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四川涼山下,熙熙攘攘的彝族人正趕往他們的集市,在集市上,有著讀不完的故事,而土生土長的攝影師蘇呷此色多年將鏡頭對準這些熟悉的人們,用樸實的視角記錄下這里的點點滴滴。
最真實的民族資料
作為一名生活和成長在這里的彝族攝影人,我愛這片養育我的土地,我愛我的族人,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民族的記憶。希望通過手中的相機記錄下族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通過這些影像的記錄來表達自己對這片土地和族人們的熱愛,通過影像找回許多已經漸漸遠去的記憶。記錄身邊平凡而真實的場景:集市上的買賣人、曬場上晾曬糧食的人們、悲傷的葬禮、豐收的喜悅、田間地頭忙碌的人們……他們的喜怒哀樂,面對自然與現實的精神力量,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等等,這些熟悉而普通的人和事,都是我要表現的東西,集市作為這里的生活市場,其豐富程度不言而喻,它是我源源不斷的拍攝題材,作為一個記錄者,我希望我的影像里所表現的是族人最最真實的一面,為后人留下一些影像資料。
攝影師介紹
蘇呷此色
民族:彝族
蘇呷此色,生于1981年,在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生活工作,2002年開始接觸攝影,從2003年開始將鏡頭聚焦于身邊的人和事,把記錄彝族人作為自己的拍攝主題,他很少參與攝影活動,但卻長時間沉醉于這種真誠的影像記錄。曾入圍2013年侯登科紀實攝影獎,2012年法國才華攝影基金中國賽區獎。
縫制新裝
彝族傳統服飾工序復雜繁瑣,大部分都要靠全手工制作完成。她們并非為了迎合攝影師的需求而身著民族服裝,而是出于習慣,這樣的衣服對于她們而言,便是生活傳統的一部分,對于彝族的女性,服飾是最鮮明的符號,而織補縫制也是日常的一部分,雖然沒有現代的生活所帶來的便捷,卻生活安逸、富足。2014年5月特木里鎮
1 弊族“畢摩”
作法事的“畢摩”,畢摩是一種專門替人禮贊、祈禱、祭祀的祭師。畢摩神通廣大,學識淵博,主要職能有作畢、司祭、行醫、占卜等活動,解放前只有畢摩掌握彝族文字。2011年12月拉果鄉
2 數餞的買賣人
集市上兩名買賣人正在數著手中的鈔票,在集市的早期,這里是以物換物和以“銀兩”作為貨幣的進行交易,隨著人民幣的傳播,彝族人慢慢地接受了人民幣。2012年5月拖覺鎮
3 看手相
請女巫師“莫尼”看手相占卜的婦女們,每次占卜“莫尼”都要收取適當的費用。彝族入迷信“莫尼”,她也會在占卜后,提出破解之法,例如“殺雞辟邪”等迷信的方式。2014年11月補洛鄉
4 看秤的彝族人傳統的秤是彝族買賣人常用的稱重工具,秤砣秤桿在他們眼中更真實,而電子稱在近些年剛剛流入到集市上,畫面中的中年男人正盯著秤上的刻度認真觀察,在集市上,這一幕成為了日常的寫照。2012年10月拖覺鎮
5 集市路上
三個青年正騎著一輛摩托車前往集市,在河邊穿過,而鴨子在河的下游,河邊的彝族婦女正在販賣她的商品,畫面三者相互呼應,讓這一瞬間凝固,構成了巧妙的關系。2012年10月拖覺鎮
1 “哈帕”女子
頭戴傳統頭飾“哈帕”的女子,這種頭飾是布拖阿都彝族獨有的。阿都彝人培育了阿都彝人獨有的文化,特別在手工業、紡織、首飾制造上都較為突出。這張照片拍出了極具代表性的彝族女性特性,她雖然不突出,但卻代表了彝族婦女的群體形象,表情和藹,與自然相處,阿都彝人與這片土地共同生存,更是對彝人品質的刻畫,雖然畫面瞬間性不強,卻有永恒之美。
2 少年與馬
在加工坊前,少年與他的馬合影,從照片中可以看出,這里的加工坊墻面上的文字是漢語,而彝語基本無人再使用,少年個子不高,被馬擋住大部分的臉和身體。在這里,馬是十分便捷的交通工具,正如我們今天喜歡和自己的汽車合影一樣,馬在彝族少年心中也具有特別的意義。2014年6月布拖縣
3 彝族商販
四川涼山自治州屬高寒山區,在冬季,這里同樣布滿了積雪,然而集市卻不會因為下雪而停止,集市是在這里生活的阿都彝人的交易中心,在雪中的集市里賣雞的男子面向鏡頭,雪從他的身邊劃過,高聳的鼻梁突出了他的面容,單薄的衣服讓他略顯可憐,這三只待販賣的雞,是他今天的希望。2011年2月縣城集市
捕捉集市影像
古樸原始
布拖縣位于四川涼山自治州東南部,彝族人口占94%。這里是彝族阿都支系文化的腹心地帶,阿都彝人的生活習慣、勞作方式等保留著較為原始的狀態。在早期,這里還進行著以物換物的方式較為常見。集市特點拖覺鎮集市“逢九必開”,規模更是令人驚嘆,集市從早上開始至下午三點,人數可達萬人,其周邊的拉達鄉、補洛鄉、俄里坪等地的人都會來此交易。與其他集市不同,拖覺鎮集市是一個完全的牲畜交易大集,很少出現其他的物品交易。
如何前往
拖覺鎮位于布拖縣城南面,距縣城布拖約21公里。乘飛機抵達成都后可轉乘汽車或者火車抵達涼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從西昌成大巴車約2個小時可達布拖縣,在布拖縣有公交車抵達拖覺鎮集市,票價為5元。住宿標準約為150元人民幣。
拍攝提示
1.彝族女性特寫
彝族女性服飾十分具有特色,特別是頭飾,她們以銀作為材料雕琢出別致的樣式,彝族女性肖像特性可以很好地突出人物特征和民族工藝。
2.環境肖像
集市中,彝族人或牽著自己的牲畜進行售賣,或騎馬前行,他們與牲畜的關系、與環境的關系是最為具有生活氣息的,在這里,并不是要拍攝人物,而是要將人物與牲畜的關系捕捉。
3.人物群像
在彝族集市上,有很多其民族獨有的人物、例如“巫師”、“巫醫”等,這些人物會成為集市中人群的據點,他們與周圍人物的神情、手語都會成為經典的影像。
重民族風情
對少數民族題材進行拍攝,首先要對其民族風俗進行了解并尊重,而在布拖周邊的集市上,也有著一些題材需要回避或溝通。
法事拍攝需要許可
彝族人會在集市上做一些法事,以報平安等事項,對于巫師的拍攝,需向求法事的家人溝通,因為他們會認為攝影師的行為會影響神靈,除此之外,一些家庭的聚會,紅白喜喪的拍攝也同樣需要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