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風
姑魯寨里的“石神”
貴州省三都縣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水族自治縣,這里風景優美、民族風情獨具,有“像鳳凰羽毛一樣美麗的地方”之稱。三都縣里有個叫姑魯寨的古老水族村寨,其歷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幾乎家家戶戶都供奉著一位特別的神仙——“石神”。
關于“石神”的傳說其實并不久遠,據說上個世紀50年代的一天,寨里幾名婦女在河邊洗衣時,一個橢圓形的石蛋突然從天而降,落入河中。驚詫之余,她們認為這一定是上蒼賜予的寶物,于是虔誠地把石蛋捧回家。
聞聽此事后,寨民們紛紛前來觀看。對這個奇特石蛋的來歷,大家都感到十分好奇,于是決定順著石頭滾落的方向尋找。最后,他們在寨子附近登趕山的半山腰發現了一塊長20多米、高6米的裸露崖壁。崖壁上幾塊巨大而尖利的巖石向外凸出,在崖壁凹進去的地方,大大小小的石蛋正安靜地躺臥著。寨民們立刻大喜過望地將這些石蛋抱回家。
山崖生石蛋?這聽起來似乎有些荒謬,但現實卻明明白白地擺在那里:姑魯寨附近確實有個產蛋崖,每逢狂風暴雨、雷電交加之時,產蛋崖上也確實會自動掉落出一些石蛋。這一神秘的現象似乎超越了人們的認知范疇,它不僅成為姑魯寨人的傳說,更吸引了無數好奇的人們慕名而來。
5億年的孕育之旅
經過對巖石特性的充分測定和反復實驗,專家最終揭開了謎底。時光回溯到5億年前,當時貴州三都地區是一片深海海底。一些游離在深海軟泥中的碳酸鈣分子,在特定物理化學作用下逐漸凝聚成堅硬的結核。在億萬年的時光流轉中,這些結核被海浪、泥沙長期打磨,逐漸變成球體。同時,上層沉積物的不斷壓實,使軟泥和結核都變成了深埋海底的巖石,軟泥成了泥巖,而結核成了石蛋,再經過億萬年的地質運動,它們最后露出地面,并陰差陽錯地成為姑魯寨人的“石神”。
那么,這些石蛋又為什么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從冰冷的崖壁里自動孕育而出呢?
對于這一奇特的現象,專家認為:當石蛋形成并露出地面后,在漫長時光中逐漸風化。當外部的泥巖層層風化、完全剝落后,石蛋就慢慢露了出來,并在重力作用或暴風雨的沖擊下自動落下山崖—這就是產蛋崖千年石生蛋的秘密所在。
(山高摘自《今晚報》2015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