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的香格里拉
張 禮
香巴拉·希爾頓
“香格里拉”為藏語的音譯,又譯為“香巴拉”,意思是“心中的明月”,是指一種理想的生活地方,英語為Shangri-La,大體的意思是世外桃源。“香格里拉”一詞,源于藏經中的香巴拉王國,香巴拉王國隱藏在青藏高原深處的某個地方,整個王國被雙層雪山環抱,由八個蓮花瓣狀的區域組成,中央聳立著被稱為卡巴拉王宮的同環雪山。
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出版了一部轟動一時的探險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書中描繪了一個永恒和平的寧靜之地“香格里拉”。在書中,希爾頓講述了一個離奇、帶有神秘主義的歷險故事。西方當時正處經濟衰退與戰爭頻發之時,四個背景完全不同的西方人在一次意外的旅行中,被劫持到一個深藏在崇山峻嶺之中的“世外桃源”。在這富饒的山谷中,四人開始了各自不同的奇特歷險。其中有人被這里的神奇美麗折服而不愿意離開的,有人幻想著將自己的事業駐扎在這塊快樂的土壤上,也有發現谷中金礦,野心勃勃地編織發財夢的,還有一人懷著美好的愛情逃離了現實世界。
小說著力刻畫了峽谷里的人們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無欲無求的生活,這里盡管信仰和習俗各不相同,人們卻彼此團結友愛、和睦相處。這里的人們安分地享受著陽光和雪山的恩賜,卻對峽谷里遍地的黃金不屑一顧。整個山谷由喇嘛寺僧侶管理著,活佛是當地的精神領袖,形成了一個理想的“香格里拉”社會。顯然這樣的地方,在現實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好萊塢制片公司買下該書版權后立即搬上銀幕,電影很快就風靡全球。特別是主題歌《這美麗的香格里拉》也很快唱遍全球。“香格里拉”一詞就成了一種永恒、和平、寧靜的象征,成了人們夢中的“伊甸園”與“世外桃源”的代名詞。
詹姆斯·希爾頓還在書中明言“香格里拉”就在中國藏區,地處雪山環抱中的神秘峽谷,附近有金字塔般的雪峰、藍色的湖泊、寬闊的草甸,還有喇嘛寺、尼姑庵、道觀、清真寺和天主教堂。那里,人與大自然和諧相生,多種宗教并存,多種民族共處,共同在那里生息繁衍。這部小說描繪的那個遠在東方群山之中的香格里拉,猶如一個魔幻的謎,吸引了無數人去探索追尋。香格里拉在哪里,謎一樣吸引著無數的追尋者。
《消失的地平線》構造了一個亦真亦幻的世界,但希爾頓本人并沒有到過所謂的香格里拉,他只是看了探險家洛克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上發表的一組照片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便虛構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一種特殊的存在。《消失的地平線》成書于1933年,此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戰爭的陰云正在凝聚,人們厭倦了人與人之間的爭斗和打殺,渴望一種安寧、團結、穩定的氛圍。香格里拉中恬靜、美麗、安詳這一環境,正好迎合了人們的普遍愿望。
香格里拉到底存不存在呢,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苦苦尋找。直到上世紀末的1995年,人們發現,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境內的雪山、冰峰、草地、峽谷以及多民族、多宗教和諧共處的氛圍與《消失的地平線》一書中所描繪的情景驚人的相似,于是人們為中甸縣貼上了香格里拉的標簽。這就是天堂一般的香格里拉。
希爾頓的長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故事的情節并沒有太多的魔幻色彩,而是那既真實又縹緲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吸引了不少的尋夢者。我讀著小說,靜靜地漂浮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深深地呼吸著書中清新的草香,不知不覺就會舞動著慵懶的身體,盡情地放飛著疲倦的心靈。感受著書中的環境,我的雙眸突然會變得清澈透亮,我好象看到穿著漂亮藏服的扎西卓瑪的燦爛笑臉如草原上綻放的野花,盡情地在草地上隨著節拍翩翩起舞,此時似乎我也無法安靜,站起來跟著與之牽起手瘋狂地舞動著,此刻我們之間沒有了民族之分,大家手牽著手就這樣傳遞著溫暖與快樂。
許多時候,我慵懶地躺在床上品味著書中的環境,香格里拉那美麗的自然風光、淳樸敦厚的藏域文化,雪山、草原、高山湖泊、峽谷風光、松贊林寺、白水臺、梅里雪山、卡瓦格博、藍月山谷、賽馬場景,這精彩、生動、美麗的畫面,就像電影鏡頭一組組隨著作者的推拉搖移,真切直觀地呈現在我的面前。美麗的香格里拉,大概是為夢而生的,好象只有在夢中,人們才能盡情歡喜、盡情陶醉、盡情狂癲,真正活出一份狂野的灑脫與不羈。
梅里雪山·卡瓦格博
從香格里拉縣到德欽縣約有200多公里,道路險峻,屬滇藏公路的一部分,要翻越4200多米的白茫雪山丫口,我獨自到德欽縣時,已接近傍晚,在落日黃昏前,我趕到了飛來寺。飛來寺,地處邊地小城德欽縣城的遠郊,是觀看梅里雪山的最佳場所。我趕到時,寺廟前的小廣場上已是黑壓壓的人群。有人雙手合十,頜首仰望,有人手端相機,神色專注。眾人的眼光都朝著一個方向——梅里雪山。此時霧蒙蒙的梅里雪山,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若隱若現,靜穆得儼然一座莊嚴的圣殿。
第二天我一早就到了梅里雪山觀景臺,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時間被美麗的雪山震懾住了。觀景臺對面的梅里雪山,仿佛一下子從天而降,高高聳立在繚繞的一層層云霧里,若隱若現顯示著她的神秘莫測。那綿延高聳的畫面,那雪山圣潔的肌膚,如橫空出世般排列成長列,在金色陽光照耀下,神秘的卡瓦格博峰從云層中逐漸顯露,像銀色的寶塔般閃耀著雪白的靈光。銀白的雪山是那樣的純凈,純凈得我幾乎看不見絲毫的雜質。據說,只有有緣的人才能看到梅里雪山的真面目,我第一次來就看到淡淡白云繚繞的神山,看來我也算是個有緣人了。
引領我到梅里雪山腳,并一直引導我上山的,是一小放牛娃。這小放牛娃,一面牽引著我騎馬的馬繩,還一面唱著叫不上名的土里土氣的山歌,音色竟有點象阿寶那尖尖的嗓音。在一個小山崗較平緩的地方,我從馬背上下來休息時,這個黑黑的小男孩湊近我的耳朵,悄悄壓低嗓音說:
“大哥,因為神不允許,這個卡瓦格博,至今無人能爬上去,并且將來也不會……”小男孩說完就獨自走到一邊,并哼唱起了李娜曾唱過的《青藏高原》。
我瞬間目瞪口呆,這小放牛娃的嗓音竟是那么清純,就若小溪水從耳邊流淌過一樣悅耳。我不知道,神允不允許人登上卡瓦格博峰,但我可以證明,這個小放牛娃清脆的童音已經登上了梅里雪山的峰頂,且在卡瓦格博峰上繚繞。
梅里雪山處于橫斷山脈,是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區,是云南最壯觀的雪山山群,主峰卡瓦格博是云南第一高峰,海拔6740米,為藏傳佛教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峰型如一座雄壯高聳的金字塔,被譽為雪山之神的卡瓦格博還是藏區八大神山之一。梅里雪山北與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連接,共有山峰13座,稱為太子十三峰。
卡瓦格博,藏語“白色雪山”之意,俗稱“雪山之神”,相傳卡瓦格博曾是當地一座無惡不作的妖山,是九頭十八臂的煞神,后經密宗祖師蓮花生大師歷經八大劫難,驅除各般苦痛,最終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并被蓮花生大師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門。卡瓦格博神像常常被供奉在神壇之上,他身騎白馬,手持長劍,威風凜凜,儼然一位保護神。卡格博峰下的“明永恰”和“斯恰”兩條冰川如銀鱗玉甲的長龍,從海拔5500米往下延伸至2700米的森林地帶,離瀾滄江面僅有800米,是世界上稀有的低緯度現代冰川。
神山卡瓦格博自古以來受藏民崇拜,是藏傳佛教的朝覲圣地,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的藏民會到此焚香朝拜。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們保護神的居住地。當地人認為,若人類一旦登上峰頂,神便會離開他們而去,缺少了神的佑護,災難將會降臨。卡瓦格博的高聳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神圣地位,吸引了無數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然而,從二十世紀初至今的歷次大規模登山活動,無不是以失敗告終,因此,梅里雪山至今仍是處女峰,迄今無人能夠登頂。
在梅里雪山,我失眠的心又回歸到了寧靜,雪山上縹緲的霧影尤如飄蕩的夢幻,山谷間汨汨的流水蜿蜒纏綿,流淌著春天的柔情,好象天籟之音般的旋律潤澤著你的雙耳。山中多彩的杜鵑花綻放著美麗的憂傷,百花迎風曼舞。鳥雀的啼鳴,時而快樂高昂,時而幽怨惻悱,宛如在訴說著美麗而憂傷的夢。
在梅里雪山的山谷間行走,有種恍如夢中的感覺,有點讓人不知所措,我沉浸在這幸福的夢中不愿醒來。梅里雪山,我生命里永遠的風景,一個充滿神奇的夢幻之地。
松贊林寺·虎跳峽
松贊林寺,位于香格里拉縣北角,車子駛出城北,剛上一個山坡角,就見不遠的山坡上一座座寺廟連成一片。記得第一次去時,隔著星星點點的細雨遠遠望去,在朦朧細雨中,感覺松贊林寺是如此的雍容華貴而又莊嚴神秘。金頂,紅瓦,白墻,依山就勢,鱗次櫛比,松贊林寺猶如仙宮一般,安詳地靜坐在佛屏山的半山腰旁。遠遠望去,金頂上有一只只的烏鴉在盤旋,金頂檐角上隨風擺動的風鈴,遠遠地就能聽到,廊柱上舞動的經幡,也是很遠就能看到。松贊林寺,在奶子河源頭的西邊,有“小布達拉宮”之稱,漢名歸化寺,是云南藏區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
據傳,松贊林寺鼎盛時期,喇嘛多達1200多人,如今也有700多人。喇嘛是藏族知識分子的代表者,同時也是藏族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可以說,在藏區不了解喇嘛教,就不了解藏族文化。而喇嘛寺就如同一座歷史博物館,無論從雕塑到建筑藝術,從歷史經卷到文物寶藏,都是藏民族創造自己燦爛文化與歷史傳統的體現,看過之后都會令人嘆為觀止。
金沙江從玉龍雪山與哈巴雪山穿過時,就形成了狹窄險峻的虎跳峽,虎跳峽全長20多公里,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也是落差最大的峽谷,峽谷與雪山海拔高低落差達3800多米,江面最窄處約20余米。它分為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上虎跳以“虎跳石”稱雄,中虎跳以“滿天星”和“一線天”為險,而下虎跳則是以“高峽出平湖”的風光為奇。
虎跳峽附近的公路,大都是從巖石峭壁上開鑿而出,左面是險峻的巖石險峰,右面就是咆哮奔騰的金沙江水,坐在車內往外看,驚險異常,使人驚心動魄。
上虎跳是峽谷中最窄的一段,離公路邊的虎跳峽鎮9公里,其江心雄踞一塊巨石,橫臥江中心,由于巨石橫攔,江水變得洶涌澎湃,驚濤震天,激起的江水白霧迷茫。中虎跳離上虎跳約5公里,江面落差很大,“滿天星”似的礁石鋪滿江面,百米峽谷中,可見礁石林立,此處水流湍急,江水驚濤拍岸。從中虎跳區域過滑石板區,就是下虎跳。下虎跳有縱深1公里的巨大深壑,這里接近虎跳峽的出口處,站在這里回頭看整個峽谷,只見上面云霧纏繞,兩岸山峰此起彼伏,忽遠忽近的江水澎湃而來,讓人感到驚心動魄。
金沙江穿過虎跳峽,在山水坪做了一個V字型的轉彎,便形成“長江第一灣”,此時江水略為緩和平靜下來,最后在三江口滾滾東流去。
碧塔海·八瓣蓮花
香格里拉人愛說“八瓣蓮花,香格里拉”,“蓮花”代表著幸福吉祥,香格里拉,自古就是藏民族最理想的如意寶地,藏族民歌唱道:“太陽最早照耀的地方,是東方的結塘,人間最殊勝的凈土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
細雨中的香格里拉像一位剛剛出浴的美麗少女,透著滿眼的清新,靜臥在滇西北這片沒有雕飾的高原之上香格里拉,沒有追隨著時代發展而扭捏作態,不因保持著自己原始的面目而自慚形穢。所以,我一次一次地接近這里藏族的氈房,親吻這里無邊的草甸、靜靜的湖水、巍峨的雪山。
碧塔海是一個典型的高原湖泊,它匯集了從雪山上峽谷里流下來的溪水。湖岸四周是一片天然森林,林中有杜鵑花,這種杜鵑花是高大喬木,上面的枝頭綴滿了艷麗的花朵,花形如盤,由許多小花組成。杜鵑花許多枝干低垂于湖面,因此,近岸的湖水,都被杜鵑花映成一片火紅的顏色。在五月杜鵑花盛開的季節,四周的杜鵑花瓣紛紛落入水中引來游魚,魚兒吞食花瓣后,竟醉而飄浮于水面,醉魚和杜鵑花形成了湖面的奇特景觀。記得有作家寫過一些杜鵑醉魚的散文,介紹了碧塔海這一奇觀,敘述了黑熊趁月色來湖邊撈食醉魚的情形,增添了神秘的碧塔海色彩,使游人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