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 外 交 流
國際(地區)交流
【友好往來】 2014年,全省共接待黨賓、國賓和重要外賓147批1662人次。英國內閣大臣、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州督、瑞士盧塞恩州州長以及多批世界500強企業高層先后訪問江蘇,簽署一批合作協議。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志軍訪問澳大利亞和巴西,參加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的首屆中澳省州負責人論壇并主持分議題討論,創建江蘇與巴西聯邦政府合作交往的新平臺。省長李學勇訪歐期間,與東英格蘭3郡共同成立江蘇—東英格蘭聯合委員會,開創江蘇與外國多個省郡共同建立固定合作交流機制的先河。
年內,203個國家和地區近1.2萬名外賓,其中包括6位國家元首、4位總理、2位議長、聯合國秘書長及135位國際奧委會委員參加2014年南京青奧會,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16場外事活動圓滿順利。23位外國駐華使節及12家外國主流媒體參加南京國家公祭日活動。丹麥女王作為首個在任國家元首訪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一帶一路”建設外事】 10月20日,在南京舉辦第一屆“絲路之友”對話會,拓展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柬埔寨、印度等沿線國家的務實合作。組織來自17個沿線國家31名在南京高校留學生代表參加“絲路基金”項目“絲路青年行”活動,邀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70名外國記者赴連云港采訪報道。推進中哈物流中轉基地項目合作,促成中哈兩國元首出席中哈(連云港)物流中轉合作基地啟用儀式。

6月16日,省長李學勇在揚州會見到訪的剛果共和國總統薩蘇。 肖 勇 攝

2014年重要黨賓、國賓到訪江蘇情況

(續表)

2014年部分重要外賓到訪江蘇情況
【國際合作平臺】 9月5日,亞太經合組織第21次中小企業部長會議在南京召開,會議發表《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南京宣言》和《第21次APEC中小企業部長會議部長聯合聲明》。10月27日,中新雙邊合作聯委會第11次會議、蘇州工業園區聯合協調理事會第16次會議和天津生態城聯合協調理事會第七次會議在蘇州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理事會中方主席張高麗和新加坡副總理、理事會新方主席張志賢共同主持會議。雙方在科技創新、投資和貿易便利、區域功能拓展等領域簽訂5份合作協議。年內,承辦“中非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南京分會、APEC電信工作組第49次會議、第九屆東北亞名人會、世界歷史城市聯盟大會、中非合作圓桌會議第13次常務理事會等一系列國家級重要國際活動。

(續表)
【友城交流】 2014年全省新締結友城12對,注銷和撤銷一批無實質交往的友城。截至2014年底,江蘇友城總數273對,數量繼續居全國第一。繼續推進“友城30強”工程,加強與美國加州,德國北威州、巴符州,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加拿大安大略省等多個雙邊合作機制建設,與俄羅斯莫斯科州成立兩省州合作委員會,鞏固和發展與重點友城的合作關系。利用與友城結好周年紀念契機,開展“江蘇·意大利周”“走進江蘇—2014英國行”“感知江蘇”“荷蘭蒂爾堡市投資說明會”“蘇州之窗”等100多場經貿、科技、教育、環保交流活動,簽署一批合作協議,促成“中德創新園”“中國—荷蘭航空產業發展合作園區”等項目落戶江蘇。在2014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上,江蘇省榮獲全國友城工作最高獎——“國際友好城市特別貢獻獎”。無錫、常州、揚州3市同時獲得“國際友城交流合作獎”。江蘇省友好省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京市、蘇州市、徐州市、淮安市、泰州市、鹽城市鹽都區的國外友城分別獲得“對華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

8月16日,南京青奧會期間,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應邀到南京大學,探討全球共同發展以及青年在促進共同發展中發揮的作用。 劉莉/視覺江蘇網

2014年江蘇承辦的重要國際會議(活動)情況
【公共外交】 2014年,江蘇省授予5名外籍人士“江蘇省榮譽公民”稱號,分別為以色列籍南京大學化學與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阿龍·切哈諾沃、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校長愛德華·拜恩、德國籍溫康納(常州)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海納·溫康納、英國籍美國奧美集團全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名皓、日本豐前市市長後藤元秀;設立并首次授予12名外籍人士“江蘇國際合作貢獻獎”;授予日本藝術家陶山昭子女士“人民友好使者”稱號;授予45名青年留學生“江蘇青年友好使者”稱號。肯尼亞議長率領的肯中友協代表團、日本各界民間友好人士訪問江蘇。在日本、韓國、奧地利等國舉辦書畫展、攝影展、文物展、音樂會活動。組織外籍人士參加各種形式的聯誼活動,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青少年交流活動,推動友好學校、友好醫院、友好博物院的建立。

2014年江蘇省新結國際友城名單(共12對)

2014年“江蘇國際合作貢獻獎”獲獎名單(共12名)
【外事管理】 2014年,全省累計批準因公出國(境)團組7016批23511人次,同比分別下降7.43%、20.78%,其中黨政干部1217批4962人次,同比分別下降36.75%、41.35%。加強外國人來華管理和在江蘇的外國人管理,確保外國人的合法權益。全年妥善處理各類涉外案(事)件5000余起。
【外事服務】 加強對江蘇海外企業和公民的領事保護宣傳,舉辦“江蘇省領事保護宣傳周”。協調處理各類涉外領事保護案件75起。啟動應急機制,安全從利比亞撤僑362人。積極為各類重點企業開辟“走出去”的綠色通道,進一步加大APEC 商務旅行卡宣傳推介力度,2014年全年申辦APEC商務旅行卡1484張,累計辦卡數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房愛坤 王 芬)
【蘇臺交流概況】 2014年,全省組織赴臺交流3802批次、15521人次。常州奔牛機場新獲批為對臺直航點,至此,全省已有5個機場和12個海港、河港為對臺客貨直航點,數量位居大陸各省(區、市)第一。全省對臺航空客運直航點每周有64個班次往返于蘇臺兩地,2014年全年運送往返旅客68萬人次,同比增長7.66%。各對臺貨運直航港口全年運送貨物448.1萬噸,同比增長30.18%。蘇臺文化、教育、旅游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蓬勃開展,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良好格局。
為取得合理的爆破參數,在左、右岸壩肩槽建基面及其附近共進行了7次爆破試驗,分別試驗了10m、12m、15m三種梯段高度的爆破效果。就爆破質量而言,梯段高度10m較優,梯段高度12m次之,梯段高度15m最差。綜合考慮開挖質量與施工進度兩者之間的關系,初步確定壩肩槽邊坡爆破梯段高度一般為10m,爆破厚度6.0m~8.0m,一次爆破方量約4500m3左右,總裝藥量不超過 2t。
【重大涉臺活動】 2月11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與臺灣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王郁琦在南京會面,就推進兩岸關系有關問題交換意見。這是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成立20多年來首次負責人正式會面,是兩部門間建立常態化聯系溝通機制的開端。
5月26~30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學勇率江蘇代表團赴臺訪問,并舉辦2014“臺灣·江蘇周”活動。訪問團突出“走親訪友、交流合作”的主題,在5天的行程中,先后到臺北、新北、新竹、臺中、南投、高雄和桃園7個縣市,深入企業、醫院、學校、農戶,廣泛接觸臺灣各階層人士,舉辦20多場參訪懇談活動,開展經貿、文化、教育、衛生等多領域的交流,傳遞“兩岸一家親”的同胞感情。在蘇臺企業合作、對臺采購、醫療衛生、青少年交流等方面簽署一批新的合作協議。
12月15~16日,2014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首次在臺北舉辦,兩岸800多位工商企業界人士出席。與會代表圍繞“深化企業合作,推動轉型升級”主題深入探討,并簽署30多項合作協議。這是兩岸共同在臺舉辦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經貿盛會。江蘇省積極配合峰會理事會開展峰會年會的各項籌備工作,省委常委、副省長徐鳴率江蘇代表團專程赴臺出席峰會相關活動,達成9項蘇臺經貿合作協議,占到峰會全部協議總數的1/4強,凸顯江蘇在兩岸產業合作中的地位。
【蘇臺基層和民間交流】 年內,舉辦南京、新北同名村(里)長聯誼活動,無錫、臺東鄉鎮攜手、合作雙贏交流會等多項對臺基層交流活動,吸引近1000名臺灣基層人士到江蘇交流參訪。全年江蘇共組織6批、307名基層鄉村干部赴臺進行現代農業培訓。蘇州明基友達公益基金會、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等涉臺民間組織相繼獲批設立。
【蘇臺經貿團組交流】 全省全年赴臺經貿團組2792批次、8070人次。先后有9位省領導、12位省轄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領導率團深入島內開展經貿活動,推動落實一批新的重大臺資項目。臺灣工業總會、商業總會和“三三會”等重要工商團體和企業高層人士應邀到江蘇省考察參訪、洽談合作。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在昆山設立代表處,成為第二家在大陸設立代表處的臺灣經貿團體。首次“海外臺商江蘇行”活動舉辦,來自亞洲、歐洲及北美洲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臺商到江蘇省交流考察。
(郭玉振)

2014年江蘇省對臺灣海運直航情況統計表
【蘇臺文化交流】 2014年,江蘇赴臺文化交流20批次,同比下降62.26%;江蘇赴臺文化交流118人,下降66.85%;臺灣到江蘇文化交流131批次,同比增長297%;臺灣到江蘇文化交流613人,增長77.68%。“海峽兩岸知名書畫家江南古鎮采風行”、首屆“玄覽論壇”、第六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和“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等品牌文化交流活動分別在蘇臺兩地舉辦,反響熱烈。12月18~21日,江蘇作為主賓省赴臺參加“2014海峽兩岸文化創意與傳統藝術展”,參展企業23家,展品800余件,展場面積1020m2,展覽動靜結合,觀賞性與互動性兼具,展示近年來江蘇傳統工藝和創意設計等文化產業業態的發展成果。展會現場簽訂交易合同34份,交易額986萬元。文創展組委會授予江蘇省“最佳攤位展示獎”。2014年12月27日至2015年1月1日,江蘇省文化廳以江蘇省文化聯誼會名義在臺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精彩江蘇’書畫作品展”,展出蘇臺兩地藝術家以江蘇風情風貌為主題的書畫作品102件,其中江蘇書法作品37件、國畫作品55件,臺灣書法作品10件。省演藝集團與臺灣合作創排的昆劇《南柯夢》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

2014年江蘇省對臺灣航空客運直航情況統計表
(叢業立 郭玉振)
【蘇臺教育衛生交流】 全省各級各類學校積極開展對臺教育交流合作,舉辦“第二屆海峽兩岸高職校長聯席會議”“海峽兩岸同根同源高校話愿景研討會”等教育交流活動。蘇臺青少年交流持續擴大,“兩岸大學生新農村建設研習營”等一批重點活動相繼舉行,為蘇臺兩地青少年搭建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加深彼此情感和友誼。在蘇臺生和赴臺蘇生的管理服務工作有序開展。
全年共組織66批331人次專業醫務人員赴臺交流學習,省人民醫院與臺灣長庚醫院簽署交流合作協議。
(郭玉振)

《南柯夢》劇照。 余萍/視覺江蘇網

2014年蘇臺教育交流數據統計表
【蘇臺旅游交流】 蘇臺旅游交流平穩發展,宜興陶瓷博物館獲批成為江蘇省第二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無錫市獲批成為第四批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試點城市。2月17~22日,應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游協會邀請,江蘇省旅游局組團赴臺北、南投和高雄等地商談旅游交流合作事宜。3月7~13日,江蘇省中旅旅行社有限公司、中國國旅(江蘇)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赴臺灣花蓮、澎湖等地開展旅游宣傳促銷和業務交流合作活動,與花蓮縣觀光協會簽署《旅游合作協議書》。9月21日至10月7日,2014年兩岸情緣常熟燈會在常熟舉行,成為蘇臺兩地市、縣旅游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平臺。11月7~10日,第九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在臺北舉行,江蘇展團獲“最佳銷售獎”“最佳組織獎”和“最佳展臺獎”。全省全年接待到蘇探親、旅游、訪問的臺灣同胞35.4萬人次,同比增長3.87%;全省居民赴臺旅游25.4萬人次,同比增長41.6%。
(郭玉振 王 初)
【《江蘇省保護和促進香港澳門同胞投資條例》正式實施】 9月26日,江蘇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全國首部涉港澳的地方性法規《江蘇省保護和促進香港澳門同胞投資條例》。《條例》于12月1日正式實施。《條例》共38條,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省在保護和促進港澳同胞投資方面好的做法和經驗,從蘇港澳合作與發展的重點出發,在鼓勵投資、權益保障、政府服務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
《條例》明確鼓勵和引導港澳同胞投資者在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領域投資,并鼓勵港澳同胞投資者在金融、教育、文化創意、健康服務、旅游等重點領域投資。
此外,《條例》規定港澳同胞投資者可以享受的扶植政策和服務。在子女就學等待遇方面,《條例》明確港澳同胞投資者和投資企業中的港澳同胞職工個人的子女在江蘇省就學,與當地學生享受同等待遇并可適當照顧,可納入所在地醫保覆蓋范圍。
【蘇港合作機制】 為進一步推動蘇港雙方政府和市場力量參與兩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蘇港雙方達成建立蘇港合作聯席會議機制的共識,2月25日,蘇港雙方舉行第一次會議,決定在蘇港合作聯席會議機制框架下成立專責小組推進落實合作事項,年內成立“共同走出去與開拓市場”“蘇港轉型升級合作”和“蘇港城鎮化合作”3個專題小組。香港貿易發展局南京代表處正式成立,這是香港貿易發展局在內地設立的第13個辦事處。9月,香港江蘇青年總會在香港成立。
【蘇港交流活動】 3月21~25日,蘇州昆劇院“小蘭花”班演出團赴香港,配合香港中文大學“昆曲之美”課程教學,演出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記》等昆劇折子戲。
3月26日至7月10日,“南京瑰寶——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紫砂茶具精選展”在香港茶具文物館舉辦,展出江蘇兩座博物館館藏的明清及現代制壺名家的珍品64件(套)。
6月10日,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四屆“轉型升級 香港博覽”展會在南京舉行。展會吸引了超過200名香港服務業代表和超過1萬家江蘇企業參加。 現場設160多個展位,紅、藍、黑色分別對應創意、管理、科技類。
9月27日,“第四屆蘇港澳青年精英論壇”在南京舉行。本屆論壇以“青年:創新贏得未來”為主題,來自蘇港澳地區的200多名各界青年精英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創新發展這一主題展開溝通交談。
10月22日,由江蘇省政府主辦,省旅游局和省港澳辦承辦的2014江蘇旅游(香港)推介會在香港舉辦。蘇港兩地政府、中央駐港機構領導、旅游界、新聞界400名嘉賓出席本次活動。會上12個港方投資或參股的重大旅游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額600億元。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和香港理工大學酒店服務業管理學院簽訂旅游教育與人才培訓合作協議。

7月13日,“青春有約 與你同行”兩岸四地中學生夏令營在南京閉營。來自臺灣、香港、澳門和南京的中學生一起度過7天難忘時光,互愛互信擁抱嶄新未來。萬程鵬/視覺江蘇網
11月28日至12月2日,“香港時尚購物展”首次登陸南京。展會由香港貿易發展局、江蘇省商務廳共同主辦,云集近200家展商、超過300個品牌的美食、時裝、配飾、珠寶等參展。
年內,省農委在香港參與“香港美食博覽會”“香港國際茶展”等活動。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等有關部門從港澳地區引進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推動與港澳地區著名高校、研究機構的交流合作,利用港澳優質教育資源和國際化人才資源,進一步推動江蘇人才國際化建設步伐。省公安廳、省司法廳等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與香港地區執法部門的司法互助,強化對在蘇香港居民及企業的管理服務,密切配合香港警方核查案件線索,加大追逃追贓合作,攜手打擊跨境腐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積極開展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成立高層次人才培訓基地,“蘇港澳創新創意基地江蘇安老培訓中心”“江蘇省香港東華三院社會工作培訓班”等成為兩地人才培訓品牌合作項目。
(房愛坤 叢業立 王初)
【蘇澳交流】 在全國率先建立與全球葡語國家交流合作機制,成立“江蘇—澳門·葡語國家工商峰會理事會”和投資及貿易、教育、農業、旅游、遠洋漁業5個產業合作推進小組。推動成立澳門江蘇聯誼會。省教育廳在澳門舉辦“江蘇—澳門·葡語國家教育合作圓桌會議”,進一步推進江蘇與澳門及全球葡語國家在合作辦學、教師互派、學生交流、葡語和漢語語言教育培訓、學分和學歷互認、科研合作等領域的全面合作。省農委在澳門舉辦“江蘇—澳門·葡語國家農業合作對接會”。省農業部門與歐美及葡語國家在農業等領域的互利合作,有效拓展江蘇農產品境外市場,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
(房愛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