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牧辰
黑澤明的自嘲
周牧辰
黑澤明是20世紀日本著名導演。被譽為“電影天皇”的他,一生編寫和導演過包括《羅生門》《七武士》等近百部電影。晚年的他又斬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和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成為獲此殊榮的“亞洲電影第一人”。
一次,美國《人物》雜志的記者在采訪黑澤明時曾向他拋出這樣一個問題:“什么使得您一直不知疲倦,永不滿足地投身于電影事業?”黑澤明毫不猶豫地回答:“是怕羞恥!”隨后,黑澤明向記者講了一個故事。
他說,在自己兒時家鄉的大山里,有一種非常丑陋但生命力和繁殖力都特別強的蛤蟆,它們非常兇悍,能射出一種毒液,這種毒液能讓小動物輕易斃命,人被沾上也會不好受。為此,山里的動物和村民都不敢惹它們,這種蛤蟆也因此變得驕橫無比,整天一副兇巴巴的樣子。后來,村民在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制服它們的秘密,把它們抓到后,只放進一個四面都貼著鏡子的玻璃框內,蛤蟆會立即變得像一只泄了氣的皮球,原地紋絲不動。原來,它們被自己丑陋不堪的長相嚇到了。在這種恐懼作用下,蛤蟆會自動從體內滲出一種油來,這種“蛤蟆油”卻是治療燙傷、燒傷,防止冬季皮膚皸裂的“良藥”。于是,村民開始帶著鏡子,上山去逮這種蛤蟆,然后獲取它們身上的油,拿到市場上賣掉,很多人因此發家致富。
故事講完后,黑澤明說道:“其實,我一直把自己當成一只丑陋的蛤蟆,每到有點自負和脾氣時,我就會從口袋里掏出一塊小鏡子,照照自己,便會發現自己原來是那般丑陋和渺小,嚇出一身汗來!”
記者這才完全明白了過來。
沒有人天生就具備持久的進取心,但凡具備這些品質的人,多半是能主動意識到自己渺小的人,甚至把渺小看成是恥辱,正所謂“知恥而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