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政府主導和行政資源的依賴程度很高,股權結構單一,中國傳媒產業的二元功能特征決定著公司政治責任與經濟責任并行的困境。中國傳媒業自形成一個產業以來便具備“二元特色”:它必須首先具備政治性的黨和人民利益的“喉舌功能”,然后才是經濟性具備盈利能力和目標的“產業功能”。2.明顯依賴廣告、出版和發行等傳統業務。上市的傳媒企業過度依賴廣告收入,大多數傳媒企業50%以上的運營收入依然靠廣告,即使有相關性的經營資產,但盈利能力有限,整體經營缺乏可持續性的經濟增長點。曾被國內外投資者寄予厚望的新聞網站,與騰訊、搜狐等商業網站相比,其盈利模式單一,與傳統媒體一樣仍然高度依賴廣告、出版和發行等傳統業務。盈利模式單一的主要原因仍是企業缺乏自我創新的動力和能力。3.現代企業治理能力低下。在傳媒企業內部,仍存在著事業單位向企業轉型過程中“政企不分”的本質特征。這種內部經營權的授予非公共競爭,并且,經營權既不能轉讓和交易,剩余利益索取權同樣也不可以轉讓或交易,因而企業內部缺乏有效激勵機制。這使得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市場經營的“人才缺位”現象十分明顯,面對市場的多變不能形成良好的創新和能動機制。(據龔彥方 田迪迪于 《中國報業》2015年7月上)
一、科學性——釋疑解惑引導輿論。數據新聞基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前提下,對大量數據的科學分析而制作的新聞報道。它是依賴數據標準化采集、整理、分析和查詢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庫以確定模式、趨勢、統計偏差和異常現象的新聞業。正是基于收集數據、處理數據的專業性增強了數據新聞報道的科學性,這種科學性增強了數據新聞報道的說服力,即釋疑解惑引導輿論。二、可視化——增強認知引導輿論。大數據時代下變革的數據新聞量化新聞要素,數據的可視化逐漸成為數據新聞報道的關鍵環節,大數據技術影響著新聞生產制作模式與傳播機制。數據新聞在新技術的支持下,呈現可視化的圖表以更直觀的敘事方式報道新聞,使受眾意識到自身與新聞事件的相關程度,增強了受眾認知,開辟了輿論引導的新方式。三、交互性——整合信息引導輿論。彭蘭教授指出:“現階段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支持下,在新聞報道中所出現及需要的信息數據將發展成為自動的方式采集,然后通過相關技術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整理、過濾。”又如舍恩伯格所提出的假設,“數據將因果關系轉變為相關關系,數據新聞的交互性激發了受眾對公共事件的參與和探討”。新華網數據新聞網是制作“數據新聞”的專門網站,采用個性化的表現方式,方便受眾參與,增加與受眾的互動,全方位多方面整合信息,創新了輿論引導的方式。(據孫 瑩于《今傳媒》2015年第7 期)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在大數據時代,“樣本=全體”,人們得到的不是抽樣數據而是全數據,因而只需要簡單地數一數就可以下結論了。這種觀點非常錯誤。首先,大數據告知信息但不解釋信息。打個比方說,大數據是“原油”而不是“汽油”,不能被直接拿來使用。就像股票市場,即使把所有的數據都公布出來,不懂的人依然不知道數據代表的信息。大數據時代,統計學依然是數據分析的靈魂。其次,全數據的概念本身很難經得起推敲。全數據,顧名思義就是全部數據,這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對于某些特定的問題確實可能實現。比如,要比較清華、北大兩校同學數學能力整體上哪個更強,可以收集到兩校同學高考時的數學成績作為研究的數據對象。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全數據。但是,并不是說有了這個全數據就能很好地回答問題。這個數據雖然是全數據,但仍然具有不確定性。“全”是有邊界的,超出了邊界就不再是全知全能了。事物的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而統計學,既研究如何從數據中把信息和規律提取出來,找出最優化的方案,也研究如何把數據當中的不確定性量化出來。(據易林葛亮亮于《人民日報》2015/07/20)
裁員一方面是媒體減少成本的客觀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除舊納新穩定核心員工的客觀需要。互聯網帶來傳媒生態的變化,部分傳統媒體從業者的思維理念和技術技能無法跟上時代的變化,在如今的市場背景下,裁員是最好的納新機會。按照市場化的方法裁掉那些需要戰略調整的員工,保留住核心員工,并通過提高其待遇等方式進一步發揮其作用是科學之舉。當下,媒體的轉型已經進入被動選擇期,意味著需要通過裁員削減成本,減小體量規模。而這種現象如果從媒體企業屬性的原點來看,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回歸媒體的企業屬性有兩個層次的意義,第一個層次是明確盈利是企業的根基;第二個層次是根據企業屬性的要求,進行成本縮減和業務體系的調整,并進行業務模式的變革。裁員是一個企業可能或者必然會采用的舉措,這或許是媒體真正回歸企業屬性的一次明證。媒體轉型遭遇困境的原因有多種,而不把媒體當企業或許是一個根本的原因。(據欒春暉于《青年記者》2015年5月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發出通知,要求真人秀節目努力轉型升級、改進提高,豐富思想內涵,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實現積極的教育作用和社會意義。總局新聞發言人指出,當前大多數電視真人秀節目導向正確、內容健康,受到社會好評;但也有些節目既不攀登正能量的高峰也不觸碰負能量的底線,“有意思”但沒意義。總局將通過黃金時段節目備案、各類評獎評優等管理機制進行引導調控,對于優秀的真人秀節目大力扶持,對于缺少價值和意義的真人秀節目加以抑制,對于內容低俗有害的真人秀節目堅決查處糾正直至取締。(消息來源:中國新聞網)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的通知》,對全國政府網站開展首次普查。日前,普查第一階段統計摸底已經結束。從摸底結果看,截至7月27日,全國共上報政府網站85737 個,其中34366 個網站完成自查,103 個省部級政府門戶網站完成整改,6373 個政府網站申請“關停并轉”。今后,無維護能力的基層網站不再單獨建站。
從1998年我國第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政府網站上線以來,全國各級政府網站增長迅速。但近年來,不少政府網站出現了信息更新不及時、信息發布不準確、互動情況不回應、辦事服務不實用等“四不”問題,不僅違背了政府網站設置的初衷,也嚴重影響政府的公信力。這次普查“大考”,既摸清政府網站家底,又及時整改“問題網站”,將推動政府網站建設邁向更規范、更便捷、更高效的“升級版”。(消息來源:人民日報)
財政部7月15日對外發文,明確將從預算編制、執行、績效等多方面進一步加強對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管理。
這份最新亮相的 《關于加強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管理工作的通知》 在部署多項舉措強化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管理的同時,還要求中央文化企業應及時、足額上繳國有資本收益。國有控股、參股企業應及時召開股東大會對國有資本收益上繳事項形成決議。此外,要加強資本預算執行管理,依法合規使用資本預算資金,不得截留、滯留、擠占、挪用,嚴禁購買理財產品。(消息來源:中國政府網)
由中山大學大數據傳播實驗室、宏博知微共同推出的新一期《微信“謠言”分析報告》,分析了自2015年4月10日至6月5日的周舉報數排名前100 位“謠言”,共600 篇公眾號文章,排名靠前的“謠言”主題是:健康養生、疾病、金錢、人身安全、政治、政策相關、社會秩序、呼吁求救,其中以“養生食品安全”等死亡焦慮為主題的謠言占55%。
報告介紹,每看一篇“謠言”,仿佛都是在進行一場歷險,讀者常常經受著莫名的恐慌。更為糟糕的是,“寧可信其有”式的恐慌之后的轉發,會把這種恐慌情緒傳遞給更多的人。(消息來源:光明日報)
8月3日,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在北京正式掛牌,標志著中國、同時也是全球范圍內第一家互聯網領域的公募基金會正式成立。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China Internet Development Foundation,縮寫為CIDF)是經國務院批準,民政部登記注冊,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管,并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
據了解,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將主要通過整合社會資源、調動社會力量、運用網絡傳播規律激發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致力于開展支持中國互聯網事業健康發展,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維護國家網絡安全和社會穩定;積極培育中國互聯網人才資源,提升中國互聯網國際話語權;關注并參與互聯網相關的公益活動四個方面工作。(消息來源:新華網)
7月22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張峰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工信部將加大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研發力度。對一般消費者而言,下載一部8G 高清電影,3G 時代需要70分鐘,4G 時代需要7 分鐘,而到5G 時代只需要短短的6 秒鐘。專家預測,到2020年,5G 將實現 商用。我國在通信技術標準領域經歷了1G 空白、2G 跟隨、3G 突 破、4G 同步的加速發展,在5G 時代要力爭取得主導地位。對市場而言,5G 更意味著數不清的機會,雖然真正商用尚需幾年時間,但5G 已成全球關注焦點。(消息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