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宇
淺析《無間道》系列電影的藝術意蘊
■李新宇
《無間道》是一部兼具思想性、藝術性、商業性多重訴求為一體的充滿哲學意味與宗教思考的電影,基于現代紀實主義的全球化語境對其產生具有重大的影響。香港特殊的地域文化背景特質賦予其藝術創作以開明外放性的影響。劇情相輔相成、相互穿插、互有鋪墊與隱喻;敘事與人物精神塑造、社會環境的揭示相融合。影片中,電梯、天臺與黑夜作為典型的空間環境承載影片敘事與意蘊表達的符號化意象,是地獄這個現實世界根本無法目睹的意象化表達。《無間道》電影無論內容性、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有了新穎的風味感覺。
作為香港電影中的翹楚,《無間道》系列電影以黑幫片外衣為載體打破傳統意義上黑幫電影以暴力美學與江湖義氣敘事的內核,無論是其獨特的敘事技巧、蘊含其中的濃郁人文意味表達都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影片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黑幫片電影,跳出娛樂商業化電影的窠臼,打破傳統敘事模式,江湖義氣中回蕩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引發人們關于正義與邪惡的深刻思考。
《無間道》系列影片作為一部兼具思想性、藝術性、商業性多重訴求融為一體的佳作,與全球化語境以及香港本土化文化語境的影響密不可分。基于現代紀實主義的全球化語境對其的產生具有重大影響。香港特殊的地域文化背景特質賦予其藝術創作以開明外放的特質。導演深受西方電影的影響并帶有強烈的國際多元化色彩,這也注定《無間道》電影無論內容性、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有新穎的風味感覺。另一方面,《無間道》系列電影也被賦予香港本土電影的典型地域文化特色。不同的地域文化往往孕育出不同的藝術風格,香港電影傳統意義上不太過于注重影片的敘事,往往對影片空間場面的設置和動作的塑造情有獨鐘。消費主義時代背景下,電影的受眾品味和趣味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對傳統簡單造型呈現而缺乏身后意蘊的電影作品產生審美疲勞,這種審美心理也直接影響到電影人的創作上來,許多電影人開始聚焦于通過邊緣底層小人物的命運浮沉來表達時代歷史的演進,產生一大批基于香港獨特現實而創作的、具有強烈香港精神的佳作。
《無間道》系列電影劇情相輔相成、相互穿插、互有鋪墊與隱喻,敘事與人物精神塑造、社會環境的揭示相融合。影片以主要人物的命運軌跡展開敘事,隨著故事的發展不斷穿插。韓琛、傻強以及具有神秘色彩的楊錦榮等人物進入,劇情復雜、人物形象飽滿、時代背景選取耐人尋味都賦予電影一種新穎性。從命運人性的角度來看,影片以主要人物相似的命運、性格的迥異與掙扎描寫表達了人性的美麗。同為臥底的兩位人物陳永仁、劉建明可謂皆是梟雄,各自為營卻充滿掙扎,代表正義的陳永仁壯烈犧牲卻最終昭告天下得以沉冤昭雪;劉建明竭力洗白自己幻想重做好人,最終獨守煎熬,失掉了一切最終精神分裂;周圍的人事圍繞主體人物的命運發展軌跡而有序的被吸納進影片序列,形成包羅萬象的“無間之道”。電影強烈的悲劇色彩基調與人物命運的沉浮賦在特殊時代背景、事件的烘托下不僅使影片敘事更加具有戲劇性,更是體現出一種人性關懷與強大張力,在娓娓道來的敘事中人與人性的本質、香港本土地域文化風味也得以展現。
電影視覺表意往往與一定的空間形態符號載體相適應,與電影敘事相呼應的視覺圖景作為特定的類型模式在電影創作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無間道》影片中,電梯、天臺與黑夜作為典型的空間環境承載了影片敘事與意蘊表達的符號化意象,是地獄這個現實世界根本無法目睹的意象化表達。電影開篇,反面人物劉建明從電梯間走出就交代了電梯空間與影片意蘊表達的隱喻關系電梯如同宿命、幻滅的的影像化表達,承載著蕓蕓眾生的廝殺叫罵、見證一幕幕世俗愛恨情仇的發生。陳永仁的殉職、黃警官的被殺、林警官被劉建明所殺
……電梯作為標志性空間以及視覺表意方式的符號賦予影片一種神秘陰深的氛圍格調。天臺作為另一標志性的主題場景,賊兵企圖改變命運的外顯場所、陳永仁與黃警官接頭都是在這個遙望蒼茫大地的空間完成的。天臺上的人,扭曲的人像折射在玻璃上形成光怪陸離的錯覺,形影交錯間慢慢走向宿命的安排,幾許悲涼心頭掠過。大量的夜景更是見證者窮兇極惡的犯罪事件的發生。
《無間道》是一部充滿哲學意味與宗教思考的電影,無論是影片開篇的佛像浮雕呈現、還是片尾引用《涅槃經》中關于“無間”的解說,都為影片營造出一襲神秘的佛教意蘊:“無間即受苦沒有間斷的人間地獄,受苦無間,命之愈長,苦之愈深”影片徒增一層痛苦陰影。mary與李心兒扮演的是救贖的角色,mary想把小說中主人公救贖出來,卻不知道怎么書寫結局;李心兒試圖消除陳永仁的痛苦與焦慮,最終也只是暫時緩解其頭痛的癥狀,救贖失敗似乎在表達著兵與賊生存的困境與失敗,在人生為苦的主題意蘊映襯下顯得更加悲劇傷感。
身份錯位的陳永仁和劉建明在尋找 “警察身份”的漫長道路上,行動與愿望相悖而馳。劉建明,富有正義感,一心想做好人,卻求之不得;陳永仁,本為好人,卻因為臥底身份,身為好人卻時時為孽。正如佛家所言:“受身無間者永生不死,長壽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賊兵二人畢生苛求卻不可得,正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客觀事物,空即事物的外觀:淫欲、食欲、身體、物質等東西。賊兵熱衷的警察身份仿佛是靈魂的信碼載體、個體靈魂救贖的標志;黑幫大哥身份的韓琛斂財無度終喪命于自己手下人之手,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警局另一位臥底執迷于權勢地位反被同僚開槍斃命......個體的執迷與迷茫,鍥而不舍的追逐自我的“色”征象,卻陷入痛苦的迷失,死亡的命運。在這條“無間”之路上徒勞地奔命,雖有偶爾的滿足喘息,卻依然無法逃脫內心痛苦地掙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由于收到新浪潮運動的影響發生了巨大變革,新的創作意識、電影語言運用被運用到主流電影的創作中,有效的提高香港電影的價值與內涵,為香港電影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無間道》系列影片打破傳統警匪片注重暴力動作和江湖義氣轉向情節敘事描寫與人物內心精神情感表現上來,充滿哲學意味與宗教思考的故事劇情安排與人性善惡表達,電影劇情的相輔相成、相互穿插、互有鋪墊與隱喻,敘事與人物精神塑造、社會環境的揭示相融合等等都注定其無疑是香港警匪電影里程碑式的佳作。正如“及時雨”拯救低迷的香港電影市場以水火之中。
(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