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外
我喜歡晴天
文+天外

天氣有多種多樣,晴天、多云天、陰天、雨天、雪天、霧天……人也有各種各樣的人,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天氣,我這人從小就討厭刮風天、陰天、下雨天、風雪天,更討厭大霧天,而使我心情最愉悅的是,微風下的晴天。因而我喜歡“晴天”。
記得一九九八年秋天,我們一行八人去九寨溝游玩,從鄭州乘飛機直飛成都,一下飛機就下起了大雨,一下連續了三天,我們天天貓在賓館里,我本來就有陰天綜合征,心煩意亂的。到了第四天,天晴了,我們欣喜若狂,一早乘車沿岷江岸、317國道,轉213國道過都江堰、汶川、茂縣、松潘(阿壩羌族藏族自治州),到達九寨溝。下了汽車遙望天空,雨后的九寨上空碧藍碧藍的。秋天是九寨溝最為燦爛的季節,五彩斑斕的紅葉,彩林倒映在碧藍的湖水中。悠遠的“晴天”湛藍而碧凈,在“藍天”的映射下看那“五花海”妙不可言,湖水是湛藍湛藍的,湖底的枯樹,由于鈣化,變成一叢叢燦爛的珊瑚,在陽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非常迷人。四周山坡上的彩葉紛紛墜落在池水中,形成了倒影、水波、陽光、落葉的完美結合,將人間最絢爛的顏色糅合在五花海水中。看那“犀牛海”水下的色彩是那么的寧靜,水中水草輕輕地抖動幾下,那透藍的湖水就變幻化出多種多樣的波紋。海拔最高的“長海”,瀑布流下的水堆積成冰山。也像溶洞里的鐘乳石,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晶瑩透體。“珍珠灘”上的激流破冰而出,水流白中泛藍,銀中凝綠,拋撒出顆顆銀珠,更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韻味。是大自然的神功造化了九寨溝。俗話說“九寨歸來不看水”,九寨的美就在于水的湛藍,如果沒有“晴天”,也一定沒有陽光,也不會有九寨溝那特異的水,我喜歡九寨溝,也更喜歡“晴天。”
去年中秋節那年晚上,天空晴朗,萬里無云。我們幾人去包龍河賞月,在燈光照射下兩岸邊垂柳透著暗綠,微風拂動下的細條擺動著,不斷撫摸著游人的臉。一輪明月掛在當空如一面鏡子,和倒影在水里的影子遙相呼應,使人分不出哪個是月亮,哪個是影子。河兩岸游人很多,男的、女的、大人、小孩、穿紅的、著綠的、小道上,小河邊、樹蔭下、長廊里、小亭上、小榭里、假山中、大橋上,有的散步,有的推車,有的談笑,有的玩耍,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熱鬧非凡。我們看著、說著、笑著、走著,不知不覺的來到清明山河園附近,約八時,只聽一聲聲巨響,啊?是禮炮,人們歡呼著,“清明上河園煙花晚會開始了”,隨著聲聲悶響,一顆顆煙花送到高約100米的上空,在“嘭”——,“啪”——的巨響中,顆顆煙花被炸開,瞬時變成一幅幅優美的圖案。各種“牡丹”、各色“菊花”、“瀑布”、”假山”、“星星雷”、“降落傘”,“天女散花”、“繁星滿天”、“紅霞爛漫”,數不勝數,目不暇接。我看呆了。我喜歡河邊的景色,喜歡那一幕幕絢麗多彩的煙花圖形。我想,如果是狂風暴雨之夜,絕不可能有那天的熱鬧景象,是晴朗的天氣給了人們那場歡騰盛會,所以,我喜歡“晴天”。
過春節回了趟老家,正走著忽然有人拍了一下肩膀,“天外來客!”,原來是位中年婦女。“不認識我了,我是‘晴天’呀!”,我恍然大悟,原來是我兒童時代的小朋友,姓趙,名叫“晴天”。我離開家幾十年了,而她也于18歲那年出嫁,這么多年沒見過面了,她由原來嬌嫩艷麗的大姑娘變成現在體態豐盈的中年婦女,難怪我一時認不出來。看著她那雙會說話的眼睛和微泛紅潤的臉龐,使我回想起我們兒童時代的往事:我們是鄰居,和娟娟、小歌、阿敏、楊鵬是好伙伴,幾乎天天在一起玩,我們經常玩的游戲是:跳繩、跳井、單腳驅瓦片、甩四角、踢毽子、捉迷藏、演節目(演戲)。當然,我們最愛玩的游戲還是“過家家”。“過家家”時總是我當新郎,“晴天”做我的媳婦。其過程和真的娶親也差不多,有裝姐姐的、弟弟的、哥哥的、妹妹的、媽媽的,爸爸的,今天你裝這,明天他裝那。可我和“晴天”總是裝一對夫妻,整個過程說媒、定親、坐轎、娶親、喝喜酒、拜天地、入洞房、鬧洞房、親小嘴、生孩子、坐月子、抱孩子、織布、種地、做飯等應有盡有。也是紅紅火火,熱鬧非凡,完全是反映當時生活的故事劇。“晴天”長的好看,有著一雙亮汪汪的丹鳳眼,小臉天天洗的干干凈凈的,每天都是笑嘻嘻的,逗人喜歡,常穿一身大紅衣服,也真像個新媳婦。那時的我還真把“晴天”當成自己的媳婦了,心想長大了要是娶她做我的媳婦就心滿意足了。漸漸的我們都長大了。我上了學,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而“晴天”的父母封建,看她是女孩就不讓她上學。我清晰記得我考上高中要去縣城報到的那天,“晴天”還特買了一個塑料皮日記本送給我,并囑咐我“好好上學掙美好前程”。在我高中畢業那年她就遠嫁到通許縣朱砂鄉,從此一直沒見過面,后來我考上了師專,畢業被分配到市里一所高中工作,從此她也就杳無音信了。那天,“晴天”從天而降,真使我喜出望外,看她穿著,家境也不錯。她很興奮,滔滔不絕地介紹這么多年的生活經歷,家里搞起了養殖業,建起了養雞場和養豬場,年純利潤二三十萬,一個女兒也在北京讀研究生,說話間時刻流露出得意的微笑,好像流蜜一樣。那次看見她,我對她的喜歡仍不減當年,心底里又生發起深深地愛意。我的確喜歡“晴天”。
幾年前,我響應國家城鄉結合教育活動來到杞縣一所高中,擔任高三兩個班化學課教學。有位女孩子的身影一直藏在我的記憶中。她叫柳晴天,來自農村。那年她17歲,個子足有1.70米,很白皙,眉毛濃密,眉毛下有著一雙大眼睛,從那雙眼睛里就可以看出她是位聰明,善良的姑娘。一頭烏黑發亮的秀發,有時辨成兩個長辮子,有時扎成個馬刷子,長著像月亮一樣的大臉蛋,是那樣的自自然然,使人賞心悅目。那陣子《女人不是月亮》正在全國上演,乍一看,“晴天”就像第二個“扣”。他給我的印象是:勤奮、好學、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上課時全神貫注,恨不得把那些要點、重點、易混點全裝進自己的腦海中。每次考試成績都很優秀,而且不驕不躁。從沒憂愁,沒有煩惱,臉上天天掛著微笑,就像一只永不疲憊、永遠快樂的小鳥。每次站在領獎臺上的有她,帶頭義務勞動的有她,樂于助人的有她,資助貧困學生的有她。他所到之處都給人們帶來快樂,學生們都叫她是“美麗天使”。就連我這當老師的見了她也不由自主的多看上幾眼。心想,世上的女孩都像“晴天”這樣多好哇。這么多年我還一直認為她是女孩子的摸樣。我喜歡“晴天”。
初秋時節,我一人單騎,去新鄉一線旅行,過了黑崗口浮橋,欣賞了黃河大堤兩邊的風景,下大堤不一會就到了封丘縣,然后向延津進發,是老天幫忙,正趕上順風,我飛快地有節奏瞪著自行車,就像那脫韁的野馬,盡情地撒歡,又像那空中的小鳥自由地飛翔,更像那大海中的小魚自由自在地游弋。整個身心都充滿舒暢,口中哼著小曲,“我當個老百姓呀,今個是真高興呀,當個老百姓今個高興、高興……”那高興勁難以言表。正盡興蹬騎著,只聽“哧”地一聲。毀了,扎胎了,急忙下車,修胎工具忘帶了。我傻眼了,蹲在路邊,像泄了氣的皮球。心想,只有等待救援了。等了大約1個小時,從延津方向一行四人的騎行者急速地騎了過來,是兩男兩女,一身騎行打扮,看到我出了故障,下了車問明原因。一小弟啥也不說,快速掏出工具,扳子、鉗子、螺絲刀、銼子、膠水、撬杠樣樣具有,人家也真在行,“三下五去二”,“啪”“啪”、“啪”……“唰”、“唰”、“唰”……不到十分鐘修好了。隨著一聲“好啦”,修好的車子立在了我的面前。我很感動,一時不知說什么好,讓香煙他們也不抽。我想知道他的名字留著美好的記憶,“小弟,您叫啥?哪里人?”他笑了笑,指指上邊,“那是什么,它就是我的名字。”“可上面什么也沒有呀!”“有呀,是‘晴天’啊!我的名字叫‘晴天’,住在大地。”“再見,哥們。”說著他們騎上車,不一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我遠望著他們的背影,感激之心難以平靜,“都說同行是冤家,我們騎者勝親人”。我愛人們之間的真情,我喜歡“晴天。”
2005年9月,女兒考入內蒙古大學。送她到校后,心想:好不容易來到蒙古高原,不如趁此機會去看看大草原。于是我在美樂旅行社請了位導游,她是位蒙古族姑娘。自我介紹叫“其樂木格”,就是“晴天”的意思,是內蒙古師大旅游學院的在校生,21歲,在這家旅游公司實習。嗬,正巧呀,在這里又遇到“晴天”了。她要價不高一天包吃20元。他告訴我,我是她接待的第一位客人。看上去很高興,也很興奮。長著兩只大眼睛,瓜子型臉,頭發烏黑也很長,修剪著齊齊的劉海。看上去有點像范冰冰,也像個日本姑娘,走起路來身子爽爽的,是那么的活力四射,時刻流露出青春的和時代氣息。他告訴我:他的爸媽都是中學教師,家就住在希拉木仁大草原附近。呼市離那里大約200公里,位于大陰山西北。我們乘上了去希拉大草原的公共汽車,我小聲哼著:“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草原遍地花……”一路顛簸一路歌,大約四個小時就到了希拉大草原。下了車看到的是一片片白色的蒙古包和那些稀稀拉拉的焉草,和我想象中的大草原完全不一樣。“晴天”告訴我,因為大旱,沙土蓄水量小,原來的草被牛羊啃吃了,新草又長不出來,就成現在這個樣子了。她領我進了一個蒙古包,熱情的主人端上了奶茶,品嘗后,我們要了一小鍋燉羊肉,真不愧是大草原羊肉,肉肥味美。下午她領我去騎馬場。我不會騎馬,她就手把手教,怎樣上馬,腳腿怎樣用力,身子怎樣配合,怎樣牽韁繩,以及和馬交流的“語言”等。初步熟練后,“晴天”也騎上一匹馬,和我同行。那次使我過足了騎馬隱,也是我最興奮、最開心的一天。到了晚上我們一起參加當地人舉辦的篝火晚會,很熱鬧。穿著蒙古服裝的年輕姑娘和小伙子們在悠揚的馬頭琴的伴奏下,興高采烈,放聲高歌,舞動身姿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晴天”硬拉住我也加入了她們歌舞之中,唱啊、跳呀,完全進入了忘我的世界,直到夜里11點才結束。第二天,“晴天”非要我去她家做客,我也正想了解蒙古族人風俗人情,就租輛車不到30分鐘就到了他們家,蒙古人好客,他爸媽很熱情地端上奶茶,聽說我是教師格外高興,我們邊喝邊聊。“晴天”去廚房準備酒菜,不一會幾個菜,幾個湯做好了,當然少不了燉羊肉。他爸把珍藏多年的羊奶酒端上來,倒上兩小碗,蒙古男人豪爽,先喝為敬,一飲而盡,用期盼而和藹的眼睛看著我,“天外來客老師,請。”我不喝白酒,看在主人熱情的份上只有硬撐,就捧起碗大口喝起來,誰知受不了烈性酒的刺激一下子喝嗆了,噴的滿桌子都是,很狼狽,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他爸媽都說,“沒關系”。“晴天”端來一碗清水幫我漱口,笑著說:“怎么搞起‘天女散花’來了?”在吃飯時她們一家人時不時的給我夾菜,讓飯,他們的熱情使我感動。那頓飯是我有生以來最有意義的一頓飯。游玩結束后,我掏出200元錢給“晴天”作為那兩天的服務報酬,她高低不要,“我們講好的每天20元,不能多收的。”而且,還時刻流露出甜蜜的微笑。“認識你很高興,歡迎您下次來我們大草原。”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她,臨別時她掏出一張照片說:“做個紀念吧,背面有我的聯系電話,再來這里聯系我,我還給你做導游”。那真誠厚意,那做人不參假的崇高境界,又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幾年了,她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和那甜蜜的微笑始終留在我的腦海中。我真的喜歡“晴天”。
我喜歡晴天,她會給我心靜,使我心靈受到洗滌,使我純潔,令我愉快。人愉快了就會充滿發自內心的微笑,那也是“晴天”,我愿自己天天“晴天”,也祝天下人天天“晴天”。我喜歡“晴天”,也喜歡叫“晴天”的人。讓我們享受著今天的“晴天”,去迎接明天的“晴天”吧!我想用一首詩作為這篇文章的結束語:我用手中的錢買來美麗的明信片,在上面涂滿燦爛的臉,用愛心感動這世界。雖然沒有過多體貼,但我希望人人幸福安樂。雖然付出的只是一點點,但我的心里永遠是“晴天”!祝祖國人們的心中永遠是蔚藍地“晴天”。
編輯: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