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建設
【開發區概況】 2014年,江蘇新批國家級開發區2家,截至年底,全省共有各類國家級、省級開發區131家,其中國家級開發區40家、省級開發區91家。經省有關部門批準,有99家開發區為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園區。全省開發區實現業務總收入166711.24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387.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5%、8.3%。國家級開發區實現業務總收入96090.39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55.77億元,分別增長10.7%、5.2%。全省開發區呈現出蘇南在高平臺上平穩增長,蘇中、蘇北地區穩中求進的發展態勢。
【開發區工業經濟】 全省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13945.0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8921.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和2.5%。國家級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4757.9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7749.96億元,分別增長3.7%和5.6%。開發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651.15億元,同比增長1.5%(現價,下同)。其中,國家級開發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670.31億元,增長4.5%。開發區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圍繞轉型升級目標,全省開發區內產業不斷調整、優化和集聚,結構進一步優化。全省開發區完成主導產業增加值22812.70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國家級開發區完成主導產業增加值12778.31億元,同比增長7.7%。
【開發區固定資產投資】 全省開發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942.07億元,其中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13772.7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5%和6.0%;完成基礎設施投入2580.36億元,同比增長4.9%。國家級開發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932.99億元,其中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6378.21億元,分別增長5.6%和5.3%;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228.65億元,同比增長3.2%。
【開發區招商引資】 全省開發區實際使用外資及港澳臺資220億美元,占全省比重78.1%,其中國家級開發區實際使用外資及港澳臺資142.63億美元。全省開發區新批外商投資及港澳臺投資企業2416家,同比下降12.2%,占全省比重79.7%。其中,國家級開發區新批外商投資及港澳臺投資企業1441家,同比下降12.8%。
開發區吸引內資企業快速增長。全省開發區新增內資企業注冊資本6135.85億元,同比增長24.0%,其中工業項目注冊資本2243.68億元,同比增長3.7%。國家級開發區新增內資企業注冊資本3752.65億元,同比增長33.3%,其中工業項目注冊資本1050.47億元,同比增長2.2%。全省開發區新增內資企業63697家,同比增長32.2%,其中國家級開發區新增內資企業41109家,同比增長33.0%。
【開發區對外貿易】 全省開發區實現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為4544.34億美元、2713.24億美元和1831.1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9%、3.3%和下降0.1%,分別占全省的80.6%、79.4%和82.5%。國家級開發區實現進出口總額和出口額分別為3798.45億美元和2223.32億美元,分別下降1.1%和增長0.7%。
【開發區科技創新】 全省開發區內設有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孵化器)403家,中心(孵化器)內共有23160家企業,同比增長6.4%。全省開發區當年新增授權、申請專利為149848項。全省開發區內現有高新技術企業6958家,完成工業產值34793.21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國家級開發區內有高新技術企業4466家,完成工業產值21362.84億元,同比增長3.1%。
【開發區社會貢獻】 全省開發區期末從業人員達1395.31萬人,同比增長14.25%,其中工業從業人員903.77萬人,同比增長10.0%。境外人士在開發區從職人員8.45萬人,同比下降1.4%。國家級開發區期末從業人員836.92萬人,同比增長16.8%,其中工業從業人員518.40萬人,同比增長13.4%。境外人士在開發區從職人員6.48萬人,同比下降7.0%。
【開發區生態建設】 全省共有117家開發區開展生態工業園的創建,比上年新增17家。其中,通過國家三部委驗收并正式命名的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有14家,同意創建的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11家。通過省級驗收并正式命名的省級生態工業園40家,批準創建的省級生態工業園區52家。
【海關特殊監管區】 全省現有19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其中綜合保稅區16家、出口加工區2家、保稅港區1家。太倉港綜合保稅區未封關運作。全省海關特殊監管區(不含保稅港區)完成境外進區貨值393.78億美元,本區至境外貨值716.19億美元;國內至本區貨值849.93億美元,本區至國內貨值663.12億美元。
【特色產業園區】 截至年底,全省開發區內累計批準設立149家特色產業園區,主導產業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特色產業園達到45個。
(省商務廳)

2014年江蘇省開發區分區域業務總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情況

昆山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昆山市委宣傳部/視覺江蘇網

2014年江蘇省開發區工業增加值排名前八位的行業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2014年,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6.38億元,增長8.43%;財政收入174.72億元,增長25.0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2.67億元,增長25.20%;工業總產值2676.26億元,上升33.34%。
產業建設 2014年,開發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5億元,增長11.6%。南京第二熱電廠平穩關停,建成21km替代供熱管線,園區企業改為燃氣電廠集中供熱,全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5%。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規模以上占比超過80%,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提升2個百分點。康尼機電、視威科技分別在上海A股、“新三板”成功上市。國家級出口光電顯示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通過驗收。推進土地空間開發和經營性地塊的整理、收儲、上市,龍潭商住地塊作為開發區第二塊經營性用地成功掛牌出讓。梳理排查企業閑置土地、“廠中廠”130多家,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找到承載空間。
招商引資 2014年,新批引進重點項目36個,實際利用外資及港澳臺資2.41億美元。重點項目全年新開工30個,新竣工21個。總投資35億美元的LG化學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項目實現當年引進、當年開工。玻璃基板、星芯微電子半導體研發項目簽約落戶,中唐電子化合物半導體項目開工建設,G108項目主體全部封頂,進入設備安裝。綜合保稅區引進蘇商、格滿林、南紡、中建等一批保稅物流和貿易項目,建成并運營跨境電子商務監管中心,引進一批電商企業。
科技創新 2014年,開發區所屬南京新港高科技產業園獲批“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紫金(新港)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區創建國家級孵化器,獲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分基地”。紅楓、創智、興智、龍港四大科技園新建成投用科創載體50萬m2。圍繞光電、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累計引進136名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在孵企業156家,近半數企業產品上市并實現銷售收入。與南京郵電大學合作共建南京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南大光電工程研究院、北大(南京)產業創新研究院、劍橋新港光電產業創新中心等公共平臺運營成效顯著。出臺大學生創業獎勵扶持辦法,舉辦“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被授予“江蘇省大學生創業實踐示范基地”。
(柳云嬌)

位于南京江寧開發區的智能電網博覽館 萬程鵬/視覺江蘇網
【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經濟發展2014年,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3.87億元,同比增長2.49%;財政總收入62.31億元,同比下降7.7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0.63億元,同比增長29.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5.79億元,同比增長33.18%,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40.60億元,完成年度目標122%;實際利用外資及港澳臺資2.36億美元;新批千萬美元以上外資及港澳臺資企業3個;外貿出口12.26億美元。全年產業類企業實現稅收24.35億元,同比增長24.1%;房地產企業稅收占比33%。
產業建設 2014年高新區重點聚焦軟件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兩大核心產業,推進特色產業—北斗產業和軌道交通產業發展。2014年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337億元。軟件、衛星應用、智能電網、生物醫藥產業收入分別實現526億元、42億元、96億元、70億元,在全市占比分別達到15%、34%、11%、14%。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從2012年的37.4%提高到2014年的41.9%。
招商引資 2014年新引進內資企業579家,外資及港澳臺資企業19家,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企業3家。全年實現合同外資2.1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36億美元;投產開業企業6家,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企業數1家。新增注冊內資企業數163家,億元以上企業20家, 新增注冊內資企業注冊資本82.74億元。全年完成中盛新能源和柯萊特2家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及功能性機構的申報,引進2家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研發機構。
科技創新 2014年,高新區全社會研發投入地區生產總值的占比5.2%,高新產業產值1150億元,科技服務業總收入10億元。全年組織申報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09項;全年新認定高新企業9家,培育科技創業家4名;全年專利授權624件,發明專利授權185件;與南京理工大學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中心——南京新型復合材料創新中心;南京理工高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建立微生物發酵公共服務平臺;南京國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設江蘇省電除塵器高頻電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施內窺鏡下成套微創診療器械的研發與產業化等4個重大專利技術產業化項目;完成產學研合作項目60個;爭取科技支行貸款超過3.6億元。2014年引進高端人才團隊2個,引進“千人計劃”人才6名,入選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68人。大中型工業企業及規模以上工業高企研發機構建設比例達95%以上;艾倍科、賽格威等4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1名“321”人才獲南京市紫金科技創業先鋒人物稱號,2名“321人才”獲南京市紫金科技創業新銳人物稱號。
(徐永梅)
【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05.20億元,同比增長23.10%;規模工業總產值2473.05億元,同比增長51.8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4.40億元,同比增長11.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415.67億元,同比增長11.19%;地方外貿出口65.62億美元,同比增長31.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9億元,同比增長15.5%。全年新增規模企業26家。上海大眾、愛立信、長安馬自達等產值超百億企業4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301.7億元,占開發區總量的52.6%;南瑞繼保、華寶通訊等產值超10億元企業23家,實現工業總產值576.7億元,占開發區總量的23.3%。
產業建設 開發區形成汽車和電子信息兩大主導產業,智能電網和軟件及未來網絡兩大新興產業,航空和生命科學兩大未來優勢產業為內容的“2+2+2”現代產業體系。2014年,汽車產業產值1210億元,同比增長11.5%;電子信息產業產值530億元,同比增長17.8%;智能電網產業產值560億元,同比增長16.7%,入選國家首批新能源示范產業園區;軟件產業實現軟件業務收入530億元、服務外包執行額22.8億美元、離岸執行額7.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5.1%、34.5%和38.9%;無線通信與未來網絡產業,無線通信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通過國家“2011計劃”評審,80項前瞻性研究項目首次在未來網絡試驗設施上開展試驗,20個核心技術在無線谷實現就地轉化和產業化;生命科學產業引進華銀檢測、南醫醫療、乾元浩生物等重大項目24個,美國斯泰潘研發總部等5個高科技成長型項目正式運營。現代物流業引進阿里巴巴菜鳥、亞馬遜等知名電商物流,空港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啟動。總投資400億元南京世茂·夢工廠、總投資10億元南京生態游樂中心及總投資1億元的金寧汽摩運動文化基地等文娛項目簽約落戶。
招商引資 全年完成實際利用外資及港澳臺資5.54億美元,新引進千萬美元以上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35個、億元以上內資項目36個,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個、外商投資功能性機構3個。其中,重點工業項目10個,新開工重點工業項目20個,新投產重點工業項目1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81.6億元,重點項目投資占園區工業投資總量的26.3%。
科技創新 全年新引進“千人計劃”人才8名,“雙創計劃”人才13名。全年新開園創新載體60萬m2,新增高新企業23家,上市企業4家,完成專利申請6910件,其中發明專利2453件,專利授權4071件,授權發明專利590件,實施產學研合作50項。全年新增創業投資項目31家、股權投資機構6家,新增創業投資4.11億元、注冊基金5.2億元。江蘇軟件園、九龍湖總部園全面開園運營,全國首個地球物理產業研究院正式揭牌。
(單維艷)
【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經濟發展2014年, 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0.86億元,同比增長13.28%;固定資產投資709.55億元,增長5.10%,其中工業投入386.96億元,增長15.75%;一般預算收入134.80億元,增長10.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8億元,增長11.8%。
產業建設 2014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1825億元,高新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占比63.5%。物聯網核心產業產值突破700億元,感知集團產值突破100億元,M2M技術聯合實驗室落戶新區。生物醫藥園區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前十,集聚世界500強企業8家。生命科技產業園順利開園,啟動區建成30萬m2載體。軟件業務總收入突破600億元,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位列全國第七。增材制造(3D打印)集聚發展態勢明顯。旅游業增長迅猛,全年接待游客首破百萬人次。
招商引資 2014年,全年新批超3000萬美元項目18個,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2個。博世汽車動力總成、英飛凌IGBT半導體模塊、現代摩比斯等一批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項目落戶。與央企、軍企的合作繼續深化,中國電子集團CEC產業基地和研發總部大樓完成土地招拍掛,CNTV亞洲最大視頻數據庫、中國日報網華東總部正式運營。
科技創新 全年引進各類科技企業超300家,同比增長25%。海內外各類創業企業銷售總額增長50%,其中超億元企業8家。全社會研發費用地區生產總值占比4.7%。全年新認定國家級高新企業47家,累計300家。大中型及規模以上高企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54.5件。高層次創新人才快速集聚。培育引進國家“千人計劃”人才15名,累計67名。新引進諾獎得主項目、海外院士項目3個。成功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和歐美同學會留學報國無錫基地。
(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無錫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 經濟發展
2014年,度假區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4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4.0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1.24億元,新批注冊外資及港澳臺資4359萬美元,自營出口總額0.84億美元,游園人數731萬人次。馬山街道總工會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2014年度全國百家示范鄉鎮(街道)工會”。
產業建設 2014年,度假區充分發揮項目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不斷提升旅游度假、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業等特色產業水平。靈山五期耿灣小鎮拈花灣完成商業街樣板段、游客中心、紫砂館、會議中心等主體結構施工。舉辦2014靈山世界公益慈善促進大會、承辦2014“休閑時代——創造未來文化遺產”十年發展高峰論壇。靈山勝境評為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入選國家首批“創造未來文化遺產示范單位”。闔閭城遺址博物館建成開館,承接第九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論壇。闔閭城影視基地主體竣工。高爾夫球場改造竣工,具備舉辦國際賽事能力。桃源山莊提升改造項目完成主體封頂。弘陽洛克菲精品酒店竣工營業。和平最美山村公建配套設施基本竣工。古竹社區慢游居項目初現成效,古竹社區評為“江蘇省最具魅力休閑鄉村”。全年生物醫藥產業新引進規模生物醫藥企業10家,樓宇經濟企業22家。華瑞制藥擴建、博雅公司干細胞檢測篩選技術研發、傲銳東源單克隆抗體技術研發、加萊克色譜加工制造分子純化設備、貝迪生物技改項目等一批項目相繼竣工,提升生物醫藥企業產業化能力和產出效益。實現納稅銷售60億元;實現稅收6.6億元;外包區全年壓降空置載體3.5萬m2。佳龍換熱器成功掛牌,在“新三板”上市。
招商引資2014年,度假區圍繞旅游功能、生物醫藥、地塊招商以及樓宇經濟四大重點,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重點接洽寶能集團、天洋控股、SK集團、華潤新鴻基等知名企業。新招引注冊資本500萬以上企業33家,千萬元以上企業21家。樓宇經濟引進注冊資本500萬元以上企業12家,培育稅收超50元樓宇企業4家,招租面積3.5萬m2,樓宇經濟全年實現稅收7400萬元。
科技創新 2014年,度假區成功申報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項,省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2項,省科技支撐(社會發展類)項目3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國際合作項目2項,省“333”高層次人才科研經費項目3項,省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項。新申請專利22個,其中發明專利20個,實用新型2個;獲得專利授權18個,其中發明專利15個,實用新型3個;累計專利授權總量144項,其中發明專利96項,包含國家PCT專利4項。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家,累計8家。
(許朝春徐衛琴)

江陰蘇南國際碼頭 江陰市委宣傳部/視覺江蘇網
【宜興環保科技園】 經濟發展 科技園先后列為國家首批低碳示范園區試點單位、國家級環保服務業示范園和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全省開放園區的排名躍升至40位。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187.79億元,同比增長18.30%;公共一般預算收入24.11億元,同比下降7.24%。
產業建設 環保機械、電線電纜、電子信息等傳統特色產業繼續保持健康發展,中辰電纜、遠航精密、寶安電纜、遠興環保、宜剛環保、東光微電子等骨干企業增長幅度均超過20%。樓宇經濟、文化產業等現代服務業增幅超過100%。金絲利藥業整體搬遷、雙盾環境換熱器技改、東光微電子智能控制芯片等一批企業技改擴能項目竣工投產。總投資16億元的中節能環保科技產業園一期基本竣工,總投資20億元的北投裝備產業園開工建設,總投資50億元的北大資源城、2億美元的新加坡聯合美能膜技術材料、60億元的長江聯合基礎建設合作、50億元的東方園林整體開發等一批重大項目簽約。推出“環境醫院”模式,加快改變宜興環保產業小而散、同質化競爭的舊格局。以宜興環保產業集團為龍頭,篩選一批有特色產品、有獨門技術的環保公司作為整合標的,并購鵬鷂設計院、艾特克工程公司,加快集團營運能力。面積10萬m2的“環境總院”主體建成。
科技創新 環保部支持的中國東盟環保技術和產業合作示范基地啟動;國家2011協同創新——水污染控制先進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及其成果轉化基地落戶;與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共同組建的江蘇中宜生態土研究院投入使用,實現當年建設當年營運當年產出;和湖北理工大學聯辦的中宜環保學院九月開學;南京大學、哈工大、同濟三個研究生教育實訓基地揭牌;國際環保展示中心、中國環保科技成果網啟用。建成國內首個環保類電子商務平臺——宜正環保電商。組織申報省級以上項目41項,其中,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5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1項、科技部火炬計劃項目6項、國家重點新產品3項、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項、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7家。
招商引資 舉辦第二屆中國環保技術和產業發展推進會、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問情·資政·服務”懇談會、第五屆IEPZ國際環保設備交易會等活動。依托8個國際清潔技術對接中心,組織100余人次和企業代表參與德國、韓國以及上海的國際環保展,開展中韓、中日、中歐等跨國技術交流10多批次。與美國尼康集團、加拿大綠色中心、新加坡工商總會等一批國內外組織機構建立合作,引進韓國精確曝氣系統等國內外一批先進清潔環保技術、產品和項目。
(孫 夏)
【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高新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38.21億元,比上年下降22.35%;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003.17億元,下降5.5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62億元,下降43.4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42.23億元,下降50.08%,其中工業投入77.10億元、下降59.59%;到賬外資及港澳臺資2.48億美元;自營出口46.26億美元,增長39.30%。年內,高新區獲批同意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并獲成為全國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國家現代服務業產業化基地。
招商引資 2014年,高新區圍繞汽車制造、集成電路及金屬新材料等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全年完成到位注冊外資及港澳臺資2.48億美元,完成工商注冊外資及港澳臺資3.65億美元,新批超千萬美元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12個,其中協議外資及港澳臺資超3000萬美元項目5個(見龍投資有限公司、帝斯曼工程塑料增資項目、華中融資租賃項目二期、中芯長電半導體項目以及興澄儲運增資項目)。6月,在“無錫(北京)重大項目合作懇談會”和“2014江陰現代服務業(深圳)合作懇談會”中,高新區簽約總投資70億元的華泰6AT變速箱、總投資10億美元的法國通航中心、普仁外資醫院及普仁文化創意中心等6個項目,總投資160億元。8月,總投資12億美元的中芯國際12英寸凸塊生產線項目簽約。10月,江陰金秋經貿合作洽談會期間,舉辦“高新區主導產業轉型升級集群發展懇談會”,簽約總投資104億元的華泰發動機和整車項目、總投資37億元的中軼凱倫新能源汽車項目、總投資15億元的東生新能源電池項目以及一期投資80億元的金融街商務中心等涉及汽車新能源、高端智能裝備、高端商務地產的重點項目12個,總投資超285億元。
產業發展 2014年,高新區加快形成“4+1”產業集群發展新格局:即千億級特鋼新材料及金屬制品產業、千億級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500億級集成電路產業、百億級現代中藥與生物新藥產業等四大主導產業集群和總部經濟、現代金融、高科技創新研發等高端服務業產業集群。先進制造業方面:全區完成工業投入286.9億元,工業產值1786.25億元,工業銷售收入1656.02億元。其中特鋼新材料及金屬制品產業集群:以興澄特鋼、法爾勝泓昇集團、比利時貝卡爾特等知名企業為主體,已集聚產業鏈企業及服務機構132家,其中高企42家,上市企業3家,超百億企業3家;集群內企業全年完成銷售收入908.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以華泰汽車、中軼凱侖為龍頭,總投資超70億元的華泰汽車集團自動變速箱項目5月22日簽約,10月28日開工,建設年產100萬臺6AT自動變速器、400萬臺變速器控制器(TCU)生產工廠及華泰汽車變速器研究院,6AT自動變速器在國內擁有唯一的自主知識產權,填補國內空白,達產后預計實現年銷售290億元、稅收50億元左右;年內華泰30萬臺發動機及30萬臺整車項目、中軼凱倫新能源汽車項目、東生能源科技新型鋰電池項目等項目先后落戶。集成電路集群:以中芯國際、已躋身全球集成電路封測行業第六名的長電科技為核心,總投資超百億元的長電高腳位集成電路項目主體工程基本竣工;與中芯國際公司合作的12英寸3D集成芯片生產基地項目開工,首期將建成月產5萬片的12英寸中段硅片加工生產線,累計總投資12億美元,全力打造完整的12英寸先進集成電路制造本土產業鏈。現代中藥與生物新藥產業集群:以百橋生物醫藥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揚子江生物醫藥產業加速器等載體平臺和天江藥業等行業核心為依托,由天江藥業投資5億元的年產3000噸中藥配方顆粒產業化項目竣工投產;新培育江陰斯泰姆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銷售超億元企業1家、江陰力博醫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銷售超5000萬元企業1家。現代服務業方面:全年完成服務業投入136.9億元,比上年增長10.3%;服務業銷售收入1533.4億元,增長9.7%;服務業增加值290.35億元,增長15.66%,服務業增加值地區生產總值占比提高40.86%。其中高端服務業產業集群:年內引入見龍投資有限公司,累計擁有15家海內外上市公司設立的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5家上市公司和35家市重點上市后備企業,獲批省級上市公司總部集聚園,成為省內率先成功創建上市公司總部集聚特色的國家級開發區。并先后引進華中融資租賃、國創騰風投資、恒天財富、新湖財富、國信證券、中科招商投資基金、華西金融、揚子江小額貸款等一批知名金融企業,同時加快推進城市商業商務、企業總部樓宇、金融產業大廈、創新創業載體等服務業載體建設,總投資超10億美元、占地面積100公頃的世茂御龍灣綜合體一期開盤。
科技創新 2014年,高新區完成科技研發投入26.5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66.5億元,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占比70%以上。年內大力實施科技產業“高、端、鏈”計劃(即突破高端核心技術,培育高附加值終端產品,打造上下游高新產業鏈),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4家,累計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02家;新增省民營科技企業30家、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42個;培育紫米電子等8家銷售超億元和高雷得電力等10多家超5000萬元的科技創業企業。新引進諾貝爾獎得主1名,新成立諾獎得主領銜的哈特穆特·米歇爾生物醫藥(江陰)研究院,累計建成諾獎得主研究院3家;新增各類人才1225人,其中國家“千人計劃”人才3名、院士3名,省“雙創計劃”人才5名、省“博士計劃”人才3名、省“六大人才高峰計劃”人才1名;新增中介服務領軍人才1名、海外留學人才15人,引進外國專家、海外工程師共25人,新申報引進國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28個。全年申報專利2798件,專利授權量71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3件,有效發明專利428件,每萬人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8件。加快實施“三新戰略”(即新合作、新技術、新產業),不斷深化政產學研合作,年內組織實施60多項產業技術研發項目,獲各類科技項目經費2.02億元;先后赴德國、俄羅斯、以色列、美國等國家進行科技合作交流,與德國于利希國家研究中心、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等簽訂科技合作和技術轉移合作協議,江陰中德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建成投運;與中科院合作建立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陰事業部,天江藥業與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成立南京中醫藥大學江陰天江中藥配方顆粒產業技術研究院;凱博易機電科技參與完成“微通道管材與換熱器制造技術及其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四大特色園區新引進物聯網、生物醫藥、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等各類科技創業項目108個,其中投資2000萬元以上項目17個;推動本地民營資本參與投資科技項目20多個。年內,江陰高新技術創業園獲批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化環境建設項目。
(朱亞麗)
【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2014年,開發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33.40億元;全年財政總收入49.31億元,同比下降6.9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86億元,同比下降22.43%;實際到賬外資及港澳臺資3.62億美元,進出口總額32.32億美元,同比增長3.78%,其中出口23.12億美元,同比增長6.27%。

錫東高鐵 虞偉忠/無錫市錫山區政府辦
產業建設 2014年,開發區全年新開工項目21個(工業項目19個),總投資49.5億元,當年完成投資26.7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14個。總投資3.27億美元的英特宜家薈聚·云林購物中心開業。全年有北聯科技、平謙國際、百發動力等項目21個主體工程封頂,其中投產項目12個,主要有國泰四期、江蘇高德、甜豐食品、金利達等。全面深化企業服務,全年開票銷售超億元工業企業66家,其中超5億元企業13家,超10億元企業5家,超50億元企業1家。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全年新增上市后備企業3家,累計10家;新增“新三板”掛牌后備企業7家,累計15家。

徐工集團大型工程機械車輛生產流水線 朱江/視覺江蘇網
招商引資 全年完成到位外資及港澳臺資2.37億美元。先后組織小團隊出訪300多次,接待來訪客商和考察團160多次,新批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17個(不含增資項目),其中超3000萬美元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4個,分別是注冊資本4000萬美元的鼎固房地產項目、注冊資本5000萬美元的嘉昊倉儲項目、新增注冊資本1億美元的國泰精密項目、新增注冊資本1億美元的國宏硬質刀具項目;新批美特富、中核新能源2個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服務業新增注冊項目36個,其中成宏半導體、華青資產注冊資本超億元。信息服務和創意產業園獲評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示范單位。
科技創新 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15億元,開發區躋身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鷹普航空鑄件(無錫)有限公司、西達(無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認定為省高新企業;無錫市圣寶車輛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列入省民營科技企業;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50余項產品獲批省高新技術產品,個別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全年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50件;培育申報國家、省、市各類科技項目152項,其中國家級科技項目15項、省級科技項目41項;溥匯機械獲國家創新基金立項。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10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80%;無錫麟力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成功入圍省“雙創計劃”,協助鐵鑫能源引進“千人計劃”人才2名。全年“530”企業實現開票收入4.55億元,同比增長30%;上繳稅收1500萬元,同比增長25%;無錫市大元廣盛電氣有限公司“新三板”成功掛牌。引導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200多項,其中江蘇新廣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與20多家院校建立合作,引進新技術25項,實施技改31項。
(陳術峰)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完成業務總收入2975.72億元,上升3.50%;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2.70億元,下降18.04%;財政總收入77.64億元,下降32.2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4.62億元,下降1.11%;自營出口18.73億美元;實際到賬外資及港澳臺資5.93億美元。
產業建設 60項重大產業項目完成投資77億元,徐工塔機、恒訊中鋰電池、國潤機械、乾馨機械、永欣重工、升華電梯等項目建成投產;中能35萬kW自備電廠和5.4萬噸硅烷法技改、徐州煤機煤礦設備、英丹機電船舶機械、中核同位素制藥等項目完成年度建設任務。76項重大基礎設施和城建項目完成投資123.6億元,其中列入市重點工程計劃的29個項目完成投資91.9億元,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105%、108.2%。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和圣戈班(徐州)管道有限公司認定為全省第二批跨國公司功能性機構;世界500強企業麥德龍入駐開發區;全國六大煤炭市場之一的華東煤炭市場入駐企業超過150家;淮海經濟區首家大型醫療器械市場——信和醫療器械交易市場建成運營;徐州婚慶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投運。承辦“徐州國際工程機械交易會”等重要展會活動。全區現代服務業主營收入1101億元。全區16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1040億元,增長4%,盈利企業116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60億元,增長58.3%。裝備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618億元。徐工集團經營規模和優勢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卡特徐州挖掘機市場占有率穩居國內前列。新能源產業完成銷售216億元,增長43.8%。協鑫硅材料銷售收入達到百億元,中能硅業銷售收入92.9億元,分別增長53.1%、68.5%。
招商選資 全年新批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31個,增資項目6個。新上馬徐工大型樁工機械、協鑫鑄錠及切片、延鋒偉世通汽車音響、金昊大型3D工業打印機等產業項目,簽約德國盈創氣相白炭黑、淮海控股新能源汽車、徐工巨型礦用機械、和光新光源、晶玻光學智能觸控屏、分布式天然氣和LNG集裝箱運輸項目地區總部、中傳文化產業研發基地等一批產業項目。
科技創新 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入選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20家,新建校企聯盟25家,新增省高新技術產品180個,實現科技成果轉化260項,新批省以上研發機構6家,新增授權專利1018項,新引進高層次人才560人。獲批市級以上科技項目31項,爭取扶持資金3000多萬元。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徐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經濟發展2014年,高新區共實現業務總收入1485.36億元,增長0.34%,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80.35億元,下降11.94%,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7.34億元,增長1.38%,實現公共預算財政收入28.83億元, 下降20.85%,實際到賬利用外資及港澳臺資2.26億美元。先后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安全科技協同創新基地,在全國49家新晉級國家高新區綜合考核中,位居第九位。
招商引資 組建高新區新興產業招商局,相繼成立北京招商局、上海招商局,圍繞高新區工程機械、車輛制造、電子信息主導產業、安全科技戰略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開展專業招商活動。舉辦和參加大型招商活動28次。全面推進網絡招商和精準招商。全年簽約項目9個,總投資40.795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個,億元以上項目5個。
產業建設 累計完成投資122.5億元,竣工投產30個,同比分別增長46.7%、126%。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項目占比36%,投資額比重達21%。高新技術項目比重65%,重大項目中,高新技術項目比重72%。
科技創新 獲批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項、國家重點新產品1項、國家863科技計劃項目1項、國家創新基金項目2項、國家星火計劃項目2項;授權專利716件;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累計擁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40個。與各高校院所及部委合作,先后與中國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十余所高校開展合作,協議引進“千人計劃”專家團隊5個,獲批并孵化各類高校科技成果83項,建設中國礦山物聯網協同創新聯盟、徐州高新區大學創業園、國家“千人計劃”楊炳雄工作室等各類創新創業平臺47個,獲批國家級孵化器1家,省級孵化器4家。
(李 建)
【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0.21億元,同比增長10.01%;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9.32億元,同比增長6.98%;完成協議注冊外資及港澳臺資9.1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及港澳臺資7.13億美元。
產業建設 完成工業總產值2688.20億元,同比增長25.89%。全區50個項目列入市十大產業鏈重點項目,開工在建率超過95%,累計完成投資165億元,揚子江紫龍藥業、朗盛三元乙丙橡膠、美伊電鋼等18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或即將投產。汽車及零部件、通用航空、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八大產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1827億元,同比增長16.5%。光洋軸承在中小板成功上市,全區累計上市企業9家,瑞杰塑料、華源設計在“新三板”掛牌。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70.5億元,同比增長17.5%,地區生產總值占比42%。有則科技等18家企業完成主輔分離,新潤倉儲、普洛斯物流等5個重點項目竣工投運,順豐電商產業園、航天主題樂園、龍創汽車設計院等5個高端服務業項目簽約落戶,西夏墅工具交易中心開業在即,新橋電商產業大廈全面啟動,“淘常州”年交易額突破8億元,同比實現翻番。金融、類金融業持續壯大,常高新小微金融中心集聚類金融機構38家,全區金融機構存款余額734.7億元、貸款余額58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53%、17.21%。成功舉辦第11屆中國(常州)國際動漫藝術周,創意文化產業營業收入突破260億元,同比增長25%。
科技創新 組織實施國家級、省級科技計劃120項,立項省重大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11項。全年新增省級外資研發機構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高新技術企業39家,高企總數330家;新增中國馳名商標2件、省著名商標12件,馳名商標數量繼續居全省開發區首位;新增國家標準11項、行業標準9項、專利授權50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3件,研發投入地區生產總值占比超過2.8%。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150億元,同比增長21%,規模以上工業占比51%。浙江大學常州工業研究院建成入駐,引進研發中心10個、項目團隊18個,全年銷售超3000萬元。印刷電子產業研究院獲工信部批準建設“中國印刷電子公共服務平臺”,中科院遺傳資源研發中心(南方)簽約落戶,西夏墅工具產業創業中心成功創建國家級孵化器,各類創新孵化器、加速器面積累計達175萬m2。全市首個諾獎獲得者工作室——Micheal Levitt工作室揭牌入駐,新增省“雙創計劃”11人,“雙創博士”16人,“龍城英才計劃”42人,累計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83人,大成綠色鍍膜團隊成功入選省“雙創團隊”,銷售收入超千萬元人才企業19家,人才綜合指標居全市第一。同時,科技金融加速融合,為30家企業申報“蘇科貸”項目,幫助企業融資突破1億元。
(潘毅偉)

“魅力之夜” 常州市新北區新龍生態湖夜景。 阿力/常州新北區政府辦
【蘇州工業園區】 參見《開放型經濟·國際和地區合作》
【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經濟發展2014年,高新區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3.00億元,比上年下降9.65%;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3.34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工業總產值2127.87億元,下降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81元,增長9.1%;農民人均純收入26477元,增長11.8%。2014年,高新區成為全國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單位,獲“江蘇省綠色生態示范區”“江蘇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區”稱號。
產業建設 2014年,全力抓好66個總投資518億元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完成新興產業產值1425.89億元,增長7.2%;規模以上工業占比54.6%。全力打造醫療器械產業集群,醫療器械企業年增幅10%,累計150家,全年醫療器械產業產值超過40億元。實現軟件產業產值360億元,同比增長33%,制定《蘇州高新區創建軟件名城實施方案》。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離岸接包執行額均同比增長30%。
招商引資2014年,高新區完成進出口總額337.39億美元,增長1.32%,其中出口額237.22億美元,增長4.54%;進口額100.18億美元;新增外資及港澳臺資企業數69個,實際利用外資及港澳臺資7.03億美元,新增內資企業數2180個,內資企業新增注冊資金278.54億元。
科技創新 2014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地區生產總值占比3.4%,新型產業技術創新組織示范工程列入首批國家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工程,牽頭成立中國POWER技術產業生態聯盟。扎實推進27個科技創新重點項目建設,中科院地理所地理信息產業基地實質性啟動,華東理工大學蘇州工業技術研究院落戶,中國移動研發中心開建,國知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二期封頂,知識產權集聚區進駐服務機構近50家。國家級孵化器5家。全年新增科技型企業532家,注冊資金超過30億元;3家企業入選中國高新區瞪羚企業(高成長中小企業)百強;新增各級各類研發機構139家,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95.3%;為爭取上級資金3.6億元以上,同比增長58%;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32件。全年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216項;醫工所獲批“國家重大儀器專項”,爭取國家專項研究經費1.7億元,浙大蘇研院獲批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全年申報國家、省、市人才項目128項,獲批第十批國家“千人計劃”2項、省“雙創計劃”人才5項、“姑蘇人才”16項,新增區級領軍人才64項;全區人才企業2014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吸引碩士及以上人才1100人。
(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 經濟發展
2014年,度假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91億元,比上年增長6.02%;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8.25億元,同比下降13.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51億元,同比下降15.44%;實現工業總產值66.99億元,同比上升0.87%,工業產品銷售收入65.09億元,同比下降2.67%。新批個、私企業853戶;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0.2億元,同比增長11.07%;新增注冊外資及港澳臺資2777.9萬美元,到賬外資及港澳臺資2487萬美元;接待海內外游客809.3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7%;旅游收入103.43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3363萬美元,其中出口6067萬美元。蘇州太湖湖濱濕地公園獲批“國家濕地公園”。2014年度假區25個區級重點項目(含2個前期項目)計劃總投資232.16億元,其中23個考核項目開工21個,開工率91.3%;完成投資42.07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1.85%。
招商引資舉辦“美麗太湖·匯智騰訊”(深圳)客戶分享會、“魅力蘇州·匯智太湖”(上海)客戶分享會及吳中區經貿洽談會小型產業推介會等主題型、專業型招商推介活動。引進九櫻天下、小靈貓、江蘇華誼、中和國際、萊克瑟水晶、聯科納米、香滿庭等近20個文創、科技類實體項目,注冊資金超1億元;洽談推進美國漢舍、九次方、太湖國旅、櫻桃旅游、樂活會展等近30個儲備項目。
旅游發展 旅游功能要素逐步完善,“6+4”旅游提升計劃深入實施,太湖新天地擴容升級全面啟動,軌交1號線至太湖度假區快速旅游專線開通運營。舉辦世界語言大會、央視中秋晚會,全年參會人數15萬人次、營業收入72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6%、16%。文化保護力度加大,舟山核雕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金庭東村古村成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光福刺繡為APEC新中裝錦上添花。
(鄭凱文)

蘇州太湖國家濕地公園 杭興微/視覺江蘇網
【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2014年,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5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56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14.8%,第二、第三產業比例為76.9:23。完成企業經營收入2587億元。財政收入116.6億元,同比增長5.2%,入庫稅收104.6億元,增長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1億元,增長1.4%。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6.04億元,同比增長16.96%。全年工業總產值1960.76億元,同比增長2.6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72.05億元,增長2.70%。實現新興產業產值109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占比超過70%。
產業建設 張家港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引進工業項目10只,累計入駐企業15家,富瑞特裝年產5萬臺汽車發動機再制造一期、正大富通逆向物流等項目建成投運(產),張家港富耐特新能源智能系統有限公司、飛嘉遠動力機械有限公司開業,建成全國首家LNG/再制造產業物聯網創新中心,與清華大學合作設立張家港清研再制造產業研究院,獲批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智能裝備(機器人)產業基地引進美國天合汽車安全控制系統、日本小谷精密鍛造等2只超億美元項目,韓華機械(蘇州)有限公司開業。電力電子產業基地引進香港恒嘉年產260噸大尺寸藍寶石晶體材料、臺灣銳捷LED襯底等2只超億美元項目,華燦光電單體產能躋身全國第二,LED產業形成鏈式發展格局,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促進中心華東中心落戶。開發區承辦2014年第四屆中國國際再制造峰會、綠色制造國際論壇、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峰會議。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智能制造裝備)示范基地和全國首個國家級節能環保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科技創新 沙洲湖科創園基建竣工,哈爾濱工業大學(張家港)智能裝備及新材料技術產業化研究院、西北工業大學(張家港)智能裝備技術產業化研究院入駐運行,智能裝備公共服務平臺建成投運,新成立產業化公司15家,張家港智能電力研究院“大規模電池儲能系統”項目列為省工業支撐重點項目。高新技術服務中心獲評省中小企業五星級公共服務平臺。全年新增創新創業載體面積5萬m2,累計23.6萬m2。新增省級以上科技項目28項、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9家、蘇州市以上創新型企業9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4家、累計131家。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23件。江蘇國泰新點軟件有限公司獲評“2014年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 引進“千人計劃”工作站7個、產業化項目10個。新增省“雙創計劃”人才5名,累計25名;新增“姑蘇計劃”人才15名,累計32名,入選國家高端外國專家項目2項、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劃項目1項、江蘇省創新團隊1個。
招商引資 全年新批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30個,注冊外資及港澳臺資5.3億美元,實際到賬外資及港澳臺資2.74億美元。全年新設立登記內資企業1495家,新增內資企業注冊資本135.21億元。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87.01億美元,增長11.97%。其中,出口總額65.99億美元,增長14.16%;進口總額21.02億美元,增長5.60%。完成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52.3億美元,增長7.7%。
(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張家港保稅港區】 經濟發展 2014年,港區實現地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4.85億元,增長3.48%;工業開票銷售收入1315.57億元,增長3.4%;外貿進出口總額122.31億美元,下降2.16 %。
產業建設 臨港制造業加快規模化、基地化發展,實現工業投入115.9億元。頁巖氣基地總投資68億元的丙烯一期、聚丙烯一期、凱凌二期、華昌丁辛醇等主體項目全線竣工,總投資72億元的環氧丙烷等項目啟動報批;光學膜基地康得新銷售達50億元,上市公司總部正式遷入,總投資51億元的二期項目完成報批;總投資10億美元的霍尼韋爾基地首個催化劑和分子篩項目竣工調試;總投資4億美元的潤英聯一期等7個超億元項目實現開工;全年銷售超億元企業達到139家,其中超10億元企業達到26家,稅收超5000萬元企業27家。全年實現服務業投入56.37億元,同比增長5.8%;服務業增加值279.2億元,增長7.8%,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達到47.3%。汽車口岸、進口消費品、化工、紡織、糧油、木材等六大市場交易額2500億元、稅收8.3億元。汽車口岸全年完成整車進出口1.65萬輛,汽車轉關、小批量業務審批等政策功能實現突破,成為全國首家進口汽車三包試點。消費品市場紅酒、冷凍肉等品種進口大幅增長,繼續保持省內領先優勢,周大福華東、華南區域結算中心啟動運營,省內首家進口消費品防偽溯源平臺“張保真”啟用,總投資1.5億美元的普洛斯物流園竣工啟用,長江國際電子交易平臺上線運營,江蘇長江航運交易中心開始運作。
招商引資 全年實現注冊外資及港澳臺資4.72億美元,到賬外資及港澳臺資2.66億美元,新批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28個;完成注冊外地資本42.3億元,外地資本投入47.83億元。總投資72億元的吉林神華環氧丙烷項目、總投資1億美元的易高液體石蠟項目、總投資9000萬美元的瑞典AAK特種油脂項目等12個重點項目簽約,道康寧有機硅、中集圣達因、霍尼韋爾等18家企業實現增資擴股。
科技創新 全年實現新興產業產值和新興產業投資分別達到617.74億元和81.3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2%和19.6%,其中新興產業投資占比超過70%。自主申報“千人計劃”人才1名,新增高新企業18家,“千人計劃”專家產業化項目11個,獲評國家火炬計劃等省級以上科技項目17個、市級以上人才(團隊)30個,戰略新材料“千人計劃”研究院正式運營,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科院微電子所、中國地質大學分別共建產學研合作載體,獲國家產學研合作促進最高獎,獲評省級留學人員創業園,磁傳感產業園加快項目集聚,斯威森醫藥、啟能新能源、國泰超威新材料等科技企業加快產業化,5家企業實現“新三板”掛牌。
(張家港保稅港區)
【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2014年,開發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596.31億元,同比增長18.5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5.72億元,同比增長18.96%;進出口總額111.59億美元,同比下降0.40%。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培育,三次產業結構逐步優化,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規模以上占比31%,新興產業產值規模以上占比48%。服務業投資增速30%,服務業增加值地區生產總值占比穩步提高。長春化工、常熟電廠、達涅利等企業分別實現同比25%以上增幅;亨通電纜、巴德富、特殊陶業、波士膠等增幅同比200%左右。
招商引資 全年完成到賬外資及港澳臺資7.64億美元,新增注冊內資114.32億元。汽車產業招商效應顯現。觀致汽車實現批量入市,奇瑞捷豹路虎汽車工廠開業,建成年產13萬輛整車生產能力的國內一流乘用車生產基地。總投資1億美元,注冊5000萬美元的英國工業園項目落戶開發區,安吉零部件物流、中源汽車零部件、一勝百模具鋼、塔塔汽車零部件、武鋼汽車鋼材冷軋、屹豐熱沖壓、柯賓斯卡汽車生產線、埃馳等汽車配套項目紛紛進駐。項目增資形成熱潮,觀致汽車D平臺及混合動力車型研發、理文化工三期擴建、華豐橡膠遷建、芬歐藍泰擴建、菱鋰電池、美橋、美鋅、安利馬赫、迪愛奇希、戶上電子等28只項目增資擴產,增資項目注冊資本達億美元。
科技創新 引進各類人力資源突破1萬名,23人列入常熟市領軍人才計劃,13人列入江蘇省或蘇州市級人才計劃,9人入圍第十一批國家“千人計劃”面試。推動成立現代通信、汽車電子、3D打印等3個產業聯盟。常熟科創園創建國家火炬計劃公共服務平臺、中科協海智基地。
(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
【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95.4億元,同比下降0.06%;工業總產值5078.34元,同比下降4.40%,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產值1110.63億元;進出口總額686.62億美元,同比下降4.79%,其中出口總額446.66億美元,同比下降1.23%。全區全口徑財政收入226.83億元,同比增長6.9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6.78億元,同比增長21.36%。全區內資服務業企業注冊資本累計69.41億元,同比增長46.85%,“三資”及港澳臺資服務業企業注冊資本累計3.62億美元,同比增長247.31%,服務業增加值390.4億元,同比增長6.98%,在地區生產總值中占比提高2個百分點。
產業建設 電子信息、光電顯示、裝備制造、精密機械、民生輕工等產業基礎地位相對穩固。其中,光電顯示、精密機械和民生輕工發展質量和規模提增,電子信息產業中的代工制造部分產能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仁寶、緯創等IT龍頭企業調整代工產品結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型產品快速增長,彩晶、昆達、緯視晶等骨干企業新產品布局初步形成,技術含量和盈利能力不斷提升。世碩電子、三星芯片載板兩個總投資超10億美元的龍頭項目開業投產,藍月亮、鼎鎂新材料、摩緹馬帝等大項目開工建設。新引進建大環宇、統實、神達等6家投資性總部項目,寶成、緯創、南寶等總部企業進入試運行;北京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簽約;江蘇首個外資基金公司華創毅達 (昆山) 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落戶。
招商引資 全年新引進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103個,投資總額15.03億美元,同比增長45.03%,在批、待批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16個,其中超億美元項目7個;引進和培育內資項目3433個,注冊資本126.37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注冊資本金超過500萬元的項目263個,同比增長124.79%。總投資10億美元、一期投資1.47億美元的世碩電子和一期投資2.98億美元的奇美偏光片項目獲批;新批總投資超1億美元的厚聲光電LED陶瓷散熱基板項目、增資超1億美元的意力電路、嘉聯益電子項目在批;一期總投資1.5億美元的茂迪太陽能項目落戶。汽車裝備制造項目聚集,正國新能源汽車電池項目、庫博汽車標準件增資項目、斯沃博達汽車電子增資項目獲批;摩緹馬帝、豐田電裝、六和機械正式開工;天納克排放系統竣工投產。戴鉑新材料總部項目落戶,北京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簽約、完成注冊;直升飛機項目有序推進,擬先行設立租賃公司;冠信影視傳媒公司簽約,將投資建設大型文化產業傳媒信息基地;寶成、統一、緯創等銷售總部進入試運行階段,建大環宇投資總部、再興教育總部、南寶研發總部、杜邦財務總部相繼設立;江蘇首個外資基金公司——華創毅達 (昆山) 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落戶;日資三井住友銀行開業,全區外資銀行結構進一步優化。注冊資本1億元、總投資3億元的暢聯物流落戶周市鎮,擬在昆設立區域運營中心。
科技創新 全年新增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1家、民營科技企業20家;認定高新技術產品121只;高新產業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占比47.7%。華天科技獲國家科技02重大專項及國家863計劃。研發平臺建設穩步推進,工研院平板顯示技術中心的柔性顯示技術研發平臺獲省級前瞻性研究專項資金2000萬元;新增研究生工作站3家;認定各類研發機構66家。與工研院、史太白技術轉移中心達成合作;舉辦光電產業技術創新創業合作沙龍活動;全年申報產學研合作項目26個。實施“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工程”,全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1人,三一動力陳振雷成為第十批國家“千人計劃”企業創新人才,柔性引進“千人計劃”2人;創通微電子楊磊入選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新增省創新團隊1個,昆山市級以上“雙創計劃”人才17人。實施“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工程”,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能力不斷增強,全年新增專利零突破企業60家;發明專利授權237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6件;版權登記超1200件;澳昆獲國家發明專利優秀獎;攀特電陶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昆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經濟發展2014年,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630.1億元,增長3.3%。其中,第一產業2.1億元,增長7.8%;第二產業306.8億元,增長3.4%;第三產業321.2億元,增長3.1%。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0.33%、48.7%、50.97%。
產業建設 年內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358億元,其中,農業產值2.9082億元,牧業產值0.05194億元,漁業產值1.8306億元。年內全區有工業企業280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94家;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200.11億元,增長26.67%,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產值1980.10億元,增長37.95%;新興產業完成產值721億元,占比57%,增長14.7%;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占比分別達67%和57%;全年完成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207.6億元,增長0.2%,實現利潤69億元,增長23.2%;全年引進新批外資企業55家,實際到賬外資2.05億美元;全年新批內資企業4230家,新增注冊資本101.73億元;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85.41億美元,其中,出口額45.08億美元。年內園區機器人特色產業成為昆山高新區產業升級的主力軍。機器人產業園已吸引華恒、柯昆、徠斯、高晟等多家國內外機器領域的高對企業入園投資興業。7月9~11日,昆山高新區組織華恒焊接、塔來機器人、永年激光、艾博、華斯雷奇等10家企業組團參加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2014中國國際機器人展覽會(CIROS2014)”。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21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1%。年內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6.67億元,增長7.9%;國稅入庫收入19.6億元,增長12.3%;地稅入庫收入30.5億元,增長15.6%;區內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網點全覆蓋,年內新增金融網點8家,其中,銀行3家、證券3家、保險2家。年內全區固定資產投資154.5億元,增長7.5%,其中,工業投資55.2億元、服務業投資99.3億元。
招商引資 2014年,引進新批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37個,其中超億美元的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1個;引進內資企業4230家,其中超億元內資項目3個;全區引進科技產業化項目11個;乙盛機械、瑞鋼鋼板等20家企業全部完成增資,勞士領、華測生物等6個新興產業項目全部投產;全區新增技改投資11億元。
科技創新 2014年,獲得認定的火炬項目5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8家、高新技術產品164個、研發機構66家、產學研聯合體65項;申請專利6000件、授權2300件,其中發明專利300件;新增國家“千人計劃”人才3名、“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人才1名、省市“雙創計劃”人才和團隊30個、高技能人才1500名。完成省級機器人大學科技園申報和華恒焊接、研華科技、領創激光等企業的省級成果轉化聯合招標立項;凱宮高效能精梳機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小核酸研究所獲批省級“千人計劃”研究院和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天瑞儀器獲評省級院士工作站。
(王 莉)

太倉港碼頭 陳解法/省攝影家協會
【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6.44億元,同比增長5.5%;完成工業總產值795.16億元,增長12.68%;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42億元,增長4.05%。進出口總額63.87億美元,增長14.89%。其中出口總額18.33億美元,增長19.1%,進口總額41.73億美元,增長3.4%。5月13日,國務院以國函〔2013〕58號文批準設立太倉港綜合保稅區,規劃面積2.07 km2。9月11日,太倉港綜合保稅區(一期)通過國務院聯合驗收組驗收。港區累計建成倉庫近30萬m2、堆場320多萬 m2,化工儲罐125多萬 m3;有超過1500家商貿物流企業在港區開展業務。渤交所太倉交易中心上市鉛錠、乙二醇、松木板材三個產品,日均盤面交易額10億元左右。至年底,港區有15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港區總計投資23個項目,總投資約300億元;15家中央企業在港區投資25個項目,總投資約266.5億元;12家美資企業在港區總計投資15個項目,總投資約145.8億元。
產業建設 2014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1.57億元,增長1.7%。其中,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入85億元。中集冷箱、中化環保制冷劑、霍尼韋爾發泡劑、盟迪新材料、凱利昂液晶面板等11只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揚子江海工、美孚潤滑油二期、華東潤滑油添加劑、寶潔液洗等13只在建項目加快推進。新興產業持續發展,產值增長12.5%,占規模工業比重52%,其中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增長近30%,首次突破100億元。新增規模企業8家,累計159家,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661.76億元,同比增長5%。全年產值超億元骨干企業61家,超10億元企業19家,超20億元企業11家,超30億元企業5家,超50億元企業1家。新材料產業產值超過60億元。新裝備產業中,潤邦、中集冷箱進入10億元、20億元骨干企業行列。
招商引資 2014年,完成注冊外資及港澳臺資5522.7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及港澳臺資7308.3萬美元;內資新增注冊資本23.6億元。引進TPI風電葉片二期、奕瑞醫療器械、100MW分布式光伏發電、三元鋰電池等項目。新醫藥產業中,華益美成為通過新版藥品GMP認證的首個體外診斷試劑生產企業,并研制出埃博拉病毒核酸五重PCR快速超敏檢測試劑盒;吉泰生物項目開工建設。2014年,太倉生物港一期2.2萬m2廠房全部竣工投用,引進人才科技型項目10個。
科技創新 2014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家,累計達到28家;39家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共實現產值161.22億元,增長15.6%。全年新增太倉市級領軍人才9人,其中國家“千人計劃”1人,省“雙創計劃”1人,“姑蘇計劃”2人。新增高新技術產品10只,累計達到78只;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累計達7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9家,累計達到40家;省研究生工作站2家,累計達到10家;旭川化學獲省重大成果轉化資金支持。
(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4.74億元;新增到賬外資3.70億美元,新增內資注冊資本56.95億元;進出口總額167.27億美元,其中出口100.61億美元,進口66.66億美元。同里獲評“2014中國最佳休閑宜居鎮”“江蘇旅游十大新地標”。
產業建設 2014年,吳江開發區實施“115”產業提升計劃,即1個千億能級電子信息產業,1個500億能級裝備制造產業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民生用品、生物醫藥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5個百億能級新興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完成銷售785億元,裝備制造業全年完成銷售240億元,吳江智能裝備產業園完成產業規劃并啟動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實現銷售135.8億元,文化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18.6億元。資本運作加快推進,蘇州奇才電子科技股份、蘇州天贏新型建材科技分別在“新三板”和江蘇股權交易中心掛牌。
招商引資 2014年,吳江開發區新批項目25個,注冊資本3.15億美元,其中出口加工區新批項目6個,注冊資本1.75億美元。注冊1.2億美元的敏華家居出口基地項目和注冊1億美元的維珍妮大項目簽約落戶。德尼培醫療精密包裝(蘇州)、靚飾藝墻布(蘇州)、貝潤醫療包裝(蘇州) 等10多個歐美項目落戶。
科技創新 2014年,開發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6家,高新產品88項。蘇州拓博琳新材料科技、蘇州康潤醫藥等9個項目列入國家級科技計劃,蘇州融卡智能科技、蘇州綠控傳動科技等8個項目列入省級科技計劃。新增省級技術中心3個、省級外資研發機構3個,蘇州市級技術中心7個、蘇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中達電子、東南電梯獲批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全年專利授權1332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85件。新增國家“千人計劃”2名,省“雙創計劃”5名,“姑蘇人才”7名,“吳江領軍人才”23名。清華汽研院入選省“雙創計劃”的創新團隊,蘇州泓博環保科技公司入選“2014年度高端外國專家項目計劃”。科創園在建及建成創新載體超45萬m2。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南通神韻 張皓然/視覺江蘇網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2014年,開發區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41.86億元,比上年增長10.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50.70億元,比上年下降22.7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9.33億元,比上年增長22.73%;進出口總額47.1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59%;全社會消費品銷售總額85.7億元,比上年增長9.6%;固定資產投資419.1億元,比上年增長19%。
產業建設 2014年,開發區完成工業投入172.29億元,比上年增長9.9%。英國得福樂科技、香港華強科技等32個總投資143.4億元的項目開工;日本絲路咖精密機械、瑞士斯福瑞制藥、香港福融輝膜材料等19個總投資68億元的項目開業運營,基本形成裝備制造、精密機械、醫藥健康、新材料、傳感器等新興產業特色板塊。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24.7億元,比上年增長10.2%,規模工業產值占比40.3%;新興產業產值599.5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占比38.7%。2014年全區完成服務業增加值114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占比25.8%;服務業投入246.8億元,比上年增長26.5%;完成服務業應稅銷售收入647億元;完成服務外包合同額3.35億美元、執行額3.06億美元;美國邦吉融資租賃、普洛斯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項目落戶。
招商引資 2014年,新增工商登記注冊外資及港澳臺資7.5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及港澳臺資5.89億美元。泰中合資精糖、德國默克制藥、日本武藏精機、香港元佳新材料、香港嘉逸藥業、PVC彈性地板等36個總投資78億元的項目落戶。
科技創新2014年,開發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占比2.45%;獲批國家高新企業24家;獲批國家重點新產品3個,省高新技術產品112個;獲批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10個,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2個,市級以上科技項目獲得扶持資金6140萬元;新批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新增“三創”載體32.5萬m2,總面積83.5萬 m2;新增發明專利92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6.26件;新增高技能人才2147人;新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71人,其中院士1名、“長江學者”2名、國家杰出青年1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9名、省“雙創計劃”人才7名、省“博士計劃”人才6名、市“江海英才計劃”人才15名,建立國家“千人計劃”大數據處理研究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進萍創辦的智性科技、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袁怡寶創辦的海太精密測控等30多個高端人才項目產業化順利推進。
(丁佐峰)

淮安市綠地新城 唐佳蘭/淮安市地方志辦公室
【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1.76億元,同比增長16.5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90.83億元,增長18.8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0.66億元,增長21.3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0.22億元,增長9.66%;進出口總額25.16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億元,增長13.1%;實際利用外資及港澳臺資3.51億美元。
產業建設 形成生命健康、先進材料等主導產業,培育抗腫瘤新藥、風電裝備、汽車零部件、高端電子、油脂深加工5個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建成全國最大的抗腫瘤藥、新型肝炎藥生產基地及亞洲最大的風電裝備生產基地。新增智慧物流服務業集聚區1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6.1%,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40%;關停落后產能企業6家,技改投資增長3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66.8%,高于全省27.3個百分點。形成企業產值超百億1家,超50億11家;12家企業進入全市產值20強。國稅收入占全市的32%。四大藥企躋身全國最賺錢醫藥企業百強榜。
招商引資 全年新招引內外資項目76個、總投資199億元;新開工項目32個、總投資98億元;新竣工項目33個、總投資90億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
科技創新 獲批省知識產權示范區;全區研發投入地區生產總值占比4.3%;新增國家“千人計劃”人才2名;新批省級以上研發機構11家,其中康緣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豪森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點獲批;新認定國家高新企業5家,新承擔國家火炬與重點新產品計劃4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5個。中科院(連云港)能源動力研究中心開展氣化爐試驗,聚酰亞胺短纖維國家標準獲批立項,全球首個胃癌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阿帕替尼獲批上市;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豪森藥業股份包攬全省2個1.1類新藥,獲中國專利金獎,蟬聯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賀亞洲)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形成以富士康為代表的IT、以臺玻為代表的鹽化新材料、以臥龍電機為代表的先進裝備制造三大主導產業和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兩大新興產業。連續舉辦九屆臺商論壇,擁有臺資企業400多家。區內建有國家級綜合保稅區、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淮安軟件園、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空港產業園等特色功能區,以及日資、歐美、韓資三大國別工業園區。2014年,引進富士康(淮安)科技城、百隆高檔色紡紗等30余家企業,注冊外資及港澳臺資11億美元,完成投資近28億美元,累計實現進出區總值160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近8萬個。實現進出區值25.4億美元,實現保稅物流額1.5億美元。
產業建設 2014年,開發區著力培育IT、鹽化工、裝備制造業三大支柱產業,突破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和新醫藥兩大新興產業,由零散布點向集中布局,產品結構由低端向中高端躍升。5個產業產值占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80%以上,IT、鹽化工、裝備制造業產值分別突破500億元、400億元和300億元,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和新醫藥取得突破性發展,產值分別突破200億元和100億元。
招商引資 2014年引進臻鼎科技、惠浦顯示屏、城市礦產再生利用等項目,竣工實聯長宜、東威五金、麥德龍超市、蘇果物流等重點項目37個;簽約入駐歐美日韓項目14個,完成協議注冊外資及港澳臺資7.95億美元;新批立升科技等37個外資項目,實際到賬外資及港澳臺資5.62億美元,其中工業項目到賬4.21億美元。
科技創新 近三年,累計完成研發投入近15億元,招引高科技投資項目103個,申請專利近3000件。擁有南瑞電纜、威靈電機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6戶,國家“千人計劃”8人,省“雙創計劃”4人,“兩站三中心”16家,本土大中型工業企業100%建有研發機構。
(池瀟雨)
【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7.12億元、下降13.06%,工業總產值1774.32億元、下降0.4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3.33億元、下降0.59%,實際到賬外資及港澳臺資2.01億美元。
招商引資 在歐洲、韓國、臺灣、北京、上海、蘇州、深圳舉辦各類專題推介會30余次。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93個,協議總投資290億元,新興際華、寶信軟件、中信國安等央企國企投資項目5個。開工億元以上項目48個,其中2億元或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7個。竣工億元以上項目40個,其中2億元或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9個。總投資8.14億美元的東風悅達起亞汽車第三工廠正式投產運營。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投資建設的鹽城國際汽車試驗場一期正式投入使用。
產業建設 2014年,東風悅達起亞公司銷量達64.6萬臺,位居國內同行業第7位。韓資工業園鄰里中心對外開放,建成和在建標廠47萬m2,累計簽約項目110個,獲批省級韓國產業轉移集聚和服務示范區,在全省144家省級特色園區考核中位居第一。光電產業園集聚天合光能、立德照明、正崴集團等20多家企業,獲批全國分布式光伏電站示范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初步形成有產業園區、有研發平臺、有龍頭企業、有關鍵零部件、有配套設施、有推廣應用的“六個有”發展格局。國內第一輛碳纖維新能源汽車在奧新公司下線。全年推廣新能源汽車1237輛。綜合保稅區新增委內加工和返區維修檢測兩項功能。國際軟件園獲批國家級軟件特色產業基地。會展中心獲批全國十佳品牌會展中心。
(徐紅梅)
【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8.74億元,下降21.55%;規模工業增加值327.44億元,下降10.74%;財政收入95.09億元,增長11.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4.77億元,增長7.97%。
產業建設 開發區獲批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國家綠色新能源特色產業基地、國家智能電網特色產業基地、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等多個“國字號”品牌。總投資超百億元的永豐余綠色紙品工業園、尤妮佳高端日用護理品產業園為代表的日常生活用品產業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中集工業園、亞普汽車部件、海信冰箱等為代表的裝備制造產業全面實現更新換代;上海(揚州)國際醫學園區規劃建設為平臺的健康產業項目開始集聚;云計算中心為代表的軟件信息產業占據前沿。

泰州中國醫藥城 陳富平/視覺江蘇網
招商引資 2014年,通過市認定的新開工工業重大項目9個,新竣工投產工業、服務業項目14個。加快推進總投資50億元的中航特種海底電纜等重大項目。
科技創新 2014年,開發區獲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集群管理試點單位”,亞普汽車部件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建設全覆蓋,中科半導體等4家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趙 軍)
【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17.08億元,增幅12.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23.51萬元,增加2.38萬元。完成新興產業投入228億元,同比增長12.5%,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352.2億元;引進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48個,其中增資項目24個;工商注冊實際到位外資及港澳臺資19965萬美元;累計完成進出口41.12億美元,同比增長1.05%。
產業建設2014年,開發區工業投入262.1億元,同比增長12.1%;工業技改投資62.7億元,同比增長24.5%,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711.5億元,比上年增長16.1%,規模工業銷售收入1635.9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利稅173.7億元,同比增長22.8%;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8家。開發區完成服務業投入(含建設投入)131.2億元,同比增長47%;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2%,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獲各級服務業專項引導資金1251萬元。
招商引資2014年,引進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48個,其中增資24個;工商注冊實際到位外資及港澳臺資19965萬美元;完成進出口41.12億美元,同比增長1.05%,其中出口16.61億美元,同比增長10.98%;進口24.51億美元,同比下降4.72%;與美國漢克集團簽訂總投資2億美金項目協議,一期注冊資本5000萬美元,引進韓國、美國專家團隊,研發生產小型滅火器、防火建筑材料等;與艾斯特制冷與太陽能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簽訂協議,總投資約30億元,建設室內滑雪館冰雪世界、水上樂園旅游及配套設施,打造華東地區冰雪與水世界娛樂新品牌。
科技創新2014年,鎮江經開區R&D經費支出地區生產總值占比為2.63%,規模工業產值高新產值占比超過55%,同比提高0.01和2.7個百分點。新認定高新企業22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產品63個,新增省級研發機構20家。省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立項56個,獲上級撥款超6000萬元。完成專利申請2114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854件,專利授權111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98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9件;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5人,省“雙創計劃”入選4人,團隊1個,市第七批“331”人才計劃入選42人;6人參加全國創新大賽獲優秀獎。
(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0.26億元,同比增長15.51%;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5.56億元,同比增長14.5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2.2%,占全市比重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9億元,同比增長19.5%;全年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20.14億美元,同比增長14.13%。
產業發展2014年,全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3.00億元,同比下降28.61%;實現新興產業產值226億元,同比增長26.5%;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11億元,同比增長32.3%。全區銷售50億元企業3家、超20億元企業2家、超5億元企業7家;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銷售超億元企業7家、利稅過千萬元企業4家,新增私營企業731家。服務業新增雀巢、賽諾菲·巴斯德、甘李藥業、扶渡藥業4家醫藥銷售企業通過GSP認證,全年實現醫藥銷售90億元,同比增長10.2%。泰州數據園區成為省級醫藥行業軟件特色園區。大連華信網上藥品第三方交易平臺、萬通特色產品電銷中心等一批電子商務項目正有序建設,全年實現軟件及服務外包收入7億元,同比增長20%。新型服務業態不斷拓展,傳化公路港、浙江智慧谷、日健中外制藥、車品E庫、大道電子商務等一批項目順利簽約;北京兒童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等項目相繼落戶,康健醫療區建設正式啟動。金融服務體系逐步健全,高新區與上海股權交易中心開展戰略合作,10家企業實現掛牌。高新區獲批“中國創業投資(醫藥)示范基地”。
招商引資2014年,中外制藥、中崇生物、臺灣半導體封裝測試設備、中海油配套LNG氣化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落戶,泰州經濟開發區SMT電子裝備產業園啟動建設,首批8家企業簽約入駐。全年累計簽約落戶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7個,5億元以上項目10個。全年新批外商投資及港澳臺資企業10家,增資項目11個。全年按計劃實施項目189個,30個泰州市雙百工程項目全年完成投資74.8億元,10個項目按期竣工投產。全區62個重點工業項目中有59個按期實施,阿斯利康泰州供應基地投產,可勝年內先后3次增資共到賬9945萬美元,一期產能不斷釋放、二期廠房土建開工,托馬斯電梯開始基礎施工,凱恩特機械開始設備安裝,中海油一體化項目進入全面快速建設階段,東聯化工、海陽化纖一條生產線建成,泰達紡織達產達效。
科技創新 2014年,全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11.27億元,同比增長32.3%,高新技術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3.5%;R&D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01%,同比增長43%;新增科技孵化器面積23萬m2,引進新興產業20項;科技服務業產值4億元;新增省級以上高新企業14家,其中三部委認定的高新企業5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5家、省民營科技型企業24家、市級創新型企業6家;新增省高新技術產品34個;新增專利申請604件,同比增長37.3%,其中發明專利263件,同比增長50.3%;新建產學研聯合體14個;新建市級以上研發機構7個,其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新增市級以上績效優良研發機構6家;組織申報各類科技計劃178項,4項獲國家級立項、13項省級立項、市級立項40多項,累計上爭各類科技計劃資金5800萬元。
(李 芳)
【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4開發區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3.04億元,增長12.63%;完成進出口總額83.64億美元,其中出口額47.6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43%和1.23%;實現工業總產值1064.0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及港澳臺資2.64億美元,新增內資注冊資本157.04億元。
(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
【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414.85億元,增長7.1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5.89,增長18.67%、服務業增加值96.56億元,下降26.90%,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2.87億元,增長27.4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4.63億元,下降10.56%。實現自營進出口總額59.27億美元。高新區被國務院確定為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功創成“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產業建設 2014年,高新區加快智能裝備、節能環保、電子信息三大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累計在建項目48個,完成投資86億元;新批辦外資項目25個,完成協議注冊外資10.23億美元,實際到賬外資6.36億美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家,累計68家;新增各類創新平臺18家。高新區科技企業加速器一期7月建成投用,建筑面積16.5萬m2。三大產業園實現營業收入增長24.2%。其中,智能裝備產業園營業收入增長21.7%;節能環保產業園增長22.6%;電子信息產業園增長40.5%。
招商引資 全年完成協議注冊外資及港澳臺資10.23億美元,實際到賬外資及港澳臺資6.36億美元。世界500強德國西門子電機項目、大陸集團汽車內飾材料項目、武南物流園寶灣物流、豐樹物流、嘉民物流等落戶,總投資70億元的斯太爾投資股份汽車柴油機項目開工建設,江蘇恒立液壓一期、愛科(常州)農業機械一期、恩格爾注塑機械(常州)等項目建成投產,瑞聲科技控股、新譽集團、國茂減速機集團、光寶科技(常州)等企業增資擴股。
科技創新 全年引進簽約“龍城英才計劃”項目42個,引進中高層次人才670名,其中海外人才190名;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入占工業投入的60%;新增高新企業22家,累計116家,完成高新技術產值占規模以上比79.9%;新增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01家,新增高新技術產品114個,申請專利4522件,獲授權1795件,凈增有效發明專利192件。智能裝備、節能環保、電子信息三大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入庫企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增長24.2%。3月啟動“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創建申報工作,10月國務院確定為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八區一園”( 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昆山、江陰、武進、鎮江8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蘇州工業園區)之一,12月獲批“江蘇省知識產權示范園區”。發展科技金融,有創業投資公司37家,累計資金管理規模72.7億元;有小額貸款公司2家、擔保機構7家、上市公司8家,常州市武進區通利農村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第一批掛牌的小貸公司;常州紫寅電子電路有限公司等18家企業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壓縮融資成本,將融資成本控制在8.5%以下,全年節約融資成本2億元。
(張向斌)
【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被評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江蘇省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示范園區。全年全區實現公共財政收入29.89億元、實際使用外資及港澳臺資3.13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22.82億美元。
產業建設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613.67億元。推進機器人、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加快紡織絲綢、電梯零部件、電力設備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著力打造江蘇東部“公鐵水”無縫對接的商貿物流高地。東材新材料等重點、特大項目加快建設,上柴動力、遠東新材料、駱氏減震件等一批10億元項目投產運營。長三角電子商務總部基地成功落戶,星湖001商業廣場一期、正元糧食物流、潤安棉花物流、電子商務產業園等一批物流業項目開工建設,中洋豪生、王府邦瑞大酒店建成運營。東部全球家具采購中心、聯發紡織材料物流交易中心列為省服務業“十百千”重點項目。現代都市農業園、農產品加工園、萬頃良田設施農業種植區加速推進。
招商引資 設立招商美國分局、亞洲分局、歐洲分局,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工作。完善工作機制,創新招商舉措,推行競崗揭榜招商。在美國、日本、韓國和臺灣、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組織專題招商活動近30次。全年新批協議外資及港澳臺資6.9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及港澳臺資3.13億美元。中國和意大利兩國政府聯合共建的“中意海安生態園”落戶。總投資1.6億美元的莫塔超硬材料項目開工建設。
科技創新開展各類產學研對接活動近百次,舉辦大型產學研活動20余次,全區研發經費投入12.95億元。全年獲批各類專利640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268件、專利授權131件。加快推進載體平臺建設,實現規模以上企業校企共建、研發機構“兩個全覆蓋”。上海交大機器人研究所(海安)研究院與區內裝備產業迅速融合,攜手百協精鍛研究開發自動化鍛壓線技術,填補國內空白;與蘇州大學、蘇州博實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海安先進機器人及系統研發生產基地投入運營。
(蔡曉群)
【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366.27億元,同比下降7.13%;實現公共預算收入29.91億元,同比下降3.11%。新港城常州大學懷德學院一期建成并順利完成首屆新生招錄,聯姻相關院校成立產業技術研究院。完成對蘇農物流股權的整體收購,開工建設和尚港內港池(10個5000噸級碼頭泊位)。共建有50個萬噸級泊位,總通過能力6800萬噸。2014年底,靖江港完成貨物吞吐量9150萬噸。三江物流完成營業收入460億元,增長23%;港務木材接卸量330萬m3。
招商引資 全年新簽約重大產業項目22個,總投資82.21億元,主要包括泰電子與中科院理化所總投資3億元的環保新材料絮凝劑項目;江蘇光源電力與中科院理化所總投資2.4億元的深冷系統處理及裝備制造項目;卓然公司與中科院力學所總投資1億元的激光智能裝備項目等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以及上海嘉森總投資約8000萬元光電薄膜成膜裝置生產項目、江蘇華盛總投資3000萬元高強度緊固件生產項目等。全年達成投資意向29個,總投資100億元,主要為中紡糧油總投資30億元的糧油加工、物流產業園項目;航天科工集團航三院總投資6億元的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上海電氣集團總投資5億元的重大裝備產業轉移項目等國企、央企產業延伸類項目。
科技創新 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產品22項,新認定三部委高新企業6家,省級高新企業5家,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4家,民營科技企業11家;新認定9項高新技術產品;新建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20項;授權專利652項,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1.28件。開發區內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產學研聯合體5家;新建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實施高質量的產學研合作項目18項;新時代造船、東華測試、榮聯科技等三家企業申報科技成果轉化。至年底,開發區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3家,企業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后工作站7個,高新技術企業26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37個。本年高新技術實現產值237.04億元。
(邵劍江 朱 銘)
【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3.42億元,同比下降12.6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60億元,同比增長60.5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2.15億元,同比增長99.33%;進出口總額5.30億美元,同比增長31.85%。
產業建設 開發區累計引進工業項目超過1100個,其中投產企業845家,規模以上企業470家。智能家電產業集聚格力電器、雙鹿電器、東貝機電等企業,總投資達108.5億元。食品飲料產業集聚洋河、娃哈哈、蒙牛、匯源、康師傅等企業和上上包裝、方正包裝等配套包裝企業59家,2014年行業總產值257.4億元,成為江蘇省主要的食品產業基地。光電產業集聚吉創光電、愛昇科技、愛能森等18家高科技企業,總投資達132.4億元。
招商引資 2014年,累計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8個。格力電器、東貝壓縮機、海天調味品等行業龍頭企業落戶,提升產業集聚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
科技創新 依托“一園、一院、一器、兩中心(科技創業產業園、工業技術研究院、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白酒檢測中心、光電研究中心)”,與南京工業大學、河海大學等高等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全年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2名,省“雙創計劃”人才5名,省“333”高層次人才7人。區內有75家單位設立企業科技研發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10家企業評為國家級高新企業。2014年高新產業產值129.08億元,同比增長9.4%;專利申請量540件,專利授權量244件。
(謝 哲)
【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實現應稅銷售258億元,同比增長近10%;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01.6億元,同比增長16.9%,其中,工業投入75.1億元,同比增長15.3%;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5.47億元,同比下降43.54%;完成進出口總額16.10億美元,同比增長19.88%。全區規模企業143家,比上年增加10家;實現服務業稅收8.2億元,實現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4億元,同比增長18.5%。
產業建設 省級裝備制造產業園、省級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省級科研外包產業園、海寶工業園等一批產業園迅速壯大,建筑新材料產業園、復華高新園、復旦科技園、江海港物流園等一批產業園正在加快建設。裝備制造產業園評為全省先進園區。招商局江蘇重工作為省淘汰落后產能示范性項目,開發國內一次定位鉆井范圍最大、鉆井深度最深的自升式鉆井平臺,確定為省重大新興產業項目;冠東模塑科技、東辰塑膠、路特利舉升機等傳統汽配企業,引進高端設備,培養高精人才,開發新興產品,企業規模迅速擴大、效益不斷提升。亞洲新能源加強與西門子電子合作,成為西門子在華合作基地,2014年完成應稅銷售6.7億元,入庫稅金2400萬元,增速均超過30%;華爾康醫療全力拓展資本市場,成為海門市第一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企業。
招商引資 全年簽約項目21個,總投資140億元,引進中國能源、中冶集團、中節能等央企投資項目,其中,總投資15億元的中國能源海門總部基地和電力裝備產業園項目已開工建設。組織和參與各類大、中型投資說明會及各類招商活動10多次。參加上海電商創新高峰論壇、臺商轉型升級峰會、上海國際海上風電展及南通接軌上海自貿區貿易金融合作懇談會等。組織江海港物流區投資推介會、僑資僑智對接交流會、海外知名僑商海門行投資推介會以及海門服務外包懇談會,共接待客商120多批500多人次。
科技創新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值216.6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產值的58.1%。全年新申報10家高新技術企業,獲批率100%;新創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通光光纜首獲全省唯一的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京海黃雞抗逆系快速擴繁及產業化項目獲農業部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全年簽約產學研項目28個,實施12個,其中,招商局江蘇重工與江蘇科技大學合作研發的項目入圍2014年省級企業創新與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全年新引進國家“千人計劃”3人,獲批省“創新團隊”1家,省“雙創計劃”3人,省“博士計劃”2人,省“高技能人才”1名、“東洲英才”9名。省商務廳和省知識產權局認定開發區為省知識產權試點園區。
(顧榮榮)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完成地方公共預算收入13.36億元,同比下降51.56%;完成實際到賬外資2.55億美元,同比下降0.92%。全年新增千萬美元以上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90個,增幅16.88%;5000萬美元以上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12個,增幅9.09%;1億美元以上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5個,增幅25%;億元以上內資項目92個,增幅8.24%。新增規模企業12家,億元企業7家,5億元企業1家,10億元企業2家,省級高新企業7家。百正電子“新三板”正式掛牌,與恒發與宏皓為主要組成部分的強泰環保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大昌電子、田園紡織科技、順遠紡織科技進入上市軌道。
產業建設 全年共完成工業總產值574.28億元,下降33.5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8.73億元,下降52.78%;工業用電量完成11.0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17%。
招商引資 全年新增項目信息280多條,注冊內外資項目40個,其中外資及港澳臺資項目6個、一產項目5個、二產項目23個、三產項目12個。
科技創新 年內新增省級高新企業7家,新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新增省級研究生工作站2家,新增省知識產權貫標企業4家,新增省著名商標2個。獲批省“雙創計劃”1人、省“博士計劃”2人、省科技副總3人。全區高新規模企業占比15%;高新企業工業總產值119.46億元,產品銷售收入364.59億元,進出口額6.18億元。高新技術創業服務4家,創服中心企業154家,累計獲國家、省、市科技創新平臺45家,馳名商標16個,著名商標37個,授權專利1212個,科技項目立項數100項,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0.6件。
(石 敏)
【蘇州滸墅關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2014年,開發區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18億元,增長3.0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64.46億元,增長4.08%;服務業增加值55億元,增長6%;新增內資注冊資金13.88億元;到賬外資及港澳臺資0.91億美元。中鐵二十局、方林科技等5家企業開工、投產,面積達6.3萬m2,蘇鹽合作園區一期6萬m2廠房建成。制定《加快“退二優二”工作實施意見》和鼓勵發展稅源經濟政策,清退30家低產出企業,5家企業完成資產轉讓,掌握有意向出讓資產企業6家,涉及工業用地16.4公頃。完成23家企業14.8萬m2廠房項目對接。
招商引資 引進天納克減振等240個項目,完成增資擴產35個企業項目。
科技創新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對42家科技型企業的91個項目給予92萬元獎勵;獲批科技項目33個、高新技術企業7家、專利820項,其中發明專利300項,獲批省、市、區級領軍人才4人次,省、市級研發機構12家。
(蘇州滸墅關經濟技術開發區)
【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6.82億元,財政收入36.66億元;實現業務總收入1542.26億元,工業總產值904.07億元;完成自營進出口總額27.16億美元,其中出口額19.53億美元。先后獲得“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中國新能源產業示范基地”“全國綠色生態示范區”等多項榮譽。
產業建設 依托新能源、新材料、光電子、先進裝備制造四大新興產業的良好基礎,突破核心技術,擴大市場份額;依托紅牛飲料打造綠色食品飲料產業園;依托阿爾特汽車、九迪動力打造高端動力機械產業園;依托森萊浦、羿飛科技、清投視訊,發揮激光光源和投影整機的技術優勢,打造激光投影顯示產業園;依托理查·羅伯茨等國際領軍人才,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園。加快建設公共保稅交割庫、數字化現貨交易中心,打造千億級電解銅及有色金屬交易平臺。2014年,昱輝陽光、國電光伏等企業頂住雙反壓力,維持較好的運行質態;國信協聯、靈谷化工、雅克科技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中廣潤、樂祺紡織、坤風紡織等企業實現兩位數的增長;銀環集團、宇星工貿與央企國企戰略結盟,打造裂變式發展的新樣板;紅牛飲料、奧瑞金包裝、國電精輝、奧寶印刷等新辦企業貢獻30多億元的應稅銷售。
招商引資 2014年,園區引進代表產業先進水平的項目8個,總投資超80億元,其中超10億元項目2個。舉辦“紫砂杯”全球汽車造型設計大賽,阿爾特汽車創意研發產業園、九迪動力等優質項目落戶;承辦第二屆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年會、移動互聯網行業論壇、第三屆中國現代服務業學術及產業創新發展國際研討會,建設金立游戲大廳宜興運營基地,威易同享、堅果科技等11家團隊進駐園區。
科技創新 園區堅持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引領“雙輪驅動”戰略。高新技術產值占比46%,擁有專利數3000多個,科技研發經費支出地區生產總值占比3.5%,大專以上學歷就業人口占比38%。擁有華東光電子創新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5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各類創新創業載體60多萬m2,新引進國家“千人計劃”人才5名,高層次人才35人、海外留學人才20人,200多名行業領軍人物、海歸精英和50多個技術創新型團隊。實施“530”項目30多只;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江南大學等十余所院校建立全面合作關系,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25個;培育年銷售超5000萬元科創企業5家、超1000萬元科創企業10家。2014年新認定省級以上高新企業4家,授權專利172件。成立海創千人宜興功能材料研究院。
(張 皎)
【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實現業務總收入899.99億元,同比增長29.99%;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5.85億元,同比增長21.94%;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96億元,同比上升4.89%;完成進出口總額8.57億美元,同比增長29.53%;實際到賬外資0.64億美元,同比下降50.75%。獲“中國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稱號。
產業建設 至年底,開發區落戶各類項目754個,用工14.2萬人,形成紡織服裝、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軟件等產業集群,建成絲襪、畫材、包覆紗、竹纖維、針織毛衣、針織浴袍、光伏玻璃、食品馬口鐵、單缸機活塞、手機揚聲器、電動車蓄電池、提花遮光窗簾布等16個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紡織服裝產業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173.6億元,同比增長42%。相繼獲批 “中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中國包覆紗產業生產基地” 和“國家墻布及窗簾產品開發基地”。包覆紗產業擁有生產機械4300臺套,占全國生產機械保有量的21%。。裝備制造產業涉及車輛裝備、機電泵閥、智能制造、環保設備等72家企業,其中國家高新企業18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8家,省技術創新試點企業2家,行業骨干企業22家,集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1000多人。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183.6億元,同比增長29.1%。電子信息產業有企業3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9家,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72.4億元,同比增長61.6%,其中電聲器件、高端線路板、電子磁性材料、電子線材等產品加工制造占據園區電子信息產業銷售額90%以上,瑞聲科技公司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江蘇省電聲元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物醫藥產業有企業11家,其中投資超億元企業5家,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4億元以上。其中,璽鑫維生素的生產規模和科技含量居行業領先水平,年產維生素E 100噸、植物膽醇120噸、脂肪酸甲酯1200噸。軟件和電子商務產業有沭陽軟件園集聚華軍軟件園、北京CSDN軟件社區、阿里巴巴蘇北運營中心(誠信通)等218家軟件和服務外包及電子商務企業入駐,從業人員2200多人。
招商引資 2014年,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8個,協議投資211.9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以上大項目19個。5億元以上項目中新興產業項目,行業龍頭項目15個,占78%。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曹海平領銜創辦的半固態金屬成型技術制造產業園、新能源有軌電車項目、裝飾面材生產企業宇濤新材料等優質項目落戶。
科技創新 2014年,開發區獲批省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研究工作站3個、市級研發機構20個;獲批國家高新企業10家、省級高新企業6家;省高新產品36個;獲批博士生計劃8人;省“雙創計劃”4人;“雙創”團隊1個;通過科技成果鑒定40項,獲批科技扶持項目23項,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轉化1個。區內擁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3個、市級研發中心 92個,國家高新企業37家、市級高新企業56家,擁有博士后工作站5個、研究生基地15個,國家重點新產品3 個、省高新產品 121個。
(李善仲)
【南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經濟發展2014年,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66.73億元,同比增長17.12%,其中工業增加值366.61億元,同比增長11.46%;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4.87億元,同比下降0.15%;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產值552.36億元,同比增長12.92%。
產業建設 以甬金金屬為重點的不銹鋼新材料基地建設初見雛形,甬金一期全年完成應稅銷售超過40億元。以鴻圖、鴻泰、鴻勁、雄邦等鋁壓鑄企業為重點的中國壓鑄產業試點基地正全面推進,在鴻圖一期、鴻泰一期投產的基礎上,鴻圖二期、鴻泰二期開工建設,壓鑄板塊后勁持續增強。國際棉花交易服務中心開建,80多家商戶入駐。全年推進新江海動力電子、華電熱電等在建重大項目12個,總投資規模138億元。
招商引資 全年新增工商登記注冊外資及港澳臺資2.4億美元,注冊外資及港澳臺資實際到賬1.94億美元,簽約重大項目12個,總投資71億元。
科技創新 全年簽約注冊創新創業項目45個,其中,國家“千人計劃”項目5個。推進產業研究院建設,建筑研究院聯合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建立施工技術、新型建材、智能建筑、建筑設計、建筑裝備等五大研究中心。創辦船舶海工國際技術開發合作項目,與海蘭信、南通產控、力合清源合作,發起成立規模近2.5億元的海外并購基金。
(羅 煒)
【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濟發展 2014年,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112.56億元,增長13.92%;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47億元,增長10.63%;完成進出口總額35.45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23.39億美元。 10月,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產業建設 全年新增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超億元工業企業累計46家,納稅500萬元以上制造業企業累計47家。完成進出口總額14.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0.9億美元。樓氏電子、成奕精機、福沃克、堯鵬電器科技等16個項目主體竣工,3E產業園、碩貝德、秉創科技等20個項目投產,興禾源復合材料、星協精密等20個項目開工,力源液壓、群勝科技等9個工業項目和恒達星湖花海等9個服務業項目加快建設,泰連連接器、天合汽車、威士頓制冷設備、和鑫電氣等21個工業項目和信德房產項目加快報批報建。全年引進外資項目7個,總投資2億美元,內資項目33個,總投資16億元,40個項目全面達產后,預計新增產值72億元,稅收4.6億元。西交大漕湖科技園運行良好,新引進微創夢想智能科技、諾斯拓自動化等18家科技型企業,累計引進孵化項目74個,注冊資本2.84億元,總投資4.74億元。
科技創新 開發區管委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設6家分站,累計設立17家分站。江源精密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項目,實現省級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零的突破。吳通通訊射頻同軸連接器國際標準新提案正式立項。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新增省“雙創計劃”人才1人、“姑蘇雙創人才”2人、“陽澄湖創新領軍人才”8人。完成專利申請892件、授權55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66件、授權57件。
(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鎮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經濟發展2014年,高新區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55億元,工業投資、產業類固定資產投資、文化產業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8項指標增幅全市第一。
產業建設 19個市級重點項目序時推進,9個在建項目完成全年任務,4個在手項目開工;50個區重點項目年內竣工14個;2個央企項目中能建電力裝備制造、中船動力系統集成產業化立項。總投資6.28億元鈞浩軟硬集合線路板等項目加速推進。總投資6億元的美佳高速電梯項目、5.34億元高創園二期、金山物流園二期等6項目開工建設。鎮江船廠三期、潤州高創園一期和惠龍港電子商務平臺等3項目竣工投產。四洋柴油機、美國國民油井華高閉門器等6項目落戶。伯克利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等3企業入駐鎮江潤州船舶配套科技創業園。鎮江火車南站的城際站場商圈、北部濱水區的金山商圈、城區中軸線的中山西路商業帶加快培育,頤高廣場、星光時代廣場等項目加快建設,全國首個標準化大型物流電商平臺——惠龍易通正式上線。城際站場商圈實現應稅營業收入96.93億元。1月3日,江蘇省鎮江船廠(集團)有限公司為美國潮水公司批量建造VARD PSV08全電力推進海洋石油平臺供應船首條船順利下水,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全電力推進海供船。6月26日,由鎮江船廠為江蘇海事局建造的目前長江流域最大的海事應急指揮船——“海巡0603”完工交付,該船被交通部海事局譽為“全國海事系統造船史上的標志性工程”。
招商引資 鎮江中船海洋裝備電氣產業園項目簽訂意向合作協議,中船動力系統集成產業化項目全面推進,臺江軟件園、中能建項目快速推進。惠龍易通打造全國首個標準化大型物流電商平臺,年內發展電商會員5000個,實現交易額8000萬元以上。高新區組團參加新加坡2014國際水博會。與江蘇省友好省州德國巴符州建立合作機制。美國普洛保利斯集團(總部位于美國肯塔基州霍普金斯維爾市)在高新區建立的中國研發中心,2014年獲批高新技術產品2件,擁有國際專利3件。
科技創新 2014年,國家火炬計劃鎮江特種船舶及海工裝備特色產業基地通過科技部火炬中心專家復核驗收。江蘇睿泰科技公司建設的數字出版基地獲批為全國數字出版專業人才培訓基地。首次實施“科技鎮長團”,6名“科技鎮長”到崗工作,邀請國家“千人計劃”等114人次來區考察,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礦業大學、安徽大學等建立引才聯絡點8個,達成產學研合作意向20項。引進國家“千人計劃”4人,省“雙創計劃”2人,鎮江市“331”人才11人,新設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家。
(吳詹俊)

9月15日,由鎮江船廠(集團)有限公司為美國潮水公司批量建造的VARD PSV08電力推進海洋石油平臺供應船——“CAMPOS TIDE”順利交付,這是我國第一艘直流電站電力推進特種工作船。 宋建設/視覺江蘇網

2014年江蘇省級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

(續表)

(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