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滿
當“踩踏”來臨時
黃書滿
你了解踩踏事件嗎?誰又希望自己被踩踏而喪命?然而,這樣的事件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成為血淋淋的事實。
2013年2月27日,湖北襄陽老河口市秦集小學發生了一起踩踏事件。據了解,該小學共有住校生502人,因新宿舍樓正在建設中,一棟四層樓房被改造成臨時宿舍樓。當天早晨6時許,值班老師沒有按時打開一樓鐵門,致使急于出門的學生下樓時相互擁擠,發生踩踏事件,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傷。2014年12月31日23時35分許,上海外灘廣場也發生了一起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其實,別的國家也發生過踩踏事件,釀成不少悲劇。2008年9月,在印度西部焦特布爾錢姆達廟踩踏事件中,147人死亡,55人受傷。2010年7月,在德國杜伊斯堡露天音樂節踩踏事件中,19人死亡,342人受傷。2011年2月21日晚,馬里首都巴馬科一座體育場發生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64人受傷。踩踏,這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就隱藏在生活之中,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一定要引起注意。

什么樣的地方容易發生踩踏呢?一般來說,踩踏事件常發生在空間有限而人口密集的地方,比如會場、商場、影院、酒吧、樓梯,或狹窄的街道、室內通道等。當發生緊急情況時,人們會不自覺地向前擁擠,而在行進的過程中,如果前面的人摔倒了,而后面的人又不知情,仍然前行,那么就會出現踩踏。這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后面推前面,致使人群中的個別弱者因為摔倒而成為被踩踏的對象。有關專家指出,發生踩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恐慌、憤怒、興奮等情緒使人失去理智,從而不顧一切地往前擠壓。若置身其中,誰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在一些事件中,很多受害者都是在剛意識到危險的時候就被擁擠的人群踩在腳下的。那么,如何判別危險?又怎樣保護自己呢?下面就向大家介紹一些方法和經驗。
如果你看到一群人擁擠地向自己這邊靠攏,必須馬上躲到一旁,這是最簡單的自護方法。如果路邊有商店、咖啡館、小餐廳等可以進去躲避,如果有高一點的臺階可以站到上面去,那是最好不過的了。此時,不要慌亂奔跑,以免摔倒,更不能逆人流而行,這樣極易被來勢洶洶的人流所“吞沒”。如果你身不由己地陷入其中,那也不要慌亂,既然無法擺脫也只能隨波逐流了。行走時,一定要穩住腳跟,若有可能抓住一樣牢靠的東西來分離自己那是最好的了。若這些條件都不允許,身體一直向前行,這時就不要采用體位前傾或低重心的姿勢,即便鞋子被踩掉了,也不要彎腰去撿。總之,你要盡量保持身體直立,做到心不慌、腳不亂。

當人群中出現騷動的時候,你一定要加強防范,隨時做好保護自己或親人的準備。如果發現身旁有人摔倒,你要大聲呼喊,盡快讓后面的人知道這里發生了什么情況;否則,后面的人會繼續擠上來,極易發生“踩踏”。當然了,你在條件允許的時候,可以伸出援助之手,幫他人解圍。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未成年,個子矮,力氣小,應變能力差,很容易在混亂中失去陣角。一個有過類似經歷的男生說:“當時人擠人,我都快被擠蒙了,不往前走都不行。很多女的都被擠哭了,用手不停地亂抓。我一直扶著墻角往前走,生怕自己摔倒,幸好很快就被擠到了一樓,這才有驚無險!其實,越慌忙就越容易被擠倒,如果大家都按一定的順序下樓,也就不會發生危險了。”面對混亂的場面,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很關鍵的。爭取做到遇事不慌,否則大家都“爭先恐后”地往下逃,就會增加危險系數,甚至出現誰都逃不出來的慘劇。
當踩踏發生后,場面極為混亂,每個人都想跳脫出去,可越想逃就越身陷其中,于是亂成一片。這時,你可以用一只手緊握另一手腕,手肘撐開,平放在胸前,微微向前彎腰,從而形成一個小空間,以保持呼吸通暢。與此同時,你要保持沉著冷靜,看到前方有人摔倒,如果無力援助,那盡量繞之而行,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若自己不慎被人擠倒在地,這可怎么辦呢?在掙扎后無法起身的情況下,只好蜷縮身體,形成球狀,雙手緊扣,置于頸后,保護好頭部、頸部、胸部和腹部,發出聲音求救。另外,你還可以抓緊時間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自救和互救,比如:將身邊的小孩攬入懷里,用手抓住旁邊的固定物等。
經歷過踩踏事件的人,即使沒有生命危險,也會留下心理陰影。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不敢參加集會……有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能“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踩踏事件有其發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一定要理智對待,慢慢地平撫心緒。以后一定要注意,不要因為好奇心的驅使,而專門找人多擁擠處去探索究竟。這種“看熱鬧”的心理,往往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踩踏事件后,你可以獨處一段時間,或和家人出去散心,一段時間后一定能平靜地對待這個世界。
總之,為了避免這種人為災難的發生,你要盡量少去人口稠密的地方,不集會,不逐流,不從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