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 瑒
廣播談話節目借助廣播手段,把人們關注的、感興趣的話題,通過主持人、嘉賓和參與的聽眾之間親切、自然的談話,傳到人們的耳際和心田,拉近了傳播者與聽眾的距離,成為聽眾最喜愛的節目之一。然而也有些廣播談話節目有不規范、不盡如人意之處,我們應不斷地探索和改進。
廣播電視以節目為播出單元,每一個節目都有自己的定位,廣播談話節目也不例外。廣播談話將某一類特定的內容傳達給一定的聽眾群體,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如新聞性廣播談話節目根據社會上的熱點、焦點問題及時展開討論,滿足對時事關注的聽眾的需求;社教性廣播談話節目傳播各種實用的知識,讓感興趣的聽眾了解甚至學會操作;其他節目如服務類、娛樂類等廣播談話節目也各有自己的訴求和定位。廣播談話節目分工明確,針對性較強,每檔節目都與節目的既定定位精確對接,成為各具特色的談話節目,滿足了各自聽眾的不同需求。
各節目精確定位并且按所規定的指向嚴格對位,在于維護所在媒體節目系統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合理的節目資源配置,需要每個節目都作為所在節目系統的一段鏈條,承擔著既定任務,為既定聽眾服務。盡管部分聽眾對不同定位的節目收聽興趣有交叉的情況,但各節目的內容卻不宜互相包含、重疊,專欄不專會造成節目資源的浪費。因此,采編播人員不能把自己分工的一檔廣播談話節目當作自留地,不顧節目的定位,隨意“擴邊展沿”,擠占同類節目的地盤,造成越位或錯位,搶奪其他節目的聽眾,就會遺棄自己原來的聽眾,造成對既定聽眾群體服務的缺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創收壓力大,許多談話節目不斷“擴邊展沿”并植入廣告,令人詬病。如將養生保健談話類節目變成“藥鋪”,甚至心理咨詢類談話節目也一樣。在一年高考期間,某談話節目開辦了“為考生和家長提供幫助”的系列節目,本來是不錯的策劃,不料嘉賓在講了一番正題之后,卻建議家長給孩子吃一點某某保健品,以利于考生頭腦清醒、臨場發揮。更不可理喻的是主持人也跟著敲邊鼓:“有錢買藥,沒錢買分兒啊!”媒體的非廣告節目打著客觀公正旗號為某些保健品廣告商做廣告,而且夸大其詞,嚴重違反了宣傳紀律和職業道德。
話題是談話節目的中心,整個節目都要由主持人和嘉賓圍繞預定話題為中心展開。話題選擇得好不好,直接影響節目的成敗。
一是話題要新,要避免同質化。好的節目話題有時代感、新穎性,是廣大聽眾關注度較高的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然而有些廣播談話節目雖然也把熱點事件搬進直播間,但探討的問題和所選的角度大體相似,并沒有獨特的個性。有時網上出現一條信息,網民紛紛跟帖轉發,一些廣播談話節目也唯恐落后,紛紛跟風做個話題談論一番,結果多臺的談話節目撞車。由于缺乏充分地醞釀和準備,節目只能表面化地談論一番,話題同質化明顯,角度也大同小異,難以吸引聽眾。況且,網上有些信息真假難辨,這些節目如果一會兒跟著點贊,一會兒跟著“吐槽”,可能會以訛傳訛。
二是話題要深,要避免膚淺。談話是否深刻、到位,是衡量廣播談話節目質量的重要尺度。話題求深,就是話題要厚重,有震撼力,有深入分析、探討的內涵,讓聽眾不僅能入耳,而且能入腦、入心,這是我們預期的目標和追求。有的人以為話題“淺”點更便于吸引聽眾收聽和參與,其實未必。有一次,某電臺一檔談話節目以“為什么現在男人的頭發越來越長,女人的頭發越來越短”為話題,原估計參與者一定比較多,不料參與者寥寥無幾。更出乎意料的是,一位聽眾對此嚴肅批評道:“你們這個話題沒有意義,不應該討論這樣的問題。”之后再沒有參與電話打進來,節目難以為繼,只好墊著音樂打發剩下的時間。
對于話題的確定,廣播談話節目必須慎之又慎。一要通過深入生活廣泛收集話題線索,從中選定話題及其切入角度。二要確認所選話題的基本事實準確可靠,對選題的價值、可行性、可操作性要進行評估和論證。三要選擇合適的嘉賓,對其如何吸引聽眾、話題的展開和深入等細節要做到心中有數。四要確定談話的基本思路和走向,對可能產生的變化等方面做足功課,這是確保話題成功的關鍵。
廣播談話節目要接地氣,順民意,讓聽眾感到貼心、舒心,主持人的表現至關重要。一是加強對方針政策的輿論引導。如現在面向司機的談話節目比較多,不少主持人都有許多出租車私家車司機“粉絲”,節目中不乏雙方套近乎的話,其中就有主持人說了些不該說的話。如某臺主持人談到當時沈陽新出臺交規中的一些條款時,說這“對司機是不公平的”。談到遵義出租車司機狀告政府時,卻沒有介紹該市政府制定該政策的背景和緣由。主持人這些做法顯然不到位,不僅不能疏導出租車司機的不良情緒,反而會有副作用。面對聽眾的牢騷話,主持人應通過點評講清道理,進行安撫,不能推波助瀾。
二是加強對一些觀念的正確引導。廣播談話節目所選擇的話題應是大力弘揚民族文化,抵御外來文化的負面影響。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我們應當大力弘揚,對中國的傳統美德要世代傳承。有些年輕的主持人由于缺少辨別是非的標準和能力,在節目點評時不能做到正確、到位。如某電臺一期“試婚”話題的談話節目中,一名大學生在電話中談到婚前性行為時說道:“人到了一定年齡,22 歲以上,有也沒什么。”主持人也說:“年齡大的,可以隨心情。”主持人在節目中不僅沒有正確的引導還隨聲附和,很成問題。這個問題既涉及到社會的和諧安定,還涉及到道德倫理問題,不能小覷,這對聽眾的價值觀、行為方式有廣泛的影響。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廣播談話節目的編導、主持人要時刻更新觀念,提高素質,不斷探尋談話節目的創新創優之路,讓聽眾在電波中獲得知識,陶冶性情,提高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