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依菲
[內容摘要]:新理學的形上學體系,構成了整個馮友蘭哲學體系的邏輯框架,也是對本體論的重建和對宋明理學形上學傳統的發展,馮友蘭的形上學是在現代邏輯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企圖使程朱理學理性化,又要避免西方形上學理論的實證主義傾向。所以他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邏輯學,但也出現了矛盾,使“新理學”的形上學也有了自身的局限。
[關鍵詞]:馮友蘭;新理學;形上學
一、馮友蘭形上學建立的背景
在馮友蘭看來,西方哲學中所說的“前科學”、“后科學”和“科學之科學”都不是真正的形上學,而古代所說的“形上”與“形下”的區分,其實是在“形下”的意義上說“形上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形上學”。
所謂形上學,本來就是超越經驗的學問,它在中世紀以前的西方,從來不存在可信與不可信的問題。對形上學的發難開始于18世紀,當時的經驗主義者休謨指出:上帝存在、靈魂不朽、意志自由等討論的對象,即不能用理性證明,也不能被經驗證實,所以這些討論是無意義的。休謨認為,人的理性及其研究對象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觀念的關系,另一種是事實的事情。事實的事情必須依靠經驗的證明。在休謨看來,所謂的外界事物,不過是一堆性質;所謂心,不過是一堆知覺。在這些性質和知覺中,找不到上帝、靈魂和意志,所以哲學無需討論關于它們的存在問題。
休謨的經驗主義和懷疑論把康德從“武斷的迷夢”中驚醒,他贊同休謨對舊的形上學的打擊,但不贊成休謨否定形上學。依康德看來,就形上學的知識來源講,形上學概念即蘊涵著的知識不能是經驗的,其原理不能從經驗中得來。就形上學知識的種類說,形上學判斷必須是綜合的。也就是說形上學必須是先驗的與綜合的。康德的形上學是以先驗綜合命題的真確性為基礎的??墒牵搅?9世紀和20世紀初,隨著非歐氏幾何和量子力學相繼問世,證明先驗綜合命題并非必然是真的,因此,以先驗綜合命題為基礎的形上學也就不能成立了。正是這種情況下,維也納學派繼休謨之后再一次向形上學發難,企圖將形上學發難,企圖將形上學逐出哲學領域。
維也納學派批評形上學的方法,是對概念及命題作邏輯分析。依他們看,命題只有兩種:一種是分析命題,一種是綜合命題。分析命題無關事實,只從形式上就可斷定它是真的。綜合命題即使有事實證明,它的真也是或然的,這種命題也叫或然命題??茖W中的命題都是綜合命題。
維也納學派認為,學問不外乎兩種,一種是關于概念或言語的,這就是邏輯、數學。一種是關于事實的,這就是科學。哲學的任務是分析科學中的概念及命題,使其清楚確定,為科學取得穩固的基礎。形上學不能納入哲學,因為它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理想,只能表達人們的情感,不能給人以知識。維也納學派之所以拒斥形上學,因為他們認為形上學中的命題都是無意義的,經不起邏輯的分析。如果對形上學中的命題進行邏輯分析,即可看出它是綜合命題。可又無法證明。如“桌子是愛情”,這一類的命題根本無法證明,也沒有意義,而形上學的命題正如此類命題,所以形上學也沒有意義,應該從哲學中驅趕出來。
不過,馮友蘭認為,維也納學派要取消的是“壞的形上學”,而不是真正的形上學。它的取消。“壞的形上學”的主張,反而有利于真正的形上學的建立。馮友蘭自己所要建立的就是真正的形上學。為了重建形上學,馮友蘭認真的研究了維也納學派對形上學的批評,在他看來,這些批評大多數都是正確的。這種批評對于壞的形上學是一種致命的打擊,而對于真正的形上學卻又“顯正摧邪”的作用。經過他們的批評,真正的形上學的本質更加的凸顯出來。馮友蘭指出:“維也納學派所用底方法,是邏輯分析法,是分析法很高底發展。不過它們只是用這個方法批評形上學?!盵1]從維也納學派對形上學的分析中,馮友蘭得到了一個很大的啟示:他要用邏輯分析的方法重建形上學。
二、馮友蘭形上學的系統
馮友蘭的形上學系統,是由理、氣、大全、道體等幾個主要哲學概念組成。一般認為,形上學是個邏輯系統。馮友蘭認為:“ 一個哲學家之所以講哲學系統,不是隨便講底。他也不能憑他的空想,胡說八道。他所講的哲學系統,如果不為非底系統,在形上方面必有一本然系統,與之相合,或多少與之相合。宋儒中多以為其所講之道,并非個人之創造,而乃是客觀底,本有底。哲學家之任務,不過是將其所見,加以述說,然此述說之有無,與道之本身之有無,并無關系?!盵2]宇宙間本來就有一個客觀的道理,哲學家對這個客觀的道理有自己之所見,并把自己之所見敘述出來,就是自己的哲學系統。
馮友蘭認為,“本體論的方法是對于宇宙事物做邏輯的分析,看它們是怎樣構成的。宇宙形成論的方法是對于宇宙事物做具體的觀察,看它們是怎樣發生的?!盵3]馮友蘭的形上學體系,是用本體論的方法建立的,亦即用邏輯分析方法建立的。這些觀念或概念,全部被這樣的看作僅僅是‘某事物存在這句話的邏輯蘊涵。不難看出,“理”和“氣”的觀念是怎樣從‘某事物存在演繹出來的,其他的觀念都是也都是這么處理的。按照這樣的路線進行推論,我已經在《新理學》中能夠演繹出全部的中國哲學的形上學觀念,把它們結合成一個清楚而有系統的整體?!盵4]
馮友蘭認為“真正底形上學”、“最哲學底形上學”旨在對所有事實做形式的解釋,它采取的是形式主義的方法,通過此種方法所得到的命題都是分析命題,他們對于實際均無所肯定,無所建立。從某事物存在這一事實出發,做出“某事物存在”這一判斷,得到“某事物存在”這一命題。再對“某事物存在”這一命題進行邏輯分析和總括,便得到了理、氣、大全、道體等哲學概念。這些哲學概念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構成了馮友蘭的形上學體系。
參考文獻:
[1]:馮友蘭,《三松堂全集》第五卷,北京:中華書局,第221頁
[2]:馮友蘭,《三松堂全集》第四卷,北京:中華書局,第159-160頁
[3]: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四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4頁
[4]:馮友蘭,《三松堂全集》第六卷,北京:中華書局,第298 頁
[5]:馮友蘭,《三松堂全集》第五卷,北京:中華書局,第151-154頁