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澤杰

摘 要 根據水稻生長期對氣候條件的需求,分析饒平縣氣象條件對水稻生長發育的影響,探討影響水稻的不利氣象災害,并提出種植建議,為科學利用氣候資源種植水稻提供依據。
關鍵詞 水稻;生長發育;氣象條件;廣東省饒平縣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30--02
饒平縣地處華南沿海,位于廣東省東端,境內依山傍海,東、北、西三面環山,南瀕南海,西北為丘陵,中間是盆地,南部濱海,以低丘及河積海積平原為主,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四季溫暖,年平均氣溫21.6 ℃,年降水量充沛,為1 499.8 mm,光照充足,日照時間2 143.9 h,有利于喜溫農作物生長,農作物一年二熟[1]。饒平縣是農業縣,主要糧食作物是稻谷,水稻生產在縣農業及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水稻生產與氣候密切相關,要想獲取水稻高產,必須了解氣候變化特點,趨利避害。本文根據水稻生長期對氣候條件的需求,分析饒平縣氣象條件對水稻生長發育的影響,為科學利用氣候資源種植水稻提供依據[2]。
1 饒平縣氣象條件對水稻生長發育的影響
1.1 熱量條件
水稻主要生長發育期起點溫度要求日平均氣溫達到10 ℃以上,只有熱量條件累積到了一定程度,水稻才能完成生長發育過程并獲得產量。饒平縣早稻從播種到收割共需要日均氣溫≥10 ℃以上的積溫約3 100 ℃,晚稻要求日平均氣溫≥10 ℃的積溫3 000 ℃左右。
由表1可知,近5 a中,早稻生育期≥10 ℃有效積溫為3 279 ℃,晚稻生育期≥10 有效積溫為3 156 ℃,完全滿足兩造水稻生長發育需求;其中早稻秧苗期、返青分蘗期、幼穗發育期、抽穗開花期、灌漿成熟期≥10 ℃有效積溫分別為681、263、1 264、190、882 ℃,晚稻秧苗期、返青分蘗期、幼穗發育期、抽穗開花期、灌漿成熟期≥10 ℃有效積溫分別為575、218、1 155、273、936 ℃。隨著氣候變暖,饒平縣有效積溫增加,充足的熱量條件對兩季水稻生長十分有利。
1.2 降水
水稻喜濕潤,整個生長季需水量700~1 200 mm,大田蒸騰系數為250~600。一年兩熟水稻早稻開花期、晚稻拔節孕穗期需水量最多,土壤濕度應不低于田間持水量的60%。全生育期對水分的需求大體表現為苗期宜旱,中期宜濕,后期怕澇,其中播種發芽期需水較少,適宜的土壤濕度為田間持水量的50%左右;苗期可耐一定的干旱,需水量約為總需水量的20%;拔節至抽穗期需水量最多,約占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的55%,充足的水分是保證獲得穗大粒的關鍵,幼穗發育初期遇干旱影響枝梗和小穗小花分化,減少穗、花數目,穗分化后期出現干旱會使發育不良或抽不出穗,產生大量空殼、秕谷;受精至籽粒成熟期需水量在總需水量的25%左右,遇干旱影響正常灌漿,秕谷增多,減產降質。
近5 a中,饒平縣早稻生育期降水量約為703 mm,其中秧苗期降水量為50 mm,拔節至抽穗期降水量約為生育期總降水量的30%,降水主要出現在幼穗發育期,因此可以滿足早稻需水臨界期對水分的要求,早稻灌漿成熟期降水量為226 mm,是處于饒平縣降水偏多期,對水稻后期生長有一定不利影響。饒平縣晚稻生育期降水量450 mm,其中秧苗期降水量為98 mm,拔節至抽穗期降水量約140 mm,為生育期總降水量的31%,降水主要出現在幼穗發育期,抽穗開花期降水量明顯減少,灌漿成熟期降水少有利于充分灌漿,但要防范干旱影響。
1.3 光照
水稻是喜陽作物,對光照條件要求較高。光照時數及其強度對稻葉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向谷粒運轉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灌漿速度,增加千粒質量。
近5 a中,饒平縣早稻、晚稻生育期日照時數分別為753、924 h,光照條件充足,相對于早稻,晚稻灌漿成熟期光照時數更加豐沛,可滿足水稻不同生育期對光照的需求。
2 主要氣象災害影響
2.1 低溫陰雨
低溫陰雨是饒平縣春季主要農業氣象災害,長時間低溫陰雨寡照可導致早稻爛種、爛秧、大田死苗等,危害較大。其中,3月上旬出現的中等以上強度的低溫陰雨天氣對早稻育秧、移栽有著明顯的不利影響。
2.2 龍舟水
早稻抽穗期,饒平縣常出現龍舟水氣象災害。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饒平縣龍舟水天氣出現次數趨于減少,但龍舟水強度增加,重級龍舟水天氣出現次數明顯增多,過多降水影響早稻結實率,降低千粒質量和稻米品質。
2.3 暴雨、臺風
早稻成熟收割期和晚稻移栽期是饒平縣臺風暴雨多發期。近些年,受氣候變暖影響,饒平縣強降水天氣發生次數和強度均明顯增加,臺風暴雨最大日降雨量高達250 mm以上。被大風洪水襲擊后,成熟早稻極易倒伏、爛穗,而晚稻秧苗受淹可造成植株腐爛、死亡等,不利于水稻生長。
2.4 秋季寒露風
秋季寒露風是影響饒平縣晚稻抽穗揚花的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受寒露風影響,晚稻會出現秕粒增多,致使產量下。其中,9月下旬出現中等以上強度的寒露風對晚稻抽穗揚花危害最大。
3 種植建議
(1)應充分掌握饒平縣農業氣候特點,遵循氣候變化規律,趨利避害,在饒平縣優越的氣候條件基礎上,合理安排水稻生產。同時,建立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機制,推廣氣象適用科技,為水稻生產提供專業氣象保障,確保水稻穩產高產。
(2)運用薄膜覆蓋技術。在育秧期,為避免早稻秧苗受到低溫陰雨影響。例如,可采用塑料薄膜覆蓋技術。蓋膜時間根據天氣情況和秧苗葉齡確定,在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5 ℃時可全部揭膜。
(3)選擇中晚熟高產早稻品種適時早播,以達到苗期壯苗,抵御低溫陰雨天氣對秧苗的危害;選擇晚稻品種要選擇高產的并且能夠在10月中旬抽穗揚花的品種,充分利用和發揮饒平縣農業氣候資源,獲取優質高產水稻。
(4)加強稻田水肥管理,在移栽前施足基肥,做好各個生育期肥水管理,遇干旱天氣及時澆灌補充水分,遇雨澇天氣及時挖溝排水,防止田間形成漬澇。加強水稻病蟲害防治。苗期氣溫較高,秧苗徒長,又缺水辦田的“秧等田”的情況下,要及時將秧田水分排至薄水(濕潤)并控制肥料等措施,適當控制秧苗徒長。
參考文獻
[1]廣東省農業廳,廣東省氣象局.廣東省農業氣象災害及其防災減災對策[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0:5.
[2]丁佳麗,唐凱,楊群娜,等.潮州水稻生育期氣候變化特點及其影響[J].中國農業氣象,2010,31(增):77-80.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