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德本 周文忠
江蘇海安縣南莫鎮地處南通、泰州、鹽城三市交界處,是新四軍開展抗日斗爭的革命老區。鎮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五千年新石器遺址“江海文明源頭”青墩鳳凰莊,有省級重點保護單位——革命烈士高鳳英陵園,有千年名寺——青墩護國寺。南莫文化積淀深厚,農民開拓創拼意識濃厚,并且能吃苦,懂經營。據不完全統計,該鎮在外經商創業1萬多人,出國600余人,興辦企業超過600家,履任省級商會副會長以上企業精英5人,名聞海內外的“海安名士”10多人。但是這些翅膀長硬了的“鳳凰”們,前些年似乎并沒有“還巢”的意愿,很少有人返鄉進行生產性投資。
如何讓那些在外闖出名堂、具備一定實力的人員回鄉創業,為家鄉的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南莫鎮老建會緊貼鎮黨委、政府“引鳳還巢”戰略決策,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平整創業平臺,降低民資投資成本,能給的優惠政策絕不“截留”,對全鎮返鄉創業者進行輔導,跟蹤創業指導,向他們宣傳南莫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進程、工業項目建設和重點企業建設的情況;通過媒體大力宣傳返鄉創業的先進典型;通過“禮遇”吸引創業人士,在全鎮營造創業光榮的濃烈氛圍。與此同時,該鎮還把鎮工業經濟區、全民創業園、民營工業園作為承接返鄉人員創業的平臺,還建立了“產業區與園區”勞動力培訓點,對企業用工進行技術培訓。鎮上專門選拔素質高、人脈廣的80多位二線干部走上“服務一線”,擔任“一企一員”聯絡員,全天候跟蹤服務企業發展,為遠飛的“鳳凰”筑一個好“巢”。
2009年8月,在上海拼搏多年、創業有成的南莫鎮鄧莊村青年宋國平在南莫鎮黨委、政府的熱邀下,在老建會引導下,回鄉投資1000萬元創辦了南通市華海鑄造有限公司。公司建成后,年產值達2800萬元,連續5年年利稅實現20%以上遞增率,成為當地首家億元企業。他的企業吸納當地農村勞動力300余人。宋國平光榮入黨,獲評市勞模、縣首屆十佳創業標兵,成為革命老區南莫鎮“金鳳還巢”的領頭金鳳。
宋國平成功的事跡,極大地調動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積極性。黃陳村青年新秀丁鳳喜結束了在外多年的打拼生活,回到家鄉創辦了“南通明鑫化工有限公司”和“江蘇機械有限公司”,吸納本村100多名農民工在家門口就業,月收入2000元左右。在談到創業之初遇到的困難時,現已走上村支書崗位、榮獲市勞模稱號的丁鳳喜感慨地說:“當時缺乏資金,企業所需人才也很匱乏,就連招工的渠道也不通暢,是地方黨委、政府多方協調幫助企業走出困境!”如今,丁鳳喜不僅做大做強企業,而且用自身的影響力“招引”10多位能人返村創業,建成全縣首家村級創業園區,吸納10家500萬元企業入駐園區,建成里下河水鄉最大的村級創業園。
當前,在順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勢下,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走上返鄉創業之路,形成里下河水鄉一浪高過一浪的全民創業浪潮。3年前,創業才俊周愛勇從復旦大學畢業后,在上海證券界工作,開闊了視野,賺取了不菲的真金白銀,并利用自己的專業創造了兩項國家專利。去年,他響應家鄉的召喚,返鄉擔任大學生村官,同時以專利入股收購了一家微利企業,創辦了一家石油機械定點公司,產品定銷全國三大油田。如今,周愛勇已成為縣青年商會執行會長,連續三屆獲全縣創業大賽一等獎。
像宋國平、丁鳳喜、周愛勇這類返鄉創業的能人,在南莫鎮共有108人,被南莫父老鄉親稱頌為“108只創業金鳳凰”。他們創辦了涉及種植、養殖加工、高新農業、商貿物流等領域的項目100多家,就地吸納5000多人轉移就業。這些年,南莫鎮通過實施“三招三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招工引勞)戰略,新增注冊千萬元以上的創業企業98家。人回鄉,廠回遷,錢回流,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