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活躍在冀中新樂縣的李鉤子,率游擊大隊馳騁平漢鐵路與沙河兩岸,神出鬼沒殺鬼子的英雄故事,堪稱家喻戶曉,贊譽有加。然而,鬼子漢奸提到李鉤子,則談虎色變,痛恨徹骨,四處張榜緝拿。
李鉤子本名李鈞,新東縣北李家莊人,家境較富,自幼拜師習武,通武功輕功。由于受進步思想影響,李鈞1931年春參加共產黨,是本縣黨的創始人之一;夏天介紹其弟李鈺入黨,哥倆鬧學潮被戴上“紅帽子”,先后報考保定師范及中學,均遭落榜。1933年組織農民暴動失敗,黨組織遭破壞,失去組織關系,但卻一直在組織“讀書會”等革命活動。1937年同赴山西抗日決死隊,并分別擔任連指導員;后又同入延安抗大深造,畢業后,李鈺調八路軍129師,而李鈞則返回新樂,先后任縣大隊副大隊長、交通部副部長等職。李鈞回到新樂后,常因人們將“鈞”誤寫成“鉤”,其索性以“鉤子”自居。“李鉤子”機變如神,殺鬼子奪武器,名噪全縣。
1940年春,鉤子來到新建縣大隊,見兵員充足,抗日熱情高漲,最缺少的是武器,120人僅一桿只能裝一顆子彈的槍,其余都是長矛大刀紅纓槍等冷兵器。如何辦呢?遵照縣委指示,下決心奪取鬼子武器武裝自己,他說干就干。
化裝奪機槍
平漢鐵路貫穿新樂縣,猶如鋼刀把縣分為兩半,是冀中與冀西根據地的交通要道,日軍極力想封鎖之,卻因兵力不足,要靠沿線村莊偽自衛團守護。盡管沿線村莊屬敵占區,但我已建立地下黨組織,且在偽自衛團內安有內線。
根據內線情報,經實地偵察與周密謀劃,李鈞決定出其不意智取敵人。時下正值炎夏,鉤子挑了位膽大心細、熟悉地形的骨干扮成偽自衛團員,汗流浹背拎著個大西瓜,鉤子則搖著蒲扇。兩人來到東紫煙碉堡旁,用日語熱情招呼乘涼的鬼子。兩個熱得渾身冒油的鬼子,齜牙咧嘴地笑著湊了過來,鉤子切開西瓜“招待”鬼子,就在鬼子全神貫注狼吞虎咽時,倏地用西瓜刀劈死兩惡魔,繳獲一挺“歪把子”機槍,旋即淹沒在青紗帳中。
首戰告捷,大長了自身志氣,狠狠打擊了鬼子囂張氣焰。為此,李鉤子受到縣委全體干部大會表彰,并榮獲一件皮大衣,冀中軍區亦予以通報。
票車殺日寇
所謂票車,就是當時的客車。每列客車上,都有若干鬼子押運。一次,鉤子頭戴禮帽,身穿長衫,打扮得像個維持會的漢奸,一手提兩瓶白酒,一手拎只燒雞,上了中間的車廂。一進車門,就看見鬼子軍官坐在臨門的雙人座椅上,腰間挎著把“王八盒子”。鉤子點頭哈腰,說了句日語“太君好”,隨后將酒和燒雞放在小桌上,坐在了鬼子對面。鬼子一見雞和酒,滿臉堆笑,大拇指一伸:“大大的好!”兩人就連吃帶喝起來。過岔道口了,鉤子看到事先埋伏的哨兵發出的信號,就從懷里掏出香煙來,給鬼子遞到嘴里,又劃著火柴給點上,小鬼子得意地頭一仰,眼一閉,噴出串煙圈,說時遲那時快,匕首已頂進鬼子胸口,“王八盒子”同時到了鉤子手中,趁列車彎道減速,成功跳車與接應同志會合……
組織伏擊戰
1940年秋,李鉤子率縣大隊又接連打了多個勝仗。一次,趁黑夜摸進新樂城,焚燒了城隍廟,殺死日本小隊長小田。緊接著又獲情報稱:鬼子計劃調集眾兵出城到十里鋪“掃蕩”報復。于是,縣大隊在敵必經之路設伏,打死5個鬼子,擊傷多名偽軍,繳獲7支大槍和十幾輛自行車。隨后,鬼子、保安隊又連連“掃蕩”官莊、曹村和東、西五樓村,結果均遭縣大隊痛擊,鬼子、偽軍死傷多人,戰場繳獲頗豐。
縣大隊連戰告捷,官兵深受鼓舞,士氣大振,鉤子亦發感慨稱:我們新樂和其它縣一樣,都是按毛主席游擊戰術作戰,正如《游擊隊之歌》所唱的: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通過接連不斷戰斗,縣大隊發展壯大了,人也多了,槍也多了,還不時向主力部隊輸送補充兵員。
沖破封鎖線
為了加強封鎖,敵人驅使大批民夫沿鐵路兩側挖溝、筑墻、架鐵絲網。溝深約三米,寬約七米,溝底插上尖木樁子再灌上水,溝旁筑起土墻,墻頭安上鐵絲網。鬼子的裝甲車隔兩三鐘頭巡邏一次。
由于在偽自衛團有可靠內應,通常一般人員、物資由縣大隊掩護,都能順利通過。每當局勢變風聲緊,或有重大護送任務時,鉤子親自出陣。1941年春,麥苗已沒膝蓋,有天半夜,鉤子護送縣長去路東開會,身材魁梧的他走在前面,臨近鐵路突中敵埋伏。鉤子迅即開槍,掩護縣長成功脫離后,忽被一大漢撲倒,二人便廝打起來,鉤子身手矯健,對手也不示弱,其突施功力壓對手于身下,而對方遂又翻轉于上……二人翻來覆去,好大一片麥田全被壓平了。當鉤子脫身欲開拔時,敵人開槍了,子彈擦著眉梢而過。天明到家,母親問眼眉咋的啦?他嘻嘻一笑說:“馬蜂蜇的。”
李鉤子以機動靈活游擊戰打鬼子,同時運用“單打一”懲處罪大惡極叛徒漢奸,震懾分化瓦解日偽軍。所以到后來,夜間過路暢行無阻。屆時向炮樓喊聲:“誰在當班?李鉤子要過路,把燈熄了!”炮樓就乖乖熄燈,等過路人走遠了,嘣!嘣!嘣!亂放一通槍給小鬼子聽。因為交通工作出色,1943年新樂被地委命名為模范縣。
(本欄編輯 鄭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