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德文
熟人社會網絡
一個縣有幾十萬人口,但真正有權有勢或許只是幾百個人。這幾百個人里面大概有兩三百個科級以上干部,然后有幾十個較有影響的各行各業的老板,再有就是幾個有頭有臉的江湖人士。
我們在縣城調研,感觸非常深的是,這幾百人構成了一個熟人社會網絡,相互之間即便不熟悉,也大致了解各自的底細。
一般情況下,黑社會老大不會以犯罪分子頭目的臉面示人,他們都注冊有公司,或從事一些正當職業,許多老大都是跨行業經營。也因此,這些老板交游甚廣,他們可以進入這個縣的經濟經營的圈子,和正經生意人相熟;他們也會因為從事經濟活動的緣故,和地方政府領導、公安部門相熟。
產業灰色地帶
黑社會基本上都是草根出身,沒有多少文化知識,這就注定了這些黑社會組織只能從事一些低端產業,比如經營賓館、娛樂場所,從事建筑等行業。
比如,賓館、娛樂場所往往是黃賭毒等黑色產業的聚集地,一般生意人不愿意冒風險,排除干擾的最好辦法是,和那些有勢力的地方力量合股經營。
我們調研的這個縣,存在黑社會控制的產業大致有三個:長途班線、米粉批發、土石方工程。
長途班線的營運需要交管所頒發客運許可,這就決定了每條線路可營運的客車數量是相對固定的,客運利潤非常有保障。絕大多數客運公司自己并不投資購買客車統一營運,而是讓一些大大小小的老板“加盟”,客運公司收取管理費,客車老板則自負盈虧。為了避免被滋擾,絕大多數老板都愿意和黑社會勢力合股。他們之間分工明確,臺面上的老板負責規范經營,黑社會勢力維護壟斷市場秩序。
全縣大部分米粉都來自于縣城幾個較為大型的批發店,這意味著只要控制了這幾家店的米粉銷售,全縣米粉的壟斷利潤就容易獲得。當地黑社會勢力派幾個混混上門給這幾家店的老板“做工作”,要求每斤統一提價兩毛錢,這兩毛錢的額外利潤給黑社會。兩毛錢的差別,對老百姓而言幾乎沒什么影響,批發店的老板也沒什么損失,黑社會卻不知不覺中獲取了可觀利潤。
大多數土石方工程都由具有黑社會背景的公司承擔。之所以容易被壟斷,與這一產業的資源稀缺性有關,它同樣受到相關部門的嚴格控制,一般老板難以進入這一領域。至于拆遷業務,大家心知肚明,因為只有暴力才能“突破”釘子戶抗爭難題。在政府對于使用暴力越來越慎重的情況下,黑社會的非法暴力已經成為一些地產商的依靠。
這一行的兩條“底線”
黑社會要長期生存、“發展”下去,需要解決幾個問題:一是來自黑社會內部的斗爭,團伙之間、老大之間,如果競爭失序,就有可能兩敗俱傷;二是來自精英網絡內的變化,一個老大過于囂張,或其保護傘意外落馬,都有可能招來滅頂之災;三是來自產業經營的能力,如果經營不善,也可能導致黑社會團伙難以為繼。
一般情況下,公安局的主要領導都必須是異地任職,這會對黑社會勢力的生存網絡造成沖擊。在公安局內部人士看來,完全將黑社會根除困難重重,因為黑社會賴以生存的網絡很難拔出,需要非常艱苦的努力和高超的博弈技巧。
(孫大圣摘自《南風窗》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