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龍貴
當前,縣級電視臺的采訪、錄音、編輯、播出設備相對前些年有了很大的改觀,大多數臺購置了數字攝像機、非線性編輯系統和硬盤自動播出系統,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新聞節目的質量和時效性。從新聞生產流程看,正常的播出是新聞制作好后,上傳到播出系統,經切換、發射播出。然而,備用線路則可直接播出,它繞過了上傳節目的環節,從而贏得審片、修改節目的時間。
對于縣級臺而言,新聞記者和攝像相對于省、市臺少得多,一般也沒有明確的攝像、寫稿分工。而且后期制作一般也只有1 人承擔,這在平時,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但對于重大事件或重要活動,往往應接不暇。比如,每年的縣人大、政協兩會、三級干部大會等,會議文字材料相當多,既要制作大量的字幕,又要剪輯視頻,有時會議要到下午五、六點鐘才結束,新聞晚上又必須播出。等采訪、寫稿、編輯、配音、制作、審片后離播出時間異常接近。這時,備用線路就可一顯身手了。只要時間一到,就可跳過硬盤自動播出系統,直接從新聞非編系統“直播”了,從而節省了從新聞非編系統傳輸到硬盤自動播出系統的時間,并可在此時間內修改不正確的地方,保證新聞準確、準時播出。但是,這里有兩點要特別注意:一是要做好節目的導播工作,搞好新聞前后播出節目的無縫銜接。二是新聞節目播完后,要將整檔新聞節目以MPEG-2 格式上傳到機房的硬盤自動播出系統,以備晚些時候和第二天的重播。這樣,雖然多費時間,但確保了新聞及時、準點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