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 療 衛 生
綜述
【醫療衛生機構】 2014年末,全省醫療衛生機構總數32000個,比上年增加999個(主要原因是2014年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中增加了原人口計生部門主管的機構)。其中:醫院152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8921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295個。與上年比較,醫院增加3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06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增加826個。
全省醫療機構30670個。其中:非營利性醫療機構24828個,占醫療機構總數的80.95%;營利性醫療機構5842個,占醫療機構總數的19.05%。醫療機構按經濟類型分,國有3662個,占11.94%;集體17417個,占56.79%;聯營941個,占3.07%;私營醫療機構6793個,占22.15%;其他機構1857個,占6.05%。醫療機構中,公立醫療機構21079個,占68.73%;非公醫療機構9591個,占31.27%。醫療機構中,三級醫療機構141個,二級醫療機構332個,一級醫療機構653個。

2014年江蘇省醫療衛生機構數單位:個
【衛生人員總量】 2014年末,全省衛生人員總數達589598人(包括村衛生室人員數,下同),與上年比較,增加38365人(增長6.96%)。衛生人員中:衛生技術人員458534人,其他技術人員19977人,管理人員26083人,工勤技能人員47208 人。與上年比較,衛生技術人員增加29551人(增長6.89%),其他技術人員增加2328人,管理人員增加4617人,工勤技能人員增加3865人。
衛生技術人員中:在崗執業(助理)醫師178551人(其中執業醫師149651人),較上年增加8890人,增長5.24%;在崗注冊護士188767人,較上年增加14609人(增長8.39%)。
2014年末衛生人員機構分布:醫院346630人(占58.79%),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00880人(占34.07%),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6125人(占6.13%)。
2014年末衛生技術人員學歷結構:本科及以上占36.49%,大專占36.48%,中專占24.23%,高中及以下占2.8%。與2013年相比,本科及以上提高1.13個百分點,大專提高0.02個百分點,中專下降1個百分點,高中及以下下降0.15個百分點。
2014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24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2.37人。

2014年江蘇省衛生人員總數單位:萬人

新落成的南京河西兒童醫院 裴睿/視覺江蘇網
【醫療機構床位數】 2014年末,全省醫療機構床位392293張。其中,醫院床位309301張(公立醫院226574張,民營醫院82727張),占床位總數的78.84%;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74803張,占床位總數的19.07%。與上年比較,全省醫療機構床位增加24006張,增長6.52%,其中:醫院床位增加23118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增加685張。全省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由2013年的4.64張增加到2014年的4.93張。

2014年江蘇省醫療機構床位數單位:張
【醫療服務】 門診工作量 2014年,全省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52668.86萬人次,比上年增加3248.63萬人次(增長6.57%)。2014年,居民到醫療衛生機構平均就診6.62次。
2014年總診療人次中,醫院23003.13萬人次(占43.68%),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8455.61萬人次(占54.03%),其他醫療機構1210.13萬人次(占2.30%)。與上年比較,醫院診療人次增加1801.89萬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增加1384.04萬人次。
2014年,公立醫院診療人次18491.66萬人次(占醫院總診療人次的80.39%),民營醫院4511.47萬人次(占醫院總診療人次的19.61%)。
2014年,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診療人次達15436.89萬人次,比上年增加618.81萬人次。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診療人次占診療總量的29.31%。
住院工作量 2014年,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數1152.04萬人,比上年增加99.33萬人(增長9.44%),年住院率為14.47%。
2014年入院人數中,醫院942.58萬人(占81.8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83.44萬人(占15.92%),其他醫療機構26.03萬人(占2.26%)。與上年比較,醫院入院增加92.12萬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入院增加6.13萬人,其他醫療機構入院增加1.09萬。
2014年,公立醫院入院人數735.61萬人(占醫院入院人數的78.04%),民營醫院206.97萬人(占醫院入院人數的21.96%)。
醫師工作負荷 據衛生部門綜合醫院統計,2014年醫師日均擔負診療10.1人次,比上年增加0.30人次;平均每個醫師每天擔負住院2.9床日,與上年相同。不同級別醫院醫師工作負荷有所不同。
病床使用 2014年,全省醫療機構病床使用率為84.03%。其中,醫院90.28%,鄉鎮衛生院61.57%,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0.08 %。與上年比較,醫療機構病床使用率降低0.19個百分點,醫院降低0.78個百分點,鄉鎮衛生院提高0.32個百分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高1.36個百分點。
2014年,醫療機構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為9.7日。其中,醫院10.1日,鄉鎮衛生院7.6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4日。與上年比較,醫療機構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比上年少0.1日,醫院比上年少0.2日,鄉鎮衛生院比上年增加0.3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比上年少0.1日。

2014年江蘇省醫療機構工作量及入院情況

2014年江蘇省衛生部門四級綜合醫院醫師日均擔負工作量
【門診和住院病人醫藥費用】 人均醫療費用 據衛生部門綜合醫院統計,2014年,門診病人人均醫療費用232.9元,比上年增加11.7元,增長5.29%;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11235.6元,比上年增加371.3元,增長3.42%。2014年,衛生部門所屬省、市、縣級市(區)、縣四級綜合醫院門診和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上漲幅度有所不同。門診人均醫療費用,省屬醫院上漲8.17%,上漲幅度最高;省轄市屬醫院上漲6.20%;縣級市(區)屬醫院上漲4.43%;縣屬醫院上漲4.38%。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省屬醫院上漲8.44%,上漲幅度最高;省轄市屬醫院上漲4.07%;縣級市(區)屬醫院上漲1.01%;縣屬醫院降低0.05%。
藥費占醫療費用比重 據衛生部門綜合醫院統計,2014年,門診病人人均醫療費中,藥費為109.8元,占47.14%。與上年相比,藥費增加2.3元,占比降低1.46個百分點。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中,藥費為4626.3元,占41.18%。與上年相比,藥費減少71.8元,占比降低2.06個百分點。

2014年江蘇省醫療機構病床使用率及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居民死亡原因】 2014年,江蘇省居民前十位的死因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及中毒、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前十位死因合計占死亡總數的95.56%,其中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占死亡總數的87.71%。
【無償獻血及采供血】 2014年末,全省一般血站14個,其中血液中心2個、中心血站12個,中心血站分站13個。單采血漿站2個。
2014年,全省接受無償獻全血94.09萬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0.73%;無償獻機采血小板7.72萬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13.24%;采集全血總量1355994單位,較上年同期增長0.43%;采集機采血小板123678治療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4.71%。基本滿足醫療用血需求,繼續保持無償獻血占臨床用血100%,自愿無償獻血100%,無償捐獻采血小板100%。
(何新羊 劉曉強)

2014年江蘇省衛生部門綜合醫院門診和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

2014年江蘇省衛生部門縣及以上四級綜合醫院門診和出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省政府將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納入辦實事工程,省衛生計生委結合機構改革及時調整充實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省級專家技術指導組,并明確職責分工和工作制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組織對高郵市等6個縣(市、區)2012年項目資金管理工作進行現場績效評價,對無錫市崇安區等15個縣(市、區)2013年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資金撥付掛鉤,促進項目實施、資金管理進一步規范。南京市雨花臺區探索建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供新機制,推動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下基層服務。2014年,全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達39.2元,11類4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效提供,免費為適齡兒童接種免疫規劃疫苗2210萬針次,為518萬0~6歲兒童和84萬孕產婦提供定期健康體檢等服務,為847萬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體格檢查和健康指導,管理高血壓患者755萬人、Ⅱ型糖尿病患者208萬人、重性精神病患者24.45萬人,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建檔率達到70%以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明顯提高。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 省扶持457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裝備,建成63個省級示范鄉鎮衛生院、220個省級示范村衛生室,確認省級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單位30個。啟動特色科室建設,確定重點建設單位220個。在南京市高淳區、江陰市、徐州市賈汪區、常州市新北區、蘇州市吳中區、海門市、灌南縣、淮安市淮安區、大豐市、射陽縣、響水縣、高郵市、揚中市、泰州市姜堰區、靖江市和泗洪縣等16個縣(市、區)開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2014年,16個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地區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平均下降6%,而村級診療人次平均上升9%。大豐市全年簽約村衛生室總診療人次比上年增加24%,縣鄉兩級診療人次下降4.9%。引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變服務模式,全省7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家庭醫生制度。組織983名社區衛生機構臨床醫師接受三年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1005名鄉鎮衛生院技術骨干參加務實進修、850名具備鄉鎮執業助理醫師的鄉村醫生進行實用技能進修,完成鄉村醫生再注冊33178人,全省取得鄉鎮執業醫師及以上資質的鄉村醫生達在崗村醫總數的40%。推動鄉鎮衛生院技術、管理、服務下沉,所有政府辦鄉鎮衛生院開展健康管理團隊服務,鄉鎮衛生院領辦村衛生室比例超過65%。淮安市淮陰區探索采取定額補助辦法,推動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分配機制,合理拉開收入差距,不斷激發基層醫療機構運行活力。
(何新羊 姜 侖)

常州市通江中路的愛心獻血屋 鎮淮/視覺江蘇網

2014年江蘇省居民前十位死亡原因構成
延伸閱讀:江蘇省創新鄉村醫生簽約服務
2013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完善合理分級診療模式,建立社區醫生和居民契約服務關系。據此,江蘇省推出適合鄉村醫生特點的簽約服務包。
簽約服務包主要分為基礎包和個性化服務包兩大類,基礎包主要是不收費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個性化服務包,按照“層次分明、種類合理、特色明顯、內容豐富,適應不同人群”的原則,整合形成具有高中低層次的服務包,由服務對象自主選擇,并與村衛生室及明確選定的鄉村醫生簽訂服務協議。先期試點地區個性化簽約率一般能達到簽約總人數的20%。
簽約鄉村醫生所在村衛生室應已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實現由鄉鎮衛生院領辦或開展一體化管理,以村衛生室覆蓋區域劃分簽約服務的居民范圍。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0~6歲兒童、孕產婦、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為重點服務對象。
在補償標準方面,對于提供簽約服務的鄉村醫生,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補助經費不低于項目總額的40%,承擔的基本醫療和個性化延伸服務,在扣除直接成本后,收入大部分用于簽約鄉村醫生的技術勞務性補償,簽約村醫收入得到明顯改善。江蘇省大豐市開展簽約服務的鄉村醫生,人均年收入增長近1萬元。
【醫療衛生人才培養】 醫學教育 省衛生計生委、省教育廳和淮安市政府,在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基礎上,建立江蘇護理職業學院。全省衛生職業院校2014年五年制高職和高中階段教育招生10840人,其中五年制高職招生7100人。在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省宿遷衛生中等專業學校等5所衛生類學校開設中專層次農村醫學專業,為淮安、宿遷、連云港等6個省轄市定向培養鄉村醫生1090人。
全省38家醫院被國家衛生計生委、財政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為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截至2014年11月底,全省首批國家級培訓基地共招收臨床醫學類別住院醫師4389人,其中全科1157人,招收中醫學類住院醫師895人,其中中醫全科250人。2014年4252名第一階段和2441名第二階段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完成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其中,合格全科醫師182人,助理全科醫師163人。2014年新認定連云港市東方醫院、蘇州九龍醫院、海門市人民醫院、啟東市人民醫院、鹽城市亭湖區人民醫院為江蘇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全年培訓省級全科醫生培養基地臨床師資984人、社區師資178人、考官400人。
2014年全省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舉辦國家級繼教項目648項、省級繼教項目760項,國家級項目班培訓衛技人員10.9萬人次、省級項目班培訓衛技人員9.1萬人次。2014年,省醫學會送教下鄉14項、舉辦講座37場,免費培訓衛生技術人員4098人次。全年培訓基層衛生機構管理人員472人,安排653名基層骨干醫師到省級全科醫生培養基地接受一年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對10205名鄉村醫生開展安全用藥知識培訓,補助培訓經費1000萬元。
中醫藥人才培養 在第二屆國醫大師評選工作中,干祖望、夏桂成兩位教授入選,江蘇省成為全國擁有國醫大師最多的省份。繼續實施3個國醫大師學術經驗傳承研究室二期建設,開展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和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10個國家級工作室通過省級評估,新增國家級工作室8個,總數達47個。搭建中醫藥人才培養平臺,18家醫院入選全國首批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新增中醫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19個,基層培養基地44個。抓好各類人才培養專項,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通過中期評估,啟動第二批省農村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工程和省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遴選100名培養對象,確定54名指導老師和96名繼承人。組織實施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訓項目,10名培養對象于11月正式進崗學習。啟動優質中醫護理人才培養工作,22人入選全國中醫護理骨干人才培養項目。深化中醫類別住院醫師和全科醫生培養工作,完成2014年度1825名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工作。制定江蘇省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管理辦法,舉辦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48項、省級98項,獲得國家中醫藥優勢特色教育培訓基地6所,其中中藥2所,臨床、護理、健康服務、管理各1所。
(何新羊 孫寧生 朱 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