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學駟
驅倭建國東方紅,勝利之師建奇功。熱血軍工作后盾,滾滾鐵流鑄長城。抗戰時期,人民軍工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烈烈升騰的炮火硝煙里,厲兵秣馬、彎弓鑄劍、追夢強軍、南征北戰,十四年崛起與淪陷交織,十四年勝利與苦難輝映,經歷了怎樣一段艱難困苦而又義無反顧的浴血征程,肩負了怎樣一種默默無聞而又彪炳史冊的使命擔當,創造了怎樣一種鐵血澎湃而又榮光璀璨的不朽傳奇。全面展示抗戰時期人民兵工建設發展的光輝歷程、卓越功勛和英雄風采的專著《鐵血榮光》為您揭秘。
人民兵工始創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從創建期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人民軍隊并肩戰斗,經歷無數戰火的洗禮和千辛萬苦的考驗,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走過一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抗戰時期,人民兵工為奪取抗戰勝利,無私奉獻、浴血抗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造了不朽功勛。他們以黨的旗幟為方向,浴血北上擔當抗日救國責任;以黨的號召為使命,排除萬難完成兵工建設任務;以黨的宗旨為準則,毫不動搖堅持軍民融合發展;以黨的目標為動力,高瞻遠矚培育抗日建國人才;以黨的理論為指導,忠實踐行“把一切獻給黨”的人民兵工精神,為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為建立新中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毛澤東指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周恩來稱贊說:“這支兵工隊伍創立了有史以來的空前成績。”劉少奇強調:“兵工生產是戰爭勝利的決定條件之一。”朱德評價道:“兵工工業是工人階級貢獻革命的偉大事業。”
《鐵血榮光》一書立足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宏大背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以抗日救國為邏輯起點,以人民兵工建設發展為結構主線,從全新的角度詮釋了人民兵工在抗日烽火里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展現了人民兵工為奪取抗戰勝利而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揭示了人民兵工為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智慧、政治勇氣和不竭動力。
該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主題突出。堅持史論統一、情理結合、寓情于事、以事輔理,凸顯兵工報國主題,揭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真理。二是內容豐富。既有對抗日兵工史的探究,又有對抗日根據地建設的描述;既有對人民兵工英雄模范人物的刻畫,又有對人民兵工精神的挖掘,多線交織,視角開闊。特別是該書深入挖掘陜甘邊區、東北抗聯游擊區、華南抗日根據地的人民兵工史料,擴展了人民兵工史研究的廣度,充實了人民兵工史研究的內涵。三是語言生動。運用散文式筆法撰寫人民兵工史,采用電視片解說語言技巧,根據歷史時空變化賦予人民兵工以恰當語言表達,讀來深沉而活潑、凝重而流暢,具有較強的藝術美感。總之,該書的史料性、思想性、理論性、文學性較強,可稱得上是一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的獻禮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