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技 成 果
【2014年江蘇獲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2014年,江蘇57個通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主持完成國家科學技術獎通用項目25項,獲獎總數和主持完成項目數均繼續保持全國各省市第二位,分別比上年增長18%、19%。由江蘇企業主持或參與完成的項目數達28項,占全部獲獎數的49%。在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三大類獎項中的獲獎數量均居全國各省市前列。 東南大學呂志濤院士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蘇相關單位參與完成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南京大學等單位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
【2014年江蘇省科學技術獎】 2014年,江蘇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193項,其中一等獎20項、二等獎60項、三等獎113項。獲獎項目中,獲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的項目占比達60%。企業牽頭完成的項目繼續保持優勢,占48%。193個獎勵項目擁有各類知識產權2361項(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380項。中青年科技人才繼續挑起科技創新的大梁,193項獎勵項目完成人中,45歲以下的1145人,占全部完成人的65%。東南大學齊康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徐芑南院士獲2014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無錫威孚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獲省企業技術創新獎。韋恪禮(Christoph Wernz)、保羅·威科(Paul Wicker)、米哈伊爾·弗·丘爾巴諾夫3人獲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省科技廳)
延伸閱讀:2014年江蘇省科學技術獎獲獎人物
齊康(1931.10.28- ),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江蘇南京人。1952年南京大學工學院建筑系畢業。東南大學建筑研究所所長、教授,法國建筑科學院外籍院士。1999年被評為國家勘探設計大師(建筑)。2000年榮獲全國首屆“梁思成建筑獎”。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長期從事建筑和城市規劃領域的科研、設計和教學工作。最早參與我國發達地區城市化的研究及相關的城市化與城市體系的研究。二十年來長期從事現代的建筑創作的研究及相關的建筑形態研究,主張進行地區性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首先在我國提出城市形態的研究及其相關的城市形態與城市設計。參與和主持“較發達地區城市化途徑和小城鎮技術經濟政策”等科研項目約20項。主持完成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紀念館、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河南博物院等建筑工程設計及規劃設計百余項。發表了一系列對當前我國建筑設計的理論和方向探索的理論文章,對我國地區性建筑設計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徐芑南(1936.03.04- ),深潛器技術專家。浙江省寧波市人。1958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現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副總工程師。擔任五項水下潛器的總設計師,創造性地研制了多型載人深潛器和水下機器人。工作深度由300m、600m、1000m發展到6000m、7000m;其類型有載人、無人、有纜、無纜;其控制方式有載人手控、帶纜遙控、無纜智能控制。2002年起,擔任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7000m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的總設計師。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船舶總公司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光華獎、何梁何利科學進步獎等十多項獎勵。并獲江蘇省、無錫市勞動模范、“863”先進個人和上海市科技功臣、2012年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月12日,省委書記羅志軍為獲得2014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齊康院士(中)、徐芑南院士(右)頒獎。 于先云/視覺江蘇網

2014年度江蘇省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項目名單(共57項)

(續表)

(續表)

(續表)

2014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獲獎名單(共20項)

(續表)
【2014年度省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 全省共528個項目申報,最終下達立項151個,安排經費11.75億元,其中撥款資助8.11億元,貸款貼息3.64億元。組織推進具有重要影響、代表國家水平的重大戰略整機項目,如蘇南重工研發的高強高韌特種寬厚鋼板項目、南通太平洋LNG船及再氣化裝備項目等。全年成果轉化產學研合作項目占總立項數的91%,其中與省外單位合作項目44個,占42%;與中科院合作項目11個,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合作項目4個。
【前沿技術突破】 加快戰略高技術部署,面向未來網絡、智能機器人等十大前沿技術領域,組織實施省科技支撐計劃(工業)項目247項,總投資239392萬元,安排省撥經費39915萬元。其中,圍繞大數據與云計算、新能源汽車、三維打印等前瞻技術領域,采用項目+課題的形式,部署10個重點項目,加強產學研聯合攻關,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發揮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創新組織作用,重點圍繞集成電路、碳纖維等領域,采取項目經理制組織實施“智能功率驅動芯片及模塊的研究與產業化”“國產碳纖維樹脂基復合材料規模應用關鍵技術及產業示范”等2項產業技術研究院集成創新項目,整合創新資源,加強技術集成和協同創新,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爭取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江蘇省布局,2014年,全省共有“第五代移動通信(5G)系統前期研究開發”等26個項目(課題)獲得國家重大專項、“863計劃”、科技支撐等計劃立項支持,國撥經費12.8億元。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前沿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蘇州東微半導體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個半浮柵晶體管,常州第六元素公司國內首條年產100噸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粉體生產線正式投產。

市民在參觀由南京江寧開發區、中國工程院、東南大學等聯手打造的未來網絡谷科技園展示廳。 孫光榮 萬程鵬/視覺江蘇網
【高技術產業化示范】 南京、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等城市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全年共申請中央財政新能源汽車推廣補助資金近8億元。推進南京、無錫、揚州智慧城市建設,在云計算、大數據等相關領域組織實施省科技支撐計劃(工業)項目15項,安排省撥經費2310萬元。支持揚州、常州“十城萬盞”試點工作,全年在城市街道改造安裝節能照明燈具7300余盞,累計改造安裝5.6萬余盞。實施節能減排科技支撐行動,在固體廢棄物、廢氣、廢水處理、節能新技術等領域,組織實施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研發項目21項,安排省撥經費1500萬元,加快突破節能減排關鍵技術,提升傳統產業節能減排水平。
(省科技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