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高三(10)班周喆
我們所處的21世紀被稱為信息時代。在這個信息量爆炸的時代,人們漸漸習慣動動手指百度一下,似乎任何問題的答案就會呈現在眼前。但是我們所學的學問,也有百度無法搜索的地方,換句話說,百度無法代替學問。
百度作為一種搜索引擎,只是一種可快速從中得到答案的工具。但答案是真是偽,百度本身無法作出保證,所以百度無法代替學問,因為其不辨真偽。任何人都可以向百度上傳或者修改信息,這樣導致百度上的信息真偽難辨,甚至有一些完全謬誤。若所有人都放棄做學問,只相信百度上的知識,表面上似乎是為我們節約了時間,我們不必為學問花盡心思、苦思冥想,但長久來看,幾代過后,沒有人知道真理應該怎樣獲得,只能一味相信百度上的結果。這樣是否會使整個社會無法進步,甚至有所倒退呢?
學問是人們內心深處對于知識的一種渴求,而在當今這個時代,人們偏好迅速快捷的洋快餐多于慢火細烹的中式料理;人們偏好節奏鮮明歌詞直白的流行歌曲多于含蓄雋永的詩歌;人們偏好無須動腦又迅速快捷的百度多于需慢慢學細細品的學問。長此以往人們內心對于知識、對于學問、對于這個世界的渴求便在漸漸消失,而這種源于內心深處的渴求正是前進的動力。弘一法師曾言:“我內心深處有一種東西促使我向前走,我不知道,我不能滿足。”正是這種不滿足,使他毅然斬斷與塵世所有羈絆,追尋人生更高的境界。而人類對于學問的永不滿足,才能推動世界的發展。
有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肚子里有了學問,心中才不會空空如也,才不會一問三不知;只有學問才能帶給你對這個世界的見識,從而提升一個人的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