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璞,俞金龍,周 秦,肖建成
(1.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金華 321017;2.浙江美之奧種業有限公司,浙江嘉興 314023; 3.杭州三雄種苗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筍瓜金栗的選育及栽培要點
朱 璞,俞金龍1,2,周 秦1,肖建成3
(1.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金華 321017;2.浙江美之奧種業有限公司,浙江嘉興 314023; 3.杭州三雄種苗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金栗筍瓜是以日升紅皮筍瓜的固定自交系RS-1HF為母本,以地方品種西關紅皮筍瓜的固定自交系XGH-2DS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經多代系統選育,于2009年育成的雜種紅皮筍瓜。該品種長蔓、生長勢中等偏旺,雌花分化較多,易坐果。商品老熟瓜皮色紅色,伴有淺黃條紋,著色穩定,果肉橙黃色,肉質粉、味甜、口感好,田間白粉病發病較輕。單瓜重1 100~1 500 g,區試667 m2產量達1 384 kg以上,可作為進口紅皮南瓜替代品種,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筍瓜;金栗;品種選育
文獻著錄格式:朱璞,俞金龍,周秦,等.筍瓜金栗的選育及栽培要點[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5):665-66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531
筍瓜又稱西葫蘆,為葫蘆科南瓜屬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是人類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分布地域廣闊,為我國菜糧兼用的傳統作物。截至2013年,浙江省筍瓜種植面積已達2 107 hm2,每667 m2經濟效益在2 000元以上。現主栽品種多為綠皮筍瓜,其中,品種甘栗種植面積最大,勝栗和翠栗2號面積次之,約占全省筍瓜種植面積的87.03%,品種較為單一。
紅皮筍瓜作為皮色較為特殊的一類筍瓜品種,不僅具有普通南瓜的營養價值,口感甜粉,且有防癌、治病等多種功效,兼備較好的觀賞性。紅皮筍瓜在國內外消費市場中潛力巨大,我國每年紅皮筍瓜出口達100萬t以上。近年來,紅皮筍瓜在海南、廣東、廣西、云南、山東等省均有較大規模種植,品種均采用進口種子,國內自主選育的進口紅皮筍瓜替代品種極少,種植成本較高。目前,浙江省的紅皮筍瓜種植主要集中在嘉興、臺州、湖州等地,面積雖保持逐年上升的態勢,但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市場上銷售的大部分紅皮筍瓜多以各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從外地調運為主。
結合浙江省南瓜產業發展的實際,推廣紅皮筍瓜具有較高的市場潛力和市場價值。通過筍瓜種質資源收集,利用常規選育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方法,篩選出早熟、抗病性強、適合設施栽培的紅皮筍瓜新品種,替代進口品種,對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優化品種種植結構有重大意義。本文詳細介紹了紅皮筍瓜新品種金栗的選育過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
2004年杭州三雄公司從臺灣引入日升紅皮筍瓜,經多代自交分離固定,獲得固定自交系RS-1HF;2006年金華市農科院對金華市婺城區西關街道西關村征集的地方品種西關紅皮筍瓜進行自交分離固定,獲得固定自交系XGH-2DS。2009年春,在繼續自交純化的同時,根據育種目標的要求對這些材料進行測配;2009年秋,對其F1代進行田間鑒定,篩選獲得9個優良組合;2010年春,開展9個組合的品系比較試驗,篩選得到比對照品種增產、且品質符合育種目標的組合3個;2011-2012年以紅寶和甘栗為對照,在金華、嘉興和寧波進行多點試驗;2013年將入選組合RS-1HF×XGH-2DS定名為金栗,同時在金華、寧波、臺州和嘉興安排生產性示范試驗,并推薦參加中國·浙江瓜菜種業博覽會展示。2014年5月通過了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的品種審定田間現場考察。
2.1 產量表現
金栗歷年多點試驗平均667 m2產量1 384 kg,比對照紅寶增產13%。從歷年試驗及各地試種結果來看,該品種正常單瓜重1 100~1 500 g,采收老瓜一般667 m2產量可達1 320 kg以上,采收嫩瓜產量為1 700 kg·以上,高的可超過2 000 kg,且嘉興產量要高于金華、寧波地區(表1)。

表1 金栗歷年區試每667 m2產量結果
2.2 抗病性
于2013年5月28日對金華市婺城區瑯琊鎮泉口村試驗點的金栗筍瓜進行田間白粉病發病情況調查,以紅寶和甘栗為對照。每個品種隨機取3點,每點面積為1 m2,調查樣品區內全部南瓜葉片。以每一片葉上的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百分率來分級,根據分級標準進行記載,計算病情指數。
調查結果顯示,金栗平均病情指數為12.96,甘栗平均病情指數為14.20,紅寶平均病情指數為16.53。金栗筍瓜田間發病情況略輕于甘栗、紅寶,說明其對抗白粉病的能力強于照強。
2.3 果實品質
2013年5月經浙江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測定,金栗淀粉含量為10.98%,多糖含量為3.13%,均優于對照品種紅寶和甘栗(表2)。

表2 金栗果實營養品質測定結果
2.4 品種特征特性
金栗品種早熟,長蔓,主蔓長2.7 m左右,生長勢中等偏旺,分枝性中等。第1雌花節位4~6節,雌花分化較多,常可見連續開花現象,易坐果,坐果后42 d左右成熟。商品老熟瓜皮色紅色,伴有淺黃條紋,著色穩定。老瓜單瓜重1 100~ 1 500 g,瓜橫徑12~14 cm,縱徑11~13 cm,果肉厚2.2~3.0 cm,果肉橙黃色,肉質粉,味甜,口感好。
2.5 綜合評價
該品種果皮紅色,產量高,抗病性強,可作為進口紅皮南瓜的替代品種,降低種植成本,適宜在浙江省種植。
3.1 播種育苗
1月下旬至2月中旬播種,采用電熱溫床營養缽或穴盤育苗。30℃浸種2~3 h,置于28~32℃環境中催芽;經24~36 h,種子露白后播入營養缽或穴盤中。播種適宜溫度為25℃,種子發芽出土后,將溫度下調至20℃。
3.2 整地定植
選擇排灌條件良好的壤土種植,每667 m2施有機肥1 500~2 000 kg、過磷酸鈣15 kg。進行全層施肥,翻耕整地,畦寬3 m,澆足底墑,畦面中央覆2 m寬的黑色地膜,待用。
定植時間為3月中下旬。單蔓整枝株距40 cm,畦側單行植,交互向相反方向引蔓。雙蔓整枝株距60 cm,畦中心單行植,每株留2蔓,每蔓各向相反方向引蔓。
3.3 整枝
摘心:雙蔓整枝在定植前,大田內統一留4~5葉摘心;單蔓整枝不必摘心。
側枝摘除:雙蔓整枝定植后,在側枝長至10~15 cm時,留下2條長短一致的側枝,其余及時摘除。單蔓整枝的側枝在其長至10~15 cm以前盡早摘除。雙蔓整枝所留下的2條側枝上再長出的側枝,也須在其長至15 cm以前摘除。
3.4 坐果
蔓上長出的第1個雌花必須及時摘除,第2個雌花開始留果。坐果后,蔓的先端部分還有可能開出雌花并自然坐果,每蔓留1~2個果。
3.5 收獲
坐果42 d后成熟,果實收獲后放置于通風干燥的室內。
3.6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病毒病和疫病。白粉病可用4%四氟醚唑-意莎寶、乙嘧酚25%懸浮劑、10%世高水分散粒劑(主要成分:苯醚甲環唑)等進行防治;病毒病可用病毒K、小葉靈等防治,防治病毒病時應做好蚜蟲的防治工作,以避免病毒通過蚜蟲進行傳播;疫病可用易保、科佳等防治,同時注意田間排水工作,特別在雨天,應盡量避免南瓜藤蔓長時間浸水。
主要蟲害有蚜蟲和潛葉蠅。蚜蟲可用艾美樂、賣點等防治,潛葉蠅可用滅蠅胺進行防治。
[1] 劉秀波,張俊華,崔崇士.南瓜白粉病病原茵鑒定及抗性鑒定方法研究[J].中國瓜菜,2006(1):10-13.
[2] 李桂榮,周俊國,李新崢,等.南瓜品質資源的營養分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3(4):59-61.
(責任編輯:侯春曉)
S 642.6
B
0528-9017(2015)05-0665-02
2015-03-27
浙江省農業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2012C12903-2-4)
朱 璞(1982-),男,浙江金華人,農藝師,本科,主要從事蔬菜育種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工作。E-mail:zhupoo@ 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