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蘇 省 政 協
【政協委員及組織機構】 2014年,政協江蘇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共有30個界別,委員798人,常委會組成人員159人,在江蘇的全國政協委員53人(其中包括軍隊委員5人)。省政協設辦公廳、研究室和提案委員會、學習委員會、文史委員會、經濟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教育文化委員會、醫衛體育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社會法制(民族宗教)委員會、港澳臺僑(外事)委員會等10個專門委員會。
【省政協工作概況】 全年省政協常委會議共舉行4次,主席會議共舉行9次。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以來,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政協各專委會共提交提案728件,立案676件,共向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報送建議案、專項建議和調研視察報告18篇。
【政協江蘇省十一屆二次會議】 1月18~21日在南京舉行。省委書記羅志軍在會議開幕時發表《匯聚起改革創新強大正能量》的重要講話。會議聽取和審議省政協主席張連珍代表省十一屆政協常委會所作的工作報告和省政協副主席何權受省十一屆政協常委會委托所作的提案工作情況報告。委員們列席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聽取和討論省長李學勇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有關報告。會議通過了決議。會議選舉楊新力為省十一屆政協副主席,增選鞠華為省十一屆政協常務委員。
【省政協常委會議】 共在南京舉行4次。
十一屆四次常委會議 1月6~7日舉行。會議討論省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審議通過政協江蘇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報告,通過關于召開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的決定,聽取省政府辦公廳關于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以來提案辦理情況的通報(書面)。省政協主席張連珍主持會議并講話。
十一屆五次常委會議 1月21日舉行。會議通過省政協2014年工作要點。省政協主席張連珍主持會議并講話。
十一屆六次常委會議 5月19~20日舉行。會議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為議題開展協商討論。省政協主席張連珍主持會議并在會議結束時講話,副省長許津榮代表省政府到會作情況通報,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院士應邀作《以生態文明建設引導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專題講座。會議收到發言材料69篇,有19名委員作大會發言。省委、省政府16個部門和單位負責人到會聽取意見。會后,向省委、省政府報送《關于推進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的建議案》。
十一屆七次常委會議 9月17~18日舉行。會議以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為議題開展協商討論。省政協主席張連珍主持會議并在會議結束時講話,副省長張雷到會作情況通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應邀作《新型城鎮化戰略》專題講座。會議收到大會發言材料61份,有17名委員作大會發言。會后,向省委、省政府報送《關于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建議案》。
【主席專題協商會議】 2014年,省政協共舉行主席會議9次。其中,十一屆十二次主席會議圍繞加快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進行協商討論,省政府黨組成員、省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徐南平到會通報情況、聽取意見;十一屆十四次主席會議圍繞促進兒童少年心理健康進行協商討論,副省長曹衛星到會通報情況、聽取意見。會后,分別以專項建議的形式,向省委、省政府報送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決策咨詢】 為科學發展建言獻策。省政協召開十一屆六次、七次常委會議,分別圍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進行協商討論。會議共收到發言材料130篇,有36名委員作大會發言,省政府有關領導及36個部門和單位的負責同志到會聽取意見。召開十一屆十二次主席會議,圍繞加快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進行協商討論,提出要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努力提升創新能力,積極營造良好環境,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為改善民生建言獻策。召開十一屆十四次主席會議,就促進兒童少年心理健康進行協商討論,委員們建議,要不斷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為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發揮好學校教育重要陣地作用;完善相關法規政策,切實保障兒童少年心理健康。召開十一屆十五次主席會議,就城市大氣污染的控制與防治開展專題民主監督,委員們提出,要標本兼治統籌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運用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加快完善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信息共享機制、預警會商機制、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合處置機制。常委會議和主席會議召開后,及時歸納整理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以建議案或專項建議形式報送省委、省政府。省委書記羅志軍、省長李學勇等省領導十分重視,分別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并予以參考實施。
在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政協委員們踴躍發言。余萍/視覺江蘇網
【視察調研】 先后組織委員就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工程、創新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資金保障機制、促進科技企業孵化器健康發展、海洋環境保護、鞏固和發展中小學體育教育、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農村衛生事業發展、體育社會組織改革發展、完善保障機制推進公正司法、擴大江蘇對外開放優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領先作用等開展專題調研,并分別形成調研報告報送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6月18~21日,組織部分委員就食品安全監管問題進行集中視察。10月20~22日,組織部分委員就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問題進行集中視察。11月24~25日,省政協召開十一屆十五次主席會議,就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提案進行重點督辦,并圍繞城市大氣污染的控制與防治情況開展專題民主監督。
【提案工作】 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以來,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政協各專委會共提交提案728件,立案676件并全部辦復。摘編36件重點提案報請省委、省政府領導閱批;以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推進農村社會建設、完善公共體育服務、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為專題,遴選12件重點提案,由主席會議集體督辦和主席、副主席牽頭督辦。
【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充分利用社情民意信息渠道,及時反映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的愿望和要求,為省委、省政府科學研判形勢、有效決策提供參考。全年編報《社情民意》簡報61期,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30人次對其中的28期作出批示。
【委員主體作用發揮】 認真落實省政協《關于密切聯系委員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的意見》,積極搭建委員知情平臺,切實加強委員履職管理與服務。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主題舉行委員活動日。在教師節前夕召開教育界委員座談會。組織寧外委員開展異地視察。重視加強與駐蘇全國政協委員的溝通聯系,邀請他們參加省政協的重要會議活動、開展協商討論。
【專委會工作】 召開專委會主任、副主任聯席會議,交流、研討和部署工作。各專委會進一步加強與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的聯系,就共同關心的問題聯合開展調研視察;立足自身特點和優勢,組織開展編寫書籍、扶貧義診、送醫送藥等豐富多彩的履職活動。中秋節期間組織有關方面赴省未成年犯管教所開展“重塑人生、明天美好”主題幫教活動。
【黨派作用發揮】 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加強與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經常性聯系,為他們在政協更好地發揮作用創造條件。通過安排大會發言、聯合開展調研、辦理黨派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鼓勵和支持他們踴躍發表見解和主張。年內,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共提交大會發言材料65篇,提出提案147件,一些重要意見建議,得到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積極采納和及時反饋。
【界別優勢發揮】 年內,各界別分別圍繞推動港口港產港城聯動發展、電力企業節能減排、光伏產業發展與應用、轉變耕地使用方式、煤炭企業安全生產、創業生態環境、勞動法律法規實施、增強高校社會服務能力、城市管理等課題開展調研考察和座談討論共計38次,推動委員廣泛聯系本界別群眾,并通過界別提案、界別調研報告、界別信息、界別大會發言等形式,及時反映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愿望和要求。
【與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團結聯誼】 年內,組織港澳委員到江蘇考察沿海開發戰略實施情況,接待香港青年學生到南京實習。堅持“兩岸一家人”,組團或隨團赴臺參訪,與臺灣江蘇參訪團座談交流,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做好海外特邀代表人士工作,邀請列席政協全體會議、參加政協組織的有關活動。
【“學習型、文化型、健康型”機關建設】持續推進“學習型、文化型、健康型”機關建設。舉辦“名人名家”講座7期,特別是圍繞中國古代歷史、先秦諸子百家舉辦的系列講座,主題鮮明、資料翔實,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有益幫助。繼續做好以“江蘇歷史文化覽勝”和“科學生活學與問”為內容兩本書的編寫出版工作。加強機關黨建工作,順利完成機關黨委換屆。
【省市縣政協聯系與合作】 召開省政協常委會議和駐蘇全國政協委員座談會,邀請各市政協負責同志列席;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分批邀請縣(市、區)政協主席列席。赴市縣政協就省政協當年主要工作安排進行專題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召開專委會工作座談會、組織省市縣政協機關干部分批參加全國政協舉辦的干部培訓班,舉辦縣(市、區)政協秘書長培訓班和《江蘇政協》雜志特約通訊員培訓班,著力提高認識、增強能力、推動工作。
(徐 嵐)
2014年江蘇省政協重點提案目錄(共36件)
(續表)
2014年駐蘇全國政協委員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提交的部分提案目錄(共提交278件,選錄1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