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行 業 科 技

2015-11-15 06:34:05
江蘇年鑒 2015年00期
關鍵詞:科技農業企業

行 業 科 技

農業科技

【農業科技概況】 2014年,全省共組織實施科技支撐計劃(農業)項目119項,安排資金7649萬元;組織實施蘇北科技(富民強縣)專項項目37項,安排資金7504萬元;組織實施農業科技服務超市易購獎補資金,獎補科技超市42家,安排資金1000萬元。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2%,居全國省份第一位;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位居全國第二位;糧食總產實現“十一連增”,位居全國第五位。

【國家農業科技項目申報與管理】 2014年,江蘇共獲得科技部立項支持農業項目341項,獲得國撥經費7936萬元。其中,國家科技支撐項目6項,獲得國撥經費4861萬元;星火計劃項目296項(其中重點項目7項),獲得國撥經費540萬元;組織實施國家農轉資金項目33項,獲得國撥經費2000萬元;申報2014年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南京市溧水區、金壇市、東海縣、響水縣、句容市、淮安市淮陰區等6個縣(市、區)獲立項支持,爭取中央財政資金535萬元。

【糧食豐產工程項目實施】 繼續推進“十二五”國家糧食豐產科技示范工程江蘇項目區3個課題的實施,配套實施省糧食豐產增收科技專項,實施省級項目20項,省撥經費1130萬元。國家糧食豐產工程項目實施區域的29個糧食主產縣(市、區),稻麥累計總面積達153493.3公頃,占全省糧食種植面積的42.8%;項目區新增稻麥110.4萬噸,新增效益30.5億元。

【農業高新技術研發】 圍繞生物農業、信息農業等領域,組織實施生物技術與生物加工、智能農機裝備和農業信息化項目33項,安排經費1710萬元。“水稻秈粳雜種優勢利用相關基因挖掘與新品種培育”項目成果獲得2014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稻麥生長指標無損監測與精確診斷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 6 件,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雞馬立克氏CVI988單價和二價活疫苗的研制及其規模化生產技術”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農業優良品種培育】 組織實施農業優良品種培育項目22項,安排經費1249萬元。全年共育成并獲審定農業新品種54個。南粳5055、鎮稻11等品種被農業部認定為超級稻,全省超級稻品種數量增至17個,占全國15.3%。水稻優質食味品種南粳5055,具有抗倒性強的特點,已推廣種植面積達10萬公頃,平均公頃產約9750kg,增效約1.35億元。淮麥30、寧麥21、揚麥21、鎮麥10號、華麥6號等5個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種獲得審定。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組織實施“周年優質高產稻麥新品種南粳49、蘇科麥1號產業化”等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項,省撥經費1800萬元。

【現代農業特色產業關鍵技術研究】 2014年江蘇科技支撐計劃(農業)組織實施現代農業產業關鍵技術創新項目38項,安排經費2720萬元,重點培育溧水特色林果、海安桑蠶繭絲綢、贛榆海洋水產、揚中長江特色水產等農業特色產業。蘇北科技(富民強項)專項資金組織實施蘇北特色產業培育項目37個,安排經費7504萬元,重點支持灌南食用菌、灌云農機裝備、大豐鹽土農業、邳州銀杏大蒜、睢寧白山羊等農業特色產業。

新型農業無土栽培 羅京新/省攝影家協會

【農業科技園區建設】 推進常熟、白馬、淮安和鹽城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組織推薦泰州、徐州、無錫、連云港等5市爭創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按照“一市一園”建設思路,全年共安排經費1500萬元,支持南京白馬、泰州等8個重點園區的建設。據不完全統計,全省52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立各級各類創新平臺588個,公共服務平臺181個,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3185項(個);29家園區建立科技創業孵化基地,在孵企業達200多家,特色主導產業實現總產值達554.4億元。

【農業科技型企業】 全省農業科技型企業總數共計501家,科技型農業專業合作社297家,2014年新批農業高新技術企業44家。2014年,省科技支撐計劃(農業)中,農業科技型企業實施項目12項,安排經費850萬元;科技型農業專業合作社實施項目12項,安排經費36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全省農業科技型企業已建成各級研發機構452個,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841項,獲得各類科技獎項553項,獲得授權專利1291件,擁有自主品牌產品2734個。農業科技型合作社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322項,擁有授權專利294件,擁有自主品牌產品615個,引進推廣新品種1496個、引進推廣新技術938項。

(省科技廳)

【農業科技集成創新】 2014年,省財政撥給省農委的全省農業“三新工程”投入資金2.29億元,包括“三新工程”、掛縣強農富民工程以及科技進村入戶,其中“三新工程”為12252萬元。以農業“三新工程”為載體,加強60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團隊建設,針對產業發展制約瓶頸開展集成攻關,推行“創新團隊+示范基地”機制,把團隊創新成果與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劃實施無縫對接,促進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充分融合。建設20個生物農業示范基地,引領全省農業新興產業發展。認定11個技術力量強、創新成果多、生產水平高、帶動作用大的現代農業科技集成創新與推廣示范基地,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全省有4個示范基地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2%,居全國各省第一。

(葛自強)

【科技特派員服務】 全年共選派省級科技特派員31465名到農村生產一線開展科技創業和服務活動,建設220家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引導支持科技特派員采取承包、租賃、入股等多種方式與農民結成的利益共同體1041家,其中創辦企業626家、組建合作經濟組織383個。累計培訓農民784.7萬人,發放科普資料764.6萬份,帶動輻射農民320.2萬人次。

【科技超市社會化服務】 科技超市是探索以企業為主體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工作抓手,被科技部列為全國三大科技服務模式之一。2014年,江蘇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農村科技服務超市發展的意見,確認新建科技超市51家,符合要求的科技超市達到220家。組織實施易購獎補資金,獎補科技超市42家,省撥經費1000萬元。全省科技超市全年組織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活動1400余場,示范新成果2169項,開展咨詢培訓活動3560多場次,直接培訓農民11.74萬人次,網上超市累計發布各類科技信息58810條,帶動農民增收達48.72億元。

(省科技廳)

【糧油加工科技】 全省糧食行業成立國家級研發中心4家,省級研發中心34家。2014年糧油加工業科技研發總投入4.8億元,占全省糧油加工業利潤總額的11.1%,獲專利365件,其中發明專利60件,生物柴油、餅粕提取功能多肽、小麥胚芽凝聚素等多項成果填補市場空白。加大機械通風、糧情檢測、環流熏蒸和低溫儲糧、太陽能光伏電站等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推廣使用力度,提高科學儲糧、節能減損水平。常州城北國家糧食儲備庫利用屋頂閑置空間建設光伏電站,每年可向該糧庫提供綠色電力113000kWh,節省40噸標準煤,減少煙塵排放204kg,減少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1095kg。

(張峻歌)

【漁業科技】 重點培育47家省級漁業科技創新平臺。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研發推廣,全省推廣“長江1號”河蟹1.93萬公頃,建成“長江2號”河蟹育苗基地17.33公頃,“太湖1號”青蝦推廣面積3.33萬公頃,建設池塘工廠化生態養殖示范系統2萬m2;示范推廣蟹池多品種主養模式400多公頃;四腮鱸人工繁殖、小黃魚繁殖、刀魚馴養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著力推進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全省68個涉漁縣(市、區)、636個鄉鎮和4184個行政村、1742名各級專家和漁技推廣人員參與項目實施,累計培育漁業科技示范戶和輻射戶35萬戶,示范戶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90%以上。組織省域內10家涉漁科研教學推廣單位與10個縣(市、區)掛鉤對接,開展掛縣強漁富民工程。認定8個單位為首批江蘇省省級漁業教育與培訓定點機構,培訓職業漁民4.8萬人。“青蝦池塘生態高效養殖關鍵技術集成與推廣”“條斑紫菜新品種(系)培育及應用配套技術集成推廣”兩個項目分獲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一、二等獎。

(錢林峰)

【農業技術推廣】 制定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劃,推介發布40項重大農業技術。組織實施農業“三新工程”,新建一批農業科技綜合示范基地。建立13個重大技術推廣專項協作組,推進農業重大技術推廣的組織化、科學化、系統化。實施掛縣強農富民工程,組織全省40家涉農科教推廣單位與50個農業縣(市、區)對接,打造一批農業科技示范鎮、村。結合國家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深化農業科技入戶內涵,全面推行“一村一名農技指導員”制度,培育20萬農業科技示范戶。加強農業信息服務,免費向示范戶發送《農家致富》手機報,辦好江蘇為農服務網,開通專家視頻診斷,推進農業科技快捷入戶。

加強“五有”鄉鎮農技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全面推行全員聘用、推廣責任、績效考評、人員培訓和多元推廣五項制度。實施農技推廣“百千萬示范工程”,著重培育100個“五有”鄉鎮農技推廣綜合示范中心、1000個村級規范化農業科技服務示范站和10000個農業科技核心示范戶。開展分級培訓,全省培訓基層農技人員1萬名。開展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獎評選,重點向基層傾斜,授予“水稻機插精確定量栽培技術集成與推廣”等60個項目第七屆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獎,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32項。

(黃銀忠)

【農機化科技項目】 2014年,共受理申報109項,其中農機新產品應用開發30項、新技術試驗示范36項、重大技術集成推廣項目43項。立項61個,其中研發類11項、試驗示范類14項、集成應用類36項。項目經費投入1810萬元,其中省級項目經費580萬元,占32%;市、縣級項目經費1260萬元,占69%。加強對在建項目的中期檢查和總結驗收,共受理審查驗收申請資料75份,核發驗收證書65份。江蘇省承擔的水稻、油菜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以雙優的成績通過農業部的驗收。2014年,農機系統獲得省科技廳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立項2項,農業部財政項目5項,其中保護性耕作技術創新與集成示范項目1項、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3項、油菜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1項。農機科技入戶工程繼續在全省35個項目縣實施,每個項目縣安排項目經費20萬~30萬元。明確主推水稻生產機械化、玉米生產機械化、油菜生產機械化、秸稈還田機械化、高效設施農業機械化技術、糧油等主要農作物初加工技術6個方面的農機適用技術。

(程起蕓)

【農民培訓】 組織實施省委、省政府新一輪農村實事工程農民培訓項目,省財政下達1億元補助資金。全省開展農業職業技能培訓10.2萬人、農民創業培訓3.1萬人。開展農業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育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5000人、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1.3萬人。

(蘇振彪)

專家在田頭 耿榮興/省攝影家協會

企 業 科 技

【創新型領軍企業】 98家創新型領軍企業牽頭實施56項省科技支撐計劃前沿核心技術和重大標準研發,省撥經費11865萬元。組建“國家集成電路封測產業鏈技術創新聯盟”等18個省級以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培育的創新型領軍企業中,已有31家被列為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按照動態培育的原則,新遴選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進行培育,省級創新型企業達1583家。

2014年江蘇省新遴選創新型領軍企業名單(共61家)

(續表)

昆山龍騰液晶顯示屏生產車間 萬程鵬/視覺江蘇網

【科技上市企業】 實施科技企業上市培育計劃,為高成長性科技企業上市開辟綠色通道,新遴選碳元科技等191家企業,列入省科技型企業上市培育計劃后備庫,入庫企業達1030家。支持入庫企業實施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41項,省撥經費24445萬元。入庫企業上市進程明顯加快,紐威閥門、揚杰電子等10家入庫培育企業分別在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成功上市,吉瑪基因、視威科技等95家入庫培育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截至2014年底,全省169家處于國家證監會審查或江蘇證監局輔導階段的企業中,入庫培育企業占72%;全省253家境內上市企業及14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中,約72%為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培育】 制定《江蘇省科技企業“小升高”計劃工作方案》,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2014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93家,復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939家,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7703家。獲科技部新認定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30家,累計達634家,連續五年居全國第一。全年認定省高新技術(后備)企業964家,高新技術(后備)企業總數達2801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占全省企業0.7%的企業數,實現全省24%的工業產值、35%的出口、47%的新產品產值、52%的發明專利授權,擁有全省近50%的有效發明專利。

【民營科技企業創新】 全年兩批次確認民營科技企業6445家,全省民營科技企業總數突破80000家,成為技術創新的生力軍。確認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2436家,累計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8770家。組織實施231項省級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資助經費總額達6050萬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全省有344個項目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立項支持,居全國第一,資助金額70946萬元,占全國的13.5%;累計共有4073個項目獲國家創新基金立項,支持資金38億元。

【企業新品開發】 2014年,全省認定高新技術產品10277項。“ASPN活性屏離子氮化爐”“PCS-9250直流電子式互感器”等5項產品被新認定為國家戰略性創新產品,“HKT800碳纖維”“CRH380A動車組齒輪箱驅動裝置”“6MW直驅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等146項產品被新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占全國認定總數的13.4%,國家重點新產品總數累計達5176項,蟬聯全國第一。

【企業科技創新】 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實施科技企業培育“百千萬”工程。加快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啟動科技企業“小升高”計劃。2014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93家、累計達7703家、約占全國1/9。累計擁有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31家。加快推動科技企業上市,上市培育計劃入庫企業達1030家,有105家培育企業成功上市或在“新三板”掛牌。加快提升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水平,啟動省級重點企業研發機構建設,開展企業研發管理體系貫標,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超過88%、居全國第一。落實科技創新優惠政策,推進“千人萬企”行動,組織2014名科技政策輔導員、229個科技政策宣講團,指導幫助2.3萬家企業落實政策,全年科技稅收減免額達254.6億元,同比增長10.6%。加快提高企業創新產出,企業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穩居全國第一,新產品銷售收入增長12%,新認定146項國家重點新產品,累計達5176項,繼續保持全國首位。

(省科技廳)

交 通 科 技

【交通科技】 江蘇交通以技術研發中心建設為重點,有效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建設,形成“1+2+6”的多層次行業研發中心格局(1個國家級平臺、2個交通運輸部行業研發平臺、6個省交通運輸廳研發中心)。新型道路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完成道路材料基礎研究室、性能實驗室2個研究室,3個新型道路材料研發平臺和1個中試平臺的建設;水運中心全面參與連云港港30萬噸級深水航道國家“863”項目研究工作,承擔江蘇沿海港口建設條件研究等重大專項;智能交通中心在“232暢通網”工程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在船聯網、港口信息化、高速公路運營與服務智能化平臺建設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全面開展重大科技專項研究,推進江蘇沿海建港關鍵技術集成、公路養護技術與決策體系、橋梁健康監測與狀態評估、城鄉客運運營與評價技術、內河養護成套技術、內河水上運輸安全綠色技術、貨運與現代物流融合發展7個重大專項研究工作,取得12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國內領先、成果實用性強、經濟效益顯著的科研成果和科技產品。

加強成果轉化與推廣工作。組織開展“連云港綠色智能港口建設與運營”交通運輸部科技示范工程建設,對深水軟基新型岸壁結構、淤泥質海岸疏浚土綜合利用、高壓變頻數字化船用岸電等11項先進適用、效益良好的技術成果進行集成應用示范。依托寧高高速公路(連接南京市溧水、高淳兩區及蘇南、皖南地區)改造、省道238、122養護維修、蕪申運河整治等工程,開展舊路面廢料循環再生、溫拌瀝青路面、新型護岸結構以及混雜纖維加固橋梁等技術示范應用,促進科技成果的集成應用和規模應用。

推進“232暢通網”工程,服務交通運輸現代化。寧滬(南京—上海)高速公路綜合管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化示范工程、公眾出行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全省內河水上應急管理信息化平臺、公路客運聯網售票升級工程等項目分別投入運行或試運行,公共交通“一卡通”項目完成寧鎮揚都市圈聯網;公鐵聯運信息化服務按照市場運作的原則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組織完成聯網售票升級工程、南京市公交智能化應用等一批項目前期工作。

推進ETC建設,提高路網運營效率。全省ETC專用車道達818條,蘇通卡用戶達到170萬,ETC車道流量占整個路網流量的20%,蘇通卡與道路運輸證IC卡“兩卡融合”試點成功。

(省交通運輸廳)

臨海高等級公路工程中技術難度最高、施工環境最復雜的特大型橋梁——埒子口特大橋橋面瀝青攤鋪現場。 汪浩波 于先云/視覺江蘇網

建 筑 科 技

【建設科技概況】 2014年江蘇省建設系統獲國家批準立項的科技項目為130項,省級建設科技項目和科技示范工程項目立項147項,補助研究示范經費396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江蘇省科技進步獎7項、江蘇省建設科學技術獎項目13項、江蘇省綠色建筑創新獎11項、科技成果鑒定項目62項。

【建設科技獲獎】 東南大學“現代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及“超高性能混凝土抗爆材料成套制備技術、結構設計及其應用”分獲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大型工程建設成套吊裝設備關鍵技術與應用”等4個項目獲2014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齊康院士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獲江蘇省科學技術企業技術創新獎;“戶外廣告巡管監控服務平臺”等10個項目獲2014年度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開展2014年度江蘇省建設科技獎和省綠色建筑創新獎評選工作,評選出“環保穩定型橡膠瀝青的研究與應用”等13個建設科技獎項目和“南京萬科上坊保障性住房6-05棟預制裝配式住宅”等11個綠色建筑創新獎項目。

【工程建設標準化】 編制發布《江蘇省居住建筑熱環境與節能設計標準》等23項地方標準和《預制混凝土雙板疊合墻體系施工及質量驗收規程》《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方樁》等17項企業標準。推動養老服務設施、無障礙環境建設、光纖到戶等專項標準執行,開展光纖到戶標準執行情況專項檢查。

(王 樂)

環 保 科 技

【環保科技創新】 省環保廳安排省級環保科研課題53項。全省有2項成果獲國家環保科技一等獎、2項獲二等獎、6項獲三等獎,1項成果獲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獲二等獎。研究制定《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生物質成型燃料及爐具技術規范》等地方環境標準。成功舉辦江蘇環保新技術交流洽談會,吸引來自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10個國家(地區)的140多家企業參加,現場交流337項環保先進技術。

(許鵬飛)

【污染防治工程】 啟動實施大氣污染防治科技示范工程,投入科技經費1000萬元,重點開展大氣污染監測、污染源貢獻、污染預警和應急、污染減排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科技支撐。爭取科技部“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支撐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支持,“長三角區域大氣復合污染跨界傳輸特征研究”和“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聯合預測預報關鍵技術研究”等課題得到立項支持,國家下撥經費812萬元。

(省科技廳)

江蘇省獲2014年度全國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共10項)

高 校 科 技

【高校科技概況】 截至年底,全省高校有科技人員68815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67382人。2014年,全省高校獲科技經費141.78億元,比上年增加7.83億元,增幅5.85%。其中:科研事業費5.73億元,主管部門專項費21.93億元,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專項費11.07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5.28億元,國務院其他部門專項費10.64億元,省專項費9.91億元,企事業單位委托經費56.22億元(占當年撥入科技經費總數的39.66%)。

全省有上級主管部門批準的科技活動機構632個。其中R&D機構606個,較上年增長8.79%。承擔各類科技項目40765項,增長8.43%。其中“973”計劃633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64項,“863”計劃262項,科技部重大專項18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836項,省部級科技項目9597項,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17831項。

丁肇中教授在東南大學磁譜儀實驗室 東大宣/視覺江蘇網

全省高校申請專利25094項(其中國外專利211項、發明專利15879項、實用新型專利7824項、外觀設計專利1391項),比上年增長6.91%;授權專利13063項(其中發明專利5683項、實用新型專利6576項、外觀設計專利804項),減少6.84%;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增長13.57%、14.67%。全省高校194個國家級項目通過驗收,455項科技成果通過鑒定。實現技術轉讓1666項(其中專利出售470項),合同金額5.79億元,當年實際收入4.17億元。

全省高校出版科技著作267部,大專院校教科書965部,編著268部。發表學術論文81844篇,比上年增長3.19%,其中SCIE收錄19165篇,EI收錄15387篇,ISTP收錄2925篇,分別增長16.76%、14.16%和21.47%。出席國際學術會議13389人次,交流論文10625篇,特邀報告2469篇。

全省高校獲國家科學技術獎32項,其中主持完成17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8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6項,分別占全國高校獲獎數的10%、21%和11%,數量居全國第二位。

全省高校獲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科學技術)獎75項(主持完成63項),占授獎總數的25%,名列全國第一。其中,一等獎22項,占一等獎總數的22%;自然科學獎33項,技術發明獎12項,科技進步獎30項,分別占總數的26%、28%和25%。

全省高校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105項,占總數的54%。其中:一等獎16項(主持完成15項),占總數的80%;二等獎38項(主持完成26項),占總數的63%。東南大學齊康院士被授予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全省高校獲何梁何利獎教授7名,數量居全國高校第一;獲陳嘉庚科學獎教授1名;獲第十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教授2名。獲教育部滾動支持創新團隊7個,占獲支持團隊總數的12%,與北京并列全國第一;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3個,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5人;入選江蘇省“雙創計劃”團隊15個,入選江蘇省“雙創計劃”個人52人。江蘇9所高校12件發明專利獲第十六屆中國專利獎金獎或優秀獎,在高校中數量居全國第一;4名教授獲評“江蘇省第六屆十大杰出專利發明人”;5名教授獲評“江蘇省第六屆十大優秀專利發明人”。

【江蘇高校協同創新計劃】 2014年3月,省政府辦公廳公布第二批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確定第二批立項建設30個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建設6個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同時立項建設5個高職院校工程技術中心。南京大學牽頭的“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東南大學牽頭的“無線通信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通過第二批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認定。截至年底,全省有5個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數量居全國第二。

【高校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2014年,全省高校在省內開展及參加各類產學研合作對接活動220場,對接企業830家。南京工程學院作為第一大股東投資的南京康尼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資本市場上市。南京工業大學科技成果轉化興辦的江蘇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認定為省科技小巨人企業。江蘇高校遴選210多項科技成果參展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獲銀獎和高校展區特等獎等獎項26個,占全國高校獲獎總數的30%。第七屆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評選中,江蘇高校技術轉移機構和個人共獲“金橋獎”11項,數量居全國第一。全省15所高校與省內企業共同申報并承擔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59項,占全省總項目中產學研項目數的47%;獲批省級戰略新興產業專項資金項目2項,獲省財政資助1400萬元。

【高校服務“三農”】 2014年,全省8所涉農院校被評為“掛縣強農富民工程掛縣突出單位”,9所高校21個項目獲第七屆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獎,13所高校38個項目獲國家星火計劃立項,立項數量居全國第一。

【高校科技平臺建設】 2014年,全省高校新增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環境變化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和省工程實驗室11個。全省高校新立項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4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8個和省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8個。全省新增南京郵電大學科技園、南通大學科技園、無錫傳感網大學科技園、淮安市大學科技園等4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和南京郵電大學科技園、太倉大學科技園、無錫傳感網大學科技園、昆山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等4個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全省累計有國家大學科技園15個、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27個,新增數及總數均居全國第一。籌建成立江蘇省大學科技園聯盟。對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進行考核評估,對2010年立項建設的44個江蘇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進行驗收。

2014年江蘇省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名單(共11個)

【高校自然科學基礎研究】 2014年,評審立項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重大項目77項,面上資助經費項目438項,面上自籌經費項目112項。對2010年立項的60個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重大項目和2011年立項建設的26個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進行驗收。全省高校獲當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立項2906項,總數居全國第二,17所高校獲資助項目數進入全國前100名。

(楊樹兵 馬征里)

中國醫藥城專家團隊 省攝影家協會供稿

醫 學 科 技

【醫學科技】 完成12個臨床醫學中心(高技術創新平臺)、36個醫學重點學科(實驗室)、51個醫學創新團隊(領軍人才)、143名醫學重點人才年度考核任務。全年全省醫療衛生系統共獲國家級課題6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78項、省部級課題160項、廳級課題153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1項、二等獎20項,獲得發明專利110件,新藥證書9張,發表SCI論文2133篇。根據2013 年度“科教興衛工程”考核結果下達工程建設培養補助資金4000萬元;2014年省醫學新技術引進評估工作共受理申報620項,評出220項,其中特等獎 1 項、一等獎 52項、二等獎 167 項。2014 年度醫學科研項目評審工作受理申報270項,評出125項,其中面上項目63項、青年項目14項、醫改項目20項、信息化項目11項、指導性項目17項。下達醫學科研項目經費498萬元。公布“江蘇省城鄉基層適宜衛生技術項目資源庫”項目名單(2014年度),全年推廣105項適宜技術,有7939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接受培訓;組織全省疾病控制、臨床醫療和院前急救等相關人員9334人開展埃博拉出血熱防控培訓工作。

(何新羊 孫寧勝)

恒瑞醫藥生產車間 連云港市委宣傳部/視覺江蘇網

【中醫藥科研】 加快中醫藥協同創新體系建設,2014年建立中醫藥協同創新基地5個,組分結構中藥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復方中藥現代藥理學協同創新研究中心開始運行。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第二階段建設進展順利,8個國家中醫藥重點研究室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年度考核,新增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總數繼續保持在全國前列。省科技廳將臨床醫學中心(中醫消化病)正式立項,實現全省中醫系統零的突破。進一步實施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申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行業專項3項,獲資助金額約1500萬元。組織開展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建設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繼續強化各類科技計劃中醫藥項目統籌管理,全年獲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31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91項,專利授權82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192篇、SCI收錄論文374篇。

(陳 燕 周柏林 朱 岷)

【生命健康工程】 新啟動建設“江蘇省心血管外科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江蘇省麻醉臨床醫學中心”“江蘇省腎臟病臨床研究中心”和“江蘇省中醫消化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4個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進一步加強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支撐體系建設,組織開發33項重點病種的規范化診療方案,開展62項新型臨床診療技術和公共衛生領域關鍵技術攻關。臨床醫學科技專項已啟動建設20個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組織開展65項重點病種的規范化診療研究和103項新型臨床診療技術攻關,有效提升臨床診療技術水平。針對慢性腎病、血液病和不孕不育等疾病的診療,自主制定國家和省級診治指南19項、中國專家共識7個,規范化診療技術新方案37個,參與國際臨床實踐指南制定8項,腦梗死、肺癌等重大疾病臨床診療技術創新取得新突破。同時,圍繞腎臟病、血液病等疾病發生、發展、診治、轉歸到預后,現已建立超過4萬例的隊列和生物樣本庫,形成疾病防治研究資源庫群。揚子江、恒瑞、正大天晴、豪森、先聲、恩華、常州制藥廠的多個品種先后通過歐盟、美國認證,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

【國家科技惠民計劃項目】 實施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推廣與應用示范、科技創安等國家科技惠民計劃項目。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推廣與應用示范項目,有17家醫療機構和183家醫療器械企業參與工程實施,示范應用醫療器械產品326臺套,價值7080萬元。建設中的遠程會診平臺,將輻射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一步擴大覆蓋面。

(省科技廳)

文 化 科 技

【文化科技】 按照《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要求,在數字內容、創意設計、網絡媒體等新興文化科技領域,組織實施112項文化科技項目,省撥科技經費1.41億元,帶動社會投入11.6億元,文化創意產業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的價值鏈高端不斷發展。加強對省級文化科技產業園的指導和支持,2014年,新認定省級文化科技產業園14家,全省文化科技產業園總數達32家。加快培育文化高新技術企業,新認定文化類高新技術企業30家,全省文化類高新技術企業達170家。

(省科技廳)

猜你喜歡
科技農業企業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一级片免费网站| 伊人福利视频| 91啦中文字幕|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欧美亚洲香蕉|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9999在线视频|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国产va视频|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不卡在线看|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一级片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国产毛片基地|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久草视频精品| 久草性视频| 亚洲精品动漫| www精品久久|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噜噜噜综合亚洲| 人妖无码第一页|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99热最新在线| 亚洲天堂久久久|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久操中文在线| 午夜a级毛片|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播五月婷婷|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亚洲伊人电影|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av在线无码浏览| 亚洲人在线| 欧美亚洲欧美区| 日韩无码一二三区| 国产自在线拍| 天堂亚洲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99手机在线视频|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www.91在线播放| 成年人国产视频|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伊人成色综合网|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免费|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日韩久草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