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娟 吳清凌
摘要:本文簡要介紹了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標準的制定行業背景,具體分析了標準適用范圍、產品分類及標識標注等內容,解析了濕摩擦色牢度、重金屬、鄰苯二甲酸酯、燃燒性能、繩帶安全等特殊項目的考核要求,并對嬰童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提出了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GB 31701;嬰童服裝;安全技術規范
1 行業背景
兒童作為不可控群體最容易受到危害,一方面他們缺乏辨別潛在危險的能力,在玩耍、奔跑、攀爬、上下車等特定場合下很容易導致各類機械性傷害[1];另一方面,由于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抵抗力低于成年人,易受到各類有害物質的影響和侵害。因此,兒童服裝的安全要求受到全世界,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的重視[2],近年來,我國出口歐美的大量嬰童服裝因為有害物質超標或物理安全性能被召回。然而,目前我國紡織行業的強制性標準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是一個非常基礎的強制性標準,無法滿足嬰童裝對安全的需求。為了能夠更有效規范嬰童裝的生產,制定嚴于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標準要求的嬰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已經刻不容緩。
2 標準內容分析
2.1 標準實施日期
本標準發布于2015年5月26日,自2016年6月1日起實施,實施過渡期為2年。在過渡期內,2016年6月1日前生產并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產品允許在市場上繼續銷售。2018年6月1日起,市場上所有相關產品都必須符合本標準要求。
2.2 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在我國境內銷售的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不適用于布藝毛絨類玩具、布藝工藝品、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箱包、背提包、傘、地毯、專業運動服等產品。
2.3 產品分類
嬰幼兒紡織產品: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一般適用于身高100cm及以下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可作為嬰幼兒紡織產品。
兒童紡織產品:年齡在3歲以上,14歲及以下的兒童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 一般適用于身高100cm以上、155cm及以下女童或160cm及以下男童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可作為兒童紡織產品。其中,130cm及以下兒童穿著的可作為7歲以下兒童服裝。
此標準不僅對嬰幼兒和兒童紡織產品的適穿年齡進行了分類,還對適穿的嬰幼兒和兒童的身高進行了分類,讓嬰童產品的分類更詳細清晰,不僅為其他相關產品標準的產品分類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依據,也為企業生產嬰童時裝提供了明確的對象劃分。
2.4 安全技術類別
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的安全技術要求分為A類、B類和C類,本標準的安全技術類別與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 的安全技術類別一一對應。嬰幼兒紡織產品應符合A類要求;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B類要求;非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C類要求。
2.5 標識標注要求
本標準明確規定嬰幼兒紡織產品應在使用說明上標明本標準的編號及“嬰幼兒用品”。兒童紡織產品應在使用說明上標明本標準的編號及符合的安全技術類別(例如,GB 31701 A類、 GB 31701 B類或GB 31701 C類)。產品按件標注一種類別。
GB 18401中規定需標注符合的安全技術類別,無明確要求一定要標明標準編號。GB 37701—2015對此項的規定有別于GB 18401的規定。
2.6 特殊要求解讀
本標準規定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的面料、里料、附件所用織物除應符合GB 18401—2010中對應安全技術類別的要求外,還規定了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的耐濕摩擦、重金屬、鄰苯二甲酸酯、燃燒性能、填充物的要求和附件的要求應符合本標準的技術類別要求。
2.6.1 濕摩擦色牢度
由于嬰幼兒和兒童的皮膚比較稚嫩,抵抗危害能力較弱,如果紡織產品濕摩擦比較差,此類產品在服用的過程中因為摩擦的緣故掉下的染料容易被嬰童的皮膚吸收,危害嬰童的身體健康。
2.6.2 重金屬
本標準主要考核含有涂層和涂料印染的紡織產品中鎘和鉛的含量。鎘被人體吸收后,會損傷腎臟、脾、胰、甲狀腺和毛發等。鎘損傷腎小管,人體會出現糖尿、蛋白尿和氨基酸尿,特別是會使骨骼的代謝受阻,造成骨質疏松、萎縮、變形等癥狀。鉛過量對消化系統、免疫系統、造血系統、神經系統、腎臟和生殖系統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由于兒童代謝快,活動量大,對鎘和鉛吸收率高、易感性強。因此要嚴格控制紡織產品中鎘和鉛的含量。
2.6.3 鄰苯二甲酸酯
本標準主要考核含有涂層和涂料印染的紡織產品的鄰苯二甲酸酯的含量。為體現童真童趣和產品款式的新穎多變,嬰童紡織產品中經常會設計大量的涂料印花,這些涂料印花中會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是一類環境激素,可引發肝組織癌變,擾亂內分泌系統,會造成性別紊亂引發激素失調,導致性早熟。如果被身體吸收,會對嬰童造成很大的傷害。
2.6.4 燃燒性能
本標準規定嬰幼兒紡織產品不建議進行阻燃處理。如果進行阻燃處理,須符合國家相關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要求。標準規定僅考核產品的外層面料:羊毛、腈綸、改性腈綸、錦綸、丙綸和聚酯纖維的純紡織物,以及由這些纖維混紡的織物不考核;單位面積質量大于 90g/m2的織物不考核。
2.6.5 填充物的要求
本標準規定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纖維類和羽絨羽毛填充物應符合GB 18401中對應安全技術類別的要求,羽絨羽毛填充物應符合GB/T 17685中微生物技術指標的要求。其他填充物的安全技術要求需按國家相關法規和強制性標準執行。
2.6.6 附件的要求
嬰幼兒紡織產品上,不宜使用≤3mm的附件,可能被嬰幼兒抓起咬住的各類附件抗拉強力應符合本標準要求。小物件是指附著在服裝上起連接、裝飾、說明等作用的部件。對兒童服裝的風險評估表明,這些物件的縫紉強力不夠或者其他可能原因脫落,易被兒童吞咽而導致窒息或引起其他安全隱患。
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所用附件不應存在可觸及的銳利尖端和銳利邊緣。銳利的附件在嬰童服用過程中容易劃傷嬰童,因此被禁止使用。
嬰幼兒及兒童服裝的繩帶要求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繩帶包括以各種紡織或非紡織材料制成的、帶有或不帶有裝飾物的繩索、拉帶、帶絆等。本標準分別對嬰幼兒及7歲以下兒童服裝和7歲及以上兒童服裝的頭頸部繩帶、肩帶、固著的腰部繩帶、袖口處繩帶、背部繩帶、底邊處繩帶做了相應規定。不合適的繩帶易因鉤掛而對嬰童造成損傷,是危害兒童安全的潛在因素。近年因為服裝繩帶設計得不合理而造成的嬰童傷害事件頻頻發生。風險評估機構的評估結果表明,因為繩帶設計不合理造成的機械性損傷不少于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危害。
3 結語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同時也是容易受到危害的群體。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的實施,能夠更加有效規范童裝的生產和監管,但也給嬰童裝企業帶來更多的要求,特別是有害物質、繩帶安全、濕摩擦色牢度的考核給生產企業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因此,嬰童服裝生產企業應該從現在開始就重視服裝生產,按照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規范產品生產,為提高童裝的品質而努力,切實保障兒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參考文獻:
[1]章輝,王歡.國內外標準和技術法規中紡織品質量安全影響因子分析[J] .紡織標準與質量,2010,(3):6.
[2]吳清凌,饒劍輝,蓋國平,等. 淺談兒童服裝安全質量要求及對策[J].中國纖檢,2011,(4):27-29.
(作者單位:廣州纖維產品檢測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