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 王義正
吳君亮:政府預算公開“破冰人”
文/圖_本刊記者 王義正

吳君亮接受本刊采訪
2015年3月6日上午10時,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開玩笑說:“Budget——預算,英文里原來就叫‘公事包’,所以我帶了一個大包?!睒遣块L之所以要“備課”,是因為他知道,他即將面對的這群記者對政府預算越來越感興趣,越來越上心,提的問題愈加專業和細致,政府預算越來越被大眾所關注?!笆嗄昵埃皇沁@樣,那時的中國預算一團糟,還是國家機密?!眳蔷粮嬖V本刊記者。
如果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博弈,中國預算公開的大門可能不會這么快就打開;如果不是吳君亮的一再堅持,政府預算可能至今仍是“不能說的秘密”。
4月的深圳已經跑步進入了夏天,自然溫度與經濟溫度一樣領先于全國大多數地方。陽光穿過玻璃窗打在吳君亮的臉上,有些晃眼,但他卻一直眺望著遠方,沒有眨眼。就像他一直關注著的中國公共財政預算公開一樣,從未將視線移開。
作為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CEO,吳君亮卻是一個十分有個性的人,這從他腳上那雙與整個房間都略顯違和的褐色布鞋可以感受到。
有個性的人,往往都不會缺少故事。1982年大學畢業后,吳君亮在重慶輪船公司宣傳處做干事。為了逃避枯燥的工作,他經常帶上工作證,從重慶上船,一路暢游三峽。白天飽覽風光,晚上則和船長聊天、打牌。
1986年,吳君亮自費赴美國休斯敦大學留學,取得了政治學碩士學位。他還讀了兩年博士課程,不愿畢業后只能從事教學,他退學進入了一家金融公司,然后在美國創業。吳君亮不是一個真正喜歡浪跡天涯的人,他始終關注國內的情況,晨霧氤氳的山城才是他魂牽夢縈的故鄉。他干著一份高風險、高回報的工作,但對吃飯要求不高,“一碗牛肉面、一份青菜就夠了”。
在美國求學時,吳君亮系統地學習了“政府預算”的相關課程和理論,對此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叭绻斦A算是一個模型,那么在那幾年我把它拆開仔細地看,認真地研究,看明白了再把它裝回去。在看的同時,就會很自然地與當時的中國對比,那時候還是20世紀90年代前期,覺得1995年以前的中國預算制度是亂七八糟。”吳君亮對本刊記者說。
那時候的吳君亮正是年輕氣盛、滿腔熱血的年紀,那個年代的中國人也多有濃烈的愛國熱情。從國外看到國內的困境,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思考縈繞在他的心頭,一個大膽的想法油然而生?!皩碛袡C會,我一定要推動中國的預算改革和公開?!眳蔷撂寡?,當時他還只是一個學生,有些書生意氣。
“改造公共財政,遠比抽象談論政治民主更務實?!闭呢斦A算與政府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緊密的聯系,如果能有一個好的預算體系、好的預算制度,必然會對構建一個好的政府起到極大的作用。與此相反,如果政府預算不透明,那么納稅人的錢會失去監管,官員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自然會產生貪污腐敗及很多問題。前些年許多地方出現年底突擊花錢、小金庫等等亂象,原因就在于此。
“其實,這正是公共預算公開的好處。公共資源的分配,就是不同利益群體互相博弈的過程,而不是由少數人說了算。只有公開之后,大眾才能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從而推進公民參與和監督的進程。而在以前,人大的預算工作委員會畢竟只是體制內的評判,公眾根本沒有知情權,更不要說參與權和監督權了。沒有知情權,‘人民當家做主’便是一句空話。”吳君亮說。
2006年,吳君亮回到國內,在深圳創辦了“君亮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同時在工作之余還建立了一個網站——中國預算網,希望通過這個網站公布中國政府預算方面的資料。
然而,讓吳君亮感到尷尬的是,很難找到與中國政府預算公開有關的相關資料。“就像你要請客吃飯,桌椅杯筷都擺好了,卻發現沒有菜?!眳蔷量嘈χ嬖V本刊記者。
隨后,吳君亮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了“公共預算觀察志愿者”團隊,開始向各中央部委、地方政府提出查看預算案的申請。從2006年開始,吳君亮和他的團隊先后向財政部、衛生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農業部、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銀行等十多個部委,以及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焦作等幾十個城市發出了申請。
這些政府部門有的干脆對他們的申請置之不理;有的會提出一些要求: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應與本人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有關,請你進一步提供所申請信息與你本人課題研究有關的證明材料;有的則建議他們到“相應圖書館查詢”;有的回復內容極其“雷人”:“我單位本年度部門預算為秘密”“目前尚不屬于公開范疇”“政府部門的公開主體是各部門預算單位”“恕不能向您提供”,等等。對此,吳君亮感到一籌莫展。
而吳君亮在“窮追不舍”的過程中,也給自己帶來了一些麻煩。2009年2月的一個深夜,一些便衣警察忽然“光臨”吳君亮的住宅,請吳君亮到深圳市公安局問話,理由是他涉嫌擾亂公務。在吳君亮要求政府信息公開中也曾有官員回復中帶有威脅口吻:“你跟政府作對不會有什么好處的?!钡@些都沒能讓吳君亮停下腳步。
2007年4月,在成都的一家酒店里,吳君亮看到《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于國務院第165次常務會議通過了,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要求政府將重要信息公開,其中就包括預算信息的公開。
扔下報紙,吳君亮歡呼起來?!拔耶敃r的感覺就像被關在一個小黑屋子里突然看到了光,在絕望的山谷里發現了通往外面的梯子一樣。”吳君亮對本刊記者回憶道,這更堅定了他要“推開”政府預算這道大門的決心,一次申請不成功,還有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吳君亮相信,預算大門終會被敲開。
困局終于在2008年5月27日這一天被一個電話打破了。在奔波了兩年、發送了上百封申請后,吳君亮終于接到了深圳市財政局工作人員的電話,同意他們來查看深圳市政府2008年度的部門預算草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第一次將財政預算向普通公民公開——雖然不能外借,也不準復印。但還好,財政局的人沒說不準拍照。吳君亮用數碼相機將這本預算案從封面到封底,一頁不落地拍了下來。
通過查看該預算草案,吳君亮了解到,其中不包括重大的建設項目,2008年深圳市市級政府104個部門的預算是169億元。該預算草案中,為什么要有這些預算支出、拿這些錢去干什么,均未做出具體說明。而且,該草案分列了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但這些項目支出所履行的職能與相關部門的基本職能有重疊。
吳君亮將這些疑問形成文字寄給了深圳市市長和深圳市財政局局長,但沒有收到任何回復。于是,他將對該預算草案的評讀報告掛到了“中國預算網”上。
深圳公開了,門已經開了一條縫。但如何才能把門全部打開?吳君亮想到了媒體,他要利用媒體的力量,喚起民眾對公共預算的關注。
經過反復考慮,吳君亮選擇了《南方周末》,希望借助《南方周末》的影響力,擴大社會對政府預算的關注度。“但這個事情要講究策略,那一年8月要開奧運會,臺海關系也是考慮因素之一,必須選擇一個相對平靜的時間點將這個事情拋出去,以求輿論引爆度最大化,于是我選在了相對平靜的10月份?!碑斈?0月,《南方周末》刊發了深圳市公開財政預算的文章,并配了評論。很多媒體轉載,一時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是社會第一次真正認真探討政府預算這個話題,民眾的視線開始向政府預算上聚焦。
受此影響,并在吳君亮和他的團隊的努力下,民政部、環境保護部和科技部相繼向吳君亮提供了部門預算草案。2008年10月27日,衛生部更是向他提供了一份接近完備的本級部門預算。2009年10月,廣州市財政局接到他的申請后的第8天,將市級部門預算公開掛到政府的網站上,從而引起了輿論轟動。
“當時,我們同時向北京、上海、廣州發出了公開預算的邀請。廣州公開了,北京說正考慮公開需要的時間,上海拒絕了?!眳蔷粱貞浀馈?/p>
對于上海的拒絕,吳君亮很不滿,他決定要“敲打”上海。于是,吳君亮與幾家大媒體開始了輿論施壓,表揚廣州主動公開政府預算的文章開始出現,文章中大篇幅贊許廣州公開財政預算,卻也暗示了上海拒絕公開這件事。緊接著,國內多家媒體轉載,而更多的文章將矛頭對準了不同意公開財政預算的上海。
可能是因為看到廣州公開財政預算后得到積極評價,消除了上海方面的某些顧慮,或者是緣于輿論的壓力,兩個月后,上海市政府宣布將公開政府財政預算。
通過兩次借助媒體的“攻勢”和吳君亮多年的“執著”,中國預算公開的大門終于緩緩打開了。
到了2010年,中央很多部委都主動公開自己的預算報告,而在申請預算公開的過程中,也少有政府部門以“國家機密”為借口拒絕,這一年被稱為“中國預算公開年”。
2011年的時候,有人問吳君亮對未來的中國預算公開怎么看,吳君亮回答,不出3年,中國的預算公開將出現質變?!斑@就像是一座堤壩,政府預算就是堤壩里的水,只要這個堤壩露出一個小口子,里面的水就會不停地涌出來,最終突破堤壩的束縛。”吳君亮說。
2015年3月,兩會如期在北京舉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兩會上很多記者對于政府預算的關注度、提問的精確度、問題的切入點都比以往專業了很多。吳君亮笑著說,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隨著吳君亮本人的曝光度越來越高,慕名前來采訪的記者也多了起來,吳君亮發現了一個尷尬的現實:絕大多數記者前來采訪,都會反復問他一些關于財政預算方面的基礎性問題?!斑@說明,我們的記者對政府財政預算都不是很了解。我就覺得應該補課,首先就應該是媒體補課,因為如果連記者都不懂,報道得不清楚,怎么能讓廣大受眾看明白?重要的、關鍵性的東西記者都看不到,大家又怎么看得到?”吳君亮對此表示擔憂。
吳君亮再次突發奇想,能不能把媒體記者集中起來進行培訓呢?花費三五年時間,培訓幾百名記者,以這幾百人為基礎推廣和普及政府財政預算的概念,就會真正喚起社會對政府預算的關注。
2013年,吳君亮找到了《南方周末》和《第一財經》,提出了自己的這一想法,并很快展開了合作?!兜谝回斀洝仿撓瞪虾X斀洿髮W,開辦了“媒體預算培訓班”。“每年兩期,如今已經畢業四期了。至于效果,一些參加培訓的記者在今年兩會上已經初顯身手?!眳蔷列χ嬖V本刊記者。
吳君亮介紹道,這個培訓班是面向全國所有媒體,自愿報名,但由他們挑選合適的學員。因為是前幾期,選擇的學員多是來自一些有較大影響力的媒體,例如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社等。這些記者參加培訓,了解更多關于政府預算方面的專業知識,相當一部分人會參加兩會報道,對于關注預算問題的積極性、意識、提問的專業性都會不一樣,能挖到更多大家都想知道的信息。
本刊記者問吳君亮,在做這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時,是否會被別人說是瞎操心?吳君亮說,如果人人都抱著這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那這個社會是要出問題的。“首先,我是一個中國人,我非常愛這個國家,現在我的生活有保障,我所學的知識也允許我有能力做一些事,如果像我這樣溫飽無憂的人都不肯為這個國家的未來思考,那還等著指望誰?”吳君亮坦言,自己多少有一些士大夫情結,而且自己并不孤單。
在推動中國預算公開的這條路上,吳君亮還有很多同行者。吳君亮對本刊記者說,除了他本人和公司的部分員工參與這件事,還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幫忙。有深圳本地的大學生,有海外留學生,有甘肅省委黨校的教授,甚至還有湖南某個縣的縣委領導,這是大家齊心協力的結果。
“因為大家都希望中國能夠更好,我們都希望能有一個好的明天?!贝藭r吳君亮的視線已經移向窗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