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廣鵬
摘 要 近年來,食用菌以其較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逐漸被大眾熟悉并接受,食用菌市場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為一些地區的支柱性產業。遼寧省岫巖縣因其獨特的資源環境優勢和發展歷史,在縣政府的支持下,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對改善當地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此,以岫巖縣食用菌產業現狀為背景,具體分析制約岫巖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問題,提出促進岫巖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食用菌;特色產業;發展路徑;遼寧省岫巖縣
中圖分類號:F326.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30--02
1 岫巖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
遼寧省岫巖縣自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人工栽培食用菌,至今已有40余年的發展歷史。到目前,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技術體系和生產流程。近年來,岫巖縣一直堅持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目前,已經形成“三區一園”的發展格局。“三區”即北部以牧牛、石廟子鎮為中心,令香菇專業種植區向周邊輻射;中部以石灰窯、紅旗、大營子鎮為主,輻射桓蓋公路兩側鄉鎮的滑菇專業種植區;南部以楊家堡、洋河鎮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的草腐菇專業種植區。“一園”即以食品工業為主體的前營蘑菇深加工特色園區。到2014年,食用菌產業已輻射到全縣所有26個鄉鎮區,接種面積3 733.33 hm2,總產量56萬t,總產值28億元,從業農戶4.5萬戶,從業人員12萬人,年均收入2.2萬元。
2 制約岫巖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因素
2.1 科研創新能力不足
隨著岫巖縣食用菌產業的蓬勃發展,作為產業升級技術支撐的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農藥等產品的研發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1]。通過對食用菌的產前、產中、產后階段研發,不僅可以延長產業鏈,還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高效益。目前,雖然縣內有遼寧省微生物研究院岫巖分院、綠洲研發中心等幾家研發機構及企業,并在新品種培育、創新種植技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生產工藝、產品加工等方面的科研創新工作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且科研成果不能及時推廣轉化,制約了岫巖縣的食用菌產業的進一步發展[2]。
2.2 資金投入渠道單一
多年來,除省、市、縣政府對食用菌產業扶持的有限資金外,岫巖縣食用菌生產投入大部分以菇民自籌和貸款為主。但是多數農民資金有限,作為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主要力量的農信社支農能力越發薄弱;同時,基層的金融環境也制約了農戶通過貸款等途徑獲得資金支持,食用菌產業資金面臨嚴重不足[3]。另外,信用風險管理困難,資本市場發展渠道不暢,利用外資較少等諸多原因均造成了食用菌投資渠道萎縮,制約了食用菌產業的發展。
2.3 菌林矛盾日益突出
雖然岫巖縣具有坐擁山林的天然優勢,但隨著食用菌產業的大力發展,對木材的需求量逐漸增大,菌林矛盾日漸突出。目前,香菇、滑子菇兩大木腐菌品種仍是岫巖縣食用菌主栽品種,對森林資源的消耗很大。據林業部門統計,2011年,岫巖縣蠶場倒茬提供的木材原料27.7萬m3,可接種食用菌3.75億袋;木材生產提供的原料1.2萬m3,可接種食用菌0.16億袋;薪炭林采伐提供的木材原料6.7萬m3,可接種食用菌0.9億袋;造林清場提供的木材原料2.9萬m3,可接種食用菌0.4億袋;群眾外購的木材原料2.2萬m3,可接種食用菌0.29億袋。照此推算,以后每年要消耗40.7萬m3的木材,才能接種木腐菌5.5億袋,產量55萬t。就木腐菌而言,新增加的0.1億袋,需新消耗木材0.75萬m3,存在一定缺口。若照年產100萬t食用菌產量計算,木材原料缺口更大,消耗森林資源也更多。而草腐菌種植雖然對木材的需求量很小,但由于技術、種植習慣等原因,種植規模和比例仍較小。
3 促進岫巖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路徑思考
為了保證岫巖縣食用菌產業能夠健康、穩定、快速的發展,從制約岫巖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因素的角度進行思考,提出以下幾方面的發展路徑建議。
3.1 加大科研機構建設力度,密切產研聯系
一是以岫巖縣農高區的研發中心為依托,搭建園區公共服務平臺,積極引進海外研究技術和專業人員,創建食用菌研究基地、開發基地等多個高科技服務平臺,形成生產、學習、研究一體化。二是強化龍頭企業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戰略合作機制,將技術研發平臺建立在企業當中,使研發成果能夠在一線得以迅速轉化。三是鼓勵和支持現有企業對食用菌的精深加工產品進行自主研發,使產品多元化,提升產品檔次和市場競爭力,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縣政府也應該在項目立項等方面給以支持并加大投入。
3.2 建立多元化農業資金來源機制
岫巖縣政府的宏觀調控至關重要,政府應當以優惠政策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加大對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投資力度,發展多元化的投資模式。對于農村信用貸款,縣政府應當以多種形式完善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貸款體系,可適當撥出部分農村專用資金用于對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支持,如對農村金融機構因食用菌產業貸款產生的損失進行補貼。另外,發展食用菌產業投資基金,以適當方式聚集零散資金來發展食用菌產業,不僅可以使得農戶自身的資產保本升值,還可以解決食用菌企業及農戶的資金缺乏問題,促進產業良好發展。
3.3 調優種植方式和結構
鑒于目前的種植方式和結構帶來的不利影響,應該在穩定木腐菌規模的情況下,擴大草腐菌種植比例,以此減少對木材的消耗。要特別注重種植方式轉變和種植品種結構調整,依托科研機構加快選育草腐菌優良品種,加快引進、開發和推廣步伐。著重對原有食用菌種植小區進行改造,使之提檔升級,實現區域規模化、管理規范化、產品標準化。大力提高大球蓋菌、雙孢菇和杏孢菇等草腐菌種植規模;同時,加大適合短期輪伐的速生林和菌用林種植力度,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緩解菌林矛盾,使岫巖縣的食用菌產業走上可持續性發展之路。
4 結語
岫巖縣作為遼寧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重點地區,己經具備了發展食用菌產業的資源優勢和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加工深度的產業基礎。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內外市場的形勢,在今后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岫巖縣應注重提高科技創新水平,拓寬融資渠道,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同時,要處理好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使岫巖縣的食用菌產業能夠快速、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燕.食用菌產業形勢分析及發展建議[N].北大荒日報,2012-08-07.
[2]陳杰,徐沖.食用菌加工產業研究現狀與前景[J].微生物學雜志,2013(6).
[3]解明.“三農”貸款難與農村金融體系改革[J]山東社會科學,2009(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