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2014年,全國連續實施3年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戛然而止,按照中央1號文件要求和國務院部署,在新疆啟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補貼試點工作。該項改革的目的是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將價格形成交由市場決定,以促進產業上下游協調發展。為改革的順利推進,去年參與改革的13個相關部門付出了很大努力,其中機構纖檢機構從最初不被考慮納入改革到如今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那么,纖檢機構到底在改革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纖檢機構是如何履行職責的?“專業倉儲+入庫公檢”為何在得到肯定的同時也招致一些非議?
質量不能降,公檢不能丟
2014年9月16日,《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最終批復公布。這份方案是國家有關部門歷經數月,征求各界意見建議并反復修改后最終批復的。但相對于新棉上市時間,改革方案的批復還是顯得有點姍姍來遲,原因是自治區政府與國家有關部門在如何確定新疆棉花真實產量及國家補貼總額方面存在意見分歧。這一問題不僅關系到新疆棉農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纖檢自身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纖維檢驗局副局長徐水波說:“改革部署之初,纖檢機構所屬的整個質監部門都沒有被納入改革之中,而且對于是否按照種植面積加產量結合的方式進行補貼?各部門意見也不太統一。”
三年臨時收儲的結束,給纖檢機構帶來挑戰。如果不在改革中發揮作用,棉花公檢將失去多年來奠定的基礎,棉花質量將受到影響。纖檢機構理解改革,贊同改革,但同時認為這一改革必須把公證檢驗納入進去,不然會丟失棉花質檢體制改革的成果,對棉花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能否取得預期效果,很大程度上要看能否維護棉農利益。只有確定的棉花產量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新疆實際棉花產量,棉農利益才能得到很好維護,才能穩定棉花生產大局。國家質檢總局領導和我們經過多次討論,一致認為這是纖檢部門踏入改革的切入點。
在改革醞釀之初,中國纖維檢驗局主要領導就不斷與有關部門協調溝通,說明自身能在改革中發揮作用。而另一頭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纖檢局也主動向自治區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匯報新疆自治區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工作的進展情況,宣傳專業纖檢部門通過儀器化公證檢驗掌握全疆各區域棉花產量、質量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經多方努力,自治區質監局被納入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參與自治區研究制定相關改革政策,指導試點工作的組織實施。這意味著自治區纖檢局所屬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纖維檢驗局也被納入了改革,而且,纖檢機構提出按照面積結合產量發放補貼和對皮棉實行“入庫公檢”的制度也被列入實施方案的設計中。
自此以后,纖檢機構開始參與有關改革實施方案的各項細則制訂工作。由于去年是改革實施的第一年,實施方案的制訂必須平衡多方利益,對可能出現的所有問題都要考慮周全。
2014年6月,徐水波等人組成專門調研小組,先后赴新疆就目標價格改革政策研究涉及到的有關問題與自治區質監局、纖檢局及發展改革等部門和單位進行了協調、溝通。同時,為加強與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溝通,纖檢機構建立了每周一次的聯席協調機制,圍繞棉花目標價格補貼的發放方法、棉花產量測算、監管倉庫公證檢驗、監管棉公證檢驗規則方法等方面與有關部門商議確定,幫助有關部門制定了包括《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改革意見》、《棉花加工企業目標價格補貼資格的授權認定辦法》、《新疆棉花專業倉庫管理實施細則》等在內的一系列改革操作辦法和意見。
其中,當年8月28日發布的《監管棉花公證檢驗實施辦法》可謂是歷時數月、數易其稿才制定的。徐水波說:“作為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配套的規范性文件,在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中施行,為保證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和棉花專業倉儲制度的順利實施,真實反映新疆棉花產量,穩定新疆棉花生產大局提供了技術保障。”
要想補貼準,產量先說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纖檢局局長李巖介紹說:“設計方案中任何一條都必須得到各部門的統一認可。但對于新疆棉花的真實產量,農業、質檢、統計等部門意見不一,甚至各自所有數據之間的差異還很大。”按統計部門的數據,2012—2013年新疆棉花產量是350萬噸,而同一年纖檢機構的公證檢驗數量為470萬噸。
2014年國家公布的目標價格水平是19800元/噸,如果按當時棉花市場價格14000元/噸核算,這兩個數據涉及到的補貼資金數額相差70億元,這一數據涉及新疆棉農的補貼資金是否被攤薄的問題。
到底哪個數據更加科學準確?
去年5月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就這一問題致函各部門征求意見。國家質檢總局也收到了同樣的函文,局長支樹平在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意見報告中說道:“棉花公證檢驗數量(以下簡稱‘公檢量)應該作為確定棉花產量的基礎數據。”同時,質檢總局致函國家統計局,建議采信棉花公檢量作為國家棉花產量的統計數據。
為何要以公檢量作為確產的基礎數據?
李巖向記者解釋:首先,自2001年國務院頒布實施《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確立了棉花質量公證檢驗制度的法律地位以來,專業纖檢機構就一直擁有對棉花質量、數量進行檢驗的職責和權力。其次,自2003年國務院批復《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方案》以來,棉花公檢對新疆生產加工的每一包棉花進行檢驗,檢驗覆蓋率已經達到100%。再者,公證檢驗的每一個數據均依托功能完善、技術先進的全國棉花公證檢驗信息網絡上網發布,公開、透明,統計便捷,而且公證檢驗是國家法定官方檢驗制度,與國際先進標準體系和檢驗方法體系接軌,出具的數量科學、權威、公正,具有法律效力。
為了證明上述說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纖檢局協調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成員單位集體參觀公證檢驗流程,以近兩年新疆棉花入儲量、公檢量和鐵路出疆調出量為依據,論證了新疆棉花為450萬噸的實際產量。
最終,國家統計局采用了這個數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也充分利用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的成果,在《實施方案》中確定了棉花補貼方式采取“面積+產量”的補貼方式,即當年9月拿出中央財政補貼總額60%按照農戶種植面積進行補貼,來年1月將剩余的40%補貼資金按農戶交售的籽棉量進行補貼。同時,《實施方案》確立了“專業倉儲監管+在庫公證檢驗”模式,要求專業纖維檢驗機構在倉庫內對納入規范監管的棉花進行重量檢驗,并抽取品質檢驗樣品,將重量檢驗結果作為核定新疆棉花產量的基礎數據。
纖檢大會戰,戰場在新疆
《實施方案》的正式公布,明確了纖維檢驗機構在改革中的地位,為讓纖檢機構在改革中發揮作用提供了依據。但對于纖檢機構來說,更多的挑戰隨即而來。
“專業倉儲監管和在庫取樣公檢”制度的核心內容,就是棉花加工企業將加工的皮棉全部存入經自治區資格認定的新疆棉花專業監管倉庫,由專業纖維檢驗機構在庫進行重量檢驗、逐包抽取品質檢驗樣品并進行后續儀器化品質檢驗。該項制度作為改革試點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這一制度,意味著纖檢機構要在短短三個多月的棉花高峰收購期內,完成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450萬噸左右皮棉的入庫重量檢驗和取樣,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出具儀器化公證檢驗證書;而且每批次棉花從入庫到出具質量證書,中間時間最多不能超過8天。
2014年,緊張和忙碌從中纖局領導開始。作為分管棉花質量監督工作的副局長,9月22日,徐水波就啟動監管棉花公證檢驗的準備工作進行了全面檢查和再次的動員、部署;隨后的第二天,他又參加了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組織的新疆棉花專業監管倉庫工作會議,會上同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就做好棉花專業倉儲、在庫公檢等工作進行了再次部署,并召開了專業倉儲、在庫公檢操作流程現場會;同一天,他又參與了自治區纖檢局制作對全疆棉花加工企業、纖檢機構的《監管棉花公證檢驗實施辦法》宣貫動員錄像;24日到27日他又出現在烏魯木齊召開的棉花展望論壇上,對監管倉庫和棉花加工企業提出新要求,對出現的新變化做詳細解讀。
為保證改革順利實施,纖檢機構必須克服一系列難題。
新疆棉花收購加工高峰期大概是從每年10月份到次年1月份之間,此時正值寒冬臘月,單就在露天倉庫進行棉包取樣來說,就需要大量專業能力嫻熟而且身體條件好的人員。后續的樣品交接、儀器化公證檢驗、數據的及時上傳等環節,更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員。大量人員的調度和管理,與外部棉花加工企業、第三方監管倉庫的協調溝通等等,中纖局專門成立了常駐新疆監管棉花公證檢驗工作協調小組,統籌安排各地纖檢機構技術骨干赴疆承擔公檢工作,并積極同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及時獲取監管倉庫開放預約情況,提前增派人員,確保檢驗力量充足。
與臨時收儲時期的不同在于,加工企業加工好的皮棉必須在專業倉儲庫進行重量檢驗和抽樣,同時規定抽樣由內地纖檢機構負責,后續的儀器化檢驗由新疆纖檢人員負責。這樣,即使纖檢機構內部之間,也有了互相監督的作用,能夠從根本上杜絕樣品虛假、人情棉等問題。
為滿足新疆棉花入庫企業需求,中纖局從全國一盤棋的角度考慮,經過了科學部署和安排,基本做到對入庫棉花“隨到隨檢”、“人隨棉走”、“人等棉”。公檢高峰期,曾調集122個纖檢機構、2592名檢驗人員參與棉花公檢工作,其中1192人開展入庫棉花重量檢驗、取樣工作;1400人在疆內17個纖檢機構的儀器化實驗室開展品質檢驗工作。
同時,去年9月,纖檢機構與中國棉花交易市場先后4次開展監管棉花在庫公證檢驗的現場模擬試驗工作,地點分別在江蘇江陰華西棉花監管倉庫、新疆奎屯、烏魯木齊北站棉花監管倉庫。對需要時間較多的抽樣環節做了進一步人員部署,并同時對出具公證檢驗結果的時間做了嚴格規定,要求入庫現場重量檢驗3天內出具公檢結果,品質檢驗自檢驗樣品交接起5日內出具公檢結果。
入庫公檢實施初期,部分棉花加工企業對組批問題提出了要求,認為檢驗批組批不便于他們加工。為了方便加工企業監管棉花入庫運輸、在庫公檢、倉儲管理和出庫銷售,纖檢機構與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兩次聯合發出通知,就加工企業監管棉花的組批要求作出調整,并完成了對棉花公證檢驗信息網絡系統有關軟件的修改,解決了這一主要矛盾。
在收購高峰期,檢驗人員的工作狀態是早出晚歸,沒有午休時間,也沒有可供休息的地方,每人每天至少要完成500多個棉包的掃碼、測水、抽樣、樣品整理等工作。他們還常常需要在幾百平方米的倉庫里來回尋找所要抽樣的棉垛。
連續三個月待在北疆烏蘇某棉花倉儲庫的福建纖檢局郭振光描述當時的情景:“零下二十多度的北疆露天倉儲庫,本來干燥的口罩,幾分鐘就被哈氣弄得外層結冰里層流水,像敷著一層冷冷的面膜,眉毛頭發梢也結冰了,手也凍裂了好多口子,但戴上手套工作效率就會下降好幾倍,所以沒人戴手套。但這些工作我們都已經習慣了。”
四川省纖維檢驗局的李丹與同事一起,連續三個月在新疆參與棉花儀器化公檢,“最忙的時候可能每天需要出具5000多個樣品的證書。我們是人員三班倒,機器24小時不停運轉,有時候白天忙完晚上接著上夜班,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節假日也已經習慣。”李丹說。
經過纖檢人員集體會戰,截至2015年4月中旬,纖檢系統共完成公檢棉花102473批、18792300包,計436.87萬噸,其中在庫公檢計425.61萬噸;在棉紡企業檢驗11.26萬噸。這一數據成為國家相關部門發放補貼的基礎數據。
數據令人信,工作得做細
2014年棉花年度,纖檢機構用公檢數據論證出450萬噸這個答案,這一數據得到了國家統計局認可,在統計2014—2015年新疆棉花產量時采用了這個數字,也為棉花補貼資金的發放提供了可靠依據。
“準確核算新疆棉花的產量,能夠保證補貼資金的準確發放,是我們過去一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國纖維檢驗局副局長徐水波說。
“棉花將加工企業加工好的棉花送入專業倉儲庫,第一道工序就是過磅稱重,進行重量檢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纖維檢驗局質量監督科副科長陸蘭介紹,每個專業倉儲庫都有指定專業人員進行皮棉入庫重量的檢驗、記錄和上報,并且設有兩名檢驗人員互相監督。
這只是進行棉花數量核查的一個數據。實際操作中,新疆各地州纖檢機構還要對加工企業收購的籽棉量、籽棉折合皮棉量、入庫公檢量等數據之間的關系進行一一分析,通過推理這幾個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否合理,來確認產量的準確性。
去年是改革第一年,實施方案批復較晚,導致一部分棉花沒有經過入庫公檢而直接銷售了,這也給棉花數量核查帶來了難度。“我們通過核查加工企業收購籽棉的原始票據來推算他們的入庫公檢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纖維檢驗局質量監督科科長雷永康說。
2015年春節之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纖檢機構就已經開展了兩次對籽棉收購票據的核查。“大部分單位對數據核查工作做得很扎實,但個別單位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陸蘭參與了前期數據核查工作,說,“我一看幾個數據之間的關系有問題,一經核查,個別單位把公檢數據作為核查數據予以報送。”
為了保證核查數據的最終準確和客觀,3月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監局再次召開棉花收購量核查工作部署視頻會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書記成秉勇親自參加會議,并對各地、州纖檢所提出要求:“要不折不扣地做好籽棉收購量的核查工作,確保數據的準確、真實和可靠,如果有單位虛報數據,一經核查屬實,將對主要領導和有關人員進行事后問責。”
此次會議之后,新疆纖檢局成立了5個監督核查組,由局長李巖親自帶隊,于3月23日—29日分別赴新疆棉花主產區核查公檢數量,并隨機抽查重點區域加工企業的籽棉收購票據。
國家統計局新疆調查總隊通過與國家統計產量對照分析,認為公檢重量較準確地反映了全疆商品棉總量。
“我們可以確定纖檢各部門對這次數據核查工作做得很扎實,核查中每一個數據的來源、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都可以互相論證。除了纖檢部門,沒有人能夠掌握這個數據,我們拿到的絕對是第一手數據。”雷永康對此顯得自信和自豪。
通過公檢重量與收購籽棉折合皮棉重量相互監督,有效制約了“轉圈棉”及虛開籽棉收購票據等違規套取國家補貼的行為;與目標價格對應的棉花市場價格為全疆主要等級籽棉折皮棉價格的加權平均值,其中權數為新疆各等級皮棉上年公檢重量。公檢品質為科學采集新疆棉花市場價格提供了基礎數據;再者,有關部門將棉紡企業購買入庫公檢新疆棉的數量作為領取進口棉配額的依據,入庫公檢與配額發放掛鉤,有力地服務了國家宏觀調控。
“公檢結果可通過公檢信息網實時查詢,數據系統與棉花加工企業及多個交易平臺互聯互通,多方采信,是棉花購銷結算的重要依據,為發展棉花現代物流奠定了基礎。”中國棉花交易市場新疆辦事處總經理徐延毅說。
“新疆農發行貸款收購棉花約占入庫公檢總量的74%,為保證新疆棉花收購工作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作用。農發行要求棉花加工企業將貸款皮棉全部存入專業監管倉庫接受第三方監管,與全國棉花公檢信息網實時連接,準確掌握在庫監管棉花的公檢重量、品質結果,有效防范了棉花信貸風險。”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棉麻公檢二庫經理馬麗華說。
有關各方對去年纖檢機構“專業倉儲監管和在庫取樣公檢”制度在確保棉花目標價格改革順利實施、確保棉農利益不受損害方面所發揮的核心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對纖檢機構所承擔的新疆棉花入庫公檢工作為改革試點提供的有力支撐給予了充分肯定。
對此成績,徐水波說:“這次改革讓纖檢機構得到了洗禮,使棉花公證檢驗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我的心愿和做的努力就是做好下年度的棉花公檢工作,因為這是國家使命,這是為我國的棉花產業發展護航。”
走向完美,纖檢人在努力
早在2003年,經國務院批準的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方案中,就明確提出發展“專業倉儲”,但由于當時倉儲能力和公檢覆蓋率等方面受限制而沒有實施。而三年臨時收儲使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證檢驗接近全覆蓋,具備了“專業倉儲”的能力。
中纖局副局長徐水波認為,這一制度充分借鑒了美國專業倉儲管理的先進經驗。“美國的棉花要想取得貸款,就必須經過美國農業部的官方檢驗并進入專業倉儲監管,新疆改革制度的設計,與美國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處。”
“當然,由于是制度實施第一年,設計方案中難免有些地方考慮得不周全,有些方面工作做得不夠細致。”李巖坦然承認去年入庫公檢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前期的確有過組批、時間安排不合理,影響企業棉花及時銷售的問題。”
中纖局領導針對有關部門和加工企業就去年“專業倉儲+入庫公檢”反映的問題很重視。年初,徐水波親自帶隊組成調研組,走訪兵團農六師兩個團廠、阿克蘇地區5家棉花加工企業和3家專業監管倉庫,對有關情況深入、坦誠地交流與溝通。
各單位普遍認為,“專業倉儲監管和在庫取樣公檢”制度實施效果明顯,在改革試點中發揮了重要的核心作用,這是主流。對于改革初期難免出現的一些問題。各部門、單位認為,大多數問題主要是在試點初期發生的,不是發生在全過程中;是點上的問題、不是面上的問題;是操作層面上的問題,不是政策層面上的問題,而且是可控的。
例如,關于整批次入庫管理和出庫銷售使買賣雙方面臨的有關問題,李巖解釋說,這一問題涉及監管倉庫的管理規定,同批次棉花入庫檢驗重量以及逐包取樣后、公檢品質結果出具前,為避免給貨權人增加在庫管理費用,倉庫不能擅自改變相應批次棉花的碼放方式,只能按原批次整批次堆放管理。同時,倉庫對出庫銷售棉花沒有硬性規定棉紡企業只能整批次認購,而是根據購銷雙方意愿,可以按照入庫批次整批、拆批購銷,也可以按照使用方的質量要求重新組批購銷。
“大部分問題已經在改革初期得到解決,至于極少個別全程中發生的問題,我們已經制定了進一步改革的方案。”徐水波說。
目前,中纖局為完善棉花入庫公檢制度,已經在加強過程管理、保證公檢質量、提高公檢效率方面采取了改進措施,這些措施將在2015棉花年度具體實施。
在人員調度管理方面,棉花入庫公檢工作開始時就要統籌調度公檢人員,確保每個倉庫做到“人等棉”,對于少數產地跨區入庫的棉花,做到“人隨棉走”。在公檢時間管理上,持續優化公檢工作全流程,重量檢驗從2天提高到1天、品質檢驗從4天提高到3天完成,努力做到基本不發生重量檢驗3天完成、品質檢驗5天完成的情況。
對于企業反映的條碼異常和“三絲”問題。“我們已經和有關部門協商,打算由纖檢機構和監管倉庫人員對入庫公檢中條碼異常棉包共同補掛事先定制的條碼卡,做好相應登記,確保后續檢驗和數據采集不受影響。同時會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溝通,督促相關方堅持并完善多年來行之有效的從源頭控制的辦法,層層降低‘三絲。”
徐水波說,還有以下幾個問題要繼續向自治區反映,建議當地政府和兵團統籌解決。一是增加建設公檢實驗室,使其數量布局努力做到與監管倉庫的數量布局相適應,滿足就近就便檢驗要求。二是創造在庫組批條件,服務棉花流通貿易,核心是滿足棉花購銷質量一致性要求。三是整合棉花數據信息,做到公檢數據與棉花生產、加工、金融、物流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共享、共用,核心是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有些問題需要監管倉庫和纖檢部門去解決,但也要辯證地看待企業的某些不良情緒,不能片面地看待‘專業倉儲+入庫公檢制度。”中國棉花交易市場新疆辦事處總經理徐延毅說。
臨時收儲時期,棉花加工企業不用考慮銷售問題,絕大多數棉花由被收儲,資金回籠快,金融風險小,甚至倉儲、物流等費用也全部是國家承擔。“目標價格改革只是讓棉花加工企業重新回歸市場,承擔倉儲、保險等市場運行成本,最初可能會感到不適,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專業倉儲和入庫公檢制度。”徐延毅說。
纖檢機構在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纖檢人對做好新年度的工作多了一份信心。目前,中纖局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纖維檢驗局對新年度各項工作的準備工作已經悄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