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維莉
“夾心餅干”不受氣
記者趙維莉
作為班干部,老師為你“包庇”同學感到不滿意,而同學卻覺得你總是打“小報告”而疏遠你;明明是兩個同學吵架,你好心去調解,結果卻里外不是人……你是不是受過這樣的“夾板氣”?就像塊夾心餅干一樣,想調和矛盾,卻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沒有什么辦法讓自己不尷尬呢?

正在讀高二的陳婷婷是班里的生活委員,這個活兒往大了說管著班級的日常生活,看似比班長還風光,“其實就是個大總管,齊班費、大掃除、去領日用品,反正所有的雜事兒、小事兒多少都和我有關。”最開始接這個職位的時候,陳婷婷還是很有干勁兒的,凡事認真負責,就拿大掃除檢查衛生來說,她恨不得地上連根頭發都不能有,可是她的認真卻為自己換來了“流言蜚語”。
“有一次,班主任找我去辦公室,就是學委沒在我去幫著拿成績單,因為是午休我回班級的時候,同學們都三三兩兩地坐一起閑聊,結果……”原來,她的這一趟無心之旅,卻被同學說成是可以討好老師,然后順路去匯報早上分擔區衛生被“扣分”的原因。原來,衛生從來都是一級棒的她們班,在當天早上的衛生檢查中,被發現有死角沒處理,結果被扣分,可能會影響到“紅旗”走向,于是有人說她怕擔責任去“解釋”了。“平時他們打掃不干凈,我幫著弄的時候,他們怎么不說啊?我就是去了趟辦公室,怎么能想出這么多的故事!”小姑娘很是委屈。
對于婷婷遇到的委屈,青少教育專家禹春老師表示,這并不是個案,不單是十幾歲的青少年,很多成年人在工作與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與伙伴產生分歧的時候,被人誤解、好心卻遭猜疑的情況也會遇到不少,這就是典型的“夾心餅干”,兩面都不討好。“其實同學們大可不必嚴陣以待,也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這樣的‘夾心餅干’如果處理得當,會讓你的成長非常受益。”禹老師說。
意志堅定、有自信的人,在面對來自雙方的質疑時,他不會懷疑自己做事的對錯,而是去反思自己的處理方法是否有問題,方法不得當可能會讓對方產生誤會,而對自己選擇的堅持,會讓他的心理得到鍛煉,會更加自信,不會人云亦云,同時也會盡一切可能地去說服或是打動其他人,讓對方看到自己的努力,從而讓自己得到認可。反之,因為別人的質疑或看法而去改變自己的選擇或做法的人,往往除了不自信之外,還很自卑,會把別人的看法強加在自己身上,尤其是來自上位者的看法,會讓他覺得自己受到了否定,自己的做法不被認可,是失敗的,倍受打擊,甚至會產生消極倦怠的情緒。“二者最大的區別,在與自信的人會把與他人的分歧看做很普通的一件事兒,會平和對待,積極努力地去解決,而后者只會讓自己隱忍退讓,心態不同,那么所得到的結果也必然不同。”禹老師指出。
“夾心餅干”其實是對人際關系的一場大考驗,作為十幾歲的青少年來說,正處在心理飛速發展的階段,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也是非常關鍵的一課。“除了性格決定了你處理事情的態度,也與你平時如何與老師、同學相處有著必然聯系。”禹老師指出,心胸豁達、平易近人的同學,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往往在將事情解釋清楚之后,都會得到雙方的理解,并且會一起努力把事情積極解決好,“好的人際關系,確實是個法寶,你對別人的體貼與體諒,同樣也會換來別人對你支持,所以無論發生什么樣的狀況,別人都不會太為難你,因此在平時與他人相處時,不妨讓自己積極熱情一點,這樣在你遇到困難時,也會得到他人的援手。”
不過凡事也有例外,可能你真的遇到非常棘手的事情,就算雙方都體諒你,但是因為立場無法統一,雙方都把你當做自己的同盟,所以事情還是很難處理,你可能也要繼續受著“夾板氣”,而這時就需要你去體會“夾心餅干”的最高境界——“夾”而不“氣”!
前面已經說了,由于處理問題的方式、每個人的性格差異,所以處理的方式不同,結果也就不同了,同時禹老師指出,這也是對每個人的心理一次考驗,也是一個提高自己的機會。“遇到困難你會如何做?積極面對,還是沉淪逃避,前者會讓你體驗成功的喜悅,而后者將會成為你阻礙個人發展的魔咒夢魘。積極的人會讓自己接受這一次挑戰,幫助自己更加專注的工作或學習,讓自己的潛能得到提升;而逃避的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懷疑自己,最終發現自己一事無成。”禹老師指出,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做好雙方的橋梁,去溝通,而不是要承受來自兩方面的發難,成為受氣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