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頤1,劉飛2
1.九江學院圖書館,江西 九江 332005;2.新疆醫科大學圖書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基于引文分析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研究現狀分析
童子頤1,劉飛2
1.九江學院圖書館,江西 九江 332005;2.新疆醫科大學圖書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2007年以來,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開始引起圖書館界學者的廣泛關注。本文用引文分析法,從高被引論文、高影響力作者及引文期刊等方面研究2002-2012年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發展進程。
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引文分析;影響力;研究
2007年發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以后,各省地市開始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開始引起圖書館界學者的廣泛關注。20世紀60年代美國情報學家和科學計量學家尤金·加菲爾德(Eugene Garfield)創立引文索引以來,引文分析就開始被廣泛應用到各學科領域的發展動態研究中。本文運用引文分析法,對2002—2012年國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
1.1 文獻來源
本文以《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CSCD)為引文數據來源,選擇圖書館領域的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及會議論文為研究對象,并以期刊學術論文為主要分析對象。以《CNKI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為發文數據來源。
1.2 檢索策略
本文檢索時間為2013年12月21日。在CSCD數據庫中檢索“被引題名”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發表時間”和“被引時間”都選擇2002—2012年。在《CNKI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檢索項選擇“第一作者”和“文獻題名”,其中“文獻題名”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并用Excel 2007處理數據。
1.3 引文分析法
引文分析法是利用數學和統計的方法,借助比較、歸納、抽象、概括等邏輯方法,對科學期刊、論文、著者等各種分析對象的引用與被引用現象進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數量特征和內在規律的一種文獻計量分析方法[1]。引文分析方法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論文、期刊、科學家、學科評價和科研績效評價等各個領域,因此,從引文的角度,能夠較為真實、客觀、可靠地反映國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研究與發展狀況。
2.1 引文總體概況
共檢索出有關“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被引1次以上的論文214篇,發表時間為2005—2012年,總被引頻次1510次,單篇文章最高被引頻次為102次。不同被引頻次的論文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從總體上分析,被引頻次分布不均,論文引用呈現一定的聚散分布,被引頻次2~5次的論文最多,有89篇,占總數的41.59%;被引頻次不小于10次的高被引論文有55篇,被引頻次小于3次的低被引論文也是55篇,均占總被引論文的25.70%。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論文的引文頻次居于一般水平,被引離散現象比較突出。雖然每篇文章平均被引7.06次,但低被引論文相對較多,有大約1/4的被引文獻被引用頻次小于3次。議論文的被引頻次普遍較低,對本領域的影響力也相對較小一些;其他類型如圖書、報紙、專利、標準和年鑒類論文被引頻次也相對較低。各種類型論著引用情況統計如表2所示。

表 1 2002—2012年國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研究不同被引頻次論文分布

表2 2002—2012年國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研究各類型論文被引總況
在214篇被引論文中,學位論文5篇,總被引頻次21次,平均被引4.2次;會議類論文共有1篇,只被引用1次;期刊論文208篇,總被引1488次,平均被引7.15次。相對于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和會
表3為總被引頻次大于50次的5篇高被引論文,數量占論文總數的2.33%,但被引頻次已經占到了總被引頻次的 20.46%。高被引頻次的論文全部是期刊論文,文獻來源分別是《圖書館理論與實踐》《圖書館雜志》《中國圖書館學報》《國家圖書館學刊》《圖書與情報》,說明這幾種期刊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領域的影響力比較大。但是這幾篇論文的作者不是很集中,分布比較分散,不能突出核心作者的突出影響力。

表3 2002—2012年國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研究的高被引論文(>50次)
縱觀這些高被引論文,多是針對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構建、模式與發展方向等方面的研究,都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領域的本質問題所在。被引頻次最高的《走進普遍均等服務時代:近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研究》[2]是研究我國近幾年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構建,對公共圖書館的建設主體和管理單元重新做出界定,為之后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關于上海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與完善的思考》[3]被引頻次有 55次,該文章在分析上海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現狀及其特點的基礎上,通過借鑒國際公共圖書館界的經驗,提出了有助于完善該體系的新目標和功能,認為市、區(縣)、街道/社區三級圖書館應注重合理布局、規范作業流程、彰顯服務特點,從而提升體系的整體功能。對解決當前上海市公共圖書館體系的問題也提出了一些建議,這為之后研究具有地區特色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先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構中的圖書館發展路向——兼論新公共服務理論對圖書館事業改革的啟示》[4]這篇文章強調了公共服務理論對公共圖書館事業改革的重大啟示,在闡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構的意義與內涵的基礎上,引入并分析了新公共服務理論對于公共圖書館事業改革的啟示與借鑒,初步探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構中的圖書館發展走向,對于后來研究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指明了道路。
總體上看,學位論文和會議論文的被引頻次偏低。在學位論文中,被引頻次最高的是浙江大學萬春蓉于2008年撰寫的碩士論文《公共圖書館社區延伸服務體系的研究》[5],被引頻次為 9次,該論文運用社會調查法、歸納與對比分析法構建與完善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發展框架,運用定量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從理論與實踐的角度提出延伸服務在體制建設、管理績效和服務策略等方面的對策和建議,為進一步推進我國公共圖書館社區延伸服務體系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和借鑒。會議論文中僅有一篇論文被引用,引用頻次為1次,不具有代表性。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學者或相應的管理機構應該努力提高學術會議的質量水平,增強會議論文的研究和應用價值,為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研究貢獻力量。
2.2 引文年代分析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包含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出版的所有源數據庫產品。源數據庫包括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中國圖書全文數據庫、中國年鑒全文數據庫等。本文主要研究期刊論文這一類型,因此利用《CNKI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統計2002—2012年這10年間關于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研究領域的發文與引文情況。可以發現2012年的發文數量最多,有197篇;2009年與2011年的引文數量最多,分別為50篇,合計100篇,約占總被引論文數量的一半。其主要原因是該年發表的論文數量比較多,另外就是因為論文被引滯后性,峰值一般出現在出版后的兩年,因為累積效應,發表年代越早的論文往往被引總數較多。從表 4來看,總體符合這一趨勢,即發文年代越久遠的文獻被引頻次可能越高。另外,通過圖1,我們可以發現近十年來國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研究領域發文和引文隨著年代變化起伏比較大,發文從2005年開始逐年遞增,且增幅比較大,到2012年,發文最多,達到了197篇,2009—2011年的發文量都維持在120篇及以上;引文數量在2009—2012年比較平穩,都在50篇左右徘徊,到2012年有很大幅度的下降。

表4 2002—2012年國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研究發文數量及引文數量

圖1 2002—2009年國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研究發文數量及引文數量
2.3 引文作者分析
在科學研究與交流中,學者的影響力主要是依據發表文章來呈現,以發表數量與被引頻次等綜合指標為衡量標準。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研究領域的214篇被引論文中,選擇5作為高影響力作者被引文獻量的閾值。結果顯示,被引用5篇以上論文的作者共有5人,如表5所示。其中領域H指數是指某作者所有參與發表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論文中,被引超過H次論文有H篇。

表5 2002—2012年國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研究論文高影響力作者統計
分析發現,作者的被引論文數與被引頻次總量并非正相關,有的學者論文數量比較多,但是被引頻次偏低;而有的學者論文數量雖然低,但是被引頻次卻非常高。其中被引論文篇數最多的是南開大學商學院的于良芝教授,共9篇,她作為較早涉足公共圖書館服務領域的專家,為該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其領域H指數非常高;被引篇數排名第二的是南昌大學教育學院的程結晶教授,其領域H指數較高,發文數量最多,對公共圖書館服務領域做出了很大貢獻。其余作者雖然被引論文總數不是很多,但是在該領域的發文量還是值得肯定的,也為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領域做出了很大貢獻。
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領域中,已經形成了一股有影響力的中堅力量學者,但是數量非常少,在近兩年還有很多新生力量剛剛涌現,被引率普遍很低。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國內公共圖書館服務研究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有待進一步發展壯大。
從發表論文的時間段可以得出作者在該領域的活躍時間,從引文發表時間段可以得出該作者對領域的影響時間,二者同時列出可以考察作者活躍性與影響性。通過表5我們可以發現,在2002—2012年中,有些作者一直活躍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領域,并且還將繼續,比如程結晶等人。有些作者研究起步較早,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領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近兩年慢慢退出該研究領域的核心,比如于良芝等人。另外,有些學者,比如李明生、王世偉等人,后來居上,在研究活力和影響力上都迅速提高,從而成為該領域影響力較大的學者。
2.4 引文期刊分析
通過對引文基本概況分析發現,高被引頻次的論文全部是期刊論文,文獻來源分別是《圖書館理論與實踐》《圖書館雜志》《中國圖書館學報》《國家圖書館學刊》等期刊,說明這幾種期刊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領域的影響力比較大,就影響力較大的幾種期刊進行引文期刊分析,具體的統計數據如表6所示。
《中國圖書館學報》雖總體發文篇數和被引篇數不是最多的期刊,但是其總被引量達到414,篇均被引用21.8次,相對于其他幾種期刊高很多,可見,該期刊在公共圖書館服務研究領域有很高的影響力,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另外,《圖書館論壇》《圖書館建設》《圖書館雜志》《圖書與情報》等期刊的總被引量在所有期刊中較高,這幾類期刊在公共圖書館服務領域影響力較高。但是,各地圖書館學刊并沒有涉足到公共圖書館服務研究的領域中來,原因可能是由于稿源、讀者等方面的限制,導致其在過去的幾年中沒有很高的影響力。

表6 2002—2012年國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研究論文引文期刊
筆者利用引文分析法,對于圖書情報領域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從總體概況、高被引論文、引文年代、作者、期刊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展示了目前公共圖書館服務領域的研究主體影響力以及研究現狀。研究發現,國內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最有影響力的作者有于良芝、程結晶、李明生、王世偉、李超平等,他們也一直活躍在該領域內;最有影響的期刊是《中國圖書館學報》,另外,《圖書館論壇》《圖書館建設》《圖書館雜志》《圖書與情報》等期刊,總被引量在所有期刊中較高。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這一領域被引論文的年代分布在總體上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研究者們對于這一領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本文利用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基于引文對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這一主題領域進行的探索性研究,但是引文分析也存在一個缺陷,如高被引分析不能很好地反映最新的發展、引證的行為和動機不與論著的實際影響力完全吻合;另外,本文只是借助數據庫對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進行的階段性的分析,并不能探知到該領域的研究全貌。
[1]胡冉,邵敏.基于引文分析法的外文圖書引進工作研究——以清華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21):71-75.
[2]于良芝,邱冠華,許曉霞.走進普遍均等服務時代:近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3):31-40.
[3]周德明.關于上海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與完善的思考[J].圖書館雜志,2007,26(5):32-34,37.
[4]許建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構中的圖書館發展路向——兼論新公共服務理論對圖書館事業改革的啟示[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6(3):44-48.
[5]萬春蓉.公共圖書館社區延伸服務體系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8.
Status Analysis of Studies on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Citation Analysis
TONG Zi-yi1, LIU Fei2
(1. Library of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ang Jiangxi 332005, China; 2. Library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0054, China)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of scholars in library field since 2007.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from 2002 to 2012 based on citation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articles with high citation rate, authors with high influence, and citation journals.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citation analysis; influence; study
10.3969/j.issn.2095-5707.2015.01.005
2014-11-21;編輯:魏民)
童子頤,館員,研究方向為讀者服務、數字圖書閱讀。E-mail:tzy1971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