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維莉
理科生留學不妨選德國
記者 趙維莉
對于出國,學文科的王月之前并沒有什么具體的打算,直到臨近大學畢業才發現自己的專業似乎就業前景一般,于是決定考研,并順利地考入了吉林大學繼續學業。而就在此時,學校告示板上的一條消息吸引了她——學校開始選派多個地區的留學交換生。“當時有很多選擇,美國、韓國、日本、香港,甚至還有冰島。”面對這么多的選擇,王月避開了競爭較大的地區,選擇了德國,而在此前,她連德語有多少個字母都不知道。
拿到交換生名額后,王月開始了自己趕鴨子上架的德語學習課,剛剛把字母和英語的區分開,才學會了問“你好”,就到了要離開的時候,性格開朗的她也難免有些緊張,不過既然選擇了,就要走到底。帶著德語字典,她坐上了飛往德國的航班。
“剛到德國的時候,基本上我就是個啞巴,去超市買東西都是自己默默算好賬,然后去結賬。”王月回憶起當時的生活,覺得自己挺勇敢的。好在她的英語功底不差,而德國也是歐洲為數不多英語普及率較高的非英語國家,加上她自己“敢說”,她三個月就可以和當地進行簡單的交流。
“德語學起來,你就知道為什么說他們很嚴謹了,他們的語法句式已經規定好了,只要‘按部就班’,加大單詞量,語言關就相對容易過了。”她也表示,國內進行的突擊式德語學習,其實對她在當地生活幫助不大,她覺得敢于開口交流,才是融入當地生活的關鍵。“以前我也覺得德國人很嚴肅,但是實際上他們也非常熱情,只不過是隱藏在他們的矜持之后,基本上只要向他們提出請求,他們都會很熱情地幫助你,甚至問路的時候會給你帶到地方。”王月說,交往之后,你會覺得德國人很可愛。
不過,一年的德國交換生生活對于學文科的王月來說,在學業上的幫助很有限,畢竟文化背景、歷史沿革的不同,因此會有很多沖突,但是德國對于很多理科生來說,卻是進修的“天堂”。“其實很多理工專業,德國要拉開其他國家好幾條街,可以說這些學科最頂尖的技術與科研成果都在這里,比如說與汽車相關的專業等。”而對于很多同學認為要在國內獲得相應的德語考試成績,會有利于留學,王月表示其實在這里有很多專業是英語授課的,所以英語功底好的同學,也無需太過擔心。“到德國后,都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語言學習,老師會在學習中分三次打出分數,這就關系到你最后能否過關。”而吸引王月來這個國家做交換生的一個原因就是,德國的學費是全免的,更適合廣大工薪階層家庭的同學來選擇。
到德國之前,還沒太搞清楚德國字母有幾個;從在超市里默默拿東西、自己算錢結賬,到可以與當地人進行交流,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她是不是傳說中的語言天才?畢業于遼寧省實驗中學的王月談起自己為期一年的德國交換生生涯,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而德國帶給她的不僅僅是學業上的提高,也讓她重新了解了這個嚴謹,但實際很熱情的國家。

她就讀的城市是圖賓根,是一座不大的城市,距離首都有一定的距離,她所就讀的學校就是以城市命名的圖賓根大學。因為只有一年的交換期,她選擇了住在學校宿舍,每人一個房間,一層六名學生,共用廚房和衛生間,整體來說還是很舒服的。“可能與英語類留學國家不同,這里的中國學生相對要少一些,只有讀語言課程的時候,才會相對集中一些。”不過王月也表示,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樓友”們,來自不同國家地區,文化差異也很大,所以在生活中也會有些小摩擦,幸好她屬于“心大”型,遇到一些問題就笑笑了之,并不會去較真。
談到當地的消費水平,王月表示其實和國內相差不多,不同的是,國內價格高的在那邊是“便宜貨”,而國內的“高檔貨”在德國的價格反而很親民。留學前,她在網上搜集資料的時候發現很多人都非常推崇德國的啤酒和香腸,但是實際上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至少聞名世界的德國香腸就讓她“很膩歪”。此外,德國的面包也都是夾雜粗糧的,口感上沙沙的,也是讓她適應了很長一段,那么她會不會去中餐廳“解饞”呢?“中餐在當地來說還是比較貴的,而且更像是國內的蓋澆飯,一份大概要五十幾塊人民幣吧。”她說到。
而對她來說在德國的這一年,讓她覺得最值得的一件事兒就是,靠著學生簽證她游覽了周邊的幾個國家,“相對來說,德國的治安要明顯好于其他國家,至少不會有小偷在你身邊徘徊。”但是王月也指出,德國的公共交通雖然便利,不過價格卻不便宜,她給記者舉例,從沈陽到四平的距離,在德國坐火車要二十幾歐元,就算是遇到打折也要十七八歐元。
相對于國內達斯擴建城市群,高樓大廈鄰里,德國更注重保持原滋原味,不過很多建筑物只是保留了滄桑的外表,但內在非常先進,這樣的城市有著非常獨到的味道。
為期一年的留學生活,讓王月對這個傳統嚴謹的國家有了全新的認識,這里的人們生活節奏不會那么快,而且大多都非常樂天積極,這也讓她越來越喜歡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