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滿
別迷戀“占星術”
黃書滿

近年來,校園里刮起了一股“星座風”。一些有關“星座”、“運勢”的書籍熱賣,并深受青少年歡迎。許多學生按照星座“預測”學途,“占卦”未來,而互聯網上的“星座頻道”點擊量日見攀升。那么,青少年該怎樣對待星座呢?先看下面一個案例:
下課鈴聲剛響,前排的幾個女生都坐不住了,竟然在老師的眼皮子底下拿出了花花綠綠的書刊。這些書刊都是關于星座運程的。
小華也是一個星座迷。“嘿,這個說得太準了,正好符合你喲!”小華一邊看書,一邊給同桌“占卦”。
“我可不信這個?”大鵬說完,就朝門口走去。
“你別不信,今天你的運氣就很差,要小心點,否則災從天降!”大鵬頭也沒回,拉著另外一個同學就去操場玩了。
一晃到了中午,同學們成群結隊地出校門了,大鵬也跑到食雜店,想買一瓶水,可沒想到早上剛從媽媽那里要來的50塊錢不見了。
“怎么會呢?”大鵬急得直冒汗。
“書上說了,今天你的運氣不好,我都提醒你了……”小華不但不安慰,還幸災樂禍的樣子,讓大鵬心煩意亂。事已如此,大鵬只好認倒霉了,但對小華的話仍“兩耳不聞”。他覺得自己丟錢只是個偶然。
第二天,小華又翻開那本書,看得津津有味。“喂,大鵬,你今天的運勢不錯嘛!一定能被老師表揚!”
“我才不信呢!”這樣的話,大鵬早就聽膩了。不過,別的同學爭著說:“小華,你給我算算唄?”“還有我,最近我點子背極了,看看有沒有什么好辦法?”……
教室里開了鍋。
對此,大鵬嗤之以鼻,心想:“小華中毒太深,不幫一把,他以后非得走火入魔不可!”可是,怎么幫他呢?把他的書偷偷地扔掉?不行,他還會買的!給他講星座的不科學性?他肯定聽不進去!把這件事告訴老師?小華會生氣的……大鵬想了一晚上,也沒想到一個好辦法。
轉眼間,期中考試到了,大鵬在積極備考的時候,小華卻從網上搜索了“占星術”,說穿紅衣服考試能得高分。這個消息很快在班里傳開了,有幾個同學效仿小華,也準備了紅衣服,正做白日夢呢。
可是,小華沒買到紅襯衣,又不想把紅衣服穿在外面,就順手塞到書桌里了。那天,大鵬注意到有幾個女生穿了紅衣服,還有兩個男生把紅衣服穿到里面。他們相互地瞅著,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神色。
大鵬見狀,心里琢磨著,怎樣才能打破“穿紅衣服考高分”的傳說呢?考試前,小華尿急,去了一趟廁所。大鵬靈機一動,偷偷地將他書桌里的紅衣服取出來,然后放到走廊的衣柜里。小華回來后,也沒顧得上看紅衣服,拿起筆就答卷。考完后,小華發現桌子里的紅衣服不見了,臉色慘白。
“誰動了我的東西了?”小華扯著嗓子喊。
“什么東西?”大鵬問。
“書桌里的衣服!”小華一邊喊,一邊四處尋找。
“你說的是紅衣服嗎?你沒穿在身上呀?”大鵬假裝地問。
“我,我……”
隨后,小華的情緒一直不穩定,認為自己一定會考砸。三天后,老師公布成績時,小華的分數比以前每次考試都要高。與此同時,那幾個穿紅衣的同學都耷拉腦袋,成績更糟了。這時,大鵬有板有眼地說:“大家還是別相信占星術了,如果穿紅衣服就能考出好成績,那還用老師干啥兒?只要每人一件,就考試無憂了。”聽了大鵬的話,那幾個跟風的同學低下了頭。
“小華,你別再迷戀‘占星術’了。你不覺得自己很愚蠢嗎?如果你前兩天能靜下心來好好復習,取得好成績的幾率要大于你花兩小時用‘占星術’來預測。”小華覺得自己很沒面子,可又無力反駁。后來,大鵬還收集了很多資料,向同學講解星座的不科學性。“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士,有誰是星座的追隨者呢?如果按‘占星術’來交友,要是一個班里沒有一個與自己合的,那你要封閉起來嗎?”小華聽了,不再迷戀“占星術”了。
為了讓同學們正確認識占星術,大鵬向老師反映了這種情況。老師還請來心理專家給大家上了一課堂。“孩子們,大家好!你們當中的很多人,之所以熱衷于星座,是因為你們的好奇心極強,對新事物充滿了探求的欲望,而星座本身就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另外,一些孩子喜歡做星座測試,從中找到心理安慰。做過星座測試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觸,那就是覺得測試結果與自己有一定的交集,所以就覺得很準。測試結果不是絕對的,有很大的彈性。從這個角度看,很像‘自己’,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很像‘自己’。若是沉迷于‘占星術,以測試結果或運程來指導實踐,那人生的舞臺不亂套才怪呢?”聽了心理專家的講解,大家都若有所思,對“占星術”有了一個深入的認識。
2014年1月13日,《中國婦女報》刊發《星座影響人體健康沒有科學依據》一文。其中,北師大心理學系許燕教授提出,不少人對命運預測的相信,與其自身的自我心理暗示是分不開的。青少年看到預測結果后,往往只看到印證相似的,而忽略印證不對的,這種自我暗示導致一些人認為“命運預測”結果準確,從而導致了更多的人相信這種“命運預測”。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他們對于“幸運數字”、“星座命運”等的相信和認同,具有較大的娛樂性。
我們要清晰地認識星座的娛樂性,不可把預知、占卜的結論作為判定個人未來的標準。其實,主宰命運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創造奇跡。
編輯/黃書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