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立輝,張洪德,張曉云,段中海,周同茂,馮欣璞
(1.正定縣畜牧獸醫站,河北石家莊050899;2.河北農業大學,河北保定071000;3.河北征宇制藥有限公司,河北石家莊051431;4.石家莊市動物專用免疫增強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北石家莊051431)
免疫調節技術是河北征宇制藥有限公司推廣的針對畜禽免疫的整體調節技術,初步驗證具有促進免疫器官發育、提高抗體水平、增強免疫因子產生、提高抗體整齊度的作用。為了驗證其對蛋雛雞生產性能、免疫功能和抗體消長規律的影響,形成應用免疫調節技術后的免疫程序,進行了試驗。
1日齡海蘭蛋雞2 棟,石家莊市某雞場飼養,分為試驗組(4070 只/棟)、對照組(4065 只/棟)兩組。
試驗樣品:安疫肽,河北征宇制藥有限公司提供,100 毫升飲500 千克水;肽好,河北征宇制藥有限公司提供,4000 羽雛禽/瓶,飲水使用;高免多糖,河北征宇制藥有限公司提供,100 克飲500 千克水。
試劑:新支腎三聯疫苗VH+H120+28/86(VIG221),維奧蘭羽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產;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Gt 株),哈爾濱維科生物技術開發公司生產;雞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二聯滅活疫苗,雞新城疫病毒(La Sota 株)、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M41 株)二聯滅活疫苗,雞新城疫病毒(La Sota 株)、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M41 株)、減蛋綜合征病毒(AV127 株)三聯滅活疫苗,普萊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雞痘活疫苗,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活疫苗,新城疫中等毒力活疫苗(I系),廣東永順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禽流感二價滅活疫苗(H5N1 Re-6 株+ H9N2 Re-2 株),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鄭州生物藥廠生產。雞白細胞介素2(IL-2)檢測試劑盒、γ-干擾素(IFN-γ)檢測試劑盒、傳染性法氏囊病抗體檢測試劑盒,均購自泰安聯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抗原和標準陽性血清,購自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

表1 免疫調節技術對蛋雛雞死淘率、飼料轉化率、體重等的影響
試驗組和對照組采用相同的飼養管理:籠養,設專人飼養管理,自由采食,自由飲水。監測母源抗體水平,新城疫疫苗在母源抗體水平抗體滴度接近6 時首免,首免后繼續監測抗體水平,當抗體滴度接近4 時再次免疫,2 次免疫之間的間隔不低于2 周;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在母源抗體水平接近800 時首免,首免后繼續監測抗體水平,當抗體滴度接近800 時再次免疫,2 次免疫之間的間隔不低于2 周;監測母源抗體水平,禽流感疫苗在母源抗體水平抗體滴度接近5 時首免,首免后繼續監測抗體水平,當抗體滴度接近5 時再次免疫,2 次免疫之間的間隔不低于3 周;傳染性支氣管疫苗在母源抗體水平抗體滴度接近4時首免,首免后繼續監測抗體水平,當抗體滴度接近4 時再次免疫,2 次免疫之間的間隔不低于3 周;試驗組6~8日齡按說明使用安疫肽,13~15日齡按說明使用肽好,20~22日齡按說明使用高免多糖;對照組不使用上述樣品。
記錄全部雞的死淘情況,60日齡、120日齡體重,耗料量、發病情況,計算死淘率、平均體重、平均耗料量、料肉比。
14日齡、28日齡每組隨機抽取20 只剖檢,測其免疫器官指數。免疫器官指數的檢測方法是將雞稱重后,從心臟采血,然后頸動脈放血處死,迅速取脾臟、法氏囊以及胸腺,剔除脂肪后稱鮮重。根據公式:免疫器官指數=免疫器官重量/體重,計算各免疫器官指數。

表2 免疫調節技術對海蘭蛋雛雞免疫器官指數的影響
抗體采樣翅靜脈采血,抽檢率0.1%,采樣時間分別于1、3、6、13、20、27、34、41日齡、48日齡、55日齡、74日齡、89日齡、104日齡、119日齡;新城疫抗體水平采用血凝實驗和血凝抑制實驗取平均值,應用Office-Excel 軟件繪制抗體消長規律曲線;傳染性法氏囊病血清抗體的檢測采用ELISA方法,嚴格按傳染性法氏囊病抗體檢測試劑盒提供的方法進行,應用Office-Excel 軟件繪制抗體消長規律曲線;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抗體水平采用血凝實驗和血凝抑制實驗取平均值,應用Office-Excel 軟件繪制抗體消長規律曲線;禽流感抗體水平采用血凝實驗和血凝抑制實驗取平均值,應用Office-Excel軟件繪制抗體消長規律曲線。
10日齡測IL-2 和IFN-γ 水平,使用ELISA 試劑盒進行檢測。
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應用免疫調節技術降低海蘭蛋雛雞育雛期死淘率1.85 個百分點、育成期死淘率0.48 個百分點,提高育雛期平均耗料量1.83%、育成期平均耗料量0.45%,60日齡平均體重增加2.92%、120日齡平均體重增加1.28%,降低育雛期料肉比1.50%、育成期料肉比0.26%。
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應用免疫調節技術能提高海蘭蛋雛雞14日齡、28日齡胸腺指數、法氏囊指數、脾臟指數,除28日齡胸腺指數達到顯著水平(p<0.05)外其他日齡免疫器官指數均未到達顯著水平(p≥0.05)。

表3 免疫調節技術對海蘭蛋雛雞新城疫抗體水平的影響(抗體滴度log2)
2.3.1 對新城疫抗體水平的影響:(見表3、圖1)
根據新城疫母源抗體水平監測結果,在7日齡進行新城疫首免;根據新城疫抗體水平監測結果,21日齡進行新城疫二免,60日齡、90日齡、120日齡分別加強免疫一次。

圖1 免疫調節技術對海蘭蛋雛雞新城疫抗體消長規律曲線
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應用免疫調節技術極顯著提高20日齡、27日齡、41日齡、55日齡、74日齡、89日齡、104日齡、119日齡海蘭蛋雛雞新城疫抗體水平(p<0.01);且從新城疫抗體消長規律曲線可以看出海蘭蛋雛雞新城疫母源抗體是一個迅速下降的過程,6日齡即接近6 個滴度,對照組和試驗組母源抗體水平變化規律基本一致;即使7日齡首免后抗體水平依然下降,直至20日齡下降到最低點(接近臨界保護值4 個滴度)后緩慢上升;21日齡二免新城疫苗后即緩慢上升,到二免3 周后達到最高峰,之后緩慢下降,免疫大約1 個月后下降到最低點;之后每次免疫都在免疫后2~3 周達到高峰,之后緩慢下降4 周左右接近臨界值,按照一個月接種一次,抗體滴度一直保持在4~8 個,對蛋雛雞有較好的保護力。

圖2 免疫調節技術對海蘭蛋雛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抗體消長規律曲線
2.3.2 對傳染性法氏囊病抗體水平的影響:(見表4、圖2)
根據傳染性法氏囊病母源抗體水平監測結果,在14日齡進行傳染性法氏囊病首免;根據傳染性法氏囊病抗體水平監測結果,28日齡二免之后不再加強免疫。
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應用免疫調節技術能提高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水平,其中55日齡、89日齡達到顯著水平(p<0.05);且從傳染性法氏囊病抗體消長規律曲線可以看出海蘭蛋雛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母源抗體是一個迅速下降的過程,13日齡即接近臨界保護值800,對照組和試驗組母源抗體水平變化規律基本一致;14日齡首免后于20日齡、27日齡檢測,抗體水平變化不大,所以28日齡加強免疫一次,之后逐步上升并一直保持在800 以上抗體滴度,對蛋雛雞有較好的保護力。

表4 免疫調節技術對海蘭蛋雛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抗體水平的影響
2.3.3 對禽流感抗體水平的影響(見表5、圖3)
根據禽流感母源抗體水平監測結果,在21日齡進行禽流感首免;根據禽流感抗體水平監測結果,75日齡、105日齡分別加強免疫一次。
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應用免疫調節技術顯著提高34日齡、48日齡、55日齡、74日齡、89日齡、104日齡海蘭雞禽流感抗體水平(p<0.05);且從禽流感抗體消長規律曲線可以看出海蘭雞禽流感母源抗體是一個先緩慢升高再迅速下降的過程,6日齡達高峰后快速下降,20日齡后即接近5 個滴度,對照組和試驗組母源抗體水平變化規律基本一致;即使21日齡首免后抗體水平依然下降,直至34日齡下降到最低點后緩慢上升,到74日齡后又接近臨界保護值需加強免疫一次,此后經歷上升和下降的過程,到104日齡接近臨界保護值,需要再次加強免疫。
2.3.4 對傳染性支氣管炎抗體水平的影響:(見表6、圖4)
根據傳染性支氣管炎母源抗體水平監測結果,在7日齡進行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首免;根據傳染性支氣管炎抗體水平監測結果,90日齡、120日齡進行傳染性支氣管炎加強免疫。
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應用免疫調節技術顯著提高34日齡、55日齡、74日齡、104日齡、119日齡海蘭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抗體水平(p<0.05),極顯著提高89日齡海蘭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抗體水平(p<0.01);且從傳染性支氣管炎抗體消長規律曲線可以看出海蘭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母源抗體是一個迅速下降的過程,6日齡即接近4 個滴度,對照組和試驗組母源抗體水平變化規律基本一致;7日齡首免后抗體水平逐步上升,直至34日齡到高峰,到89日齡、119日齡又接近臨界保護值需加強免疫一次。

表5 免疫調節技術對海蘭蛋雛雞禽流感抗體水平的影響

圖3 免疫調節技術對海蘭蛋雛雞禽流感抗體消長規律曲線

圖4 免疫調節技術對海蘭蛋雛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抗體消長規律曲線

表6 免疫調節技術對海蘭蛋雛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抗體水平的影響
2.3.5 蛋雛雞的免疫程序根據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母源抗體監測結果及免疫后抗體監測結果并結合臨床經驗,確定的蛋雛雞、青年雞免疫程序為:
7日齡:新支腎三聯疫苗,2 羽份,滴鼻、點眼;
14日齡: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2羽份,飲水;
21日齡:雞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二聯滅活疫苗,0.3 毫升/只,頸部皮下注射;
28日齡: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2 羽份,飲水;
35日齡:雞痘活疫苗,2 羽份,刺種;
45日齡: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活疫苗,1 羽份,點眼;
60日齡:新城疫中等毒力活疫苗(I 系),1 羽份,肌肉注射;
75日齡:禽流感二價滅活疫苗,0.5 毫升/只,肌肉注射;
82日齡: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活疫苗,1 羽份,點眼;
90日齡:雞新城疫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二聯滅活疫苗,1 羽份,點眼;
105日齡:禽流感二價滅活疫苗,0.5 毫升/只,肌肉注射;
120日齡:雞新城疫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減蛋綜合征病毒三聯滅活疫苗,0.5 毫升/只,肌肉注射。

表7:免疫調節技術對海蘭蛋雛雞IL-2 和IFN-γ 產生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應用免疫調節技術能提高海蘭蛋雛雞IL-2、IFN-γ 水平,促進細胞因子產生,其中到IFN-γ 達顯著水平(p<0.05)。
對照組和試驗組精神良好、采食正常,在整齊度方面試驗組優于對照組。
2.6.1 粗略分析
經濟效益提高主要來源于:飼料成本節省、增重、降低死淘率、疾病防控節省藥費、禽產品品質優化等。
飼料成本節省:試驗組每生產1 千克肉需消耗3.87 千克飼料,對照組每生產1 千克肉需消耗3.89千克飼料,每生產1 千克肉試驗組較對照組節省飼料0.02 千克,按一只雞育成期末體重1.64~1.66 千克計算,與對照組比較,平均每只節省0.033 千克,飼料按每千克2.8 元計算,約節省0.09 元。
增重: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每只平均增重多0.021 千克,毛雞價格10 元/千克,增加經濟效益0.210 元。
降低死淘率:與對照組相比,降低死淘率2.29個百分點,可增加出欄92 只。育成雞市場價約16元/只,僅此項增加收入1472 元。
疾病防控節省藥費:應用本品能做到不發病、少發病、發病輕;與之相對的常發病、病情重從而帶來的死亡損失、治療投入及生產性能的損失相當巨大,其綜合效益指標無法準確計算,但僅節省藥費一項,試驗組比對照組平均降低約0.3 元。
投入成本:0.06 元/只。
2.6.2 綜合經濟效益分析:
綜合經濟效益=毛雞收入-飼料消耗+藥費節省-方案投入
=[(試驗組總轉群重-對照組總轉群重)×毛雞價格-(試驗組總耗料量-對照組總耗料量)×飼料單價]/入舍數+藥費節省-方案投入
=[(6542.06-6298.68)×10-(24252.4-23475.3)×2.8]/4000+0.3-0.06=0.304 元/只
備注:因人工、設備、場房、雞苗等其他投入等均相同,故不作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