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趙亞飛
穿越世界的cosplay
文/圖_趙亞飛
趙亞飛,喜歡電影、旅游、攝影。“重攝場景”是一個個人攝影項目,計劃探尋世界各地的電影拍攝地,感受與原故事相同的瞬間。
作為一名“骨灰級”影迷,我關注電影的一切細節,包括拍攝場景、特效拆解、攝影手法等。我小時候經常反復欣賞自己喜歡的電影,某些經典片段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慢慢的我發現,出現在這部電影中的地點,竟然還在另一部電影中出現過。再加上我刻意收集一些拍攝花絮、拍攝日志、粉絲現場照片,這個以城市為坐標的電影場景體系,逐漸收集和建立起來。2012年夏天,我有機會留學英國,在那個產生了夏洛克·福爾摩斯、詹姆斯·邦德和哈利·波特的國度,一次神奇的發現之旅悄然開始……
2012年6月30日早晨4∶30,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從切斯特市搭乘最早也是最便宜的火車,前往倫敦Euston火車站。我提議大家到火車站附近一家叫作Speedy's Sandwich Bar & Cafe 的英式餐廳吃早飯。用餐時,同行的幾位體形較大的歐洲人抱怨餐廳內的空間太小了,也有人抱怨這里的全英式早餐很普通,而我早已以“朝圣”的心態欣賞餐廳的裝飾布置,懷念那位神奇的鄰居夏洛克。離店時的隨手一拍,整個“重攝場景”系列開始了。

倫敦《哈利·波特》拍攝地
初到倫敦,我避開那些眾所周知的旅游勝地,一個人背著相機去探尋曾出現在銀幕上的地點,或是街邊的轉角,或是隱藏在樓群之中的一個小酒吧,或許是鐵路橋下的停車場,或許是公園里的一棵樹。
有很多看過照片的朋友都很好奇我是如何進行拍攝的。通常是這樣的:瘋狂喜歡一部電影,看很多遍,把特別喜歡的鏡頭截圖,然后根據各種線索(比如多年前粉絲的片場跟蹤,當時的新聞報道,谷歌街景等)找到拍攝地,再搜索在這個地方還拍過哪些電影,看是否喜歡,同時找一下其他角度的鏡頭。前往目的地進行實拍的時候,我會帶上iPad,以便將我拍攝的照片與影片截圖進行比對,或隨身攜帶一份打印版電影截圖。
最初的一批照片是請同學和路人幫忙拍攝的。但是由于其他人經常不清楚我對鏡頭角度的需求,于是我開始使用三腳架掌控構圖。慢慢地,我又回到之前的拍攝地,將不滿意的照片全部重新拍了一遍。所以我仿拍的照片,經常會有多個版本出現,并且每組照片也都不是一次成型,通常需要在一個場景拍數十張照片,后期才能選擇出一張滿意的,即便只有一張,我也很滿足了。
之后,我將足跡擴展到整個歐洲,在那個盛產浪漫愛情劇的神奇地域,尋找另一個重要主題—“愛”。在巴黎,有“天使愛美麗”工作過的咖啡館,或是圣心大教堂廣場的一架望遠鏡;在羅馬,有奧黛麗·赫本吃冰激凌的西班牙廣場;在北愛爾蘭,有杰克和羅絲相識的泰坦尼克號船艙……盡管發生在那里的故事已經過去,但是所有的建筑依舊保持原來的風貌,來往的人絡繹不絕。
但是最打動我的,還是在那個叫作諾丁山的小鎮,旅行書店還是叫旅行書店,藍色大門依然還是藍色大門。每天,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來,品味一下波多布羅街市的藝術文化氣息。不遠處,住宅區的公園里,有一把“諾丁山長椅”。門口的一棵樹見證了15年來的變化。當年電影《諾丁山》里的男女主角翻墻進入花園的時候,它還是一棵小樹,如今它變得枝繁葉茂,這么多年來,它一直在那里見證著諾丁山的故事。隔兩條街,有一排粉刷成彩色的房子,是《真愛至上》中Mark用翻卡片的方式對Juliet表白的地方。
另一處以樹來記錄時間的,是《尋找夢幻島》在攝政公園的拍攝地。公園里常有鍛煉的人,累了會在長椅上休息一下。十多年過去了,身后的樹林還整齊地排列在那里,不知道又有多少像小飛俠彼得·潘的想法在那里產生。
如今,深圳成為我工作的地方。這里毗鄰香港,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實現對香港電影的重攝。寸土寸金的城市使得尋找電影拍攝地更具有挑戰性。比如,我扛著三腳架背起相機,先乘地鐵,再步行到某個小街道,拐進連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小胡同,再繞到某座建筑的背面,下幾個臺階,就為了拍一張點煙的鏡頭。

倫敦攝政公園《尋找夢幻島》拍攝地

曼徹斯特唐人街《大偵探福爾摩斯》拍攝地

曼徹斯特唐人街《大偵探福爾摩斯》拍攝地

倫敦攝政公園《尋找夢幻島》拍攝地

曼徹斯特戴爾路《美國隊長》拍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