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匯聚共祈和平——“兩岸退役將領和平書畫展”作品選(上)

?韓德彩中將南京軍區空軍原副司令員

?丁之發上將全球中華粥會世界總會名譽總會長臺灣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名譽院長

?童世平上將解放軍總政治部原副主任

?阮武昌新四軍老戰士上海警備區原副政委

?辜瑞蘭臺北中華粥會副理事長

?陸炳文全球中華粥會世界總會總會長臺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主席
歷史將記住下面的日子: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海軍密蘇里戰艦上正式向盟國簽訂投降書;9月3日,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5年7月30日下午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回顧和思考進行第25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同志說:“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一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重新確立了我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這一偉大勝利,也是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貢獻。”那一場在我們的民族史上以慘烈開端,以完勝告終的戰爭,它的功績,它的精神,它的教訓,永遠銘刻在心底,已經凝聚為國魂:“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這一句鏗鏘在國歌里的召喚,將成為世世代代子子孫孫傳承無盡的血脈精神!
歷史將記住這些名字,14載浴血奮戰,3500萬中華兒女流血犧牲,前仆后繼,英烈輩出,從楊靖宇、彭雪楓、左權,到佟麟閣、張自忠、戴安瀾……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曲蕩氣回腸的愛國之歌,正是這些英烈和他們身上所蘊涵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才支撐著我們整個民族走過了那一段異常艱難的歲月,最終實現了獨立與解放。
歷史將記住這條教訓:落后就要挨打。70年前的硝煙早已散盡,但留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創傷難以撫平,大半國土淪喪,數千萬同胞傷亡,達6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一個國勢衰微的民族,難逃被侵略的命運。而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一項項重大成就和在國際社會上不斷提高的地位,有力地證明:只有國家振興、民族富強,我們才能免受欺侮,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歷史又驗證一條真理:得民心者勝,失民心者敗。當年妄稱“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日本侵略者,之所以落個慘敗的下場,而積貧積弱的中國最終取得勝利,就世界范圍來說,因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行徑遭到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譴責,而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支持和聲援;就國內來說,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體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凝心聚力打勝的一場人民戰爭。國難與民渡,國盛靠民興。今天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黨只有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才能永葆蓬勃生機,國家才能日益興旺發達。
歷史留下一筆豐厚的遺產。70年前救亡圖存的歷史任務雖已完成,但中國人民浴血奮戰14年所鑄就的一切將長留在人類歷史的寶庫中。習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肯定了抗戰研究取得許多重要成果,同時也指出,“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地位和歷史意義相比,同這場戰爭對中華民族和世界的影響相比,我們的抗戰研究還遠遠不夠,要繼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他還對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確的、具體的意見。這就為黨史軍史研究部門、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機構等單位包括我們這類雜志指明了方向。抗戰研究仍然任重道遠。
今天,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就是要從那段悲壯的歷史中汲取偉大的精神力量,轉化為實施“四個全面”偉大戰略布局的強大動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牢記歷史,不忘過去,傳承精神,開創未來,這就是歷史給我們的深刻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