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維克托·舍恩伯格
當記憶無法擦除
◎[英]維克托·舍恩伯格
安德魯·費爾德瑪六十多歲,是一位加拿大心理咨詢師。某一天,一位朋友從西雅圖國際機場趕過來,費爾德瑪打算穿過美國與加拿大的邊境去接他——就像曾經上百次做過的那樣。但是這一次,邊境衛兵用互聯網搜索引擎查詢了一下費爾德瑪。搜索結果中顯示出了一篇費爾德瑪在2001年為一本交叉學科雜志所寫的文章,費爾德瑪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 20世紀 60年代曾服用過致幻劑。因此,費爾德瑪被扣留了四個小時,其間被采了指紋,之后還簽署了一份聲明,內容是他在大約40年前曾服用過致幻劑,不準他再進入美國境內。
費爾德瑪是一位沒有犯罪記錄、擁有學識的專業人員,他知道當年服用致幻劑確實違反了法律,但是他堅稱自那以來就一直沒再服用過。當邊境衛兵攔下他時,這件事已經過去快 40年了。對于費爾德瑪而言,那是他生命中一段早已遠去的時光,一個他認為已被社會遺忘了許久并且與現在的他完全不相干的過錯,但是,數字技術已經讓社會喪失了遺忘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完善的記憶。
將近70歲的費爾德瑪不是十幾歲的互聯網發燒友,而且可能從來沒預料到他在那樣一本晦澀的雜志上發表的文章居然能在全球化的網絡上如此容易地被找到。對他而言,成為數字化記憶的受害者完全是一種可怕的狀況。
“現在,青春期一個愚蠢的錯誤會造成嚴重的后果,而且這個不良記錄的陰影會一直籠罩著他們的余生。”家庭教師協會(PTA)的聯合主席凱瑟琳·戴維斯評論說。
“當心你發布在網上的信息。”費爾德更富見地地感嘆,“我要警告所有人,你留在網絡上的電子足跡將在某一天對你造成傷害,因為那是無法被擦除的。”
(摘自《刪除:大數據取舍之道》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