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靜宇
資本助力之下的鄭明物流
文/本刊記者 李靜宇
案例

未來幾年是中國冷鏈物流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資本市場最活躍的時期。冷鏈物流業并購潮涌動,企業要學會與資本打交道,創新模式,發展自己。
企業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來提升自身實力的案例屢見不鮮。其中,上海鄭明現代物流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鄭明物流第一個合作的資本是紅杉資本。2006年該資本進入中國后,投資的第一家中國物流企業就是鄭明現代物流。
第二筆合作的資本是凱輝。2013年8月,凱輝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及中法基金完成對中國企業上海鄭明現代物流有限公司的首筆投資。
同年11月,湖北高和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對中國企業上海鄭明現代物流有限公司的首筆投資。
冷鏈物流行業在中國雖然剛剛起步,但作為保證食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關鍵環節,關乎國計民生,市場空間非常大,這也正是資本進入資鏈行業希望通過投資來推動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目的所在。
引進資本須擇機而動,因此要學會與資本打交道,這是企業走向資本市場化的必經之路。
鄭明物流的楊總說,“引進資本的時機不能選在‘下雨’天氣,而是要在陽光明媚的時候進行企業‘屋頂’的修繕。”在楊總看來,企業引進資本要選擇好時機,在內部選擇企業處于良性循環狀態時,在外部同樣要有大環境向前發展的良好推動力。
“鄭明物流引進資本的動力在于冷鏈行業的發展前景,在冷鏈食品的安全與衛生等要求日漸嚴格以及城鎮化的改革大背景之下,生鮮網購的快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冷鏈物流正是基于這樣一個大發展的背景而促使資本市場活躍起來。
據楊總介紹說,鄭明物流的前身是一家專做運輸單一服務的物流企業,在引進資本之后,企業發展目標定位于做領先的專業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商。“這樣的企業戰略不僅改變了企業的生存路徑、商業模式,同時決定了企業客戶的核心群體、網絡布局和車輛等資源的配置,這些都將隨著資本的進入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鄭明物流在引進資本之后能否從市場中脫穎而出,快速成長為市場的佼佼者?
在楊總看來,鄭明物流在發展現代物流之路的過程中面臨著外部與內部兩個方面的雙重挑戰。從外部需求來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迅速,消費者對冷鏈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城市的交通狀況和政策的制約、市場的變化,又給冷鏈企業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面對著發展與阻礙、機遇與挑戰,企業在資本市場中要更加規范運作,這也需要企業付出更多努力,進行調整、完善和提升。

從企業內部環境來看,在引入資本后,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機制,其次要規范管理,落后的服務體系也需要提升。另外,還要使快速發展的業務和企業發展戰略之間達到平衡,人才的緊缺問題也亟須改變。楊總認為,對于這些困難和挑戰,企業要通過改變商業模式來應對。為此,鄭明物流改變了傳統的重視車輛投資的發展模式,轉向為注重建立冷庫基地。為此,制定了3年花費3000多萬元建立新型服務體系和冷庫基地的計劃。目前,公司已在全國建立了47個冷庫基地,未來3年的目標是建立100個冷庫基地。
如何將傳統的存儲倉改為流通倉,實現“物流”的創新?楊總說,通過倉庫的合理規劃布局、儲位的優化設置及操作的規范流程,與企業的生產及原材料計劃相結合進行貨物出入庫計劃及配送路徑優化,根據層高及客戶貨物周轉頻次等因素進行貨位功能定位,提供分撥分揀、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務,增強貨物的流動性,提高倉庫利用率。
鄭明物流在資本進入的情況下,車輛等資產仍是以加盟制的模式在推進,將資金用于冷庫建設的同時,實現了“信息化”的創新。突出倉儲信息平臺功能,通過平臺提供庫存、出入庫、運輸、倉儲調撥等信息,將公司的倉庫節點聯動,優化整個物流網絡的運作。
楊總認為,對于冷鏈物流來講,只有通過信息數據庫進行貨物運輸過程的監控及追溯,才能保障貨物的品質及安全。因此今后在平臺成熟的基礎上,擬開放數據接口,將公司平臺與業內其他資源平臺對接,助推冷鏈物流行業專業化的信息服務平臺的形成。
在強調戰略布局的同時,鄭明物流圍繞“四流”開展業務運作。從供應鏈的角度整合公司整體運營模式,圍繞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商流“四流”相輔相成展開業務運作,實現公司商業模式、業務模式、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協調發展。
資本的進入改變了鄭明物流的經營方式和發展目標,要走好這條路,憑借自己的實力,或許需要10年才能完成,而今在資本的助力之下,也許幾年就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