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江蘇省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
江蘇省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江蘇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
(2015年1月22日)
根據《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國發〔2012〕60號)和《省政府關于我省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的通知》(蘇政發〔2012〕161號)要求,江蘇省進行了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這次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時期資料為2013年年度資料。普查對象是在江蘇省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通過這次普查,摸清了江蘇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及布局,摸清了江蘇省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查實了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小微企業和高技術產業(制造業)的發展狀況。通過對13個省轄市的數據質量抽查,數據填報綜合差錯率為2.5‰,普查數據質量達到預期目標要求。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江蘇省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江蘇省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現分三個公報,將江蘇省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主要綜合數據公布如下。其他普查數據將隨著普查資料開發應用的進度,以不同方式陸續公布。
2013年末,全省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104.9萬個,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下同)增加41.8萬個,增長66.3%;產業活動單位116.1萬個,增加45.7萬個,增長65%;有證照個體經營戶251.8萬個,增加75萬個,增長42.4%(詳見表1-1)。
2013年末,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制造業34.7萬個,占33.1%;批發和零售業29.9萬個,占28.5%;租賃和商務服務業7.8萬個,占7.4%。在有證照個體經營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129.8萬個,占51.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67.8萬個,占26.9%;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15.4萬個,占6.1%(詳見表1-2)。
2013年末,全省共有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企業法人單位91萬個,比2008年末增加37.8萬個,增長71%。其中,內資企業占96.7%,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1.3%,外商投資企業占2%。內資企業中,國有企業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0.7%,私營企業占82%(詳見表1-3)。

表1-1 單位數與有證照個體經營戶數

表1-2 按行業分組的法人單位與有證照個體經營戶

表1-3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企業法人單位
2013年末,全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3648.1萬人,比2008年末增加934.3萬人,增長34.4%。有證照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760萬人,比2008年末增加212.7萬人,增長38.9%。
在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制造業1606.5萬人,占44%;建筑業840萬人,占23%;批發和零售業317.2萬人,占8.7%。在有證照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358.9萬人,占47.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45.6萬人,占19.2%;制造業89.5萬人,占11.8%(詳見表1-4)。
2013年末,全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資產總計40萬億元。其中,第二產業企業資產總計占全部企業資產總計的32.7%,第三產業企業資產總計占67.3%。
2013年末,全省共有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小微企業法人單位87.8萬個,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96.5%。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工業34.3萬個,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37.6%;批發業21.3萬個,占23.4%;零售業7.6萬個,占8.4%。
小微企業從業人員1620.1萬人,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49.2%。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工業936.3萬人,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28.4%;建筑業185.4萬人,占5.6%;批發業165.9萬人,占5%。
小微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139895.2億元,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35%。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工業49059.7億元,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12.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41894.5億元,占10.5%;批發業13407.4億元,占3.4%(詳見表1-5)。
2013年末,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中,有戰略性新興產業活動的企業法人單位6.7萬個,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7.4%。其中,節能環保產業3.1萬個,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3.4%;新材料產業2.2萬個,占2.4%。
有戰略性新興產業活動的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827.8萬人,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的25.1%。其中,節能環保產業398.5萬人,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的12.1%;新材料產業221.7萬人,占6.7%。

表1-4 按行業分組的法人單位與有證照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

表1-5 按行業分組的小微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和資產總計
2013年末,在全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中,企業法人單位占86.8%,比2008年末提高了2.4個百分點;機關、事業法人單位占4.5%,下降了3個百分點;社會團體和其他法人占8.7%,提高了0.6個百分點。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占全部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的90.2%,提高了1個百分點;機關、事業法人單位占6.7%,下降了1.9個百分點;社會團體和其他法人占3.1%,提高了0.9個百分點。
在法人單位中,第二產業占37.5%,比2008年末下降了9.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62.5%,提高了9.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占全部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的68%,比2008年末下降了3.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占32%,提高了3.9個百分點。
在有證照個體經營戶中,第二產業占6.4%,比2008年末下降了3.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93.6%,提高了3.5個百分點。有證照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中,第二產業占12.6%,比2008年末下降了1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87.4%,提高了10.4個百分點。
注釋:
[1]三次產業的劃分:
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
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不含開采輔助活動),制造業(不含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
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產業包括: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以及農、林、牧、漁業中的農、林、牧、漁服務業,采礦業中的開采輔助活動,制造業中的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2]單位的劃分:
法人單位是指具備以下條件的單位: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2)獨立擁有(或授權使用)資產或者經費,承擔負債,有權與其他單位簽訂合同;
(3)具有包括資產負債表在內的賬戶,或者能夠根據需要編制賬戶。
法人單位包括企業法人、事業單位法人、機關法人、社會團體法人和其他成員組織法人、其他法人。
產業活動單位是指具備以下條件的單位:
(1)在一個場所從事一種或主要從事一種社會經濟活動;
(2)相對獨立組織生產活動或經營活動;
(3)能提供收入、支出等相關資料。
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是指除農戶外,生產資料歸勞動者個人所有,以個體勞動為基礎,勞動成果歸勞動者個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種經營組織。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包括:
(1)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規定,經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注冊、領取《營業執照》的個體工商戶;
(2)依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經國務院民政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核準登記,并領取《民辦非企業單位(合伙)登記證書》或《民辦非企業單位(個人)登記證書》的民辦非企業單位。
(3)經相關部門批準,領取了準運證,獨立從事交通運輸的個體運輸戶。
[3]小微企業: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精神和國家統計局制定的《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確定。本辦法按照行業門類、大類、中類和組合類別,依據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或替代指標,將我國的企業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種類型。
[4]戰略性新興產業: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的精神和國家統計局制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2)(試行)》標準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是按照經濟活動進行劃分,是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活動的集合,是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基礎上,對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活動的再分類。
[5]表中的合計數和部分數據因小數取舍而產生的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