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共 管 理
經濟事務管理
【財政預算執行】 2014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33.14億元,比上年增加664.68億元,增長10.1%。其中,稅收收入6006.05億元,增長10.8%,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83.04%;非稅收入1227.09億元,增長6.80%。稅收占比達83.04%,創金融危機以來歷史新高。
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9609.57億元。其中,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33.14億元,中央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收入、地方政府債券收入等2376.43億元。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8845.74億元。其中,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466.48億元(較上年增加668億元,增長8.6%),上解中央支出、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等379.26億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結轉763.83億元。
省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346.94億元。其中,省本級收入612.30億元,中央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收入、下級上解收入、地方政府債券收入等2734.64億元。省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3276.71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944.82億元,上解中央支出、對市縣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支出、轉貸地方政府債券支出、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援助其他地區支出、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2331.89億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結轉70.23億元。
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5416.86億元,增加398.76億元,增長7.9%;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5294.18億元,增加260.36億元,增長5.2%。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160.99億元,減少1.3億元,下降0.8%;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92.27億元,減少6.22億元,下降6.3%。
省級國有資本經營總收入22.1億元,其中當年收入12.84億元、上年結轉9.26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總支出22.1億元,其中當年支出22.08億元、結轉下年0.02億元。
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3175.88億元,支出2742.43億元,收支相抵后當年結余433.45億元。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222.88億元,支出184.99億元,收支相抵后當年結余37.89億元。
【財政重點支出】 2014年,省級財政調整安排233億元專項資金,確保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出臺的三大類18項經濟政策落地。省級“八項工程”“十項舉措”支出超過800億元,支出進度99%。支持經濟轉型升級投入超過100億元,落實超過40億元鼓勵科技創新。全省公共財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保障,省級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比重80%,全省各級財政對社保、醫療、教育等支持、補助標準繼續提高。省級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提高至15億元。
省財政繼續加大對蘇北發展六大關鍵工程、蘇中融合發展特色發展、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沿海開發六大行動、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等重大項目支持力度。完善出口退稅分擔機制,蘇北地區負擔比例降至1.5%。蘇州太倉港、連云港連云港港、南京龍潭港等3個港口納入上海洋山港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蘇州工業園區貿易多元化試點政策得到國務院正式批復。
落實國家促進企業發展的各項財稅優惠政策,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減負添力。發揮專項資金引導作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支持鋼鐵、水泥、船舶產業等行業壓縮產能,支持節能減排。推動省級財政科技經費優化整合,加快實施科技重大專項,運用財稅政策引導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創新驅動。
“清水活水”建設工程是揚州市本級財政投入最大的水利工程。經過多年努力,主城區實現活水全覆蓋,實現“活水繞城、清水潤城”。 莊文斌/視覺江蘇網
【保障和改善民生財政政策落實】 2014年,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超過75%,省級財政民生支出占比80%。加快農村河道疏浚、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建立多元可持續城鎮化建設資金投入機制,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完善蘇北全面小康、蘇中融合發展特色發展、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沿海開發的扶持政策,促進區域均衡發展。省對市縣轉移支付補助1523.4億元,增長5.4%。其中對蘇北地區轉移支付836.7億元,占補助總額的54.9%。
【財稅體制改革】 2014年,江蘇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實施意見》。制定、實施新一輪省以下財政體制,規范省與市縣間收入分配關系,當年省級財力下傾增加約90億元。動態調整市縣財政保障能力分類分檔結果,并與省對市縣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掛鉤。全年省對市縣稅收返還、轉移支付等轉移性支出超2000億元,其中向蘇北欠發達地區轉移性支出超1000億元。完善全口徑預算管理體系,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首次編入預算草案。首次公開省級政府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推進預決算公開。優化轉移支付結構,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44.3%,較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推進省級專項資金清理整合,涉及資金超過300億元。整合設立省級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資金40億元,整合商務發展、養老等部門內部資金約53億元。將省級城鎮基礎設施引導資金等50多項資金整合下達,規模較上年增長50%。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全省和省級結余結轉規模比上年分別壓縮0.5個和2.9個百分點。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開展存量政府性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工作,實行債務增幅控制制度和風險預警機制。推進營改增試點改革,納稅人納入試點范圍34.4萬戶,試點以來累計減稅358.6億元。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試點】 2014年,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簡稱PPP),向社會公開推出首批15個總投資875億元的PPP模式試點項目,涉及交通基礎設施、供水安全保障、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五大領域。其中,交通基礎設施項目6個,投資額794億元;供水安全保障項目2個,投資額13.5億元;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2個,投資額15.2億元;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3個,投資額9.06億元;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項目2個,投資額43.7億元。江蘇有9個項目入選全國首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名單,項目數量占全國的30%。9個項目總投資527.6億元,涉及五大領域,其中:軌道交通類項目3個,投資額471.87億元;污水處理類項目3個,投資額23.97億元;供水類項目1個,投資額20.8億元;垃圾處理類項目1個,投資額5.26億元;醫療設施類項目1個,投資額5.7億元。9個項目主要分兩大類:存量項目,政府投資在建,引入社會資本,通過PPP模式運營管理;新建項目,從項目設計和建設引入社會資本。
延伸閱讀:PPP模式
PPP模式即公私合營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首字母縮寫,指政府與私人組織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伙伴合作關系,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減小企業投資風險。
【財政資金分配和支持方式】 2014年,取消省級出臺的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等掛鉤政策。除項目申報制資金及基金外,大多數專項資金實現因素法分配。對競爭性領域采取財政支持搭建信用平臺、股權投資基金、第三方擔保等市場手段改革財政支持方式。完善“資金改基金”運作模式,省級財政有償使用資金總量54.9億元。種業基金、文化基金等得到國家支持,成為部、省、企業合作基金。銀行業金融機構“涉小、涉農、涉科”信貸直接獎勵改為專項貸款風險補償。
延伸閱讀:因素法分配
因素法分配,是指對某項財政專項資金,根據政策規定和實際情況,確定若干可量化的客觀因素及其權重,計算各區得分及其占得分總和的比重,依據該比重并結合日常監督檢查、目標完成進度和質量等情況實行差別化、競爭性分配。
2014年江蘇省首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試點項目名單
(共15個)
常州至宜興高速公路
昆山市現代有軌電車(首期)
南通市城市軌道交通
徐州市城市軌道交通(首期)
連云港市新機場建設(一期)
常州至溧陽高速公路
金壇市長蕩湖水廠工程
鹽城市鹽龍湖水廠(一期)工程
南京市城東污水處理廠
南京市仙林污水處理廠
宿遷市餐廚垃圾處理場
徐州市餐廚廢棄物處理廠
南京市垃圾處理項目
無錫市九如城養老綜合體(公共部分)
常州市天寧區老年服務中心
2014年江蘇省入選全國首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名單(共9個)
【政府采購】 政府購買服務試點 2014年,省級試點項目擴至38個,涉及采購金額16.7億元,完成實施項目32個。截至10月底,全省實施政府購買服務項目2008個,金額53.6億元。明確2015年省級政府購買服務預算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規劃、課題、會展等服務項目,全面納入政府購買服務重點項目管理,重點推動養老服務、殘疾人服務、文化服務、體育服務和環境治理等項目。
批量集中采購試點 省級及7個省轄市開展批量集中采購試點,品種涉及計算機、空調等11個品目。2014年,省級實施批量集中采購12批次,采購預算4676.8萬元,實際支付3642.8萬元,節約資金997.6萬元,節約率21.9%。辦理省級政府采購進口產品審核424件,非招標采購方式審批140件。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 開展省級集中采購機構、省級部門集中采購機構、市縣政府采購監管工作考核,規范集中采購機構和職能監管部門職責職能。省財政廳首次開展代理機構核查和清理,按照新修訂《政府采購法》規定取消代理機構資格認定行政許可事項,實行代理機構登記,實現與財政部的網絡對接和網上登記備案。在全省各市縣財政部門、集中采購機構開展“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購活動規范管理”存在問題的清理和整改活動。省財政廳、省審計廳開展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嚴肅財經紀律和“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省級重點檢查。對政府采購制度執行的有效性、規范性及政府采購預算應編盡編、公開招標項目實施、納入采購目錄項目實施、無預算超預算采購情況進行審查。全年省級受理處理政府采購供應商投訴11件,依法調查駁回投訴8件,撤訴1件,2件在處理中。
政府采購信息化平臺建設 完成“江蘇省政府采購管理交易系統”框架設計與開發,包括管理監督、交易執行兩個業務平臺。網站2014年9月上線運行,至年底發布公開政府采購信息公告、政策法規、專家論證意見等7000多條。
【產權交易】 2014年完成各類產權交易項目198宗,比上年增長106%,成交金額9.74億元。其中:為企業盤活資產,完成產(股)權交易52宗, 成交金額9.52億元;為財政回收資產處置收益,完成資產處置和公房招租項目,成交金額0.21億元。
全年市場化交易項目成交金額6.36億元(為國有項目成交額的1.8倍,占成交總額的65.3%),市場化業務收入所占比重65.4%(為國有業務收入的1.89倍),均為歷年來最高。
省市聯合完成蘇州銀行30億股、3539名股東確權登記托管,確權率95.4%。截至年底,省登記中心托管登記企業82家,登記托管股份102.18億股,新增登記托管企業11家,新增股份34.1億股,完成股份過戶2.20億股,通過股權質押為企業融資7400萬元。
省財政廳與民生銀行、中國銀行簽訂不良資產處置受托合同,為民生銀行近2800萬元債權及中國銀行7.23億元不良資產包整體轉讓項目辦理公開交易。基金出資9.07億元帶動65.2億元社會資金投入新興產業領域,財政資金杠桿放大7.2倍,參股基金投資項目224個,投資金額20.85億元。
【行政事業單位與文化企業資產管理】2014年,《江蘇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省政府令95號)出臺,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建立健全省級文化企業資產制度體系建設。全年辦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使用、處置批復97項,資產原值4.98億元,公開交易9宗,成交總金額1677.44萬元。公物倉進出庫物品310件,總金額516.27萬元,節約和回收財政資金56.88萬元。辦理省級文化企業及事業單位所屬企業資產監管事項6類24件,涉及資產并購、整合、劃轉,股權劃轉,企業上市、設立、債券融資,以及資產監督、企業法律訴訟等。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以8500萬美元收購美國出版國際公司海外資產,發行超短期融資債券60億元。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省廣播電視集團、新華日報報業集團、省演藝集團等4家省級文化企業完成上繳2012年度國有資本收益4982.04萬元。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總量9630億元。
【地方政府債券】 2014年,江蘇首次進行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試點。公開組建包括25家承銷商債券承銷團,確定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為省政府債券信用評級機構。通過財政部國債發行招投標系統進行公開招標,完成債券發行174億元,其中5年、7年和10年三期債券利率分別為4.06%、4.21%和4.29%。
(成曙東)
國稅
【國稅收入】 2014年,全省完成國稅收入(含海關代征進口環節稅收)6898億元,較上年增收586.9億元,同比增長9.30%。其中,國稅部門組織收入5699.8億元,增收557.3億元,增長10.84%。江蘇成為全國首個省轄市國稅收入全部超百億元省份。
從稅收走勢看,全年國稅收入增幅較上年提高2.81個百分點,四個季度分別增長13.5%、7.7%、8.3%和11.1%,呈“U”型走勢。從分級次收入看,中央級稅收占比72.40%。從地區看,蘇北地區稅收占比16.6%,蘇南、蘇中地區稅收占比分別為70.2%和13.2%。從主要稅種看,國內“兩稅”占比69.4%,企業所得稅占比26.2%。從經濟類型看,內資企業(包括國有集體、股份聯營、私營企業)稅收占比62%,涉外企業稅收占比38%。從產業結構看,全省第二產業稅收占比74.6%,第三產業入庫稅收占比25.4%。從重點企業看,全省7130戶重點稅源企業實現國稅直接收入3058.3億元,同比增長8.6%,稅收占比60.5%。
2014年江蘇省國稅部門組織收入分項目情況單位:萬元
2014年江蘇省分地區國稅收入完成情況單位:萬元
【大企業和國際稅收管理】 建立大企業風險應對專業團隊和反避稅調查專業團隊,將全省重點大企業風險應對工作和反避稅調查工作集中到省國稅局層面。大企業應對入庫稅款40億元。在全國率先發布國際稅收遵從管理規劃。2014年,跨境稅源管理環節入庫稅收30.66億元,非居民企業入庫稅收109億元。對某企業開展的反避稅調查補征稅款及利息13.98億元,成為中國反避稅調查補稅金額最大案件。
【營改增試點】 鐵路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實施“營改增”。截至年底,全省“營改增”試點納稅人31.85萬戶,累計入庫增值稅319.01億元,全年減稅198億元。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面由擴圍前的62%提高至100%,減免所得稅居全國第二位。全省國稅系統當年兌現各項稅收優惠2571.9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辦理出口退(免)稅1842.5億元,增長6.3%。
【稅收管理改革】 2014年,實施以“兩個辦法”“一個清單”和“一個平臺”(簡稱“211工程”)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建立以“前臺辦理、后臺支撐、風險指引、分類應對、過程控制”為特征的現代稅收管理新格局。下發“兩個辦法”——《稅收檢查任務管理辦法》和《納稅服務工作任務管理辦法》,扎口管理各類風險應對和各類納稅服務工作任務。“兩個辦法”實施后,全系統下戶檢查減少近七成。制定“一個清單”——《稅收職責清單》,全面取消省以下國稅機關自行制定的監管事項。全年減少各類調查105萬戶次、巡查38萬戶次,涉稅事項審批辦結時限提速超過30%。建設“一個平臺”——“稅收數據情報平臺”,集中存儲124億條數據,建立101個行業模型,省、市國稅局兩級產生風險信息78.2萬條,實現風險應對成效150億元。
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公開行政審批事項77項,清理規范性文件293件,初步建立政策確定性管理機制和重大決策制度,強化行政復議權益救濟和糾錯功能。修訂《規范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實施辦法》,在全國率先統一國稅、地稅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推行特定稅務行政行為“首違不罰”。制發《江蘇省國稅系統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公布辦法》,建立“黑名單”制度,在省級以上媒體曝光重大稅收違法案件26起,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分類分級稽查,上收省國稅局定點聯系企業的檢查權至省級稽查局,在部分省轄市將縣級稽查的審理及選案權上收至省轄市級稽查局。以打擊發票違法犯罪和騙取出口退稅為重點,查處億元以上虛開發票案件24起,涉案金額206億元,查補稅款51億元。
【納稅服務】 推進納稅服務管理體制創新,將分散在多部門和多層級的調查核查、審核審批等職能,整合前移到納稅服務機構,推行全省國稅系統納稅服務機構設置、職責、任務管理、業務流程和標準“五統一”,形成“省國稅局實體化集中管理+縣市國稅局扁平化終端運作”納稅服務新模式。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設立全省統一規范的納稅特服號,推行非接觸式服務,開通涉稅文書“江蘇國稅專遞”,啟動電子稅務局建設。對接《全國縣級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范》,辦稅流程節點減少20%,辦稅時限縮短48%,報送資料減少7%,工作流平均用時1.45天,比上年同期減少24%。
(省國稅局)
地稅
【地稅收入】 2014年,全省地稅系統組織各項收入7846.55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稅收收入5170.28億元,增長10.3%,收入保持全國第二位,稅收增速逐年下降,呈現“增速放緩、增長平穩”新常態;非稅收入2676.27億元,增長10.6%,其中社保費收入2266.65億元,增長11.2%,收入保持全國第一位。
主體稅種增幅分化,“地方九稅”穩定增長。營業稅入庫2083.87億元,增長11.5%,增幅較上年回落1.2個百分點;企業所得稅入庫503.94億元,增長3.8%,增幅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個人所得稅入庫765.81億元,增長15.7%;“地方九稅”入庫1816.66億元,增長8.9%,其中僅耕地占用稅負增長,下降19.0%。
稅收行業結構微調,支柱行業增量貢獻下降。地稅稅收總量前四名行業仍是房地產、建筑、制造和金融業,合計入庫3956.03億元,占地稅總收入的76.5%,但增量貢獻僅占70.3%,較上年同期下降29.6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業稅收入庫1725.71億元,增長7.1%,增幅較上年回落13.4個百分點;建筑業稅收入庫906.08億元,增長12.1%,增幅較上年回落9.1個百分點;制造業稅收入庫728.69億元,增長6.6%,增幅較上年明顯回升;金融業稅收入庫595.56億元,增長16.5%。
區域規模差異縮小,蘇中地區增長突出。蘇南、蘇中、蘇北地區稅收分別完成2947.09億元、905.39億元、1317.79億元,分別增長8.6%、14.1%、11.8%。
2014年江蘇省地稅分稅種收入情況單位:萬元
2014年江蘇省地稅分地區收入情況單位:萬元
【納稅服務】 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提升納稅服務質量。落實《全國縣級稅務機關服務規范(1.0版)》,從業務和技術兩方面保障《服務規范》實施。統籌納稅輔導計劃,全系統組織各類專題培訓1919場,培訓納稅人36.09萬人次。上線江蘇地稅網站新版“12366在線咨詢”系統,優化升級全省統一的“12366”短信平臺,當年全省“12366”熱線人工受理電話咨詢約159.5萬次,網絡服務34.9萬次,辦稅服務廳受理現場咨詢8.1萬次,人工服務量居全國地稅系統第一位。將江蘇地稅網上辦稅服務廳、江蘇地稅網絡發票系統全面整合到江蘇地稅門戶網站,實現“三網合并”。升級全省辦稅廳公共管理系統,通過公共管理系統平臺每月不定時抽檢通報全省辦稅服務廳工作情況。
【稅收征管】 統一稅源管理機構設置,規范稅源管理事項,加強稅收風險管理。推行稅源管理事項清單制,清單由原來的600多個事項規范為217個事項。自2014年1月24日起,省地稅局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電子發票應用試點,第一批電子發票試點單位為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蘇州分公司、無錫分公司和常州分公司。完善催報催繳和非正常戶管理方式,滯納金加收率由上年的不足70%提高至100%。貫徹落實減輕企業負擔要求,將全省地稅部門征收基金費由20余種減少至8種。
【稅務稽查】 開發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公布欄,落實“黑名單”制度。2014年,全省地稅稽查系統組織檢查14492戶(其中自查8991戶,檢查5501戶),查補收入69.66億元,同比增長45.56%,查補金額列全國地稅系統第一位。查處百萬元以上案件359戶,查補稅款21.36億元,其中千萬元以上案件55戶。開展建筑安裝業等專項檢查,各地自行開展醫藥制造業、高等院校等檢查項目。打擊發票違法行為,發現違法使用發票納稅戶2579戶,查獲非法使用發票17840份,涉及金額127997.78萬元。
(省地稅局)
【審計概況】 2014年,全省審計機關完成審計(調查)項目4416個,完成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及上級審計機關等單位交辦、配合審計事項7254件。審計查出各類違規問題金額118.66億元,促進增收節支260.58億元。各級審計機關共出具審計報告和專項審計調查報告5546份;向司法、紀檢監察機關和有關部門移送處理事項302件;提交審計專題報告、綜合性報告和信息簡報共3755篇,其中被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批示、采用2901篇次,占比77.25%,促進被審計單位建立健全制度246項;向社會發布審計結果公告325篇。向被審計單位或有關單位提出審計建議11338條,其中被采納7999條,占比70.55%。南京市審計局實施的南京市8個鎮街財政運行情況專項審計調查、省審計廳企業處實施的江蘇省惠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計寧海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南京市鼓樓區審計局實施的清江村電臺地塊和向陽漁港地塊征地拆遷補償資金審計等3個審計項目被審計署分別評為全國地方優秀審計項目。蘇州市審計局、南通市審計局、建湖縣審計局等3個單位和1名審計干部被評為全國審計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27個市、縣審計局和14名審計干部被評為全省審計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宏觀政策執行情況審計】 圍繞促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落實,重點監督檢查財稅、惠民等相關政策措施執行情況,提出審計建議,促進完善制度,推動政策落實。圍繞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十項規定,加強對部門單位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規定有關情況專項審計,重點檢查“三公”經費和會議費使用管理情況,促進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加強廉政建設。圍繞保障中央和江蘇援建政策措施落實,19個審計組兩次赴新疆開展對口支援新疆資金及建設項目跟蹤審計,重點檢查前三年援疆項目完成及后續管理情況、新一屆援疆指揮部(組)管理制度建設情況,并對當年度援建項目實施、管理等情況進行全面審計,直接核減虛報工程結算價款8260萬元,糾正管理不規范資金9187萬元,提出審計建議38條,被采納31條。
南京審計學院審計文化與教育博物館內,學生在參觀印滿古代審計用字的活字印刷漢字墻。 萬程鵬/視覺江蘇網
【土地出讓收支和耕地保護情況審計】2014年,根據審計署部署,全省集中1500名審計人員參加國土審計,按照“摸底數、揭問題、促改革”審計目標,按時保質完成審計任務,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管理政策落實。
【財政預算執行審計】 圍繞健全政府預算體系、盤活存量資金、提高資金績效,開展財政審計、預算執行審計和稅收審計,注重從體制機制層面分析問題,從完善政策制度方面提出建議,推動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和財政資金提質增效。財政審計中,著重對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障基金預算等“四本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全口徑”審計。構建省級數字化審計分析平臺,搭建部門預算審計子系統開展數字化審計。首次取得122個省級一級預算部門的全部財務電子數據,全面掌握分析省級部門預算執行總體情況,審計監督全覆蓋邁出實質性步伐。依托江蘇地稅省級大集中稅收管理信息系統,探索信息化審計方式,推進數字化稅收審計平臺建設,創新財政收入征管審計,從政策執行、系統應用、納稅評估和風險管理等方面開展審計,提升稅收審計效率和效果。
【經濟責任審計】 全省審計機關貫徹落實《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和《江蘇省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規定》,繼續推進“三責聯審”,推行“同步審計”,提高任中審計比例。全省審計機關當年完成1342名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按照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辦法新要求,把環境治理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審計內容,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
【企業和金融審計】 2014年,重點對省蘇豪控股集團、省惠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省文化產業集團、南京金陵飯店集團等國有企業進行審計,著重檢查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內控制度的建立健全、領導人員遵紀守法和廉政紀律等情況。開展江蘇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審計,著力檢查政策執行、經營管理、風險防控等方面存在問題,促進企業深化改革和健康發展。繼續做好全省農信社法人機構第三輪審計,重點檢查農信社信貸規模、投向和資產質量狀況,促進規范經營、深化改革,防范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資源環境審計】 2014年,省審計廳、省太湖辦聯合對蘇州、無錫、常州等3個市太湖治理項目的目標完成、職責履行、資金使用和建設效果等開展專項審計調查,收繳違規套取的省補資金5323.47萬元,聯合發出通報并對相關人員進行責任追究。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相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根據審計署授權,省審計廳做好世行貸款江蘇省供水及環境綜合治理、亞行貸款鹽城濕地保護等國外貸援款項目審計,促進完善項目管理,實現外資規范高效運用。
【專項資金審計(調查)】 全省審計機關的122個審計組共631名審計人員,對2014年全省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資、建設、分配、運營等情況進行審計,重點調查省本級、13個省轄市本級和68個縣(市、區)政府所屬住房城鄉建設(住房保障)、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規劃、民政、農業、林業等部門,延伸調查523個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融資、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相關單位和企業及201個街道(鄉鎮)辦、238個居(村)委會、3652戶家庭,并對360個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的開工情況、313個項目的基本建成情況、380個項目的工程建設和質量管理情況進行檢查,推動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并加大對教育、醫療、文化、社保、就業等資金項目審計力度,糾正損害群眾利益問題,推進惠民政策落實。
(省審計廳)
【保供穩價】 堅持價格調控目標責任制,落實價格調節基金。2014年,省級財政安排8000萬元價格調節基金,對完成價格調控目標責任制較好的市和直管縣進行獎勵,對各市縣價格調節基金予以配套補助。堅持價格調控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絡員會議,指導和督查調控措施落實。完善價格監測預警體系,強化價格形勢分析研判,及時處置棉花、純凈水等市場價格異動。建立糧油批發價格預期監測制度,試行編制江蘇省糧油批發價格預期指數。完善民生價格信息發布制度,出臺價格監測信息發布規定,推進全省商業銀行服務價格公布。加強成本收益預報預警,研發全國首家“成本一線通”系統,建立主要農副產品成本收益信息發布和服務農調戶工作制度,農本工作連續三年考評名列全國前茅。
【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 燃煤發電企業上網電價調整 2014年9月1日起,將燃煤發電企業標桿上網電價降為0.431元/kW(包含脫硫、脫硝、除塵電價,分別為0.015、0.01、0.002元/kW);未執行標桿電價的其他燃煤發電機組上網電價同步下調。明確省級電網經營企業與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結算電價標準及省內小水電上網電價,按調整后的燃煤發電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執行。
成品油價格常態化管理 全年成品油價格進行4升14降調整。截至12月25日,0#柴油、92#國Ⅴ汽油分別較年初下跌1585元/噸、1489.30元/噸。據成品油銷售企業不完全統計,全省年消費0#柴油、92#國Ⅴ汽油分別為965萬噸和455萬噸,全年降低用戶成本約220億元。調整國Ⅴ標準車用汽油計價密度,將全省95#、92#國Ⅴ汽油密度分別調整為0.758g/cm3和0.753g/cm3。
居民用氣和用水階梯價格制度建立根據國家有關部委通知,省物價局要求各地2015年底前建立和完善居民生活用氣、用水階梯價格制度,合理確定各階梯數量、分檔價格、計價周期。居民用氣量分三檔,第一、二檔用氣量按覆蓋區域內80%、95%居民家庭用戶月均用氣量確定;第一、二、三檔氣價原則上按1︰1.2︰1.5左右的比例安排。階梯水量設為三級,第一、二級階梯水量按覆蓋85%、95%居民家庭用戶的月均用水量確定;第一、二、三級階梯基本水價按不低于1︰1.5︰3的比例安排。對低收入家庭采取增加補貼或設定減免優惠等方式,確保其基本生活水平不因氣價、水價調整而降低。制定全省水資源費結構性調整方案,將江蘇現行地表水、地下水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分別從0.13元/m3、0.8~2.7元/m3調至0.20~0.40元/m3、0.40~10元/m3;根據財政部要求,不再征收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居民用水價格保持不變。
【環境價格改革】 燃煤發電機組環保電價補貼 在全國率先出臺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環保電價政策。自2014年9月1日起,對新建或改造后燃煤發電機組污染物排放達燃氣發電超低排放標準(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5、35、50mg/m3)并經省環保廳整體驗收合格后,享受超低排放環保電價補貼0.01元/kW(其中煙塵0.004元/kW、二氧化硫0.004元/ kW、氮氧化物0.002元/kW)。對享受超低排放環保電價燃煤發電機組進行考核,一旦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限值,將沒收相應超低排放環保電價補貼款。統一脫硫電價扣減和脫硝、除塵電價發放管理模式,確認并公布近200家公用燃煤發電企業370余臺燃煤發電機組含環保電價的上網電價以及扣減公用燃煤發電機組不達標部分環保電價,全年核定支付環保電價補貼61億元,扣減環保電價3253萬元。
差別化電價執行范圍擴大 經省節能監察中心節能專項監察,省物價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明確2013年度超限額企業名單和使用淘汰設備企業名單,對4家產品能耗超限的企業實施懲罰性電價;對全省12個市的78家企業淘汰類設備實行淘汰類差別電價。2014年收取懲罰性電價920萬元、差別電價448萬元,合計1368萬元。對通過制定節能戰略規劃、采取節能技改措施等方式,將能耗降至國家或省限額標準以內的無錫孟仕玻璃有限公司停止實施懲罰性電價政策;對淘汰高耗能設備并安裝使用新設備(工序)且能耗均不超過國家和省限額標準的27家企業停止實行差別電價政策。截至12月底,省內工業企業執行差別化電價后實現關停并轉企業555家。
脫硫電價專項檢查 省物價局、省環保廳專項檢查燃煤發電企業的2013年度脫硫電價執行情況28家,發現脫硫設施年投運率90%以下企業15家,部分燃煤發電企業存在擅自停運發電機組脫硫設備,導致脫硫設施未能與發電機組同步投運,享受脫硫電價補貼但脫硫設施不正常運行等違規問題,省物價局依照相關法規扣減款3270.42萬元、罰款849.09萬元,共計4119.51萬元。
【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政策】 2014年,江蘇率先全國出臺電動汽車經營性充換電設施用電暫免收基本電費政策,規定經營性充換電設施用電價格暫按江蘇省電網銷售電價表中大工業用電相應電壓等級的電度電價執行,即電壓等級為1~10kV的執行0.667元/kW,電壓等級為20~35kV的執行0.661元/kW,不執行峰谷分時電價。非經營性充換電設施(如社區、單位、私家車庫等)用電價格按所在充換電場所的現行分類電價執行。充換電收費可采取“不高于用油成本、電池租賃等多種形式”的原則確定其標準,有關單位不得再另行收取電費。鼓勵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單位對充換電服務價格給予優惠。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用電價格和服務價格為暫行價格,將根據全省電動汽車產業及充換電設施的發展變化情況,適時調整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用電和服務價格政策。
【醫藥價格管理】 縣級公立醫院醫藥價格綜合改革 2014年,省物價局印發《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醫藥價格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批復鎮江市深化醫藥價格綜合改革方案。截至年底,鎮江市區和全省55個縣(市、區)的223家醫療機構,實施以改革醫院補償機制為核心,以藥品零差率銷售、醫療服務價格結構性調整為主要內容的醫藥價格綜合改革。省物價局、省衛生計生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聯合印發《關于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的通知》,明確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和醫院制劑實行市場調節價,由醫療機構自主確定,利用價格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啟動公立醫院醫藥價格綜合改革評估,研究制定試點城市公立醫院價格綜合改革指導意見。在全國率先實行醫療機構費用控制考核結果與價格動態調整機制。
救護收費管理 省物價局、省衛生計生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規范救護收費管理的通知》,完善救護車計費方法,規范急救收費項目內涵,明確管理權限。
中藥飲片價格管理 完善中藥材價格采集制度,擴大中藥材采集品種和價格采集點,對120多種常用中藥飲片分品種、分規格、分季度監測,分析市場價格行情;制定《改進中藥飲片價格管理的通知》,對中藥材加工、生產過程中的耗損率、制造費用作定量規定。
低價藥品價格管理 對日均治療費用低的藥品取消政府最高零售價格,改為控制日均費用上限標準,具體零售價格由生產經營者根據藥品生產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自主制定。公布第一批《江蘇省低價藥品目錄》品種180個。按照藥品分類管理思路,分3批調整公布208種省管處方藥品價格,其中化學藥品平均降幅30%,中成藥降幅10%,總降價額超過2億元。根據《藥品差比價規則》《江蘇省醫院制劑價格管理辦法》,公布藥品最高零售價格273種,審核中標藥品價格103種,重新核定公布省中醫院等醫療機構的醫院制劑價格41種,調整中藥飲片價格22種,審核復合藥品零售價格23種。
【平價商店建設】 2014年,省物價局、省財政廳聯合下發《江蘇省農副產品平價商店考核獎勵辦法》,規定10項平價商店考核內容,包括產銷對接情況、蔬菜銷售價格和品種執行規定情況等。辦法規定,對平價商店進行百分制定量考核,定期考核每月不少于1次,同時明確5種不合格行為,平價商店有其中之一的,將被取消平價商店資格并摘牌。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當年全省以市為單位21次啟動聯動機制,發放補貼資金8026萬元,保障困難群體生活。
【市場價格監管】 12月26日,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價格改革切實加強價格監管的意見》(蘇政發〔2014〕129號)。推進涉企收費檢查,全年檢查重點單位773家,實施行政處罰3105萬元。推行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2014年全省涉企收費金額比上年減少29%,占收費總額比重下降13%。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14年企業負擔調查評價報告,江蘇企業負擔綜合指數全國最低。進行銀行價格檢查,全省檢查商業銀行96家,查出涉嫌違規金額5.36億元。檢查公立醫院醫藥價格84家,查出的主要問題是自立項目收費、提高標準收費、重復收費、擴大范圍收費、暫停或取消項目繼續收費、藥品和耗材超差率、溢庫及“二次議價”等。查處南京市某研究中心只收費不服務、強行服務強制收費的價格違法行為,責令其改正,將多收的2298.4萬元在15日內退還繳費者,逾期沒有退還的多收價款予以沒收。開展教育收費檢查,配合國家收費檢查組對全省10所學校進行重點檢查,同時啟動對20所省部屬高校收費開展檢查。省物價局、省旅游局對全省1300多家星級酒店賓館、快捷連鎖酒店執行明碼標價政策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現場指導和糾正執行明碼標價不規范、違法輕微的企業602家,依法處罰存在虛構原價、虛假優惠折扣等價格違法行為的四星級以上賓館酒店5家。
南京市民在超市惠民專柜購物 萬程鵬/視覺江蘇網
延伸閱讀: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價格改革切實加強價格監管的意見》(蘇政發〔2014〕129號)
《意見》提出,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以市場為導向,健全和完善全面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生態環境損害成本和修復效益的價格形成機制。減少政府定價項目,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加大環境價格改革力度,推進醫藥價格綜合改革,加快服務價格分類改革。
《意見》明確,全面清理行政事業性和經營服務性收費,重點加大涉企、涉民收費清理和規范力度,健全收費清單制度,強化收費行為監管,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自2015年1月1日起,取消或暫停征收企業、個體工商戶注冊登記費等12項收費,對小微企業免征組織機構代碼證書費等4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對養老和醫療服務機構建設減免土地復墾費等7項收費。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建立收費目錄清單和動態管理制度,加大重要民生價費管理規范力度。
《意見》提出,深化價格改革必須堅持“放”和“管”兩個輪子一起轉,在“放”的同時加強監管,健全和完善價格監測預警、市場價格監管、成本調查監審、價格公共服務和機構隊伍建設等保障機制,確保價格改革有序推進、取得實效。
【反價格壟斷執法】 2014年,對揚州市財產保險行業開展反價格壟斷調查。揚州市相關保險單位通過簽訂《自律公約》形式,在機動車商業保險領域,對新車商業險費率及代理手續費比例進行限制。該行為破壞揚州市機動車商業保險市場競爭秩序,損害投保人合法權益,違反《反壟斷法》相關規定。省物價局依法對涉案單位罰款900多萬元。跨區域對遼寧、上海等6省市10多家藥品企業實施反壟斷調查。對奔馳汽車銷售服務公司和省內33家奔馳經銷商開展反壟斷調查。參與國家組織的電子商務、奧迪汽車、手機芯片等反壟斷調查。
【清費治亂減負】 2014年,省物價局、省財政廳聯合編制《江蘇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目錄》《省級政府制定價格的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目錄》,項目數比2012年分別減少20項和103項。啟動2008年以來全省第六次收費清理,減輕社會和企業負擔。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涉企收費管理減輕企業負擔的通知》(蘇政辦發〔2014〕117號),明確清費減負總體目標要求,拓寬清費減負空間。公布省級涉房收費項目43項,開展行政審批前置服務收費摸底清理,整治進出口環節收費。省物價局、省財政廳公布取消、停征和免征涉及19個部門的5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21億元。堅持新設立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必須有法可依原則,全省當年沒有新設立涉企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從2014年8月1日起,放開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的權證代理收費、抵押貸款代辦服務收費、房屋租賃代理收費等經紀服務收費項目,實行市場調節價,具體收費標準由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和委托人協商確定,用合同約定。放開土地價格評估、除政府投資項目以外的建設項目前期咨詢等4項收費。運用全國收費動態監管系統,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聯網對收費單位、項目、標準的動態監管。建立完善收費政策執行情況報告、效應評估、企業付費登記、收費單位誠信考核等制度,強化收費事中和事后監管。
【公辦高校學費標準調整】 2014年,江蘇在全國率先并平穩調整全省公辦高校學費標準,實行優質優價的差別化收費政策。從當年秋季新學年起,除藝術、農林兩類學科學費標準保持不變外,根據不同層次高校、不同學科專業制定差別化收費政策。調整后的本科學費標準平均為5487.5元/生·年,上漲16.4%;專科學費標準平均為5075元/生·年,上漲17.2%。按照上年公辦高校招生人數測算,學費標準調整后影響學費收入4.56億元,占上年全省公辦高校入學新生學雜費總收入的13.2%。允許高校舉辦的省優勢學科專業(每學校每學科不超過4個專業)上浮學費標準,上浮比例最高不超過10%。推行研究生收費政策,首次制定昆山杜克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兩所中外合作大學研究生學費政策。
【價格公共服務】 2014年,完成價格爭議調處案件3607件,標的金額1.02億元;完成價格鑒證、認定9.16萬件,標的金額1042億元;完成價格評估機構資質認定14家,注冊和變更價格鑒證師553名;召開價格新聞發布會和通氣會12次,編發《價格專報》47期,江蘇城市頻道零距離播出“民生價格觀察”5期,省市縣聯動開展價格專題系列宣傳活動5個,“江蘇物價發布”發布原創政務微博393條。
【價格法制建設】 2014年修訂《江蘇省價格條例》和《江蘇省定價目錄》。梳理、明確省物價局的價格權力和責任清單80項,完成價格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向省轄市下放丙級價格評估機構認定資質許可。完善重大價格決策程序,成立新一屆省價格決策專家委員會,修訂公布江蘇省價格聽證目錄和省物價局價格決策集體審議辦法,清理省物價局規范性文件195項,加大民生價費政策信息公開力度,維護群眾的價格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暢通行政復議和價格咨詢、投訴渠道,落實“政風熱線”中的群眾投訴咨詢29件,“12358”受理價格舉報咨詢21793件,實行經濟制裁581.57萬元。制定《江蘇省經營服務性收費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修訂完善江蘇省景區門票價格管理辦法和農村道路客運價格管理規定,出臺《江蘇省養老機構服務收費管理暫行辦法》,加強保障性住房價格和公租房租金管理,規范民生服務價格行為。
(省物價局)
【工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2014年,全省工商系統以商事制度改革為重點,推進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向現代行政管理、綜合監管執法、社會協同治理“三大轉型”,營造寬松平等準入、公平公正競爭、安全放心消費“三個環境”,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劃轉、工商行政管理體制調整“三項改革”,完成市縣兩級工商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市、縣(市、區)工商部門的15088名行政編制(其中機關5172名、工商所9916名)、2240名行政附屬編制全部劃轉所在市、縣(市、區)管理。
【市場主體準入】 全面落實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取消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營造寬松平等市場準入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進“先照后證”,落實“前置改后置”新舉措,在承接國家層面 “先照后證”改革事項同時,江蘇公布第一批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審批事項78項,推進并聯審批和“三證合一”制度改革;在全國率先推行電子營業執照簽發管理系統,免費發放電子營業執照16963份。商事制度改革實施后的3~12月間,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86.80萬戶,同比下降3.18%;注冊資本(金)14382.10億元,增長30.39%。企業新登記27.68萬戶,增長15.54%;注冊資本(金)13499.81億元,增長51.60%。其中公司制企業新登記23.27萬戶,增長58.78%;注冊資本(金)11940.14億元,增長82.58%;新登記自然人獨資公司增幅顯著,戶數和注冊資本(金)增幅分別達191.75%和310.23%。截至年底,全省登記家庭農場1.64萬戶,其中個體工商戶1.34萬戶、個人獨資企業2821戶、合伙企業17戶、公司制企業180戶。
2014年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家庭農場統計
【市場主體監管】 2014年,推動建設全省統一的市場主體信息公示及聯動監管系統。依托監管系統公示市場主體信息,包括市場主體在工商部門登記、備案、接受監管以及市場主體違法信息、經營異常狀況等信息;企業按照規定報送、公示年度報告信息,實現信息公開、信息共享。依托監管系統建立證照聯動監管機制,實現“先證后照”“先照后證”“無證無照”和信用約束聯動。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全省580萬戶市場主體的登記備案信息,公示系統訪問量超過2680萬次。公示2013年度市場主體年報,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省成功申報上年年報的市場主體3120215戶,通過公示系統申報年報的市場主體1516146戶,其中內資企業1011508戶、外資企業41158戶,個體工商戶463480戶;個體工商戶提交紙質年報1604069戶。當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清理各類無照經營22399戶,其中規范辦照18060戶,關閉無照經營1759戶,向有關部門抄告2580戶,查處無照經營案2162件,案值2386.02萬元,罰沒金額345.39萬元。
2014年江蘇省個體工商戶登記基本情況
2014年江蘇省市場主體登記基本情況
2014年江蘇省私營企業登記基本情況
【市場規范管理】 網絡交易監管 截至年底,全省有經營性網站23.9萬個,其中網絡交易平臺124個。各級工商部門以發放電子營業執照為抓手,加快推進網絡交易平臺電子標識公開工作,全省電子標識公開率達100%。開展“紅盾網劍”專項行動,強化對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商標侵權、虛假宣傳、網絡傳銷等網絡交易違法行為的監管執法,維護網絡商品交易秩序。全省工商系統網上檢查網站(店)93418個,實地檢查網站經營者15101個,刪除違法商品信息584條,責令整改網站664個,關閉網站19個,查處各類違法案件736件,移送公安機關4件,罰沒款1299.03萬元。
農資監管 圍繞主體合法、商品合格、經營合規三個重點環節,緊扣春耕、夏收夏種和秋播時節,分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全省工商系統出動執法人員1.1萬多人次,檢查各類農資經營主體 40673戶,取締無照經營511戶,查處超范圍經營553戶,查處各類農資案件633件,案值594萬元,罰沒款768.8萬元,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74萬元。做好農資商品質量監測工作,招標產生法定檢測承檢單位12家,全年安排抽檢經費200萬元,抽檢肥料、農藥、農機及零配件2100批次,其中定向抽檢800批次,檢查發現不合格農資599批次。
H7N9禽流感防控 全省各級工商部門全年出動檢查人員7.9萬余人次,出動車輛27950臺次,檢查禽類及產品市場65167場次,檢查經營戶約9萬戶次。
市場信用建設和管理 依托市場信用分類監管信息化系統,推進市場開辦者信用建設,依據市場信用分類結果,實施差異化監管,監管系統內錄入市場基本信息4070個、經營者信息364595條。監管系統對3914個市場進行信用認定,其中A級市場3280個、B級市場539個、C級市場 9個、D級市場86個。開展場內經營戶信用評定工作的商品交易市場達93.22%。全省在154個市場實施信用助貸,授信和發放信用貸款10.87億元,惠及經營戶2328戶。
合同格式條款監管 全省工商系統查處合同違法案件1171件,罰沒金額1420萬元;完成動產抵押登記9949件,擔保主債權1690億元;調解合同爭議653件,涉及金額2.84億元;規范和指導訂立涉農合同12萬份。組織開展網絡交易、銀行、電信業合同格式條款專項整治工作,共行政約談相關企業317次,發出行政建議書764份、整改通知書645份。
拍賣監管 當年全省完成407家拍賣企業的4556場次拍賣活動備案,涉及成交金額136億元。
連云港工商執法人員在市場采樣檢測蔬菜。 王春 李瑛/視覺江蘇網
【市場競爭與交易行為監管】 壟斷案件執法2014年,省工商局根據國家工商總局授權,對供電、煙草、港口物流等領域的3起壟斷案件進行立案調查。其中,徐州市煙草公司邳州分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行差別待遇案件入庫罰沒款172萬元。
不正當競爭執法 集中開展房地產市場專項整治等集中執法行動,嚴厲打擊虛假宣傳、侵犯知識產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嚴重影響公平競爭、損壞群眾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全系統當年立案查處各類經濟競爭違法案件2641件,案值8.82億元,罰沒款9706.1萬元。
傳銷打擊 集中查處以“1040陽光工程”“愛心互助”“慈善”“養老”“宗教”“改革創新”等為幌子實施傳銷違法犯罪案件。全省當年立案查處傳銷案件34起,罰沒款552萬元。
直銷市場監管 對全省直銷企業的服務網點和加盟店進行專項檢查,開展排查摸底,掌握各直銷企業、分支機構、服務網點、經銷商和直銷員的基本情況,提升從業人員守法意識,規范直銷市場經營行為。
【消費者權益保護】 “12315”維權2014年,“12315”中心受理消費者咨詢、投訴和舉報69.7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19億元;“12315”電話一次接通率95%以上,有效投訴處結率100%;健全基層消費維權網絡體系,進商場、進超市、進市場、進企業、進景區“五進”站點消費投訴和解率90%以上;啟動“12315”進網絡平臺工作,全省43家網絡平臺建立消費維權服務站。
流通領域重要商品監測 重點開展裝飾裝修材料、電動自行車和汽車配件等三大類商品質量專項整治,在全省范圍內抽查市場514個,抽查經營主體50873戶,占三大類商品經營主體總數的58.03%,查處無照經營317戶,抽檢商品4101批次,不合格率32.63%,查處案件1442件。全省開展商品質量監測1.56萬批次,查處案件3118件。
品牌企業和示范街區創建 全省在145個億元以上級規模骨干企業、476個商業街區、6000余家市場主體和企事業單位中,開展誠信品牌企業、放心消費示范街區以及省、市級放心消費創建先進示范單位培育工作。全年新增誠信品牌企業50家、示范街區365個、省級先進示范單位570個。
【廣告監管】 2014年,開展電視購物廣告專項整治行動,全省各級工商機關監測電視購物廣告50495條次,責令停止發布1442條次,立案查處15件,罰沒款16萬元。開展全省房地產廣告專項整治行動,監測房地產廣告147314條次,立案查處677件,罰沒款569.78萬元。省工商局、省委宣傳部、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省通信管理局等8個部門聯合開展整治互聯網重點領域廣告專項行動,全省監測網絡廣告107090條次,立案調查142件,罰沒款208.67萬元。 截至10月,全省行政告誡違法廣告8650條次,責令停止發布違法廣告15644條次,省工商局發出行政告誡書300余份。
(丁兆平 周劍橋)
【質量強省建設】 2014年,省政府建立計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計量工作的意見》(蘇政辦發〔2014〕40號)和《江蘇省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4年行動計劃任務分工的通知》(蘇政辦發〔2014〕50號),優化質量發展政策環境。完成13個省轄市2014年質量工作考核,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等8個市考核結果“A級”,連云港、淮安、鹽城、泰州、宿遷等5個市考核結果“B級”。南京市、南通市獲“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命名。黃橋樂器文化產業園區、丹陽眼鏡產業聚集區、姜堰溱湖風景區成功申報“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張家港錦豐精品鋼材、鹽城亭湖環保、江陰精紡呢絨、灌云旋耕機等4個產業集群被評為當年度“江蘇省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 推動江蘇優勢產業集群提檔升級。省政府授予江蘇上上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大全集團有限公司、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海瀾之家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中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小企業)等5家組織2014年江蘇省質量獎。全年發展江蘇名牌249個。省質監局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全國質檢系統首批依法行政示范單位。
【技術標準戰略實施】 改革企業產品標準備案制度,出臺《江蘇省企業產品標準備案管理辦法》,在全國率先實現網上備案。全年江蘇企業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1項,主導制(修)訂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522項;獲批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5個,分別是綜合類產業園區、綠色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廢棄塑料回收利用、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高嶺土資源綜合利用;獲批國家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14個,全省累計有國家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53個,居全國第一。東海石梁河葡萄、大豐東沙紫菜、新沂水蜜桃、邳州板栗、鹽城海鹽等5個江蘇特色產品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全省地理標志產品累計43個。
江蘇省入選第一批國家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名單
(共14個)
南通市公安機關執法管理綜合標準化試點
常州市城市公交服務標準化試點
常州市天寧區居家養老管理服務標準化試點
無錫市街道(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標準化試點
蘇州市公共就業服務標準化試點
南通市勞動就業服務標準化試點
南京市玄武區街道社會管理中心化建設標準化試點
南京市棲霞區街道“全科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
無錫市惠山區行政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
蘇州市吳江區經濟發達鎮一站式政務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
南通市政務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
金湖縣“12345”服務中心標準化試點
丹陽市鄉鎮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
淮安市行政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
【節能減排服務】 2014年,為節能減排立標發布地方標準9項。省質監局、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開展公共機構能源資源計量工作,省質監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檢查全省電機生產企業開展能效標準標識執行情況231家,為61家節能低碳行動企業提供能耗限額對標、能效測試等計量技術服務。對142個型號鍋爐開展定型能效檢測,對476臺在用鍋爐開展能效測試。推動能源體系認證,獲證數列全國第一位;推廣節能、節水和環保產品認證,徐州中聯水泥公司獲全國首批低碳產品認證證書,鹽城大豐市獲國家認監委“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稱號。
【質量監管】 2014年,全省生產領域未發生區域性、系統性、行業性質量安全問題。特種設備事故率、死亡率均為0.08起/萬臺,大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國家監督抽查全省產品2571批次,平均合格率93.6%;省級監督抽查平均合格率94.7%,持續處于較高水平。出動執法人員8.9萬人次,檢查企業2.8萬家,查辦案件4398起,涉案貨值22.02億元,移送司法機關案件169起。
排查整治省內長輸油氣管道3300km,摸清長輸管道“底數”。采取高壓嚴管措施,實現青奧會特種設備安全零事故。對667家電梯維保單位進行星級評定,評出五星級10家、四星級11家、三星及以下級別646家。強化潛在質量風險監控,加大群眾關注產品和地方發展支柱產品的監督抽查力度,開展霧霾個人防護用品、通信產品、餐廚電器、清潔用品、夏令服裝等社會高關注度產品的監督抽查。對泳裝等60類電商產品實施風險監測,促進電子商務規范發展。
【質監服務】 2014年召回存在質量安全隱患的兒童用品2.6萬余件,召回產品數量連續兩年翻番。對全省2481家集貿市場以及2.4萬家農村醫療機構、計劃生育指導站、社會福利院的28.4萬臺(件)計量器具實施免費檢定。全省受理質量舉報、投訴、咨詢4.6萬余件,發揮“12365”服務熱線功能,暢通群眾質量投訴舉報渠道。省質監局、省公安廳等部門聯合開展機動車隱患大檢查,推行車主簽收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報告制度,打擊安檢機構缺檢、漏檢等違規行為。推動電梯責任保險試點,推進電梯應急救援網絡建設,對597臺老舊住宅電梯實施檢測評價,南京、蘇州、南通率先建成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平臺。
全部取消原有28項非行政許可事項,將22項行政許可事項減至17項。在省光電線纜、石材木材等商會設立打假維權工作站,就地就近維護企業和群眾利益。制定實施《江蘇省家用汽車三包申訴處理工作暫行規定》,常州在全國率先開展汽車4S店質量信用評價試點。11家技術機構、235臺(套)大型儀器設備進入“江蘇省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平臺”,提供服務1.1萬余次;10家技術機構、100臺(套)儀器進入所在地“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平臺”,提供服務10.6萬余次。
【質量技術機構建設】 2014年,國家家用電器質檢中心獲批籌建,國家信息網絡產品質檢中心獲批成立,全省質監部門累計獲批建設國家質檢中心40個,建成32個。新批準建設省質檢中心3個,累計批準建設省質檢中心53個,建成42個;累計批準建設省計量中心16個,建成11個。蘇州市吳中區成為江蘇省首家、全國第三家“國家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示范區”。測量互感器、水質分析儀、材料試驗機等3個國家型式評價實驗室獲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籌建。安排7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縣級計量技術機構配備標準裝置,提升基本保障能力。
(李 豫)
9月27日,如東縣的“江蘇省泥螺生產標準化示范區”項目通過省市質監部門驗收,成為全省第一個省級泥螺生產標準化示范區。 陳建明 丁亞鵬/視覺江蘇網
專利
【專利申請與授權】 2014年,全省專利申請量421907件、授權量200032件,企業專利申請量260501件、授權量131966件,發明專利申請量146660件,5項指標繼續保持全國第一。發明專利授權量、PCT(《專利合作條約》)專利申請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同比增幅分別達17.16%、35.75%、30.61%,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占總量的比例分別比上年提高近6個和3個百分點。
【專利表彰】 2014年,江蘇省獲第16屆中國專利獎金獎3項,分別為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浮式鉆井儲油平臺總段下水及旋轉合攏對接方法”、江南大學“一種產α-酮戊二酸酵母工程菌及其構建方法”、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型抗癌藥吉西他賓重要中間體新合成工藝”,優秀獎50項,獲獎總數高達53項,創歷史最高水平。當年下達第16屆中國專利獎江蘇獲獎項目獎勵經費和第15屆中國專利獎補發獎勵經費共1340萬元。
開展江蘇省第六屆十大杰出專利發明人評選,評出10名杰出專利發明人和10名優秀專利發明人,發放獎勵經費80萬元。13個省轄市中,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淮安、鹽城、揚州、鎮江、泰州相繼開展市級專利獎評選,累計發放獎勵經費1188萬元。南京、常州、蘇州、南通、鎮江等5市還對省專利獎發放配套獎勵經費928萬元;常州、蘇州、連云港、鎮江等4市對中國專利獎發放配套獎勵經費377萬元。
【知識產權區域試點示范】 2014年,常州市、江陰市、張家港市、丹陽市被評為第三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其中江陰、張家港、丹陽為縣級示范城市;揚州市江都區、鎮江市京口區被評為第二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縣(區);南京市鼓樓區、南京市棲霞區、沭陽縣、泰州市海陵區、南通市港閘區、無錫市惠山區、鹽城市鹽都區、泗陽縣、揚州市廣陵區、連云港市海州區等10個地區新列入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截至年底,全省12個省轄市、14個縣級市被列入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城市,24個縣(區)被列入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示范縣(區),總數列全國之首。
省知識產權局印發《關于2014年度縣市區開展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區域試點示范評定工作的通知》,提高區域試點示范標準,將戰略規劃、機構建設、執法隊伍、專利申請質量等指標作為省級試點示范的必要條件。全年新增11個縣(市、區)開展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試點示范,全省累計有71個縣(市、區)開展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試點示范。
2014年,省知識產權局、省商務廳完善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試點園區考核標準,新批21個開發區為省級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試點園區,確定省級首批示范園區6個,新增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5個、示范園區1個。截至年底,全省開展省級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試點園區99個、示范園區6個;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10個、示范園區4個,分別占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園區總數的18%和23%。
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依靠“浮式鉆井儲油平臺總段下水及旋轉合攏對接方法”專利技術,研制出國際首座圓筒型超深海鉆探儲油平臺。 許叢軍/視覺江蘇網
【企業知識產權】 2014年,全省推進623家企業參加《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貫標示范創建,經績效評價,被評為合格企業105家,通過國標認證企業8家,被評為貫標先進單位企業116家,撥發獎補經費1000萬元。全年培訓企業貫標內審員和行政管理人員700名。經專家評審擇優選擇80家單位承擔項目,其中重點項目承擔2014年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企業20家、一般項目承擔企業60家。58家2012年省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項目承擔單位,推動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提升,完成合同約定各項任務,全部通過驗收,評出先進單位17家。58家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占專利申請總量的36.4%,高于全省企業平均值6個百分點,發明專利授權量占專利授權總量的13.5%,高于全省企業平均值近8個百分點,專利轉化與實施4203件,占企業有效專利量的86.9%,實現利潤103億元;累計許可、轉讓專利38件,產生收益2.28億元,其中企業利用16件專利技術質押融資4000萬元,利用4216件專利技術成功參與競標;利用專利技術組成專利聯盟8個。
【專利技術實施及專利運營】 2014年,專利實施計劃項目專項經費1000萬元,其中支持專利運營類項目立項10項,對上年度開展的專利運營工作或產生專利運營收入的機構進行獎勵,根據每個機構獎勵30萬~150萬元的標準,發放獎勵經費850萬元;專利轉化實施類項目立項5項,每家企業資助30萬元,共150萬元。10家承擔專利實施計劃的專利運營機構全年運營收入1.3億元。
【專利保護】 2014年,全省出動執法檢查人員4141人次,檢查商業場所3607次、商品152913件,立案查處各類專利違法案件3681起,同比增長53.8%,其中假冒專利案件立案3055起、增長54.4%;專利糾紛案件立案626起,增長51.2%。省知識產權局在全國專利行政執法工作績效考核中列第一名。
省編辦批復省知識產權局成立江蘇省專利行政執法總隊,蘇州、徐州、南京、常州、泰州、南通、鎮江等市知識產權局成立知識產權執法大隊(支隊)。全省有10個省轄市知識產權局建立專利行政執法巡回審理庭。省知識產權局制定出臺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執法維權工作方案,建立電商領域專利執法維權機制。建立華東地區專利行政執法協作調度與侵權判定咨詢服務工作機制。
【“正版正貨”示范創建】 2014年,新認定省“正版正貨”示范創建街區14家,省“正版正貨”示范街區深化創建試點5家,省行業“正版正貨”推進單位2家,省“正版正貨”承諾試點企業288家。南京市湖南路商業街、南通家紡城、連云港市東海水晶城、連云港市隴海步行街、揚州市五亭龍國際玩具禮品城、無錫市中山路商業街等6家“正版正貨”示范創建街區進入國家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市場培育工程,入選數居全國第二位。全年各省轄市培育市級“正版正貨”示范創建街區41家,全省累計有市級示范創建街區105家。
【知識產權維權援助】 2014年,全省各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接受各類知識產權咨詢5877人次,其中“12330”咨詢5274人次,舉報投訴427人次,智力援助申請162件,經濟援助申請14件。移交舉報投訴案件370件,執法機關立案365件,立案成功率98.65%。出具專家意見123份,開展展會服務19場次。給47名知識產權舉報人發放獎金14200元。給常州市凱迪電器有限公司、常州常榮電器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發放維權援助資金105萬元。
建立健全華東地區專利侵權判定檔案庫,知識產權專家數據庫專家增至109名,全年出具專家意見書85份,其中專利侵權判定咨詢意見71份。中國(江蘇)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入駐省內各類大型展會5場次,配合開展知識產權維權執法,協助現場查處假冒專利案件95件,調處展會知識產權糾紛100余起。接受各類知識產權咨詢1112人次,同比增長53.17%,其中舉報投訴154人次、增長123.19%;維權援助568人次,增長37.86%,移交案件126件(其中專利糾紛案件30件),立案成功率81.8%;受理維權援助案件55起,“12330”電話咨詢890人次,為5家企業涉外知識產權訴訟提供經濟援助100萬元,受理江蘇、安徽、福建等省23項侵權判定委托,咨詢意見均被采納。當年在全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與舉報投訴工作考核中,江蘇列第二位。
蘇州紅壹佰照明有限公司專注于20~250w大功率LED節能燈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擁有多項核心專利。 姚建平/視覺江蘇網
【專利代理機構】 2014年,江蘇新增專利代理機構5家,分支機構39家,新增執業專利代理人131名。全省累計有專利代理機構74家,其中地方代理機構72家、國防代理機構2家,執業專利代理人637名。專利代理分支機構97家。專利代理機構代理人規模超過50人的10家,超過20人的18家。省內代理機構全年專利代理216574件,同比下降20.3%,占全省專利申請總量的51.32%,發明專利代理占全省專利申請總量的32.4%,增長6%。其中南京利豐、南京君陶、南京經緯、南京天華、江蘇致邦、江蘇愛信、江蘇永衡昭輝、江蘇縱聯、蘇州銘浩、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等10家事務所發明申請代理率超過50%;省內專利代理機構全年營業收入3.58億元,增長44%。PCT申請892件,增長7.7%,其中南京經緯、南京天華、南京瑞弘、南京知識、蘇州創元均超過50件。
2014年繼續組織開展省專利代理機構星級評定,27家省內代理機構申報參評,南京正聯、蘇州威世朋等5家單位為三星專利代理機構,江蘇致邦等18家單位為二星專利代理機構。全省累計有三星專利代理機構10家,二星專利代理機構23家。南京天華申報“中小型企業知識產權服務能力建設”項目獲科技部立項,南京縱橫、南京知識、南京蘇科、江蘇致邦、蘇州威世朋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為全國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培育單位。
【知識產權培訓與教育】 2014年,省政府落實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建協議,撥付支持經費2000萬元推進南京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建設,知識產權學院理事會正式組建。省知識產權局依托蘇州工業園區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集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集聚優勢,申報并獲批成立全國第二家國家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培訓(蘇州)基地。成立蘇州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江南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中心,江蘇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基地落戶江蘇大學。全省初步形成以1個部省共建知識產權學院、1個遠程網絡教育平臺和3個國家級知識產權培訓基地為引領,10個省級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和4個省級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為支撐,覆蓋蘇南、蘇中和蘇北,集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教學研究為一體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載體體系。省知識產權局全年培訓企業知識產權總監800余人;培訓知識產權工程師2876人,其中取得培訓結業證書2487人;培訓3個月全脫產專利代理人資格考生240人。全省通過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595人,增長53.75%。
【知識產權服務】 2014年,南京專利代辦處受理專利申請19.9萬件,受理電子申請用戶注冊2058件,發放受理通知書354731件,辦理登記簿副本2011份,辦理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761件,完成專利權質押登記27件,受理復審及無效案件18件,收取專利費2.61億元。專利受理數量和收費金額繼續居全國第一位。全年紙件受理、電子申請用戶注冊、通知書發文、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專利權質押登記、登記簿副本制作、專利收費等業務均保持“零差錯”。在各代理機構推廣異地打印業務,打印收據14630筆,涉及金額792.3萬元。全省專利電子申請率94.06%,南京專利代辦處電子申請率97.7%。
2014年江蘇省各省轄市專利密度統計
2014年江蘇省各省轄市專利申請量統計單位:件
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區域專利信息服務(南京)中心正式運行,新設立連云港、蘇州、徐州、揚州、中國(南京)軟件谷分中心,全省累計設立分支機構8家。省專利信息服務中心全年為社會公眾提供知識產權咨詢120余次,提供各類評價檢索報告1500余篇,組織省級培訓10場、區域培訓8場,并與多個市知識產權局合作為700余家單位近2000人次提供業務培訓。
(姚之家)
2014年江蘇省各省轄市專利授權量統計單位:件
2014年江蘇省五類申請人/專利權人專利申請和授權量統計單位:件
2014年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利申請公開與授權量統計單位:件
商 標
【商標創立】 商標申請與注冊 2014年,全省申請商標注冊122817件,新增注冊商標79943件。全省累計有國內有效注冊商標51.63萬件。全省新增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244件,有效注冊總數達1664件。
類別和行業分布 全年注冊量最多的類別是第25類, 商品主要為服裝,是江蘇優勢傳統產業,注冊7526件,較上年(5571件)增長35%。第35類(廣告、推銷等)增長較快,申請量由上年的3540 件增至5096件,增幅 44%;第42類(科技服務)、第43類(餐飲、住宿)首次躋身前十名;第6類、第11類則跌出前十名。
區域分布 2014年,全省商標申請數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蘇州30337件,南京24566件,無錫13714件;商標注冊數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蘇州19442件,南京13007件,無錫9641件。蘇南地區在商標申請與注冊方面保持絕對優勢。
地理標志商標 2014年,全省新增地理標志商標56件,其中南京1件、無錫1件、常州1件、蘇州3件、南通6件、連云港1件、淮安25件、鹽城6件、揚州5件、泰州2件、鎮江5件。全省累計注冊地理標志商標172件。
【商標培育與運用】 行政認定馳名商標2014年,全省有70件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標。全省累計受馳名商標保護的商標577件。從地區分布看,全省13個省轄市均有商標新獲認定,其中蘇南地區45件、蘇中地區14件、蘇北地區11件。從行業分布看,新增的70件馳名商標中,傳統產業44 件,新興產業 17件,服務業9件。
省著名商標 當年,全省新認定省著名商標584 件,再認定省著名商標811 件。截至年底,全省著名商標總數3873件,比上年增加422件。
【商標保護】 全年查處侵權和假冒偽劣商品案件4532件,案值12077萬元,罰款7096萬元,移送司法機關11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140個。其中,查處商標侵權案件數、案值、罰款額分別占總數的1/2。除商標違法案件數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外,案值、罰款額及侵權商標標識等均比上年小幅上漲。
2014年江蘇省著名商標區域分布
2013年下半年,南京雨花茶正式注冊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圖為2014年3月23日,南京中山園林茶廠的炒茶工人正在炒制首批地產雨花茶。 宋嶠/視覺江蘇網
2014年江蘇省商標申請、注冊區域分布情況單位:件
2014年江蘇省商標申請量、注冊量排名前十位類別
全省查處各類商標違法案件2755件,比上年下降3.4%;案值11186萬元,比上年增長12.1%;罰沒金額4738萬元,比上年增長3.1%。沒收、銷毀侵權商標標識58.6萬件, 比上年增長30.5%;沒收、銷毀主要用于制造侵權商品和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261件, 比上年增長33.8%。
查處的各類商標違法案件主要以商標侵權假冒案件為主,共2617件,一般違法案件138件,分別占案件總數的95%和5%,侵權假冒案件比上年下降3.9%,一般違法案件比上年增長8.7%。在商標侵權假冒案件中,商標侵權案件2576件,遠大于商標假冒案件的41件,分別占商標侵權假冒案件總數的98.4%和1.6%。其中南京青奧會期間查處侵犯特殊標志案件92件,比上年增加72件。
商標侵權案件中歷來以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案件為主。全年查處案件1761件,案值3868.5萬元,分別占各類商標案件總數的63.9%和34.6%。商標一般違法案件中以冒充注冊商標和違反《商標印制管理辦法》的案件為主,分別為38件和66件,占一般違法案件總數的27.5%和47.8%。
全年涉外商標案件143件,比上年下降56.4%,其中侵犯美國、日本注冊商標專用權案件相對較多,分別為67件和14件,占涉外商標案件總數的46.9%和9.8%。
全年執法部門在監管中查處各類商標違法案件1855件,受理投訴案件900件,分別占案件總數的67.3%和32.7%。
(丁兆平 周劍橋)
版權
【版權登記】 改進版權登記服務,繼續實施一般作品免費登記。2014年,全省一般作品登記53010件,比上年增長63.2%。加強版權知識宣傳,首次在江蘇書展期間舉辦江蘇版權產業成果展,編纂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系列叢書《知識產權零距離》,開展“版權保護中小學校園行”、版權保護簽名等活動。
【版權示范】 國家版權局正式批準蘇州國際科技園為全國版權保護示范園區,批準江蘇國泰新點軟件有限公司、蘇州浩辰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張家港金陵紡織有限公司為全國版權示范單位。省版權局批準淮安市為省版權示范城市,南京新城科技園、淮安科技園為省版權示范園區,江蘇國泰新點軟件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為省版權示范單位。
【軟件正版化】 鞏固機關軟件正版化工作成果,落實省市縣三級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工作責任人制度,市縣級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工作通過國家檢查組考核。2014年,加大企業軟件正版化推進力度,112家新聞出版行業企業完成正版化工作,采購各類正版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5000余套,采購金額911萬元。
【版權執法】 開展“劍網2014”專項行動,加大侵權盜版案件查處力度,打擊侵權盜版行為。全省立案查處侵權盜版案件61起,其中“速酷電影網”“金火影視網”“高清影視下載網”“77免費電影網” 涉嫌侵犯影視作品著作權案等6起案件,被國家版權局列入全國“劍網行動”30起大案要案。評選公布江蘇省2013年度打擊侵權盜版十大案件,分別是徐州“若雨中文網”侵犯著作權案、徐州“放放電影網”侵犯著作權案、常州張和明網絡游戲侵犯著作權案、江蘇國泰新點軟件被侵犯著作權案、張家港“3·4”侵犯著作權案、淮安市某醫院使用侵權軟件案、無錫稅協科技有限公司和孫亮侵權案、 無錫邵怡龍侵犯著作權案、淮安鮑平等人侵犯著作權案、 南通陸炳新侵犯著作權案。“愛漫畫”網侵犯著作權案、徐州“放放電影網”侵犯著作權案被國家版權局列入全國2014年度打擊侵權盜版十大案件。
【第二次版權產業貢獻率調查】 省版權局發布2013年度江蘇省版權產業的經濟貢獻調查結果。版權產業分為核心版權產業、相互依存版權產業和部分版權產業三大類。其中,核心版權產業包括出版發行、廣播影視、文化藝術、計算機服務、軟件與互聯網信息服務、廣告、設計、工藝品、版權服務等9個種類。2013年,江蘇省版權產業增加值4644.57億元,占當年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59162億元)的7.85%,同比增長0.74%,其中核心版權產業增加值2479.20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4.19%;按可比價格計算,江蘇省版權產業增加值的實際增長速度20.75%,核心版權產業增加值的實際增長速度為24.38%;江蘇省版權產業對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經濟貢獻率16.96%,其中核心版權產業對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10.64%;江蘇省版權產業的從業人數430.20萬人,占當年全省社會各行業從業人數(4759.89萬人)的8.47%,其中核心版權產業從業人數占全省社會各行業從業人數的4.69%。
(張衛軍)
延伸閱讀:
1.“愛漫畫”網侵犯著作權案
2014年11月,揚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對“愛漫畫”網侵犯著作權案進行調查。經查,當事人葉某某未經權利人許可,擅自通過網絡傳播大量侵權盜版動漫作品,并通過廣告獲取利益,且部分漫畫作品中含有低俗、淫穢和恐怖暴力內容。
2014年12月4日,揚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刪除未經授權的漫畫作品;罰款人民幣10萬元。
2.徐州“放放電影網”侵犯著作權案
2014年3月,徐州市公安部門會同版權部門對“放放電影網”涉嫌侵犯著作權案立案調查。經查,謝某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在其經營的“放放電影網”上傳播其從其他網站采集的影視作品1萬余部,并發布廣告牟利。截至2014年3月案發,獲廣告收入581萬余元。2014年3月6日,徐州市公安機關將謝某抓獲歸案。
2014年12月17日,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謝某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300萬元。
2014年江蘇省作品登記數量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