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觀眾,先練『臺下十年功』
葉傾城:
您好!我正讀大二,有個一直解決不了的問題想向您請教,那就是:為什么我這么多年來一直找不到知己?
上小學時,為了能和班上的同學有共同語言,我和他們看一樣的電視劇、漫畫,但收效甚微,后來索性放棄。
不知不覺就上了初中,語文老師極力鼓勵我們看名著。我的閱讀面廣了很多,從書中我認識到:遇到問題要多找原因,并且學會主動出擊,迎接挑戰(zhàn)。于是,我反省自己為什么找不到朋友,總結(jié)了這么幾條:一、說話口無遮攔,得罪了很多人而不自知;二、作為一個女生,不注重穿著打扮;三、性格內(nèi)向,不愛與人交往,讓人感覺很冷漠;四、長得不咋樣。
我針對這些積極改變,每次和同學說話前盡量三思,但還是會說錯話得罪人。我嘗試過穿裙子、短褲,但穿著實在太難受,就放棄了。我主動找同學交流,后來被別人硬生生回了一句:“你怎么老是跟著我們啊?”我自覺無趣,也不再找他們攀談。
就這樣,整個中學階段,我沒有找到知己,每當我在校園里看到那些好姐妹、好兄弟、熱戀中的人有說有笑時,心里難免生出一種名為孤獨的悲涼。
于是,我安慰自己,不想這些事了,高中努力學習,爭取考個好學校。可是上了大學才發(fā)現(xiàn),同學間的關系還不如中小學呢。我沒有參加社團活動,認識的同學僅限于本專業(yè)的,雖然也有關系不錯的,可是基本上沒什么共同愛好,三觀的差距就更大了。最近,我因為沉迷于弗洛伊德的書而不能自拔,和身邊人的共同語言也越來越少。一位室友見我看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居然大聲驚呼:”哇!你居然在看弗洛伊德的書!“那語氣好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一樣。即使與別人聊我最愛的日本動漫《海賊王》,同齡人大多對其中的打斗戲津津樂道,而我更想聊里面的人文情懷。最讓我痛心的是,我看了一部超現(xiàn)實主義的日本動漫后,覺得作者真是個怪才,我按捺不住,寫了一篇感受發(fā)在QQ空間里,居然沒多少人看,只有一個人寫了一句“抵制日貨”。
我覺得人生得一知己真的好難啊!您能給我出出主意嗎?
在風雨中微笑
在風雨中微笑:
你好!你說你苦惱知己難尋,恐怕我得說一句:你需要的不是知己,是觀眾。
不就是看了幾部動漫嗎?想發(fā)表意見,上動漫論壇,相信上面有無數(shù)“大神”,都能把你秒殺。你準備談人文情懷,人家只怕要反問你:“什么是人文情懷?有沒有對應的理性情懷?”想來你并無此深刻底蘊。那么在QQ空間上找認同感,希望登高一站、掌聲四起,這是不是太難為你的QQ好友了?
愛讀書、肯學習是好事,提升自己是每個人一生必需的功課。但是學習也是最寂寞的事,懷胎不過十月,而學有所成往往需要數(shù)年甚至一生。但年輕人往往不懂得,看了一兩本書,就覺得自己仿佛已經(jīng)站上巨人的肩膀,迫不及待地要向人顯擺。應者寥寥,于是大嘆“知己難尋”,甚至上升到“古來圣賢皆寂寞”的高度。其實,這是小學老師經(jīng)常說的“整瓶水不響,半瓶水晃蕩”。
而這,很可能就是你寂寞的根源之一。你反省了幾項沒朋友的原因,照我說,外形、打扮這種事,只在戀愛的世界里有用,沒聽說過交朋友還要找“顏值”高的。你對別人漠不關心,因此你不會觀察他們的反應,不聆聽他們的訴說,不去考慮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以,你一開口就讓人覺得不中聽。你追著同學走,人家為什么煩你,因為你不是群體中那個默默的聆聽者、寬厚的付出者,你只想說,而且要求人家聽。
從你羨慕其他人結(jié)伴的情形來說,你還是想要和大部分人做“朋友”的,那么,首先就要放棄這種明星心態(tài),不奢求自己成為人群的中心。愛學習,就默默學習去,不必顯擺,到了某種程度,大家自然會發(fā)現(xiàn)你的內(nèi)秀。希望人家聆聽你,先學習聆聽其他人。
在QQ空間里寫一篇文章沒人回應?繼續(xù)寫,寫到一百篇以上,也許就有人理你了,你會有你的讀者。
最近我在讀鄧小宇的書,他是香港《號外》雜志的創(chuàng)刊人之一,長年給這份已經(jīng)存在有幾十年的雜志供稿。他說:“我最怕碰到一些有段時間沒有見面的朋友,對方總是喜歡問我:‘你還有沒有寫作?’這些年來,雖然不是每期都交稿,甚至當中會有一段日子停了沒寫,但我的文章至今一直都斷斷續(xù)續(xù)刊登在《號外》雜志。但似乎朋友中沒有什么人知道我仍在寫文章的事實,也就是說,原來他們都沒有讀過我多年以來所寫的文章。”
這才是真正的寂寞,但他有沒有大叫“知己難覓”?
不,他有讀者。讀者就是你想要的最佳觀眾,但前提是:你得先粉墨登場,而且為了這臺上的一分鐘,在臺下練十年功。
葉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