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 云 港 市
【連云港市概況】 歷史文化 連云港市位于江蘇省東北部,東瀕黃海,北接山東日照市,西與山東臨沂市和江蘇徐州市毗鄰,南連江蘇宿遷市、淮安市和鹽城市。秦置朐縣,東魏武定七年(549年)始稱海州。唐代以后,除元代一度稱海寧州外,其余各朝基本上延稱海州。1961年因港得名改稱連云港市。連云港處于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點,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中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水晶之都,素有“淮口巨鎮”“東海名郡”之美譽。連云港文化積淀深厚,孔子曾到此登山觀海,秦始皇在此建有“秦東門”,秦方士徐福東渡扶桑尋求不老仙藥。吳承恩受花果山勝景啟迪寫下《西游記》,李汝珍寓居板浦創作《鏡花緣》。陶淵明、蘇東坡、石曼卿、沈括、李清照、吳敬梓、朱自清等都在境內遺篇留芳。風景名勝有史前城址藤花落遺址、新石器時代將軍崖巖畫、東漢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宋代海青寺阿育王塔以及花果山風景區、連島海濱旅游度假區等。主要特產有“一黑(黑陶)一白(水晶)”、金鑲玉竹、云臺山云霧茶、花果山風鵝、汪恕有滴醋、桃林燒雞、贛榆梭子蟹、灌南湯溝酒、灌云豆丹等。
區劃人口 全市陸域面積7615km2,海域面積7516km2,轄3個區、3個縣,13個鄉、48個鎮、28個街道,1677個村(社區)。年末戶籍人口527萬人。
經濟社會發展大事 1月23日,連鹽鐵路連云港段開工建設。連鹽鐵路正線全長234km,相關支線工程76km,設計為時速200km的客貨快速鐵路通道,全線設12個車站,投資總額約260億元。
2月26日,中韓陸海聯運汽車貨物運輸合作委員會明確連云港港為中韓兩國陸海聯運試點口岸。
3月22日,國內最長風機葉片在中復連眾下線,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掌握6MW、75m長葉片制造技術的國家。
5月2日,國務院下發《關于同意江蘇省調整連云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4〕56號),同意撤銷連云港市新浦區、海州區,設立新的連云港市海州區,同意撤銷贛榆縣,設立連云港市贛榆區。
5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上海共同推動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一期工程項目啟用裝置,這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首個中外合作實體項目。
7月11日,2014連云港之夏暨絲綢之路與江蘇沿海發展合作論壇開幕。300余人參加開幕式,共簽約項目50個,總投資888億元。
9月23日,守衛開山島28年的王繼才、王仕花夫婦獲中宣部頒發的全國“時代楷模”稱號。
10月21日,中國(連云港)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博覽會暨第11屆中國國際物流節、第八屆中國曲藝節在連云港開幕。
11月27日,海濱大道跨海大橋工程項目與田灣核電站共用一個海域,成為全國首個海域立體確權使用案例,該種確權方式是對海域立體確權使用的有效探索,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創新性意義。
(趙 杰 姜龍才)
【連云區】 歷史文化 連云區位于江蘇省東北部、連云港市東部海濱城區。1933年在老窯建設港口后,取“連島”和“云臺山”兩首字,始稱連云。1948年11月設連云市,1949年11月改設連云港辦事處,1952年7月,改稱連云區。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藤花落遺址,有江蘇最高山脈云臺山、江蘇最大的海島連島、江蘇最優質的沙灘連島大沙灣、中國最大的核電站田灣核電站、中國最長的攔海大堤西大堤;有國家4A級連島旅游度假區、宿城世外桃源景區、海上云臺山國家森林公園、連云港老街等風景名勝。主要特產有對蝦、梭子蟹、云霧茶、牛心柿、葛粉、條斑紫菜等。
區劃人口 全區總面積836.20km2,轄13個鄉鎮(街道),40個村、44個社區。年末戶籍總人口25.47萬人。
經濟社會發展大事 2月,連云區東園社區獲“國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區”稱號;4月29日,海上云臺山景區獲批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7月20日,“魅力連云港·激情海州灣”連云新城海濱旅游活動月開幕;12月,連云海洋功能材料科技產業園獲批省級科技產業園。2014年,連云區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江蘇省法治縣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張 超)

黃海第一哨——灌云開山島夫妻哨。 灌云縣政府辦供稿
【海州區】 歷史文化 海州區是連云港市中心城區,1952年7月由錦屏區易名為海州區,2014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 撤銷原新浦區和海州區,設立新的海州區。風景名勝有花果山旅游景區、桃花澗景區、漁灣旅游景區、孔望山景區等。江蘇四大名茶云霧茶和國家級保護植物金鑲玉竹均產于此地。主要特產有板浦鎮的汪恕有滴醋、香腸,新壩鎮的蘑菇、白菜,錦屏鎮的西紅柿、涼粉等。
區劃人口 全區總面積701km2,轄4個鎮、13個街道,87個村、102個社區。年末總人口83萬人。
經濟社會發展大事 1月4日,原海州區申報的國家火炬連云港能源裝備制造特色產業基地成功獲批;6月8日,浦南鎮人民政府與連云港市金仁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就“低碳農業復合種植示范園”項目簽約,項目計劃總投資12億元;7月4日,海州區總投資4000余萬元,惠及居民12萬人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正式啟動;7月8日,新成立的海州區正式掛牌;10月16日,桃花澗景區獲批國家4A級旅游景區;11月18日 ,連云港市委、市政府下發《關于深化連云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的工作方案》,將錦屏鎮、板浦鎮、新壩鎮、寧海街道、海州經濟開發區(含黃海機械廠)、錦屏林場劃歸海州區管理;12月17日,總投資6000萬元的新浦大橋正式通車。
(劉漢芝)

灌南縣現代農業園區食用菌生產 尹權/灌南縣政府辦
【贛榆區】歷史文化 贛榆區位于黃海之濱、蘇魯交界、海州灣畔,是江蘇“北大門”。秦置贛榆縣,隸瑯琊郡。歷史上數易其名,南北朝至金朝初期稱懷仁縣,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稱贛榆,1945年為紀念抗日名將符竹庭而更名為竹庭縣,1950年復稱贛榆縣。2014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贛榆縣撤縣設區。風景名勝有抗日山、海州灣旅游度假區、秦山島旅游度假區、塔山湖、徐福祠、文峰塔、興會寺等。主要特產有梭子蟹、東方對蝦、紫菜、貝類等海鮮珍品和黑林板栗、謝湖大櫻桃、墩尚泥鰍等。贛榆是“板栗之鄉”“大櫻桃之鄉”“泥鰍之鄉”。
區劃人口 全區總面積1514km2,轄15個鎮,427個村、42個社區。年末總人口119萬人。
經濟社會發展大事 7月8日,贛榆區完成撤縣設區區劃調整,全面融入連云港市市區發展格局;9月1日,抗日山烈士陵園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及遺址名錄;10月24日,2014江蘇沿海開發·贛榆金秋經貿洽談會舉辦,簽約項目22個;10月31日,海濱大道贛榆段全線貫通,全線約31km。2014年,贛榆區位居“全國百強縣”第91位,獲“全國‘六五’普法中期先進縣”等稱號。
(顧 濤 蔣正峰)
【東海縣】 歷史文化 東海縣位于江蘇省東北部,建縣已有2000多年,秦至元先后稱朐縣、朐山縣等,明清時為海州地。清宣統三年(1911年),設立東海縣。風景名勝有省級溫泉旅游度假區、西雙湖風景區、李埝生態旅游度假區、羽泉景區、安峰山風景區等。主要特產有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東海水晶、東海大米、東海(老)淮豬肉、黃川草莓、石梁河葡萄、雙店百合花。東海是“中國水晶之都”“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花木之鄉”“中國溫泉之鄉”。
區劃人口 全縣總面積2036.66km2,轄17個鄉鎮、2個街道,346個村、15個社區。年末總人口121.9萬人。
經濟社會發展大事 5月30日至7月6日,以“華東花都,幸福東海”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東海花卉博覽會舉行;10月31日,石英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石英行業上市第一股,也是東海首家本土上市企業;11月16日,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水晶分會成立,標志東海水晶產業正式躋身中國寶石行列。2014年,東海縣在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排名上升至第94位,獲 “江蘇省省級生態縣”稱號。
(孫 洋)
【灌云縣】 歷史文化 灌云縣位于江蘇省東北部,1912年建縣,因南有大川灌河,北有名山云臺而得名。風景名勝有大伊山石棺墓遺址、龍苴古城遺址、伊蘆山六神臺摩崖造像、大伊山石佛寺以及當代的中國第一坐佛——伊山大佛、潮河灣生態園等。主要特產有花果山風鵝、紫蘇、藍莓、食用菌、豆丹等。
區劃人口 全縣總面積1538km2,轄13個鄉鎮,328個村(社區)。年末總人口104.06萬人。
經濟社會發展大事 5月9日,灌云縣藍莓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獲省立項,示范區總面積366.67公頃,種植藍莓66.67公頃,藍莓品種5個;7月 8日,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灌云)企業掛牌孵化基地正式揭牌;11月5~6日,灌云縣村級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通過國家標準化委員會評估驗收,該項服務標準將在全縣所有農村社區衛生站推廣;12月9日,灌云縣申報的“出境水生動物養殖場/中轉場檢驗檢疫”通過省驗收,獲得出口許可證書,這是該縣第一張畜水產品出口“通行證”;12月17日,連云港連連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掛牌儀式在北京舉行,這是連云港市首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灌云縣在資本市場掛牌企業達6家。2014年,灌云縣獲“全國農機平安示范縣”“江蘇省平安縣”“江蘇省雙擁模范縣”等稱號。
(黃 兵)
【灌南縣】 歷史文化 灌南縣位于江蘇省東北部,是連云港市的南大門。1958年設縣,因處灌河流域下游,位于灌云縣之南而得名。風景名勝有二郎神文化遺跡公園、湯溝古鎮、幸福林海等。灌南縣是“苗豬之鄉”“淮山藥之鄉”“名優酒之鄉”“食用菌之鄉”。
區劃人口 全縣總面積1030km2,轄11個鄉鎮、238個村(社區)。年末總人口81.44萬人。
經濟社會發展大事 5月17日,灌南二郎神文化遺跡公園獲批國家4A級景區;9月12日,灌南縣田樓自來水廠開工建設,計劃總投資3億元,日供水能力12萬噸;9月18日,灌南縣碩項湖自來水廠開工建設,日供水能力20萬噸,總投資2.4億元,將解決周邊4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11月28日,裕灌食用菌產業園成功投產全國規模最大的工廠化、機械化培育雙孢白蘑菇項目,項目總投資12億元。2014年,灌南縣獲“全國優秀農村經濟動態監測點”“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等稱號。
(呂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