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王 飛
對話成龍
文 _ 王 飛
這一期的專訪人物,是成龍。
周末的下午,成龍在北京東四環外的一個攝影棚為新書《還沒長大就老了》拍攝封面,隨后接受了我們的專訪。
成龍身上有無數光環,但這一次,我們穿越大半個中國去采訪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位享譽華人世界的功夫巨星,是我們少年時代的偶像。
當然,如今的我們,已經不再是追星的年紀,對成龍的電影也不如從前那樣狂熱,我們甚至沒有去電影院看他的新片。但當我們敲定采訪,還是不免興奮—除了可以圓自己兒時的夢,還因為有很多問題想請教,想求證。
比如,2015年的第一個網絡流行詞“duang”源自網友對成龍幾年前一次采訪的惡搞,他如何回應;比如,房祖名吸毒,從收監到出獄,成龍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他如何看待父子關系,如何理解“父親”這個角色;比如,不久前上映的新片《天將雄獅》在內地斬獲7億票房,但照舊有不少批評之聲,說成龍總愛拍一些主旋律的片子,他會如何反擊?
成龍總是被輕易地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他拍電影,大家都喜歡,但是每次當他對公共事務發言,總會有不同的聲音甚至是指責、謾罵,很多人旋即“粉轉路人”。比起從前,現在的成龍發聲少了許多,但依然經常輕松“搶”到頭條。就在我們采訪結束后不久,手機上推送了一條新聞:成龍接管“小龍女”。打開來看,不過是博眼球的猜想,加了一個聳動的標題。
網絡時代,明星的行為舉止總是輕易地掀起風浪。教訓在前,他不得不謹言慎行。采訪中有個細節很有意思,當他講到“我們這些名人”時,忽然發覺不妥,停下來問助理:“不能算名人,應該怎么說?”助理答:“公眾人物。”成龍自嘲:“對,是公眾人物,你看我又講錯了。”我們都笑。
但他還是要講,“如果擔心這個擔心那個,那就別出書,別講話,什么都別做”。
在新書中,他講自己一夜暴富,揮金如土—一個沒念過書的大老粗,20多歲就已經是千萬富翁了。有錢就要講排場,“成家班”的人每人買一輛車,每次出門,17輛一模一樣的車開出去,要的就是那個威風。
他講自己年少輕狂,有錢之后還是一副大老粗的樣子,故意和先前瞧不起他的那些勢利眼對著干,享受報復的快感。整天喝酒開車,早上撞保時捷,晚上撞奔馳,每天都是暈乎乎的狀態。
他講自己的初戀,講和紅燈區舞女的交往,講自己辜負了鄧麗君……
他不擔心被過度解讀甚至招來批評—與其讓別人胡亂猜想,倒不如坦誠講述過往。61歲的成龍,到了放下的時候。
成龍是性情中人,風趣健談,聊得興起,會比畫幾個武打動作,還會唱歌。在新書中,他講自己的打拼和奮斗。我說看你的經歷,讓我想起你的那首歌,上中學的時候,男生都喜歡。他就笑著唱:“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
在這場對話中,我們試圖解答一個疑問:那么多武行在片場摸爬滾打,為什么只有成龍一步步成為國際巨星?
這是成龍的成功之道,也是他的魅力所在。敬請關注本期專訪。篇幅有限,即便仍是管中窺豹,但希望讓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