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等 教 育
【高等教育概況】 2014年,全省有普通高校134所,獨立學院25所,成人高校9所,民辦二級學院14所。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9.40萬人,同比增加0.65萬人。其中研究生招生4.91萬人,增加0.11萬人;普通本科招生25.06萬人,增加0.61萬人;普通專科招生19.43萬人,減少0.07萬人。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84.93萬人,增加1.89萬人。其中研究生在校生15.07萬人,增加0.48萬人;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69.86萬人,增加1.41萬人。普通高校專任教師10.45萬人,減少0.38萬人。全省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8.79萬人,增加1.95萬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42.00萬人,增加2.21萬人。成人高校專任教師766人,減少8人。
全省普通高等學校校舍建筑面積5555.63萬m2,生均30.65m2;占地面積12404.87萬m2,生均68.44m2。在南通高等師范學校基礎上設置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揚州設置中瑞酒店職業學院,設置民辦體制宿遷學院,紫瑯職業技術學院升格為南通理工學院。全面啟動高校章程建設,14所省屬高校修改完善章程并經審定核準。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啟動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揚州大學、淮陰工學院等5所高校的8個項目入選首批全國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規范轉段考核方案,推進課程體系建設,遴選高職與普通本科“3+2”分段培養試點項目86個、高職與本科聯合培養試點項目8個。適應江蘇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需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校企合作體制機制,遴選軟件服務外包類專業嵌入式人才培養項目83項,其中本科54項、高職高專29項。
延伸閱讀: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由教育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于2014年首次共同組織實施,旨在推進高等農林教育綜合改革。項目類型包括拔尖創新型、復合應用型、實用技能型三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共確定試點高校99所,改革試點項目140項,其中拔尖創新型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43項,復合應用型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70項,實用技能型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27項。
【高校學科建設】 開展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一期項目驗收,全省一期項目122個立項學科中,獲“優秀”等級學科100個、“良好”等級學科22個,優秀率81.97%。開展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二期項目評審,確立二期項目立項學科137個,分布全省30所高校。其中部屬高校67個、省屬高校70個;一級學科113個,由2~3個一級學科作依托的交叉學科24個;覆蓋除軍事學外的12個學科門類,包括人文社科類28個、理科類22個、工科類65個、農林醫類22個。
開展新建本科高等學校省重點學科遴選工作,泰州學院的數學、無錫太湖學院的設計學、江蘇第二師范學院的教育學和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的公安技術入選“十二五”省重點建設學科行列。截至年底,全省有省重點學科204個。其中,省重點序列學科28個,一級學科省重點學科88個,一級學科省重點(培育)學科40個,一級學科省重點建設學科48個。
【高校專業建設】 10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實施方案》(蘇政辦發〔2014〕86號),提出到2020年建成200個左右在全國同層次同類專業中具有領先優勢、在世界同領域中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本專科品牌專業。2014年江蘇有54所高校獲批新增專業120個,并從當年起招生。全省新增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專業91個。開展“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建設情況中期檢查,檢查結論為“優秀”的52個,占比9.2%;為“良好”的468個,占比82.7%;為“通過”的46個,占比8.1%。
【高校教育資源建設】 全省高校推薦教育部2014年精品視頻公開課程14門。推薦“十二五”國家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170部。完成高等學校重點教材立項265部。審定確認2013年立項省重點教材60部。2014年,江蘇成功申報首批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1個,總數占全國的11%,居全國第二位;向教育部推薦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國家級虛擬仿真中心10個。省財政立項資助建設省屬本科院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4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9個,全省累計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60個,總數均居全國第二位。對2011年和2012年省財政立項資助建設的131個省級示范中心建設點進行驗收。
2014年江蘇省入選全國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名單
9月19日傍晚,一場名為“千約”的都市夜讀活動在南京仙林大學城開幕,近千本夾著小夜燈的圖書鋪滿路邊廣場,讀者可以免費把書和燈帶走。 余 萍 攝
【國家級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江蘇高校在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獎79項(高等教育43項、職業教育36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4項(高等教育8項、職業教育6項),二等獎64項(高等教育34項、職業教育30項),獲獎總數與北京并列全國第一,特等獎和一等獎總數居全國第一,推薦項目獲獎率居全國第一(高等教育成果獲獎率8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9個百分點;高職教育成果獲獎率9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2014年,全省資助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4861項(含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1126項),參與學生2萬余人。繼續完善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平臺,重點完善過程管理、成果展示和交流共享功能。在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上,江蘇19所本科高校(其中省屬高校13所)共入選項目(論文)27個,占比13%,其中展示項目15個、會議交流論文11篇、創業推介項目1個。省教育廳被授予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先進單位。
環保廢棄紙盒,展現建筑結構之美。3月24日,由東南大學學生們精心設計打造的結構雕塑“紙盒屋”亮相南京成賢街校區。 余 萍 攝
【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2014年,啟動全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工作。印發江蘇高校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實施辦法》,組建江蘇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專家委員會和審核評估專家庫。對南京師范大學、淮海工學院、淮陰師范學院等3所地方高校開展試點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對蘇州市職業大學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進行評估。編制和發布《2013年江蘇普通高校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江蘇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2014)》。開展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評優與抽檢工作,評出單篇和團隊優秀畢業設計(論文)761項,抽檢60所普通高校和15所獨立學院畢業設計(論文)750篇。
【高職院校建設】 2014年,組織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和省級高職示范校驗收。按照“院校總結、省級驗收、兩部驗收”程序,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和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通過省教育廳與省財政廳組織的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省級驗收。對2011年立項建設的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進行省高職示范校驗收。
開展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和信息化教學大賽。2014年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在全省11所高職院校舉行,共設7個專業大類16個比賽項目,有79所高職院校、9所聯合學院分院參加,參賽學生1654人,為上年的1.3倍。江蘇擇優參加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獲一等獎45個,實現“六連冠”。全省54所高等職業院校的120項信息化教學設計、40項信息化課堂教學和35項網絡課程報名參加2014年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共評出單項獎102項、團體獎18項。江蘇擇優參加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獲一等獎8項、二等獎4項,其中一等獎獲獎數占全國的22%。
【學位管理】 2014年,省屬高校增列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2個,調整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部屬高校增列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7個,調整碩士專業學位6個;增列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為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增列南京大學等50所高校的113個專業為學士學位授權專業。截至年底,全省有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56個,涉及38個專業學位類別。
【研究生培養】 “江蘇省研究生創新工程”項目 實施2014年度“江蘇省研究生創新工程”項目,共評出研究生科研創新資助項目1860項、研究生實踐創新計劃872項、優秀博士論文100篇、優秀碩士論文200篇、優秀專業學位碩士論文100篇、優秀研究生課程52門、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研究課題278項。推進江蘇省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當年新增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720家。全省累計有企業研究生工作站2326個,涉及全省32所高校,實現13個省轄市全覆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評估 對2006年獲授權的工學類2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進行評估,南京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東南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南京理工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河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中國礦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江南大學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江蘇大學電氣工程等10個一級學科點獲“優秀”。蘇州大學機械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河海大學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南京農業大學機械工程,江南大學光學工程,南京師范大學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揚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南京理工大學電氣工程,江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土木工程,南京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等14個一級學科點為“合格”。
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評議 全年送檢1222篇3666份論文。評為“優秀”508份,平均優秀率13.9%,一篇論文3個評議結果均為“優秀”的28篇。評為“不合格”75篇89份,平均不合格率2.4%,其中被兩位專家評為“不合格”論文13篇,沒有出現“不合格”評議結果論文的單位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