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 業
種植業
【夏糧生產】 2014年,全省夏糧種植面積239.51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86萬公頃;總產1254.68萬噸,比上年增加58.85萬噸;公頃產5239kg,比上年增加228kg。其中,小麥215.99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3萬公頃;總產1160.4萬噸,比上年增加59.09萬噸;公頃產5372kg,比上年增加242 kg,小麥單產再創歷史新高。
【秋糧生產】 2014年全省秋糧種植面積298.10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67萬公頃;總產2235.94萬噸,比上年增加8.78萬噸;公頃產7501kg,比上年增加13kg。其中,水稻227.1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6萬公頃;總產1912萬噸,比上年減少10.26萬噸;公頃產8417 kg,比上年減少67kg。水稻減產主要由于連續陰雨和“三病一蟲”發生較重所致。薯類總產33.9萬噸,減少3.9萬噸,減少10.3%;玉米總產239萬噸,增產22.6萬噸。
(佘義斌)
【棉花生產】 2014年全省棉花種植面積13.18萬公頃,比上年減少2.34萬公頃;總產15.95萬噸,比上年減少4.98萬噸;公頃產1210kg,比上年減少139kg。全省棉花面積逐年減少,生產大幅度萎縮,特別是2014年棉花受災歉收,棉花價格“斷崖式下跌”,嚴重影響農民當年收益,加劇棉花生產萎縮的程度。據對啟東市、射陽縣6戶種棉農民調查,2014年受產量和價格雙重下降的影響,每畝棉花總收入僅千元多一點,僅有上年的一半左右。射陽縣棉花協會對當年植棉效益進行專項調查,發現棉農種棉公頃總收入19035元,比上年減少14958元,下降44%,公頃純收益為虧損4519.5元。受棉花價格下降、種棉效益較低、棉花種植品種和技術突破少、機械化程度低以及各地對棉花重視不夠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省棉花生產后勁不足,棉花面積繼續萎縮的趨勢難以抑制,棉花生產持續下滑已呈現“新常態”。
【油料生產】 由于農業結構調整,油菜種植面積連續五年持續減少。2014年全省油料種植面積49.92萬公頃,比上年減少1.91萬公頃;總產146.6萬噸,比上年減少3.77萬噸;公頃產2937kg,比上年增加36kg。夏收油菜籽種植面積39.81萬公頃,比上年減少1.58萬公頃;總產110.06萬噸,比上年減少3.2萬噸;公頃產2765kg,比上年增加28kg;秋收花生種植面積9.16萬公頃,比上年減少0.26萬公頃;總產34.82萬噸,比上年減少0.46萬噸;公頃產3800kg,比上年增加55kg。
(江宇飛)
【種植業管理】 糧食增產模式攻關 啟動增產模式攻關提升年活動,選擇13個縣(市、區、農場)開展模式攻關試點(部級試點為睢寧、興化和通州)。高產增效創建扶持力度進一步擴大,省級專項資金2.3億元,部省級扶持的萬畝示范片數量1089個,比上年增加24個。
良種推廣 新增3個通過農業部超級稻品種認定的水稻品種,總數17個,居全國首位。全省主推品種覆蓋率86%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46%。
耕地質量建設 全省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446.67萬公頃次,建立耕地質量提升綜合示范區106個,實施商品有機肥料和有機無機復混肥料推廣應用補貼30萬噸、秸稈還田腐熟技術20萬公頃、蘇南綠肥種植以獎代補1.33萬公頃,建設高標準糧田2.33萬公頃。
水稻集中育秧 全省水稻萬畝示范片建集中育秧點3403個,育秧秧池面積0.3萬公頃,供大田面積30萬公頃,帶動全省集中育秧供大田面積占水稻面積的35%以上。
病蟲害和防災減災 2014年江蘇部分地區小麥抽穗揚花期間遇連續陰雨天氣,有利于小麥赤霉病暴發流行。水稻生長期間,受連續陰雨天氣影響,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飛虱等“三病一蟲”發生程度重于往年。通過全省廣泛宣傳發動,主動出擊,積極預防,全省小麥赤霉病累計防治386多萬公頃次,公頃均24次,稻瘟病累計防治463多萬公頃次,公頃均25.5次,有效控制病害損失,確保防治效果。全年糧食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經濟作物、蔬菜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10%以下;重大病蟲綠色防控推廣面積666.67萬公頃次;主要農作物重大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穩定在55%左右。省財政安排2000萬元用于淮北局部干旱。落實中央水稻促早熟防霜凍防病蟲補助政策,爭取中央扶持資金4100萬元。
(江宇飛 王 穎)

溧陽家庭農場水稻育秧 郭愛兵/省攝影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