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梅,陳海平,趙永彬,王嬌陽,屈為棟
(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臨海 317000)
絲瓜臺絲3號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
馮春梅,陳海平,趙永彬,王嬌陽,屈為棟
(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臨海 317000)
臺絲3號是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與臺州市臺農種業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雜交1代絲瓜新品種。該品種早熟性好,長勢強而不旺,坐果率高,豐產性好,每667 m2產量可達5 500 kg以上;瓜皮綠色,瓜條長圓筒形,品質佳,Vc含量高,果肉致密脆嫩,食味糯而鮮甜,商品性好;抗霜霉病、中抗病毒病,高抗枯萎病。2014年通過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栽培要點為培育壯苗,適齡移栽,加強肥水管理,及時做好修枝剪葉、引蔓理瓜及病蟲害防治工作。
臺絲3號;絲瓜;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文獻著錄格式:馮春梅,陳海平,趙永彬,等.絲瓜臺絲3號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5):687-688,72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539
臺絲3號是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與臺州市臺農種業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雜種1代絲瓜新品種。2009年春夏在雜種觀察圃種植表現突出,在2010-2011年品比試驗和2012-2013兩年的多點區域試驗和生產示范試驗中,均比對照增產20%以上,并于2013年開始在省內各地試種推廣。2014年通過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臺絲3號。表現為早熟性好,長勢強而不旺,坐果率高,豐產性好,瓜條勻直,品質佳,Vc含量高,商品性好,抗病性強,適應性廣,適宜在浙江省類似地區早春設施栽培、春夏季露地栽培及秋季延后栽培。目前在省內各地示范推廣面積超過170 hm2。
臺絲3號坐果率高,持續采收期長,豐產性好。2010-2011年春夏季在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試驗基地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臺絲3號2年平均前期667 m2產量1 589.7 kg,比對照玉環青絲瓜增產34.7%;2年平均總產量為5 056.5 kg,比對照玉環青絲瓜增產30.54%(表1)。前期產量和總產量與對照的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
2012-2013春夏分別在寧波的余姚、紹興的越城和臺州的臨海3地進行多點區域試驗,結果表明(表2),2012年臺絲3號平均667 m2產量4 503.9 kg,比對照玉環青絲瓜增產24.32%; 2013年臺絲3號平均667 m2產量3 885.5 kg,比對照玉環青絲瓜增產22.93%;臺絲3號2年平均667 m2產量4 194.7 kg,比對照玉環青絲瓜增產23.67%。經方差分析,在2年多點試驗中臺絲3號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表1 臺絲3號在品比試驗中的667 m2產量

表2 臺絲3號在區域試驗中的667 m2產量
2.1 生育期
臺絲3號春季播種至始收平均73.8 d,比對照玉環青絲瓜提早4~5 d。秋季播種至始收平均48 d,比對照玉環青絲瓜提早6 d。
2.2 農藝性狀
臺絲3號植株生長勢前中后強,分枝性中等;葉片較大,長25.5 cm,寬33.7 cm,葉柄長12.3 cm,葉色綠,葉形掌狀深裂。基部莖粗0.96 cm。屬早中熟品種,主蔓第7~8節著生第1雌花,雌花節率為72.8%,連續坐果可達4~5個,主側蔓都能結瓜,單株平均結瓜30.7個。瓜形長圓筒形,商品瓜長42.7~59.5 cm,平均47.4 cm,橫徑3.4~4.0 cm,平均3.75 cm,瓜把長3.72 cm;單瓜重275~302.5 g,平均單瓜重282.3 g,種子千粒重120.4 g;瓜皮光亮,綠色,果肉白綠色,果蒂部和頂部均為綠色。
2.3 品質
臺絲3號果肉致密脆嫩,食味糯而鮮甜,商品性好。2014年6月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品質測定,結果表明,臺絲3號商品瓜所含水分、總糖、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與對照玉環青絲瓜相近,但Vc含量明顯高于對照(表3)。

表3 臺絲3號的品質測定結果
2.4 抗病性
2012年委托浙江省農科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對臺絲3號進行了抗霜霉病、病毒病(CMV)和枯萎病3種病害的田間抗性鑒定與評價。結果表明,臺絲3號對霜霉病、病毒病和枯萎病分別表現為抗病、中抗和高抗,而對照玉環青絲瓜分別表現為感病、中抗和高抗。

表4 臺絲3號的田間抗性鑒定結果
3.1 培育壯苗,適齡移栽
在長江流域早春設施栽培,2月上中旬播種;春夏季露地栽培,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播前將種子用55~60℃的溫湯處理15 min,再用25℃的清水浸泡6~8 h,漂洗去種皮表面黏液后,用濕紗布包好放在30~32℃的恒溫箱中催芽。采用60或72格穴盤育苗,選出芽好的種子每穴播種1粒,一般每667 m2用種100 g左右。秋季種植于7月中下旬播種,經溫湯處理和浸種后可直接播種育苗。幼苗移植前,要適當控制水肥,培育壯苗。春秋季播種均可在二葉一心期移栽,春季每667 m2移栽550株左右為宜,秋季每667 m2移栽750株左右為宜。
3.2 加強肥水管理
一般基肥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3 000 kg,結瓜前適當控制肥水,結瓜后及側蔓盛發時施重肥,重視磷、鉀肥的施用。移栽后7 d每667 m2用三元復合肥5 kg對水1 500 kg澆施,以促進苗期生長。開花結瓜之前依苗情而定,若幼苗長勢旺盛、濃綠,可以少施或不施肥,若幼苗長勢弱,每隔15 d左右每667m2追施三元復合肥7.5 kg。結瓜采收期間,每隔7~10 d追肥一次,每次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10 kg。整個生長期注意保持土壤濕潤。
3.3 做好修枝剪葉及引蔓理瓜工作
一般在蔓長70 cm左右進行引蔓上架,引蔓的方向可引同一方向或相對方向,要均勻引蔓。在生長中后期,適當摘除側枝及基部的枯老葉或病葉,在蔓葉生長過旺情況下,可以在上、中、下不同部位間隔摘除部分葉片,或在蔓葉生長過密的位置摘葉,有利于通風透光并減少病蟲害。在開花結果期間,當發現小瓜擱在葉上、籬架上,瓜蔓間或被卷須纏繞,需要及時加以整理,使之垂直懸掛棚架內,使瓜條均直,提高商品性。
3.4 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病害以預防為主,重點做好瓜絹螟、薊馬、蚜蟲及黃守瓜等害蟲的防治工作。霜霉病用58%瑞毒霉600倍液或72%克露750倍液防治;白粉病用20%粉銹寧2 000倍液防治;瓜絹螟用1.8蟲螨克2 000倍液或蘇云金桿菌制劑等防治;薊馬用20%好年冬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霧;蚜蟲用10%蚍蟲啉1 500倍液防治;黃守瓜用20%蛾甲靈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1 000~1 500倍液防治。
3.5 及時采收
開花后10 d左右,在果實長大且比較脆嫩時要及時采收。果實采收標準為瓜長45~50 cm,橫徑3.5~4.0 cm。
[1] 馮春梅,陳海平,趙永彬,等.絲瓜臺絲2號的選育及栽培要點[J].浙江農業科學,2013(7):808-810.
[2] 馮春梅,陳海平,趙永彬,等.白皮絲瓜新品種臺絲1號 [J].中國蔬菜,2012(2):30-31.
[3] 馮春梅,陳海平,趙永彬,等.白皮絲瓜新品種臺絲1號的選育[J].長江蔬菜,2012(10):14-16.
(責任編輯:侯春曉)
S 642.4
B
0528-9017(2015)05-0687-02
2015-03-27
浙江省農業科研重大專項(2012C12903-3-2);臺州市農業科研項目(121TG01)
馮春梅(1958-),男,浙江溫嶺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蔬菜育種研究工作。E-mail:fcm825@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