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忠孝
尚武是一種精神,不是好惡斗狠,飛揚跋扈;不是以強凌弱,窮兵黷武;而是胸懷天下,安民強兵;而是一經入侵,絕地反擊!
中華民族,尚武精神,源遠流長。西漢名將陳湯為漢帝上書中的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就是中華民族對于尚武精神的最好詮釋。更有名將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一直在歷史長河中激蕩。然而在近代中國,特別是到了晚清末年,尚武精神,幾乎快被磨滅殆盡。《申報》社論評述晚清的官場時說:“今日之執政者,其心思惟欲保全現在之祿位而已,或者欲超越現在之祿位而已,其外,固一無用心者也”。在沒有尚武精神的內驅下留給子孫的只有《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些不公平條約使得國力迅速下滑。然而當日本帝國主義在1937年全面侵略已經積貧積弱的中華民族時,國人選擇了團結一致,抵抗入侵,絕地反擊。他們在這場戰火中重新塑造尚武精神,他們用鮮血和愛國書寫出最偉大的抗戰精神。
前幾天重讀抗戰家書,讀到戴安瀾將軍寫給妻子的一句話,“現在孤軍奮斗,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每每讀到這句話,難免熱血沸騰,戴將軍率中國遠征軍到緬甸作戰。異國他鄉,遭遇日軍伏擊,生死之際,決心全體犧牲,為國戰死。這種尚武精神就是對民族精神中愛國主義最好的表達。戴將軍殉國以后,毛主席特此寫了一首詩悼念,“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冬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讓自己感觸深刻的還有一位弱女子,她出生在富裕之家,本是大家閨秀。當國家遭遇危難之際,換上一身戎裝,紅衣白馬女政委,縱橫白山黑水間。她就是趙一曼,作為一名早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她畢業于黃埔軍校,當“九一八事變”發生后,被黨組織委派到東北抗日聯軍擔任團政委,一次任務中被日軍俘虜,在遭受老虎凳、灌辣椒水、電刑等各種嚴厲酷刑后,堅貞不屈,最后被日寇殘忍殺害。一個弱女子在國難家仇的時候顯示出的巨大能量,也正是尚武精神的體現。抗戰時期的尚武精神,不僅僅體現在奮勇殺敵,更體現在面臨生死考驗時的捐軀赴難;是“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的釋義。
非常有幸,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拜訪了一位從抗戰戰場退下來的老英雄。老英雄今年八十多了,腿上有戰場上留下來的傷疤,走路不太方便,但是老爺子精神矍鑠。我請教了老爺子一個思考好久的問題,就是當他踏上戰場,對面就是日軍,旁邊就是自己的戰友,當子彈發過來的時候,當親眼目睹戰友中彈倒下去的時候,當子彈射到日軍頭上時,內心是什么感受?老爺子點了點頭,用老家的方言回答了一句:“上了戰場就沒想過自己要活著走下來。”老爺子只有這一句話,留給自己的是深深的思考。沒想著活著走下來,應該也是對尚武精神的一種詮釋。尚武精神,更是一種明知不敵敵人,仍要奮勇直前的魄力;是“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魄。
今年是中國人民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重新審視抗戰歷史,審視在戰火中重塑的尚武精神,弘揚抗戰精神,對于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每當提到抗戰歷史,自己總是忍不住也想到甲午海戰,相同的對手,不同的結局,究竟是什么導致了不一樣的結果。回顧歷史,甲午海戰時期,資料表明當戰爭爆發時,日本海軍有軍艦32艘,魚雷艇37艘,總噸位59000余噸;北洋海軍有軍艦22艘,魚雷艇12艘,總噸位412000噸,同時北洋水師還有定遠、鎮遠兩艘大噸位鐵甲艦。客觀評論,雖然當時的北洋水平整體裝備實力不如日本海軍,但是當時的清政府不管是財力還是人力物力都是遠遠比當時的日本要優越不少,而且武器裝備是沒有代差的。然而戰爭的結果一目了然,正如馬幼垣先生指出,“北洋海軍在黃海之役還未致一仗而全軍覆沒可算是奇跡”。
然而當時間來到“七七事變”前期,當年的軍閥混戰導致此時的中日實力對比為:中國海軍兵員共約兩萬五千人,共有66艘艦艇,分為巡洋艦、輕巡洋艦、運輸艦、練習艦、魚雷艦五類,總噸位57608噸;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軍兵員十二萬七千人,共有艦艇285艘,總噸位超過115萬噸,其中作戰軍艦約77萬噸。包括航母4艘(近7萬噸,總噸位,下同),水上機母艦2艘(約3萬噸),戰列艦9艘(約27萬噸),重型巡洋艦12艘(近10萬噸),輕型巡洋艦21艘(近11萬噸),驅逐艦102艘(超過12萬噸),潛艇59艘(超過7萬噸)。其中2艘戰列艦,“大和”和“武藏”,每一艘的排水量都在7萬噸以上。換言之,日本一艘大型戰列艦的排水量,就超過了當時的整個中國海軍。而日本具備完全的飛機自產能力,年產各類機型1580架,當國力進行極限動員后,可升至年產一萬到兩萬架。對比當時兩國的軍力,不難發現,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之上。然而這場戰爭,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艱苦勝利。對比這兩次中日戰爭,一次是綜合實力相當而打敗了,一次是在軍力完全沒有可比性的條件下,贏得了這場戰爭。贏得這場戰爭背后的思想動力是什么?有一種精神是需要銘記的,那就是在這場戰爭中,重新塑造出的尚武精神。這種尚武精神就是一種敢于亮劍的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尚武精神不是讓我們牢記仇恨,而是讓我們銘記時代所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我們可以選擇原諒,但是原諒不等于忘記。我們要銘記偉大的抗戰精神,也要銘記在抗戰中用無數先烈鮮血塑造的尚武精神。
作為一名航空人,更加需要銘記尚武精神,我們承認與發達國家的戰機研發實力的差距,但是我們并不服輸,而是用尚武精神,指引我們克服困難,去完成為國家研發新型戰機的偉大使命,而且也堅信我們抵達成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