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京 海 關
【南京海關概況】 2014年,南京關區實征稅款1382.3億元,同比增長3.2%。監管進出口貨運量3.2億噸,同比增長3.6%;監管進出口總值3394.8億美元,同比增長0.1%;監管進出境旅客367.6萬人次,同比增長8.9%;監管進出境寄遞物品2994.3萬件, 同比增長112.6%。查獲各類違禁印刷品和音像制品8179件,違規攜帶現鈔1478.4萬元;立案偵辦走私犯罪案件104起,案值36億元,涉稅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5%、1.5倍和3.2倍。
【海關改革】 南京海關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專項改革小組,研究確定9類37項重點改革項目,改革紅利逐步釋放。
一體化通關格局構建 南京海關、江蘇省商務廳、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部門加快推進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關檢合作“三個一”通關模式,南京海關與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簽署新一輪合作備忘錄。“三個一”改革覆蓋關區所有23個隸屬海關,企業平均通關時間減少3天,每個集裝箱節約費用20元。連云港口岸聯檢單位在查驗結果認定、固體廢物監管等方面開展合作,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三互”試點取得實質性進展。參與長江經濟帶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江蘇企業在長江沿線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9省2市享受同等通關便利。
上海自貿區創新制度復制推廣 在海關系統率先啟動復制推廣工作,海關總署首批推出的14項創新制度中,除“期貨保稅交割”“融資租賃”“內銷選擇性征稅”等3項受實際需求和政策限制外,11項改革已啟動或即將實施。其中,“境內外維修”新增7家試點企業,業務量增長95%以上;“區內自行運輸”貨物貨值3000萬美元,企業物流成本大幅降低;“簡化無紙通關隨附單證”節省企業大量掃描和數據上傳工作;“集中匯總納稅”直接為企業節約資金100萬元。
通關便利化改革 取消14項內外審批事項,報關企業注冊、設立保稅倉庫、刪改報關單等手續更為簡化。無紙通關改革擴面增效,無紙化率升至98%,進口、出口貨物通關時間平均分別縮短30小時和10小時。全面推廣加工貿易無紙化報核,企業減少提供紙質報關單466萬份。稅費電子支付比例增長11%,更多企業足不出戶即可完成稅款繳納手續。
【經濟轉型升級服務】 重點地區支持 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戰略,推出支持連云港開放型經濟發展15項措施,重點支持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發展過境運輸、多式聯運和保稅倉儲加工等業務。以蘇州地區為突破口,推動省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爭取連云港、宿遷綜合保稅區優先列入審批,帶動蘇北發展;支持常州、常熟等出口加工區整體升級為綜合保稅區,太倉港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作;拓展委內加工、檢測維修等業務,提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產業含金量。爭取如東洋口港、啟東港、常州奔牛機場、無錫碩放機場(擴大)、淮安漣水機場等5個口岸獲批開放,為奇瑞捷豹路虎汽車落戶常熟提供全過程服務。
外貿增長點培育 南京龍潭物流基地啟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一般出口試點,做大蘇州工業園區業務規模,兩地出口貨物超1.2萬票。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在全國首批獲批貿易多元化試點,賦予區內企業一般納稅人資格。助推張家港整車口岸發展,進出口整車超過1.3萬輛。“蘇蒙歐”國際班列常態化運營,進出口貨值達2.15億美元。
優化創新服務方式 擴大“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和“屬地申報、屬地放行”適用范圍,惠及省內5萬家B類生產型企業。全面推廣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卡口系統,實現貨物自動比對、自動判別、自動驗放,在全國海關中首家運用信息化系統實現跨關區特殊區域間貨物流轉管理。對62家高信用企業實行擔保驗放,將AA類企業查驗率降至1%。為關區200家企業配備海關客戶聯絡員80余人,變被動咨詢為上門指導;推進企業信用培育工作,當年新增AA類、A類企業479家。“12360服務熱線”開通進境郵包微信實時查詢服務。
【青奧會安保通關服務】 研究制定安保和通關服務總體方案及5個專項方案。南京祿口國際機場T2航站樓設立青奧會物資通關服務中心、專用旅檢通道和報關窗口,為4042名青奧會注冊參會人員提供進出境服務保障,為9名國際政要及其隨員提供外交禮遇;驗放物資186.4噸、價值1.34億元;驗放旅客行李物品渠道進出境比賽器材、醫療設備、新聞采訪器材、藥品等81批次,比賽用槍87支、子彈22106發。制定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并做好應急準備;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防聯控,防控疫情傳入。
【走私打擊】 召開全省打私綜合治理工作會議,南京海關與公、檢、法、環保等7家單位簽訂合作協議,提升全省反走私合力。開展“綠籬”“綠風”等多個專項行動,連續破獲當年全國最大宗成品油走私案、禁止類固體廢物走私案、加工貿易渠道棉花走私案等重特大案件,“82·12”走私廢物案、“3·30”走私農產品案、“2· 10”走私成品油案、“12·11”走私鎂砂系列案、走私煉鋼廢料系列案、走私出口鐵合金系列案、走私出口硅鐵系列案、“7· 20”棉花走私系列案8起案件列入海關總署一級掛牌督辦案件,其中“2·10”案、“12·11”案列入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海關總署聯合掛牌督辦案件。聯合打擊危害群眾身體健康的牛肉等進口凍品走私案件,查獲走私武器彈藥進境案5起,其中1起系本年度全國查獲數量最多、也是南京海關建關以來最大一宗武器彈藥走私案。“紫光”緝毒行動啟動,在出境郵件中查獲氯胺酮(俗稱“K粉”)585.5克。
(梁維東 余 瀅)

海關關員實地調研觀致汽車有限公司 吳報辰/南京海關
延伸閱讀:海關總署首批推出14項創新制度
4月22日,上海海關推出14項“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監管服務創新制度。從8月份起,14項海關監管創新制度陸續在長江經濟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及全國海關范圍內復制推廣。
“先進區、后報關”,是指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境外入區環節,允許經海關注冊登記的區內企業憑進境貨物的艙單等信息先向海關簡要申報,并辦理口岸提貨和貨物進區手續,再在規定時限內向海關辦理進境貨物正式申報手續,海關依托“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信息化輔助管理系統”,通過風險分析進行有效監管的一種作業模式。
“區內自行運輸”,是指經海關注冊登記的區內企業,可以使用非海關監管車輛,在不同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物流中心之間自行運輸貨物的作業模式。
“加工貿易工單式核銷”,是指海關與實行ERP系統管理的生產制造企業進行聯網,通過實時采集企業每次實際投料的作業工單數據和企業進出庫的申報數據,對企業生產進行定量、動態監管,實現海關庫存數據與企業實際庫存數據自動比對的一種核銷方式。
“保稅展示交易”,是指經海關注冊登記的特殊監管區域內企業在區內或者區外開展保稅展示、交易的經營活動。
“境內外維修”,是指區內企業對來自境外、境內需進行維修處理的貨物進行維修并復運出境、出區的經營活動。
“期貨保稅交割”,是指以特殊監管區域內處于保稅監管狀態的貨物作為期貨交割標的物的一種銷售方式。
“融資租賃”,是指允許符合條件的區內企業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區外承租企業對融資租賃貨物按照海關審查確定的每期租金分期繳納關稅和增值稅。
“批次進出、集中申報”,是指允許特殊監管區域內企業與境內區外企業分批次進出貨物的,可以先憑核放單辦理貨物的實際進出區手續,再在規定期限內以備案清單或者報關單集中辦理手續,海關依托輔助系統進行監管的一種通關模式。
“簡化無紙通關隨附單證”,是指對一線進出境備案清單以及二線進出區報關單取消部分隨附單證,簡化進出區通關手續。
“簡化統一進出境備案清單”,是指將現有特殊監管區域備案清單格式中的申報項數簡化統一為30項申報項。
“內銷選擇性征稅”,是指對區內企業生產、加工并經“二線”銷往國內市場的貨物,企業可根據其對應進口料件或實際報驗狀態,選擇繳納進口關稅。
“集中匯總納稅”,是指對經審核符合條件的進出口納稅義務人,海關可以對其一段時期內多次進出口產生的稅款集中進行匯總計征的一種稅收征管模式。
“倉儲企業聯網監管”,是指海關對使用WMS系統的倉儲企業實施“系統聯網、庫位管理、實時核注”,實現對貨物進、出、轉、存情況的實時掌控和動態核查的一種監管模式。
“智能化卡口驗放”,是指升級改造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場所卡口設施,實現車輛過卡自動比對、自動判別、自動驗放等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