次,都是兩輛同行,前一輛車回收垃圾,后一輛車分發食品。兩公斤回收物資可換得1公斤食品,也可以兌換公共汽車票、練習簿或圣誕節玩具。
果爸說,這買賣其實挺合算,一舉三得呢!
原來,政府所提供的糧食、蔬菜、水果和蜂蜜,都是從當地農民手中低價購買的季節性剩余產品,幫助他們處理庫存。所以,這種活動既環保,又滿足了市民的生活需求,還為當地農民增加了收入。
迄今為止,庫里提巴垃圾回收率已達到95%,每月有260噸可回收垃圾交換80噸食品。
這就好比260輛小卡車的垃圾,變成了80輛小卡車的食品。
場面極其壯觀!
馬路上的“地下鐵”
因為干凈整潔,庫里提巴被聯合國授予全球首批“最適宜居住的城市”,創造了南美洲的一個“奇跡”。
俗話說,一招鮮走遍天。但是,庫里提巴可不是只此一招。
果果發現:初到庫里提巴,首先引起人們注意的,是馬路上一個個巨大的透明玻璃圓筒。
果爸說,這些直徑約2米的透明圓筒,就是庫里提巴的公共汽車站。
圓筒的一端是入口,另一端是出口。
入口處設有旋轉柵欄和售票臺,乘客買票后,推動柵欄進入站臺候車。
乘坐輪椅的殘疾人由液壓升降平臺送到站臺的氣動門前。
汽車靠站時,車門和站臺門直接對接,同時打開。這種特別設計的公共汽車沒有上下臺階,底盤與站臺高度相同,乘客進出汽車時如履平地,方便快捷,簡直媲美城市地鐵。
所以,這種公交車系統也被稱為馬路上的“地下鐵”。
選擇這種公交系統的初衷,是為了減少城市空氣污染——因為公交便捷,私家車就會相應減少,污染自然減少啰!
說起來,庫里提巴公交車比地鐵擁有更多的“特權”。
為了公交車,交通部門在馬路中央辟出一條公交專用的快速通道,封閉的設計保證了公交車的專屬權。
這還不算什么。庫里提巴的公交司機還可控制路口的紅綠燈,這樣就保證了公交車的車速與地鐵相當,每小時可達60公里。
庫里提巴的公交網絡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是快速公交系統。全市共有五條放射狀快速道路軸線,總長58公里。
第二層面是環形道路系統。全市共有三條環線,全長185公里。這三條環線將五條放射狀快速公交道路連成網絡狀。
第三層面是補給線路。補給線就是最普通的公交道路,共270公里,主要連接周圍衛星小鎮和快速公交線。
通過這三個層面公交線路的合理銜接,乘客可以快速、方便地到達全市的任何地方。
知道嗎?庫里提巴的公交系統,是英美等發達國家快速公交系統的雛形。
原來,庫里提巴是快速公交的發源地呢!
酷斃了
果果覺得,這么宜居的城市應該配備一座風格獨特的植物園。
果果的直覺是對的!
庫里提巴法式風格植物園是這座城市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這里有色彩繽紛的花朵、各種池塘、小徑以及新藝術風格的溫室,置身于此,仿佛身處夢幻甜美的童話王國。
觀賞植物之后,你可以前往維拉瓦拉國家公園,繼續探索庫里提巴的迷人景觀。你還可以去宏偉的鐵絲劇院觀看表演,這座劇院的外形全部由鐵絲打造而成。
簡直酷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