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化定興
從傳統(tǒng)士大夫精神中汲取養(yǎng)分
文_本刊記者 化定興

胡遂
剛與胡遂教授聊起“精神貴族”的話題,她就對記者開起了玩笑:有的小孩在填寫“民族”一欄的時候,寫的是貴族,生怕別人不知道。其實,這樣的人離“精神貴族”可以說是十萬八千里。接著,她告訴本刊記者:“現(xiàn)在不少廣告號召大家買豪車、豪宅,覺得這樣就是貴族,商業(yè)社會也許需要這樣的廣告,但做人不能有這種導向。如果沒有健全的人生觀、價值觀,盲目追求‘豪’,最后就會變成嚎——嚎叫?!?/p>
玩笑歸玩笑,但胡遂所說的現(xiàn)象的確反映出了當下社會的一些問題,比如一味追求物欲,精神上有些迷失。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院長朱漢民便說,當代社會秩序的混亂,都與人們的精神迷失有關,特別是與精英階層的精神缺失有很大的關系。朱漢民告訴本刊記者:“現(xiàn)代中國過分注重能力、功利?!痹谖幕亟ǖ漠斚?,很多事情要靠社會精英來做,而中國精英階層需要復興和強調的,應該是體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特點的“士大夫精神”。
當然,不僅是精英,還有普羅大眾,都應該有一定的精神追求。多年來,胡遂、朱漢民等一批知識分子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力圖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精神傳播給更多的人,文化使命感在他們身上顯得尤為突出。“孔子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從胡適、馮友蘭等知識分子到現(xiàn)在我們做的,都是為了‘立人’這個工程?!焙煺f。
“現(xiàn)在很多人缺的是責任,有了明確的責任,就朝‘精神貴族’邁進了一步。”
胡遂是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院、岳麓書院教授,主講中國古代文學史、唐宋詩詞研究、中國佛學與文學,是一個精神上的富有者。她出生于書香門第、教育世家,高祖是晚清名臣胡林翼,與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并稱晚清四大“中興名臣”。胡林翼那句“兵可挫,氣不可挫;氣可偶挫,而志終不可挫”一直是她的勵志格言。
胡遂的父親是一名教師,曾在長沙市一中、妙高峰中學等任教,抗戰(zhàn)發(fā)生后回益陽籌辦了林翼中學,定位是教育興國。胡遂剛成為教師時,她的父親便賦詩相勉:“教育吾家事,憐兒燕翼新,柔裹供菽水,體弱怯風塵,放眼觀寰宇,何遑計一身,訓蒙方任重,養(yǎng)正貴諄諄。”那時胡遂才15歲,不曾想,這教師工作一干就是40多年。
胡遂的第一學歷是初中,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讀到了博士,成為國內知名教授。而能夠取得今日的成就,與她的勤奮學習分不開。少年時,中山大學教授董每勘先生流落長沙,住在胡遂家附近,少年胡遂就跟從他學習了一段時間的唐詩宋詞吟唱;讀研時,又師從著名教授馬積高,“剽學一二”;在河北大學讀博時,聽說古籍研究所的詞曲學教授劉崇德將工尺譜翻譯成五線譜,出版了《九宮大成詞曲譜》,她登門求教。正是緣于這樣的積累,她的授課有了一種“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焉”的境界。
作為教師,她很受學生歡迎,這在于她自身知識的淵博,更在于她對學生的責任。她說:“父親在辦學過程中艱苦奮斗,很少有怨言,因為他明確自己要做什么。現(xiàn)在很多人缺的是責任,有了明確的責任,就朝‘精神貴族’邁進了一步?!?/p>
站在教學的第一線,胡遂不僅積極為本科生上課,而且廣開第二課堂,教學生如何面對困境,她認為立德樹人是她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這個過程中,胡遂也看到了學生面臨的難題,流露出了自己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擔憂。比如現(xiàn)在學校從小學到大學都分了三六九等,一個人還很年輕似乎就定格了,他們看不到希望和前景,這樣的人如果讀了點書,明了些理還好,若是沒有,那將是很糟糕的。“如今,國家的經(jīng)濟搞上去了,但精神文明需要跟上,這就需要培養(yǎng)更多的精神貴族,不能窮得只剩錢了?!焙煺f。
孔子在《論語》里樹立了一個精神貴族的榜樣,就是顏回?!百t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受祖輩影響,胡遂很早就接觸了《論語》《孟子》等國學經(jīng)典,至今對里面的內容信手拈來。她告訴本刊記者,孔子在《論語》里樹立了一個精神貴族的榜樣,就是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鳖伝刂阅茉谪毟F中堅守,歸根到底是對道的堅守,所謂安貧樂道。
“我個人認為,安貧樂道的邏輯關系是樂道安貧,當你有一個明確的道去追求、堅守,你就不會像一般人那樣感到憂愁,不會很計較自己的境遇。朝聞道,夕死可矣。”胡遂說。而現(xiàn)在,不少人之所以迷茫、困惑,就是因為還沒有找到明確的目標。胡遂經(jīng)常和學生講,人的一生,可能要經(jīng)歷貧窮、富貴,可能會大起大落,靠什么堅守,就是靠明確的目標,否則的話,不僅窮的時候不快樂,富了也不快樂。
胡遂說,“精神貴族”是現(xiàn)代化的語言,與孟子講過的“天爵”類似。而《論語》中,有很多內容和“精神貴族”的特點非常契合。比如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狈从^現(xiàn)實,有的人一味追求所謂成功,以實現(xiàn)財富最大化為目的;有的人以貌取人,通過品牌來顯示自己是“貴族”;有的富有者驕橫跋扈、價值取向出現(xiàn)問題。這些都是在精神上誤入歧途的表現(xiàn)。
朱漢民則更關注精英階層“精神貴族”的探討:這樣的貴族不僅要有圣賢氣象,還要有豪杰精神。他說,這種精神在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這一批湘軍將領身上得到了集中的體現(xiàn)。湘軍將領大都本身是儒生,是讀書出身,而不是軍人。他們雖為書生探究圣人之道,然而受到經(jīng)世學風的影響,亦兼有豪杰精神,有堅定的毅力和卓越的辦事能力。
從現(xiàn)代意義上講,“士大夫精神”包括承擔社會責任的精神、追求人格自由和自尊的精神、既執(zhí)著又超脫的精神、既追求理想又關懷現(xiàn)實的精神。
多年來,朱漢民潛心做學問、教書育人。對于當下的現(xiàn)實,朱漢民洞若觀火,頗為憂慮,試圖找到解決的良方。他說,精英階層往往是一個社會精神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表達者,他們對社會思潮、社會風尚應該說有引導性的作用。而且,由于精英階層往往享受更多的政治資源、文化資源、經(jīng)濟方面的資源,所以他們應該相應地承擔更大的責任。
但是,當代中國的精英階層出現(xiàn)了普遍性精神迷失,他們不能通過人格精神力量、道德表率作用而受到人們的普遍尊敬,故而不能引導良好的社會風氣。許多所謂的政治精英,不是用公共權力來服務人民,而是利用公共權力來滿足個人的無窮利欲;許多文化精英,也不是把自己作為精神文化的承繼者,而是利用精神文化來達到其他的目的;許多經(jīng)濟精英更是無精神追求,往往要靠炫耀性消費來體現(xiàn)他自身的價值和身份。這樣種種情況,加劇了精英階層與社會大眾的矛盾和對立。
而在中國的歷史中,士大夫是傳統(tǒng)社會的精英人群,他們往往是官員加學者型,是精神上的貴族。因此,朱漢民主張復興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精神”。他告訴本刊記者,從現(xiàn)代意義上講,“士大夫精神”包括承擔社會責任的精神、追求人格自由和自尊的精神、既執(zhí)著又超脫的精神、既追求理想又關懷現(xiàn)實的精神。而既追求理想又關懷現(xiàn)實這一點特別值得當代中國社會精英學習?!笆看蠓蚓衲軌虬牙硐肱c現(xiàn)實兩者結合起來,這種士大夫精神應該為當代中國精英所迫切需要。這種既務實又有理想的精神追求,是中國歷史上士大夫非常寶貴的精神財產(chǎn)?!敝鞚h民說。
普通人怎樣才能成為“精神貴族”?胡遂告訴本刊記者,成功不是人生的目的,成就才是人生目的,能不能成功,還要看是否具備天時地利人和這些外在條件,想成就人生境界,則完全靠自己修為、進取?!熬褓F族”是可以通過修煉實現(xiàn)的。而且,“精神貴族”知道怎么做人,那就是做一個明明白白的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用她的詩來說,那就是:“傳道授業(yè)信可樂,富貴于我浮云走”“誦得南山句,貞懷自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